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for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upper limbs after subacute stroke 被引量:15
1
作者 Xiao Bao Yurong Mao +6 位作者 Qiang Lin Yunhai Qiu Shaozhen Chen Le Li Ryan S.Cates Shufeng Zhou 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2904-2913,共10页
Th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for the Xbox 360 enables users to control and interact with the game console without the need to touch a game controller, and provid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 Th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for the Xbox 360 enables users to control and interact with the game console without the need to touch a game controller, and provid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dysfunction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remains un- clear. In this study, 18 healthy subjects and five patients after subacute stroke were included. The five patients were scanned using functional MRI prior to training, 3 weeks after training and at a 12-week follow-up, and t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 The FugI-Meyer Assessment and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scores of the hemiplegic upper limbs of strok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3 weeks after training and at the 12-week follow-up. Functional MRI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ralateral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was activated after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n the strok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subjects. Contralateral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the bilateral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the ipsilateral cerebellum were also activated during hand-clenching in all 18 healthy subject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and brain reorganization by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may be linked to the contralateral sen- sorimotor c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neural plasticity virtual reality functional MRI stroke Kinect-bas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upper limb cerebral cortex brain activation region of interest grants-supported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brain structure in patients with distinct sites of chronic pain:A voxel-based morphometric analysis 被引量:7
2
作者 Cuiping Mao Longxiao Wei +3 位作者 Qiuli Zhang Xia Liao Xiaoli Yang Mi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2期2981-2990,共10页
A reduction in gray matter volume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are associated with gray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distinct brain regions. To examine differ- ences in brain mo... A reduction in gray matter volume is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ack pain, and different types of pain are associated with gray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distinct brain regions. To examine differ- ences in brain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or neck and upper back pain, we investi- gated changes in gray matter volume in chronic back pain patients having different sites of pain using voxel-based morphometry. A reduction in co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 was found primarily in the left postcentral gyrus and in the left precuneus and bilateral cuneal cortex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n these patient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ubco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 in the bilateral putamen and accumbens, right pallidum, right caudate nucleus, and left amygdala. In upper back pain patients, reduced co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 was found in the left precentral and left postcen- tral cortic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ional gray matter volume abnormalities in low back pain patients are more extensive than in upper back pain patients. Subco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 in- creases are found only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chronic low back pain upper back pain voxel-based morphometry gray mat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asal ganglia ATROPHY chronic pain grants-supported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3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在脑卒中后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杰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11-315,322,共6页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更多有效的康复技术对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感觉功能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并对“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开展进一步的解读。在该...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求更多有效的康复技术对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关注感觉功能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并对“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开展进一步的解读。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课题组就手脑感知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创建手脑感知训练五步法(感觉评估、感觉宣教、感觉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和感觉认知)、手脑感知-脑机接口训练范式、手脑感知-镜像疗法训练范式和“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的其他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手脑感知-手脑运动”理论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的关系,以期为康复医务人员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提供参考依据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康复 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手脑感知 手脑运动
