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ynamical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Upper Critical Field Data of Compressed H3S
1
作者 Gulshan Malik Vijaya S. Varma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23年第3期79-89,共11页
Excellent fits were obtained by Talantsev (MPLB 33, 1950195, 2019) to the temperature (T)-dependent upper critical field (H<sub>c</sub><sub>2</sub>(T)) data of H<sub>3</sub>S report... Excellent fits were obtained by Talantsev (MPLB 33, 1950195, 2019) to the temperature (T)-dependent upper critical field (H<sub>c</sub><sub>2</sub>(T)) data of H<sub>3</sub>S reported by Mozaffari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2522 (2019)] by employing four alternative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each of which invoked two or more properties from its sample-specific set S<sub>1</sub> = {T<sub>c</sub>, gap, coherence length, penetration depth, jump in sp.ht.} and a single value of the effective mass (m*) of an electron.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variation of H<sub>c</sub><sub>2</sub>(T) is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 μ(T), we report here fits to the same data by employing a T-, μ- and m*-dependent equation for H<sub>c</sub><sub>2</sub>(T) and three models of μ(T), viz. the linear, the parabolic and the concave-upward model. For temperatures up to which the data are available, each of these provides a good fit. However, for lower values of T, their predictions differ. Notably,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H<sub>c</sub><sub>2</sub>(0) are much higher than in any of the models dealt with by Talantsev. In sum, we show here that the addressed data are explicable in a framework comprising the set S<sub>2</sub> = {μ, m*, interaction parameter λ<sub>m</sub>, Landau index N<sub>L</sub>}, which is altogether different from S<sub>1</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ed H<sub>2sub>S upper Critical Magnetic Field Pairing Equation Incorporating Temperature Chemical Potential and Magnetic Fiel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
下载PDF
一次冷涡背景下次天气尺度系统对强对流环境场的影响
2
作者 李瑞萍 王秀明 +3 位作者 李树文 王扬 田晓婷 李梦军 《海洋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 在同一东北冷涡背景下,2016年6月12—13日山西境内连续2 d出现强对流天气,12日为分散性对流而13日为大范围强对流。基于多源资料通过对比探讨次天气尺度系统及其演变对风暴环境进而对风暴结构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两日风暴强度和风暴结构差异显著。6月12日对流孤立分散且回波强度小于55 dBZ,而13日准线性风暴发展成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引发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回波强度达60 dBZ。(2)此次过程的关键影响系统为冷涡背景下的次天气尺度低涡。12日次天气尺度低压扰动开始出现,距离远而未影响山西;13日低压扰动东移发展为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低涡相关的地面冷锋及850 hPa切变线触发山西上游对流。(3)12日低层水汽含量低,0~3 km垂直风切变弱,13日低涡前偏南水汽输送使低层显著增湿,叠加中层干冷空气形成不稳定层结,受低涡影响0~3 km风垂直切变增强至5.0×10-3s-1,冷锋触发的对流风暴在上述环境下强烈发展并产生阵风锋,阵风锋组织风暴形成飑线,冷池与0~3 km风切变相互作用使飑线维持。(4)13日有利于飑线发展的环境要素与东北冷涡西侧的次天气尺度切断低涡系统密切相关,次天气尺度低涡是飑线形成发展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冷涡 次天气尺度系统 强对流 环境场
下载PDF
Compressed H3S: Fits to the Empirical Hc2(T) Data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Meissner Effect
3
作者 Gulshan Prakash Malik Vijaya Shankar Varma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23年第4期111-127,共17页
