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敏 仇爱珍 +1 位作者 吴野 孟露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 目的分析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的疗效。方法招募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rPMS,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之前进行正中神经伪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通过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组块测试(BBT)和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对患儿上肢和手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抓握能力、协调性明显改善,且UEFT总分、BBT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抓握能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UEFT总分、BB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Mini-MAC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ni-MAC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中神经rP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和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正中神经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手功能
下载PDF
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成雪 董宝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组、单一经筋针刺组,每组各40例,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 目的观察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组、单一经筋针刺组,每组各40例,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表面肌电技术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健患侧肌肉的sEMG信号,选择指标为中位频率(MF)与积分肌电值(IEMG)以及血清中TrkB的含量对患者进行量表评定及疗效评价。结果MAS、FMA、BI、MF、IEMG及TrkB评定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体的评分优于单一经筋针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恢刺法联合督脉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单一经筋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隔姜灸联合恢刺经筋结点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状态以及TrkB蛋白表达状态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上肢痉挛性偏瘫 督脉隔姜灸 经筋 恢刺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杰 皮天龙 荣铁成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抗痉挛药物和康复训练联合醒脑...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抗痉挛药物和康复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B组、C组患者上肢肌张力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其中C组疗效显著,但B组、C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醒脑开窍针刺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4
作者 胡忠园 陈慧琴 李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屈曲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波潜伏期、F波波幅及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痉挛程度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针刺夹脊穴 温针灸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加顺 孙茹 +3 位作者 王绚 王虹 张居婵 高潇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的上肢痉挛状态,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巴氯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状态 改良强制性运动 拮抗针法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红培 翟炎冰 +1 位作者 邢佳 王嘉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96-207,214,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中“针灸...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PubMed、Cochran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区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1日。由2位独立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以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估,以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31组随机对照数据),共1963例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30,95%CI为1.97~5.52,Z=4.54,P<0.00001;2)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的Ashworth评分(MAS)低于对照组:SMD=-0.50,95%CI为-0.90~-0.11,Z=2.49,P=0.01;3)治疗后观察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高于对照组:SMD=1.28,95%CI为0.89~1.67,Z=6.40,P<0.00001;4)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SMD=1.12,95%CI为0.74~1.49,Z=5.87,P<0.00001;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低于对照组:WMD=-3.97,95%CI为-6.22~-1.72,Z=3.46,P=0.0005;6)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评分高于对照组:SMD=0.91,95%CI为0.53~1.29,Z=4.71,P<0.00001;7)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痉挛指数(CSI)低于对照组:SMD=-1.36,95%CI为-2.76~0.03,Z=1.92,P=0.05。结论: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上肢 痉挛性偏瘫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攀 金红姝 +1 位作者 郑杰 刘再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94-1997,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脱离4例)上肢痉挛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 DCS组19例、电针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3组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t DCS组还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 目的:对比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脱离4例)上肢痉挛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 DCS组19例、电针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3组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t DCS组还加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实验前后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Brunnstrom分期和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的上肢部分对患侧上肢进行评定,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治疗前(P<0.01,P<0.05)、t DCS组和头针组优于对照组(P<0.05),t DCS组改善幅度较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t DCS或电针配合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且t DCS改善效果优于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痉挛 中风偏瘫 电针 上肢
下载PDF
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8