下载PDF
基于脑电图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明 王斌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唐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6,共6页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 背景:目前的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干预已取得不错的疗效,但治疗周期较长且人工成本较高。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特殊设备提取大脑神经活动信号,并将此信号转换处理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指令,可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的:分析和总结近些年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脑卒中、脑电图、脑机接口、上肢、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为中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以“stroke、brain-computer interface、computer assistance、upper limb、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exoskeleton”为英文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2022年。结果与结论:脑机接口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被证明可以产生常规治疗无法实现的效果,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是其机制尚未被完全阐释清楚。同时从脑机接口系统采集患者脑电信号的角度来看,准确地解码上肢运动的所有自由度以提供灵活和自然的控制能力仍然是一个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阐明脑机接口技术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恢复的特定神经机制,并确定脑机接口与外接设备相结合等康复方案,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脑电图 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综述
下载PDF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方芳 戴志强 +3 位作者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血肿清除术 上肢功能 功能性电刺激 体感模拟训练
下载PDF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高玲 褚凤明 +2 位作者 贾凡 陈杰 张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 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脑机接口(BCI)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3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5例,随机分为BCI组、tDCS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CI组增加BCI,tDCS组增加tDCS治疗,联合组先行tDCS治疗,然后立即进行BC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测量脑电图δ-α比(DAR)和功率比指数(PRI)。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 5.350, P <0.001),联合组最优(F>3.366, P <0.05),DAR和PR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 2.208, P <0.05),联合组最优(F> 5.224, P <0.01)。结论 基于视听觉和运动反馈的BCI结合tDCS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脑机接口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应用
8
作者 康良鸣 郭峰 戴文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Frenkel)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Frenkel)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Frenkel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肱二头肌,三角肌前、中束,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上田氏协调试验及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肱二头肌,三角肌前、中束,肱三头肌表面肌电RMS值分别为(165.8±21.4)、(253.3±33.6)、(266.7±32.2)、(133.5±16.5)uV·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0、8.792、10.432、40.354,P均<0.05);治疗组ICARS、上田氏协调试验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治疗组及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共济失调能力,提高上肢协调与运动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Frenkel训练法 脑干卒中 上肢协调障碍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脑功能的研究
9
作者 侯思言 汪丽丽 王春方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脑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进行MI-BCI治疗。治疗前、中(治疗2周后)、后(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价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并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通过运动相关脑区α节律绝对功率值评价患者脑功能可塑性,探究脑电指标与上肢康复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2组FMA-UE、WMFT评分、各导联α节律功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2组FMA-UE、WMFT评分和研究组的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前(P<0.01,0.05),2组FMA-U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WMF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部分导联(C4、FC1、FC2、FC4)功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MA-UE、WMFT评分及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0.01),2组FMA-UE、WMFT评分及研究组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治疗中(P<0.05),研究组FMA-UE、WMFT评分及α节律功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α节律功率值与治疗前及治疗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α节律律功率值与康复量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与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相比,基于MI-BCI的电刺激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电α节律,且上肢功能评分与运动相关脑区脑电α节律绝对功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想象 脑机接口 脑电图 脑功能 Α节律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脑机接口在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立凡 董继革 黄富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能会导致四肢瘫的发生,上肢功能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独立性,故恢复上肢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大脑活动信号,分析患...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能会导致四肢瘫的发生,上肢功能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独立性,故恢复上肢功能是脊髓损伤患者最迫切的需求。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通过采集患者大脑活动信号,分析患者运动意图,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命令,控制外部设备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作为一种新型交互技术,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望恢复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重复使用脑机接口进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对于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和ADL能力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发展,本文根据既往研究,对脑机接口技术的构成与分类进行概述,并对其在脊髓损伤上肢功能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了脑机接口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机制,提出目前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机接口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时超过检测上限的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指标
