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simulation and monitoring to analyz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 被引量:1
1
作者 Jinduo Li Yuan Gao +5 位作者 Tianhong Yang Penghai Zhang Yong Zhao Wenxue Deng Honglei Liu Feiyue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147-1164,共18页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rock and hard rock results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In order to rev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rock and hard rock results in the complexity of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In order to reveal the landslide mechanism,taking the north slope of Fushun West Open-pit Min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landslides with monitoring and field surveys,and simulated the evolution of landslides.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green mudstone(hard rock)of the anti-dip slope contains siltized intercalations(soft rock),the existence of weak layers not only aggravates the toppling deformation of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high dip,but also causes the shear failure of anti-dip layered slope with stable low dip.The shear failure including subsidence induced sliding and wedge failure mainly exists in the unloading zone of the slope.Its failure depth and failure time were far less than that of toppling failure.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toppling deformation has the long-term and progressive characteristics,but shear failure deformation has the abrupt and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This study has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slope landslide mechanism,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dip layered slope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ing Toppling failure Wedge failure Fushun West Open-pit Min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冰 王芝银 +1 位作者 丁秀丽 徐平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The difficulty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model and parameters for the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was often encountered due to the unhom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anisotropy of ro... The difficulty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model and parameters for the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was often encountered due to the unhom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anisotropy of rock mass. The Burgers and generalized Kelvi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the soft and hard rock respectively and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optimum separation. By using the simulated code FLAC^(3D),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a certain underground plant was analyz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load and weakening the parameters intensity of argillaceous and bioclastic interlayers between soft and hard rock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layer composite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 in composite rock mass can be described well with above two rheologic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学 数值模拟 软岩层 硬岩层 交互分布
下载PDF
青川刨地里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均益 罗永红 +1 位作者 周赞 南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5,共12页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 以“5·12”汶川地震诱发的青川县刨地里滑坡为例,现场调查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并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分析了1号滑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过程,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现场调查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具有近水平“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其中石坎断层穿过了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的岩性分带特征表明,刨地里1号滑坡下部千枚岩先于上部硅质岩被破坏,且破坏时间早于2号和3号滑坡;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在断层带附近的千枚岩内最强,其放大系数达6.79,导致下层千枚岩首先沿陡倾面产生拉裂破坏,随后上层硅质岩体产生拉裂破坏,结果与现场调查堆积物特征较吻合;断层和上硬下软的地层结构对刨地里滑坡动力响应、变形及破坏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研究可为上硬下软且含断层的地震滑坡的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上硬下软地层 石坎断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侨蔚 刘远明 +2 位作者 欧洵 黄城 李应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 为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时,开挖面内不同土岩厚度比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某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保持隧道埋深和双线隧道间距不变,建立7种工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沉降规律,并利用双线隧道的44组地表沉降数据,拟合出适用于当地复合地层的Peck分段公式。