作者 孙熙罡 张金喜 +4 位作者 王晶 王秀娟 王立存 赵淑华 林翠茹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星期、治疗4星期和治疗... 目的观察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星期、治疗4星期和治疗后3个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S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基丁酸(GABA)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在随访时,观察组各项评分有持续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ABA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够保持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GABA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针刺 头针刺激区 调神解痉针刺法 偏瘫 上肢痉挛性瘫痪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顾陈长 石艳 陈士云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蜡疗 火针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华 郭春光 +3 位作者 段雅琴 周洪涛 熊裕娟 张玲 《中国康复》 2021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M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DCS治疗,2组患儿均在入院时及康复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偏瘫侧MAS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UEF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3岁以上患儿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结合MCIMT能改善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改良强制性诱导训练 痉挛型偏瘫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辉 卢英 +3 位作者 吴赞华 曹湾 郭佳 李荣祝 《微创医学》 2021年第1期34-37,50,共5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运动疗法(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以及针灸、推拿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运用BTX-A注射联合ESW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患者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4周、6周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点的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康复治疗相比,BTX-A联合ESW能更迅速且持久地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肢屈曲关节的活动度,减轻患者肢体疼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痉挛 A型肉毒毒素 体外冲击波 康复治疗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1
12
作者 陈清法 黄华垚 +1 位作者 陈振强 倪国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和伪rTMS治疗组,每组各30例。伪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rTMS假刺激治疗,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1Hz 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1Hz rTMS治疗以及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上肢F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MAS评分以及F波潜伏期、波幅、Hmax/Mmax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rTMS治疗组明显低于伪rTMS治疗组(P<0.05);三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但rTMS治疗组的FMA-UE、MBI评分与伪rTMS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偏瘫
下载PDF
筋骨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虹 李树香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2期3303-3305,共3页
目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经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衡,治疗上以疏通经络、放松肌肉挛缩为原则,"筋骨针"则能够解除痉挛肌肉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对肌梭、Ⅰa、γ等神... 目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经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衡,治疗上以疏通经络、放松肌肉挛缩为原则,"筋骨针"则能够解除痉挛肌肉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对肌梭、Ⅰa、γ等神经纤维的刺激,从而达到明显减少神经冲动传入及传出,缓解或解除肌痉挛的目的,文章介绍筋骨针治疗痉挛瘫的经验。方法采用"筋骨针"对痉挛部位进行松解、剥离,破坏部分肌梭感受装置,切开腱的部分腱器可使肌肉松弛,切断部分Ⅰa类纤维,减少冲动的传入。选一例病例作为典型案例,予以筋骨针治疗。结果经筋骨针治疗后,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及患肢关节活动疼痛度、关节活动范围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结论 "筋骨针"不仅具有传统针刺法的作用,还能快速松解肌肉筋膜的机械压迫,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痉挛以迅速止痛,消除炎性反应,改善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达到明显的缓解或解除肌痉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针 中风 上肢痉挛性偏瘫 经验
下载PDF
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0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疗... 目的:探讨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的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实施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等级量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导向性训练联合肉毒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中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上肢痉挛 导向性训练 肉毒素 功能康复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莉莉 刘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140-143,152,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max、Mmax、H/Max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及ADL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调节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中风 上肢偏瘫 痉挛 肢体运动
下载PDF
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顾云龙 施婕妤 +1 位作者 孙萍萍 齐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推拿疗法 点穴疗法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9
17
作者 唐欣 孟繁媛 +3 位作者 陈茉弦 王蕾 徐璇 赵洪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4)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瘫痉挛型偏瘫型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7例3~6岁的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4)进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治疗持续10周.治疗前后均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及Upper Limb Physician’s Rating Scale,ULP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组患儿经过治疗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抓握功能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分增加程度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ULPRS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增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能够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型偏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术在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茹 燕美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术在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给予Bobath技术干预)和研究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术在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给予Bobath技术干预)和研究组(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术干预),每组55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的患肢屈曲协同收缩率(CR)、伸展CR更低,肘关节活动度更大,患肢痉挛状态更轻,FMA评分、BDNF及NGF水平更高(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Bobath技术可有效增强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协调性,减轻患肢痉挛状态,促进受损神经恢复,改善患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BOBATH技术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瑞文 应其兴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对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患儿并且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作业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作业疗法+上肢康复机器... 目的:探讨对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患儿并且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作业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作业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与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临床中采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辅助治疗 小儿 脑瘫痉挛型偏瘫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新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