11
作者 刘江红 范继红 +1 位作者 王刚 刘锐锋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32-37,21,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时超过检测上限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9例,根据NT-proBNP峰值水平分为超检测范围组(n=50)和可检测组(n=6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时超过检测上限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意义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9例,根据NT-proBNP峰值水平分为超检测范围组(n=50)和可检测组(n=619),同时使用倾向评分进行匹配(1∶2),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特征、院内预后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早期预测NT-proBNP超过检测上限指标。结果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高;在倾向评分匹配后结果一致。院内预后方面,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的心功能Killip 2级以上的患者比例高、住院天数长、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在倾向评分匹配之后,仍然是相同的结果;但两组的心肌酶峰值差异在倾向评分匹配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预测NT-proBNP超检测范围的指标有:NLR高、抗血小板药应用率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左前降支闭塞、年龄高。倾向评分匹配后,预测NT-proBNP超检测范围组的指标有右冠状动脉闭塞、NLR高、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左前降支闭塞。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NT-proBNP峰值超检测范围的患者院内预后更差;入院时的NLR、纤维蛋白原可作为NT-proBNP峰值水平超检测范围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急性心肌梗死 检测上限 预后
下载PDF
脑钠肽及尿素氮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俞闻博 阮李 陆冬斌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并发心肌损伤(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AUGIB患者231例,根据是否发生MD分为MD组与非MD组;另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并发心肌损伤(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AUGIB患者231例,根据是否发生MD分为MD组与非MD组;另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NP及BUN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探究BNP、BUN水平与AUGIB患者MD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BNP、BUN水平对AUGIB患者并发MD的预测效能。结果MD组、非MD组BNP、BUN水平高于对照组,MD组BNP、BUN水平高于非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BNP、BUN水平与AUGIB患者并发MD均呈正相关(r_(s)=0.648、0.591,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NP、BUN水平越高,AUGIB患者并发MD的风险越高(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NP与BUN两者联合预测AUGIB并发MD的AUC高于BNP与BUN单独预测的AUC(均P<0.01)。结论BNP、BUN增高的AUGIB患者发生MD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心肌损伤 脑钠肽 尿素氮 相关性
下载PDF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的响应性研究 被引量:136
13
作者 毕胜 纪树荣 +1 位作者 顾越 瓮长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严重脑损伤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的响应性。方法: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训练结束后1天分别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tman方法来计算量表的一致性限度。响应性由...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严重脑损伤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的响应性。方法: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训练结束后1天分别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tman方法来计算量表的一致性限度。响应性由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比例和响应率来说明。结果:经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在FMA为17例(77.3%),MSS为18例(81.8%)。FMA的响应率为8.2,MSS的响应率为5.2。结论:FMA和MSS用于评价严重脑损伤患者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效果均有很高的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脑损伤 响应性 运动功能状态评分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24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军 张振玉 +1 位作者 陈震球 张喜梅 《胃肠病学》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鲜见报道,应总结其临床特点。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0岁,9例(37.5%)上消化... 背景: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鲜见报道,应总结其临床特点。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2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3.0岁,9例(37.5%)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肝硬化,14例(58.3%)为大出血,14例(58.3%)使用抗纤溶药物,21例(87.5%)伴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发生脑梗死的平均时间为上消化道出血后3.6d,大面积梗死多见。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伴有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既往有肝硬化史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大出血者,应认识到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出血后3d左右脑梗死的发生率最高。治疗应禁用或慎用抗纤溶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脑梗塞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高档部位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田 高青山 +1 位作者 李香子 严昌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60-4467,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眼肌、西冷和上脑3个高档部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150 kg±7.5 kg)的6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别在6、8、10和12月龄阉割(记为YG6、YG8、Y...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月龄阉割对延边黄牛眼肌、西冷和上脑3个高档部位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健康且体重相近(150 kg±7.5 kg)的6月龄延边黄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试验组分别在6、8、10和12月龄阉割(记为YG6、YG8、YG10和YG12组),对照组不阉割(记为WYG),试验期为24个月,统一饲养,自由采食。