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数值模拟的沉降曲线均为W形,地表最大沉降位于先行隧道上方;穿越红黏土层时地表更易受到扰动而产生不均匀沉降,随着土岩厚度比的减小,模拟曲线对称性增强,左右隧道的沉降差缩小,整体沉降值基本表现为减小趋势;总结土岩厚度比与修正系数的关系,图表显示Peck分段公式能较好地预测贵阳上软下硬地层的沉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修正公式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施工地表沉降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鹏 谭庆振 +2 位作者 潘随伟 任安琪 章善保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 为了研究上软下硬地层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某地铁工程大岭山东站—松山湖站区间盾构掘进项目为依托,通过实测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掘进及硬层比对地表沉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双线盾构掘进地表横向沉降规律分别呈V形和W形变化;盾构掘进时对前后地表变形影响的范围约为40 m,其中前方5 m至后方15 m范围内的地表沉降变化率最大;地表沉降随地质硬层比的增加逐渐减小,硬层比为16.7%~83.3%时,地表沉降变化较大,可将硬层比83.3%、16.7%作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研究的上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法 硬层比 地表沉降 地铁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CSM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
6
作者 马乐 李云 陈晨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97-102,共6页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 上软下硬地层且富水环境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安全和变形控制。依托青岛市地铁7号线周村站深大基坑工程,从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信息化角度探讨CSM工法,形成整体式止水帷幕施工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CSM刀盘选型与配置,浆液材料配合比,双轮铣头多点喷浆技术及注浆参数,浆液制备、存储方法,跳打搭接循环施工方法,以及CSM钻进全过程数据信息化监测方法。基于现场监测结果,CSM工法水泥土墙深基本超出设计墙深0.5%,基坑开挖过程外围水位最大降深为1.5m,右邻省道最大沉降值为13.1mm,基坑开挖安全,表明CSM整体式止水帷幕适应性强、成墙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基坑 上软下硬地层 CSM工法 止水帷幕
下载PDF
上覆坚硬厚顶板煤岩卸压增透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
7
作者 袁艳梅 乔伟 +2 位作者 欧聪 武丰智 陈龙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基于榆树田煤矿上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煤层上覆岩层为坚硬厚岩层的实际情况,采用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等方法,研究上保护层开采推进时被保护区域的应力变化尤其是垂直应力演化规律和原岩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和降低区的演化规律,... 基于榆树田煤矿上保护层开采时被保护煤层上覆岩层为坚硬厚岩层的实际情况,采用物理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等方法,研究上保护层开采推进时被保护区域的应力变化尤其是垂直应力演化规律和原岩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和降低区的演化规律,继而设计保护层开采方案并选定高位定向长钻孔进行瓦斯抽采。结果表明,被保护层上覆的坚硬厚岩层会形成关键层直接影响保护层效果;上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卸压程度为50%,膨胀变形量为0.391%,被保护层工作面回风瓦斯浓度降低至0.35%。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被保护煤层上覆坚硬厚岩层时,采用上保护层开采配合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能够取得理想的卸压增透和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厚顶板 卸压增透 上保护层开采 数值模拟 瓦斯抽采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8
作者 栾义浩 王旭春 +2 位作者 罗敏鹤 刘绪壮 郝展鹏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仓压力、推力、刀盘转速和掘进速度等掘进参数,验证施工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采取“满土仓、小推力、低转速和... 为解决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遇到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土仓压力、推力、刀盘转速和掘进速度等掘进参数,验证施工措施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施工采取“满土仓、小推力、低转速和慢掘进”的施工控制方法,能够满足地表沉降规范要求。文中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隧道 掘进参数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及应力特征研究
9
作者 玉达变 刘栋 +1 位作者 赵炜 徐平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 软岩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较大,且容易发生失稳破坏。以桂林市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现场监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隧洞开挖后围岩的稳定状态。为进一步探究开挖断面区域上软下硬地层不同占比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稳定状态的变化机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开挖断面区域软岩地层占比分别为0%、25%、50%、75%、100%五种工况条件下隧道开挖围岩的稳定状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吻合性较好;隧道开挖后最大主应力在地层分界处有明显分界现象;随着上部软岩占比的增大,监测断面处水平位移由向外扩张变形转为向内侧的收敛变形,拱顶沉降逐渐增大,底板隆起在占比为75%之前变化不大,在全软岩断面时变形量会远大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上软下硬地层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状态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双轮铣+液压抓斗组合快速成槽施工技术研究
10
作者 孙和顺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29-232,共4页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 文章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复兴路站为依托,针对上部为黏土、粉土等软土,下部为中风化石英砂岩等硬岩的地质状况,综合多种必选成槽施工工艺及其组合工艺,最终选择液压抓斗+双轮铣组合施工地下连续墙槽段,探寻液压抓斗与双轮铣如何配合衔接,能够快速成槽。通过实践,最终达到在上软下硬地层中快速成槽的效果,形成一套成熟的快速成槽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施工工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地下连续墙 双轮铣 快速成槽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引起的土体位移预测
11
作者 徐银锋 杨波 +1 位作者 齐永洁 魏纲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 为研究双线平行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表及深层土体位移规律,根据复合地层开挖特点,基于Mindlin解和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双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变化规律相类似,土体损失是引发地层沉降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沉降槽宽度减小,中心沉降值增大,单双线工况下沉降曲线分别为V形和W形;随着开挖间距减小,土体总体沉降量将会增大。研究可为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掘进引起的土体竖向位移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双线平行隧道 土体位移预测 盾构开挖影响