Based on μ-, T- and H-dependent pairing and number equations and the premise that μ(T) is predominantly the 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upper critical field H<sub>c</sub><sub>2</sub>(T), wh... Based on μ-, T- and H-dependent pairing and number equations and the premise that μ(T) is predominantly the caus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upper critical field H<sub>c</sub><sub>2</sub>(T), where μ, T and H denote the chemical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the applied field, respectively, we provide in this paper fits to the empirical H<sub>c</sub><sub>2</sub>(T) data of H<sub>3</sub>S reported by Mozaffari, et al. (2019) and deal with the issue of whether or not H<sub>3</sub>S exhibits the Meissner effect. Employing a variant of the template given by Dogan and Cohen (2021), we examine in detail the results of Hirsch and Marsiglio (2022) who have claimed that H<sub>3</sub>S does not exhibit the Meissner effect and Minkov, et al. (2023) who have claimed that it does. We are thus led to suggest that monitoring the chemical potential (equivalently, the number density of Cooper pairs N<sub>s</sub> at T = T<sub>c</sub>) should shed new light on the issue being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ed H<sub>3sub>S upper and Lower Critical Fields Chemical Potential Generalized Pairing and Number Equations Coherence Length Penetration Depth Meissner Effect
下载PDF
最小连通顶点覆盖问题的降阶回溯算法
4
作者 曾宾 宁爱兵 +2 位作者 付振星 李之桥 张惠珍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本文从最小连通顶点覆盖问题的求解算法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该问题本身的数学性质的降阶回溯算法来求解。通过基于问题的数学性质来设计精确算法,不仅能够克服使用启发式算法求解该问题在一般情形下都无法求得最优解的缺点,也改善了该问... 本文从最小连通顶点覆盖问题的求解算法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该问题本身的数学性质的降阶回溯算法来求解。通过基于问题的数学性质来设计精确算法,不仅能够克服使用启发式算法求解该问题在一般情形下都无法求得最优解的缺点,也改善了该问题使用传统精确算法时最坏时间复杂度高的缺点。本文首先研究该问题的数学性质,部分数学性质可成批确定某些顶点在或不在最小连通顶点覆盖集中,从而降低该问题的规模,提高精确算法的求解速度。其次,在数学性质的基础上,设计出上下界子算法、降阶子算法、回溯子算法来求解该问题的最优解。最后,时间复杂度分析以及无线网络设计的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不仅能求得该问题的最优解,且相对一般精确算法,本文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连通顶点覆盖 上界子算法 下界子算法 回溯子算法
下载PDF
奖励-收集Steiner树问题的精确算法
5
作者 曾宾 宁爱兵 +2 位作者 付振星 付馨懿 张惠珍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2-1250,共9页
奖励-收集Steiner树问题是图的Steiner最小树问题的衍生,同时也是组合优化中的NP-hard问题。首先,提出该问题的数学性质并给出证明,利用数学性质能降低该问题的规模;其次,基于该问题的数学性质设计出上下界子算法、降阶子算法和回溯子算... 奖励-收集Steiner树问题是图的Steiner最小树问题的衍生,同时也是组合优化中的NP-hard问题。首先,提出该问题的数学性质并给出证明,利用数学性质能降低该问题的规模;其次,基于该问题的数学性质设计出上下界子算法、降阶子算法和回溯子算法,通过上下界子算法和降阶子算法可以降低该问题解空间的规模,从而缩短回溯子算法的搜索时间,进而降低求解该问题最优解的时间;最后,应用案例分析、算例分析以及算法分析与对比表明,所设计的算法不仅可以求出该问题的最优解,而且比没有考虑该问题数学性质的一般回溯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收集Steiner树 上下界子算法 降阶子算法 回溯子算法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为例
6
作者 于乐丹 彭军 +2 位作者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1-722,共22页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为深化对研究该区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规律的认识。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分子地层学等方面入手,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孢粉鉴定、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运用各项指标详细探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建立适用于研究区各环境演化阶段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1)有机质具有条带状、充填式、分散式等微观赋存状态,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在中上部地层出现少量的陆源高等植物来源;(2)沉积环境经历了较浅水半干旱弱氧环境—深水半湿润还原环境—次深水半干旱贫氧环境三个演化阶段;(3)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性、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而次要控制因素为古水深、陆源输入、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结论】本次探究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适用于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即高生产力、还原环境、适宜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主导了高有机质富集,该环境的沉积产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泥页岩 控制因素 富集模式 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奖励-收集顶点覆盖问题的精确算法
7
