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for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long Chen Han Zhao +1 位作者 Shengchao Zhen Hao Su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493-502,共10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error, initial condition deviation, friction force and other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lways exist in a LLRR system.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unilateral man-machine dynamical model of the LLRR we described. In the dynamical model, uncertainties are(possibly fast) time-varying and bounded. However, the bounds are unknown. Based on the dynamical model, we design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with an adaptive law that is leakagetype based and on the framework of Udwadia-Kalaba theory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certainties and to realize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LLRR.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esigned control is show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PASSIVE training UNCERTAINTIES
下载PDF
Auditory P300 as an Indicator in Effectiveness of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3
2
作者 Yaning Zhao Zhengwei Hao Jianmin Li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2期76-85,共10页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 Background: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potential changes have importantly clinical value for evaluating the improvement in nerve func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as one of the objective targets. Methods: Sixty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Lokomat group (3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Lokomat group received Lokomat 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 gait parameters and the balance 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the K421GAITRite analysis system and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ERP components including N100, N200, P200 and P300 potential were evaluated by a muscle electric inducing potentiometer.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BS and gait parameters (P > 0.05), as well as in amplitude and incubation periods (IP) (P > 0.0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ining.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the total (48.88 ± 3.68), static (26.40 ± 3.14) and dynamic (22.64 ± 3.68) balance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pace (59.22 ± 4.67), stride length (19.04 ± 2.24), feet wide (98.02 ± 7.97) and walking velocity (84.86 ± 9.88) and IP of N200 and P300 shortened obviously and P300 amplitud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robot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is demonstrated that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arly stage could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caused by ischemic stroke. P300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ment and effective robot-assiste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komat Lower LIMB Gait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robot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C P300
下载PDF
Hybrid force control of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 under active loading mode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宇鹏 张立勋 +1 位作者 马慧子 秦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21-4132,共12页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space adaptation syndrome(SA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he astronauts, a novel astronaut rehabilitative training robot(ART) was proposed. ART can help the astronauts to carry out the bench press training in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Firstly, a dynamic model of cable driven unit(CDU) was established whose accuracy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model identification. Secondly,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the speed of the active loading, an active loading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CDU. Finally,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was test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ybrid force controll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loading with the maximum phase lag of the active loading being 9° and the maximum amplitude error being 2% at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 Hz. The controller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混合动力 宇航员 机器人 动力控制 加载模式 有源负载 动态模型
下载PDF
Intervention Effect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with Task-Oriented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KFAROM Score
4