下载PDF
“上硬下软”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方法
12
作者 杨砚宗 《地基处理》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域创新采用“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进行基础加固,防止沉降继续发展。浅层硬壳层采用Φ377钢管桩提供承载力,深部软土层采用Φ127钢管桩深入原CFG桩下1~2 m,结合注浆工艺,加固松软土体,对原CFG桩桩底进行加固。对于沉降较小的区域创新采用高压注浆深层扰动技术,增加局部沉降。采用动阻力控制作为终桩条件,解决土层起伏剧烈地区桩端持力层无法判断的工程难题。“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极大地提高了原工程桩承载力,从而解决了坚硬土层难以沉桩、软弱土层承载力不足的工程难题。该基础加固方案成功解决了既有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工程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为“上硬下软”复杂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加固 锚杆静压桩 组合钢管桩 不均匀沉降 高压注浆 上硬下软土层
下载PDF
Crack evolution of soft–hard composite layered rock-like specimens with two fissure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被引量:2
13
作者 Dong ZHOU Yicheng YE +2 位作者 Nanyan HU Weiqi WANG Xianhua WANG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72-1389,共18页
Acoustic emission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 extension of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laminated rock masses(SHCLRM)containing double fissures und... Acoustic emission and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 extension of soft and hard composite laminated rock masses(SHCLRM)containing double fissure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ock combination methods and prefabricated fissure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rack coalescence patterns were analyz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oustic emission source location distribution,and frequency changes of the crack evolution process were also investigat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mage mode of SHCLRM is related to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rock layer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fractures.Hard layers predominantly produce tensile cracks;soft layers produce shear cracks.The first crack always sprouts at the tip or middle of prefabricated fractures in hard layers.The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 of SHCLRM with double fractures has clear stag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state of crack developmen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is signal to provide early warning for rock fracture instability.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status between adjacent roadways in SHCLRM in underground mines,as well as in roadway layout and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hard composite layered rock mass double cracks crack evolution acoustic emission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原文传递
Mindlin解在复合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俊生 徐承凯 高强 《岩土工程技术》 2023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在我国华南、东南及华北沿海地区隧道工程中,隧道围岩常为“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即洞身上部是软弱的土层、下部为强度很高的硬岩地层,在该类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目前还鲜见研究报道。针对此现状,延续采用Mindlin解... 在我国华南、东南及华北沿海地区隧道工程中,隧道围岩常为“上软下硬”的复合地层,即洞身上部是软弱的土层、下部为强度很高的硬岩地层,在该类地层中进行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目前还鲜见研究报道。针对此现状,延续采用Mindlin解求解地表沉降的思路,为了克服扩展Mindlin解面对非均匀地层时的局限性,引入层面状态向量,利用积分变换和矩阵推导解决了位移与应力在不同层面之间的传递问题,建立了适用于复合地层的扩展Mindlin解。对比了Mindlin解及扩展Mindlin解对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问题的适应性,并与背景工程监测数据对比。推导过程表明,运用Mindlin解或扩展Mindlin解来求解地表沉降都面临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简化。而工程监测数据则表明,采用Mindlin解计算结果偏大,可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扩展Mindlin解计算地表沉降的方法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地表沉降 MINDLIN解 扩展Mindlin解
下载PDF
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分级支护方法及其应用
15
作者 龙翼 严鹏 +1 位作者 陈绍民 皇甫风成 《黄金》 CAS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针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稳固性差异大,巷道支护质量参差不齐、支护成本高、掘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综合方法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围岩进行分级,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和典型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软硬层叠岩体Ⅰ~Ⅴ级巷道的支护方式及其参... 针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稳固性差异大,巷道支护质量参差不齐、支护成本高、掘进速度慢等问题,采用综合方法对软硬层叠岩体巷道围岩进行分级,结合技术标准要求和典型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软硬层叠岩体Ⅰ~Ⅴ级巷道的支护方式及其参数指标范围。在蒙库铁矿床东矿段铁矿典型软硬层叠岩体工程地质条件下,巷道分级支护设计和施工简洁高效,应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分级支护 岩体分级 支护方式 支护参数 支护流程 软硬层叠岩体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下盾构近距离穿越房屋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生 王建 刘小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城市盾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穿越建筑物。