作者 曾宾 宁爱兵 +2 位作者 付振星 徐江盼 张惠珍 《计算机时代》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奖励-收集顶点覆盖问题是顶点覆盖问题的衍生问题,同时也是组合优化NP-hard问题。本文提出该问题的数学性质并给出证明,利用数学性质能够确定某些顶点一定在或一定不在最优奖励-收集顶点覆盖集中,从而降低该问题的规模;基于该问题的数... 奖励-收集顶点覆盖问题是顶点覆盖问题的衍生问题,同时也是组合优化NP-hard问题。本文提出该问题的数学性质并给出证明,利用数学性质能够确定某些顶点一定在或一定不在最优奖励-收集顶点覆盖集中,从而降低该问题的规模;基于该问题的数学性质设计出上下界子算法、降阶子算法、回溯子算法,通过降阶子算法可以降低该问题的规模,从而缩短回溯子算法的搜索时间,进而降低求解该问题最优解的时间。通过应用和算法对比表明,所设计的算法比没有考虑该问题数学性质的一般精确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收集顶点覆盖 上下界子算法 降阶子算法 回溯子算法
下载PDF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雷四段储层脆性与裂缝预测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天吉 程冰洁 +2 位作者 闫丽丽 江莹莹 喻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72,共11页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 龙门山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展现出盆—山结合区域地表、地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双复杂"特点,致使储层和裂缝预测难度较大。为此,结合区内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分析白云岩、灰岩、膏(盐)岩的测井响应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岩石脆性与裂缝参数,并以此研究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且得出以下认识:(1)根据测井和地震数据分别计算的脆性系数清晰地刻画了白云岩、灰岩储层与上覆泥岩、下伏膏(盐)岩的脆性差异,并据此研究了优质脆性储层空间展布和裂缝发育特征;(2)雷四上亚段储层中存在构造和非构造两类裂缝,其展布规律与构造、沉积等多种内外因素密切相关,且在气藏圈闭内的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差异;(3)充分利用不同岩性的脆性差异及脆性与裂缝之间的密切关系,能更深刻地认识优质储层的地质特征,但受脆性系数计算精度、地震分辨率等客观因素制约,尚难以精确定量预测脆性储层中的裂缝;(4)雷四上亚段的孔隙度较高、微裂缝较发育、脆性较强的白云岩和灰岩储层,应是气藏开发中选点、选层的关键目标。上述认识在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PZ1、YaS1等井的实钻资料中获得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金马—鸭子河推覆构造带 雷四上亚段 脆性储层 裂缝预测
下载PDF
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艳红 袁向春 +1 位作者 范二平 薛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152,共4页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生产数据等资料,对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主要为砂砾岩体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共划分为5类砂砾岩储层,它们在纵、横向上分布...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生产数据等资料,对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主要为砂砾岩体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共划分为5类砂砾岩储层,它们在纵、横向上分布差异较大。储集性能受沉积、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和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的决定性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沙四上亚段 盐家油田
下载PDF
霸县凹陷高家堡地区沙三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剑萍 张一平 +2 位作者 王爱香 杜新江 任丽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高家堡地区位于霸县凹陷西侧岔河集油田,对其浅层油藏的研究较为深入。为进一步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应向沙二、沙三段等中深层进行重点研究。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及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霸县凹陷高家堡地区沙三... 高家堡地区位于霸县凹陷西侧岔河集油田,对其浅层油藏的研究较为深入。为进一步拓展油气勘探领域,应向沙二、沙三段等中深层进行重点研究。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及录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霸县凹陷高家堡地区沙三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表明:高家堡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发育碎屑岩滩坝沉积,该滩坝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坝砂和滩砂2个沉积亚相;研究区碎屑岩滩坝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背景、物源供给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的滩坝砂体为有利的储集层,主要沿水下古隆起周围分布,可借助地震解释来预测其范围。在明确研究区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相应的沉积模式,分析沉积相对研究区砂体展布的控制作用,对该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滩坝 沙三上亚段 霸县凹陷 高家堡地区
下载PDF
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亚急性期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龙文 沈光宇 +7 位作者 沈敏 徐胜林 倪隽 蔡俊燕 朱振杰 顾琦 蔡娴颖 方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评估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接受2周的常... 目的评估强制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3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接受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然后,对照组继续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2周的CIMT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第1天、第15天和第30天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第30天CIMT组ARAT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该组第15天评分及常规康复组评分(P<0.001)。结论 CIMT是一种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 亚急性期 上肢运动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典型浅地层剖面的初步解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玉根 郑玉龙 李守军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1期30-36,共7页