30月龄屠宰,取眼肌、西冷、上脑3个部位肌肉样,测定其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①与WYG组相比,眼肌脂肪酸中YG8和YG12组豆蔻油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YG6和YG10组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下降(P>0.05),YG6、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10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YG6、YG8和YG12组均显著增加(P<0.05)。②与WYG组相比,西冷脂肪酸中试验组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棕榈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组油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YG6和YG10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③与WYG组相比,上脑脂肪酸中YG8组豆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YG6和YG10组棕榈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YG6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阉割可增加延边黄牛高档部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6月龄阉割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黄牛 阉割 脂肪酸 眼肌 西冷 上脑
下载PDF
早期鼻饲生大黄粉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廖圣芳 陈汉民 +1 位作者 张银清 王玉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90例 ,随机选 4 5例 (实验组 )伤后早期 (2 4~ 4 8h)鼻饲生大黄粉 ,另 4 5例 (对照组 )未予生大黄粉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对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方法 选择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90例 ,随机选 4 5例 (实验组 )伤后早期 (2 4~ 4 8h)鼻饲生大黄粉 ,另 4 5例 (对照组 )未予生大黄粉治疗。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  39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实验组 14例 ,有 13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 ,治愈时间 (7.6± 2 .5 )d ;对照组 2 5例 ,有 16例上消化道出血治愈 ,治愈时间(13.4± 3.3)d。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率和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早期鼻饲生大黄粉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生大黄粉 防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上肢运动意图识别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卫星 孙守迁 +1 位作者 李超 唐智川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1-1389,共9页
为了在脑机交互中能够对运动意图进行识别,使设备能够预判人的行为动作并提前作出反应,脑电(EEG)信号运用学习过程去解码,并建立识别机制.针对传统生物信号模式识别模型中手动提取特征可能会产生信息损失的问题,引入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 为了在脑机交互中能够对运动意图进行识别,使设备能够预判人的行为动作并提前作出反应,脑电(EEG)信号运用学习过程去解码,并建立识别机制.针对传统生物信号模式识别模型中手动提取特征可能会产生信息损失的问题,引入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并和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特征提取方法使用BP神经网络分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NN在左、右手2分类动作和单手3分类动作中,提高识别精度分别约为4%和8%,增加了动作预测的可靠性.通过对上肢运动意图识别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脑机交互控制,并加深对中枢神经信号与手部动作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CNN) 脑电信号(EEG) 上肢 运动意图 脑机交互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毕胜 纪树荣 +3 位作者 季林红 顾越 王子曦 王广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56,共4页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 目的为观察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22例慢性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参加了这项研究,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患侧上肢肘关节屈肌与伸肌的痉挛状态。训练时间为4周,每周训练5天,每次45min。结果机器人辅助训练后,肘关节屈肌的痉挛评分降低,与基线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而肘关节伸肌的痉挛评分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上肢痉挛有一定的减轻作用,主要通过重复性牵伸和反复运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机器人辅助训练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脑卒中 脑外伤
下载PDF
脑损害昏迷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被引量:3
19
作者 单爱军 陈东 张青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7-38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损害昏迷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74例脑损害昏迷患者 ,分析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环境因素和预防效果。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9例 ,占 17.9% ,而在ICU条件下早期鼻饲西沙必利、奥美拉唑及... 目的 探讨脑损害昏迷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74例脑损害昏迷患者 ,分析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环境因素和预防效果。结果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9例 ,占 17.9% ,而在ICU条件下早期鼻饲西沙必利、奥美拉唑及氢氧化铝凝胶预防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 4 0 % (2 /5 0 ) ;伤后休克低血压、低氧血症、低钠血症、氮质血症、酸中毒、高血糖、高脂质过氧化水平均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ICU条件下维护内环境平衡、早期鼻饲、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物应用 ,可显著减少脑损害昏迷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害 昏迷 上消化道出血 预防
下载PDF
影响脑卒中患者脑机接口上肢训练效果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琼 葛云祥 +4 位作者 马迪 庞雪 曹莹瑜 潘钰 窦维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6,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完成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23例,收集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有...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完成MI-BCI综合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23例,收集性别、年龄、病程、是否伴有失语症、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是否使用肉毒毒素、损伤半球、患侧手指屈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以训练后FMA-UE腕手部分评分提高≥2分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显效组(n=11)和非显效组(n=12)。结果训练前,非显效组患侧手指屈肌MAS评分(t=2.677,P<0.05)和曾使用肉毒毒素人数(Z=0.000,P<0.05)高于显效组;训练后FMA-UE总分及各项评分与训练前FMA-UE相应评分呈正相关(r>0.831,P<0.01);是否伴失语症与训练后FMA-UE总分(Eta=0.453,P<0.05)和上臂评分(Eta=0.506,P<0.05)相关;患侧手指屈肌MAS评分与训练后FMA-UE腕手评分呈负相关(r=-0.521,P<0.05)。结论基础运动功能较差、伴有言语障碍和痉挛可能是影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MI-BCI训练效果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机接口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