现依托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桃苑路站-绳金塔站区间盾构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建筑物项目,采用plaxis 3d软件分析隧道盾构施工顺序对建筑物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不同盾构速度、掌... 城市盾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穿越建筑物。现依托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桃苑路站-绳金塔站区间盾构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建筑物项目,采用plaxis 3d软件分析隧道盾构施工顺序对建筑物以及地表沉降的影响,分析不同施工顺序、不同盾构速度、掌子面压力值及盾构隧道开挖面离建筑物距离对建筑物桩基沉降影响。结果表明:先施工右线再施工左线相比其他施工顺序对建筑物桩基沉降影响最小,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较符合;盾构速度越快,土的固结时间越少,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小;掌子面压力越大,对土体的扰动越大,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大;隧道开挖面离建筑物距离越远,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小;当开挖面距离建筑物桩端垂直距离超过7m时,隧道离桩基水平距离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就很小。结论对于南昌地区地铁盾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 上软下硬地层 下穿建筑物 盾构顺序 参数 沉降
下载PDF
曲线段大直径盾构掘进引发管片上浮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建林 傅鹤林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研究曲线段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对管片上浮的影响,针对曲线段盾构隧道施工开挖面支护力、管片上浮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极限平衡法研究开挖面支护力稳定性的影响,对开挖产生的不规则类棱台型土体进行横向竖向受力分析... 为研究曲线段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对管片上浮的影响,针对曲线段盾构隧道施工开挖面支护力、管片上浮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极限平衡法研究开挖面支护力稳定性的影响,对开挖产生的不规则类棱台型土体进行横向竖向受力分析,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求解开挖面处于极限平衡时的极限支护力.进一步研究开挖面支护力、曲线段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掘进对管片上浮的影响,并且分析影响管片上浮的地质以及盾构掘进姿态等因素,提出相应盾构管片上浮综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破裂角φ_(1)=29.0°,φ_(2)=25.5°时,极限支护力T=128.5 k Pa.应合理控制盾构掘进姿态,保证合理的支护力,防止在上软下硬地层大直径盾构盾尾注浆滞后以及浆液硬化滞后,隧道产生偏离曲线掘进轴线的上下摆动,造成管片上浮;对于上浮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双液注浆法,阻止管片上浮;对于已经产生管片上浮的区域,可以采取“上压下放”的方式增加隧道的配重或采用抗拔装置施加外力来抵抗地下水上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隧道 盾构隧道 上软下硬地层 管片上浮
下载PDF
青岛某隧道盾构法与矿山法施工交界处围岩快速加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超 秘金卫 +1 位作者 齐阳 白晓宇 《工程勘察》 2023年第4期7-11,30,共6页
隧道开挖遇到上软下硬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常采用多种开挖方法交替施工,不同开挖方法交界处的围岩若采用单一加固方式如隧道内超前注浆、洞内帷幕注浆等易引起隧道围岩的涌砂与塌方,甚至引起突水风险。本文基于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围... 隧道开挖遇到上软下硬地层等不良地质条件时,常采用多种开挖方法交替施工,不同开挖方法交界处的围岩若采用单一加固方式如隧道内超前注浆、洞内帷幕注浆等易引起隧道围岩的涌砂与塌方,甚至引起突水风险。本文基于青岛地铁某区间隧道围岩较为破碎且含水丰富等特点,提出了上软下硬地层、左右线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以及地下水丰富(连通海水)等不良地质情况下盾构法与矿山法隧道交界处的一种安全、稳定且快速的加固方法。实践证明,该加固方式提高了围岩的力学性能,从而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并减少了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法 矿山法 围岩加固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场地中大直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19
作者 徐安全 梁建文 巴振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依托于某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项目,建立了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层-结构时程分析有限元模型。首先,基于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而,从软硬土层剪切波速比、软硬土层与隧道的相对位置、隧道埋深等三个方面,系统... 依托于某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项目,建立了基于黏弹性边界的地层-结构时程分析有限元模型。首先,基于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而,从软硬土层剪切波速比、软硬土层与隧道的相对位置、隧道埋深等三个方面,系统开展了上软下硬场地对大直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上软下硬场地中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弯矩最大值始终出现在软硬土层分界线附近。随着软硬土层剪切波速差异的增大,隧道的弯矩、剪力和接头张开量都有明显的增大,而隧道轴力和直径变形率的增大幅度较小。软硬土层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对隧道内力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隧道弯矩、轴力和直径变形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场地 大直径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 黏弹性边界 影响分析
下载PDF
钢管桩-注浆加固盾构换刀区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戴治恒 张孟喜 +2 位作者 魏辉 顾婕 张晓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0-699,共10页
以佛-莞城际线路长隆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常压开仓时换刀区失稳和渐进破坏过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分析钢管桩-注浆方案常压换刀区地层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对... 以佛-莞城际线路长隆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常压开仓时换刀区失稳和渐进破坏过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数值模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分析钢管桩-注浆方案常压换刀区地层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对换刀区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常压开仓时盾构开挖面首先失稳,并引起土体流失以及土压力释放现象;随着刀盘后移,逐渐诱导换刀区地层出现大范围竖向位移,最终贯通至地表.采用钢管桩-注浆方案,换刀区安全系数得到显著提高,地层应力释放和位移均得到有效控制.与注浆加固方案相比,钢管桩-注浆方案具有工期短、污染少的优点且钢管桩可回收,不影响土体后续使用,为工程提供新的地层加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换刀 钢管桩-注浆加固 开挖面稳定性 全风化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