应用Triton SB-Interpreter软件对"大洋一号"DY115-20航次试航A航段在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取得的TOPAS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后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初步解释,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特征,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顺坡向下可分为起... 应用Triton SB-Interpreter软件对"大洋一号"DY115-20航次试航A航段在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取得的TOPAS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后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初步解释,结果表明:(1)根据地形特征,南海神狐海域上陆坡区顺坡向下可分为起伏区和平坦区,起伏区地形起伏较大,声波穿透性较差;平坦区地形基本没有起伏,声波穿透性较好。(2)陆坡凸起可能广泛发育于研究区,并且和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陆坡凸起的成因可能是泥底辟作用,或泥底辟等因素的存在导致沉积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3)研究区沉积层中发育有声空白补丁、局部增强反射和声空白带等声学特征,证明了含气结构的存在,相应的沉积层构成了一个含气结构带,若含气结构带下方发育的断层成为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深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为气体的来源,则由此构成的"气源+运移通道+含气结构带"组合可能成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找矿标志。综上可见,应用Triton SB-Interpreter软件对TOPAS浅地层剖面资料进行后处理,得到的浅地层剖面对寻找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上陆坡 浅地层剖面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地震属性技术在王73地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王73地区沙四段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滨浅湖相的滩坝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 王73地区沙四段油气藏类型主要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滨浅湖相的滩坝砂体是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大,围岩中普遍含有灰岩,使得砂、泥岩速度差异减小,利用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和基于模型反演的方法不能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为此,首先利用岩石物理学方法,对研究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利用地震属性技术提取了对刻画砂体和扇体边界较敏感的均方根振幅属性、时差属性和瞬时相位相干属性,对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描述,预测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最后应用井震结合的外漂克立金技术对王73地区沙四段纯下2砂组的厚度进行了估算。根据预测结果,在油气勘探有利区域部署了一口钻井,钻遇的纯下2砂组厚度与预测厚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上亚段 构造-岩性油气藏 地震属性技术 外漂克里金技术 储层预测
下载PDF
东风港油田沙三上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涛 任丽华 林承焰 《河南科学》 2017年第6期966-972,共7页
针对东风港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区域沉积规律缺少系统性认识的问题,从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地震手段以及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该区浊积扇的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包括粉砂岩、细砂岩和... 针对东风港油田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区域沉积规律缺少系统性认识的问题,从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分析、地震手段以及区域地质背景入手,对该区浊积扇的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包括粉砂岩、细砂岩和泥岩,发育压扁、透镜状、波状层理和冲刷面以及大量同生变形构造,砂岩粒度分析显示其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在该区划分出了扇根、扇中和扇端亚相以及主水道、辫状水道、辨状水道间和滑塌浊积扇等微相,其中扇中亚相较为发育.分析了浊积扇纵向沉积序列及沉积微相剖面、平面演化规律,并对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上亚段 浊积扇 东风港油田
下载PDF
上下边缘区分的平面钣金零件尺寸测量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耿磊 叶琨 +2 位作者 肖志涛 李月龙 邱玲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6-202,共7页
