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昌震
刘鑫
+3 位作者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4,共6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上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重建
影像学解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海波
李东亚
+4 位作者
潘彬
管凯
陈风
袁峰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84-4989,共6页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面相关影像学参数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L_(1)-L_(2)节段椎间盘突出9例,L_(2)-L_(3)节段10例,L_(3)-L_(4)节段27例。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因L_(4)-L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参数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结果进一步纳入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腰椎后凸角过大(OR=1.963,95%CI:1.341-2.874,P=0.001)以及楔形椎骨角度较大(OR=1.635,95%CI:1.069-2.499,P=0.023)影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而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虽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警意义,两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0.45°,6.45°。④结果表明,腰椎正侧位片可以较好地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位相关参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常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整体呈现出较为平直的状态。而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则相对较高,并且胸腰椎后凸角>10.45°、楔形椎骨角度>6.45°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警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楔形椎骨角度
影像学表现
解剖危险因素
ROC曲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周凤金
郭群峰
陈金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新型减压组,64例接受传统开放式后路手术的患者,归为传统减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对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减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08.3±21.0)min与(131.0±28.1)min,P<0.001],失血量更少[(212.3±105.3)ml与(401.5±193.2)ml,P<0.01]和引流量更少[(61.7±42.1)ml与(251.4±82.6)ml,P<0.01],住院时间更短[(6.2±1.4)d与(8.1±2.1)d,P<0.001]。两组均根据ASIA等级获得了相似的神经恢复[恢复指数(0.91±0.51)与(0.84±0.52),P>0.05]。术后新型减压组疼痛水平显着降低[(2.4±0.6)与(3.4±0.8),P<0.001]和随访12个月[(1.5±0.8)与(2.3±0.7),P<0.001]。结论:对于上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传统的后路手术相比,该新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上腰椎
神经损伤
手术入路
Wiltse入路
Kambin三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昌震
刘鑫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机构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114002),子项目负责人:孙兆忠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R2017LH021),项目负责人:孙兆忠
+1 种基金
滨州医学院“临床+X”项目(BY2021LCX17),项目负责人: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科技计划项目(BY2018KJ03),项目负责人:刘鑫。
文摘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上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重建
影像学解剖
Keywords
one-hole split endoscope
upper lumbar spin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maging anatomy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496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袁海波
李东亚
潘彬
管凯
陈风
袁峰
吴继彬
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84-4989,共6页
基金
徐州市2021年推动科技创新专项资金(KC21177),项目负责人:潘彬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经费-2019医疗新技术经费(2019301024),项目负责人:吴继彬,袁峰。
文摘
背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常见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是高位椎管内结构复杂,因而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且变化多样,分析相关影像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疾病特点,为早期诊疗及患者术后预防复发提供思路。目的:分析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面相关影像学参数特点,探讨不同参数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L_(1)-L_(2)节段椎间盘突出9例,L_(2)-L_(3)节段10例,L_(3)-L_(4)节段27例。按照1∶1比例选取同时期因L_(4)-L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就诊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上述参数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相关性,对有意义的结果进一步纳入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腰椎后凸角过大(OR=1.963,95%CI:1.341-2.874,P=0.001)以及楔形椎骨角度较大(OR=1.635,95%CI:1.069-2.499,P=0.023)影响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而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等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虽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能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警意义,两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0.45°,6.45°。④结果表明,腰椎正侧位片可以较好地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矢状位相关参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明显低于常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且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整体呈现出较为平直的状态。而胸腰椎后凸角、楔形椎骨角度则相对较高,并且胸腰椎后凸角>10.45°、楔形椎骨角度>6.45°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警戒值。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楔形椎骨角度
影像学表现
解剖危险因素
ROC曲线
Keywords
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agittal parameter of
spine
and pelvis
wedge angle of vertebrae
imaging finding
anatomical risk facto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分类号
R459.9 [医药卫生—治疗学]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周凤金
郭群峰
陈金水
机构
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联勤保障部队第
出处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Y0077)。
文摘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创伤导致的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并接受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60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入路进行减压固定,归为新型减压组,64例接受传统开放式后路手术的患者,归为传统减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并进行比较。术前、术后和术后12个月对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估。结果:新型减压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08.3±21.0)min与(131.0±28.1)min,P<0.001],失血量更少[(212.3±105.3)ml与(401.5±193.2)ml,P<0.01]和引流量更少[(61.7±42.1)ml与(251.4±82.6)ml,P<0.01],住院时间更短[(6.2±1.4)d与(8.1±2.1)d,P<0.001]。两组均根据ASIA等级获得了相似的神经恢复[恢复指数(0.91±0.51)与(0.84±0.52),P>0.05]。术后新型减压组疼痛水平显着降低[(2.4±0.6)与(3.4±0.8),P<0.001]和随访12个月[(1.5±0.8)与(2.3±0.7),P<0.001]。结论:对于上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传统的后路手术相比,该新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相当。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上腰椎
神经损伤
手术入路
Wiltse入路
Kambin三角
Keywords
Thoraco
lumbar
burst fracture
upper lumbar spine
Nerve injury
Surgical approach
Wiltse approach
Kambin’s triangle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刘昌震
刘鑫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矢状面相关因素分析
袁海波
李东亚
潘彬
管凯
陈风
袁峰
吴继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Wiltse入路及Kambin三角微创减压术治疗上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研究
周凤金
郭群峰
陈金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