针对钣金零件轮廓尺寸高精度测量面临尺度增大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了准确获取零件上表面的边缘方法和厚度转换模型。首先,结合光学成像理论分析了背光光源下不同厚度钣金零件的边缘特性,提出厚度零件具有上下边缘特征,然后根据... 针对钣金零件轮廓尺寸高精度测量面临尺度增大造成的测量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了准确获取零件上表面的边缘方法和厚度转换模型。首先,结合光学成像理论分析了背光光源下不同厚度钣金零件的边缘特性,提出厚度零件具有上下边缘特征,然后根据平板零件图像的边缘分布特征,采用Canny算子初定位边缘,用多项式拟合算法实现亚像素边缘精确提取,对含有上下边缘的轮廓提出平均距离法获得上表面边缘,并针对厚度引入的误差提出了厚度转换模型进行边缘修正,获取零件在标定平面上的真实边缘,最终结合标定数据求取零件尺寸。实验结果表明,在1×0.75 m^2的视场内,1~5 mm厚、500 mm×500 mm零件的测量精度达到了0.05 mm,满足了钣金加工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测量 钣金 亚像素 上下边缘 厚度转换
下载PDF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探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志明 孙中良 +9 位作者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马晓潇 刘鹏 鲍云杰 蒋启贵 陶国亮 张隽 芮晓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5,共9页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探讨了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其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越显著。东营凹陷的洼陷区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现今真实成熟度(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主要介于0.69%~1.05%,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EqVR_(o)值则主要介于0.74%~1.20%;综合地质与工程甜点条件的剖析,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的现今真实成熟度EqVR_(o)值为0.74%~1.20%,4个洼陷的深洼区均具有良好的基质型页岩油商业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界限 基质型页岩油 甜点区 沙三下—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亚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尚融 尤红 +1 位作者 赵玮婧 张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3145-3147,共3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上肢康复机器人(RT)组(n=23)及常规康复(CR)组(n=22)。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2次/d,30min/次,持续2周。此外,RT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2次/d,...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上肢康复机器人(RT)组(n=23)及常规康复(CR)组(n=22)。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2次/d,30min/次,持续2周。此外,RT组接受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2次/d,30min/次,持续2周。分别使用上肢Fugl-Meyer评估量表(FMA)、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MA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和Barthel指数(BI)、运动力指数(MI)评估患者的治疗前(T0),治疗后2周(T1)和1个月后(T2)随访的各项指标分值。结果:两组患者经训练后上肢运动功能方面(FMA和MI,P<0.001)和日常生活活动(FIM和BI,P<0.001)均有显著改善,但RT和CR组经过训练,肌张力未有明显的改善(MAS,P>0.05)。与CR组相比,RT组在T1和T2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均有改善(FMA、MI、FIM、BI,P<0.05)。两组的肌张力在各时段改变对比无明显差异(MAS,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是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疗法 亚急性期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预应力空腹楼盖结构及其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维成 李旭东 沈世钊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6-31,共6页
为了适应市场对大跨度楼盖结构的需要,在总结当前楼盖体系主要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大跨度预应力空腹楼盖结构”体系。此结构不仅可满足跨度18m左右的建筑需要,且使楼盖结构层高度相对降低。并对这一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内... 为了适应市场对大跨度楼盖结构的需要,在总结当前楼盖体系主要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大跨度预应力空腹楼盖结构”体系。此结构不仅可满足跨度18m左右的建筑需要,且使楼盖结构层高度相对降低。并对这一结构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内力分析,从而证实了其良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空腹楼盖 上层板 下层板 薄膜内力 弯矩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贺 柴文刚 +1 位作者 徐国兴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和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d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d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21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成刚 张荣国 +2 位作者 张俊 刘加丰 杨珩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 目的观察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治疗)和治疗组(强制性运动疗法),每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MA评分、改良Barther指数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早期应用 亚急性期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