作者 Maiding He Li Huang +9 位作者 Dekun Tang Mei Qin Ping Zhan Xichan Wang Xia Gao Jianzhu Wang Na Yin Hui Xu Yonghua Yang Kaihua T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4年第9期62-72,共1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combined with task-oriented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KFAROM score. Methods: 10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dmitted to o...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combined with task-oriented training on stroke pati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KFAROM score. Methods: 10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3 to December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50 cases) was given task-oriented training assisted by nur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was given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with task-oriented training. Lower limb balance,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motor function, ankle function, knee flexion range of motion and walking abili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BBS, quadriceps femoris and hamstring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the combination of task-oriented training and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er limb muscle strength,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balance function, an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walking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of knee flexion, and achieve more ide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 Task-Oriented training Stroke KFAROM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变导纳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建设 刘陆骐 +4 位作者 王杰 李雪晓 丁顺良 高亦阳 王轩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传统固定参数的导纳模型无法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柔顺性实时调节,而现有变参数导纳模型需要结合实际康复需求进行改善。为此,以自主研发的串并混联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与导纳控制,提出了一种面向实际康复... 传统固定参数的导纳模型无法对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柔顺性实时调节,而现有变参数导纳模型需要结合实际康复需求进行改善。为此,以自主研发的串并混联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结合模糊控制与导纳控制,提出了一种面向实际康复需求的新型变导纳控制策略,制定了4条有利于康复效率与安全的模糊规则。该策略利用交互力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输入,实时改变导纳模型的参数,实现柔顺性自主调节。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变导纳模型控制策略可行性和所制定的4条模糊规则的有效性。在患者可适应训练强度的场景中,相较于固定导纳模型,变导纳模型追踪给定路径时产生的冗余路径最多可降低56.13%,提高了康复训练效率;当康复运动超出患者可承受范围时,变导纳模型可提前0.5 s改变追踪路径,提高了康复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纳控制 模糊控制 人机交互力 上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肌电控制的半定制柔性康复训练手套
6
作者 刘彩霞 马菲 +3 位作者 余宏波 刘贵乾 郭旭 黄英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9-295,共7页
针对现有康复训练手套舒适性差、适用范围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设计一种由柔性执行器和肌电控制系统组成的半定制康复训练手套。基于Yeoh理论建立执行器弯曲模型,借助有限元仿真对执行器气腔进行分析,研究执行器气腔压强、... 针对现有康复训练手套舒适性差、适用范围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设计一种由柔性执行器和肌电控制系统组成的半定制康复训练手套。基于Yeoh理论建立执行器弯曲模型,借助有限元仿真对执行器气腔进行分析,研究执行器气腔压强、高度、底层厚度对弯曲角度的影响;选取柔性执行器尺寸参数,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长度可调的连接部件实现半定制;利用Myoware传感器采集皮肤表面肌电信号同时进行滤波处理,利用Arduino UNO单片机执行特征提取,由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完成运动意图识别,并依据识别结果控制气动系统驱动康复训练手套。结果表明,SVM算法分类准确率高,所研制的半定制柔性康复训练手套结构简单,与手部贴合度高,性能可靠。该康复训练手套对主动式镜像康复训练具有积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控制 康复训练手套 软体机器人
下载PDF
软体机器人在康复训练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王成军 邓海龙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6,共8页
针对传统的刚性机器人存在适应性差、灵活性低、操作和携带不便等问题,介绍了软体机器人在康复训练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依据软体机器人的来源,对其所使用的材料、驱动技术、传感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其次,归纳目前软体机... 针对传统的刚性机器人存在适应性差、灵活性低、操作和携带不便等问题,介绍了软体机器人在康复训练领域的应用前景。首先,依据软体机器人的来源,对其所使用的材料、驱动技术、传感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其次,归纳目前软体机器人在人体不同部位执行康复训练任务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再次,从材料、结构和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康复训练软体机器人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康复训练软体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康复训练软体机器人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机器人 康复训练 关键技术 应用展望
下载PDF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安丹蔷 季宇宣 +2 位作者 张瀚之 石狄 肖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至少8周的86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训练。观察分析两组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神经功能、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平衡能力、不良反应。结果训练后,两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联合组NIHSS评分、Rankin评分分别为(10.96±1.32)、(2.12±0.24)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79)、(2.65±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FAC高分级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联合组FAC及Lovett肌力高分级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45.19±4.83)分,高于对照组[(38.76±4.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Lovett肌力分级及平衡能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等速肌力训练 老年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能力 Lovett肌力分级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抗阻式颈部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
9
作者 黄松林 郑秀娟 +3 位作者 谭笑月 胡兴 涂海燕 李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9-1487,共9页
已有颈部康复设备负载精度差且负载调节时间长,为此基于抗阻康复训练治疗理论设计新的颈部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机械结构,使电机输出的拉力转换成颈部的抗阻负载.将控制系统分为控制模块与算法模块,提高系统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利用磁场定... 已有颈部康复设备负载精度差且负载调节时间长,为此基于抗阻康复训练治疗理论设计新的颈部康复机器人系统.设计机械结构,使电机输出的拉力转换成颈部的抗阻负载.将控制系统分为控制模块与算法模块,提高系统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利用磁场定向控制算法实现电机力矩的精准控制,为颈部康复训练提供稳定可控的拉力.设置拉力传感器和姿态陀螺仪传感器,防止使用者头颈部姿态错误或未知事故.统计10名受试者使用所设计系统进行颈部康复训练的评估参数,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仿真测试显示,磁场定向控制算法能够提高负载精度并缩短调节时间;负载测试与仿真测试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系统性能测试表明,所设计的颈部康复机器人的拉力控制误差不超过0.59 N,响应速度为0.53 s,达到临床使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磁场定向控制 抗阻训练 传感器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太极云手联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丽英 王杰宁 +1 位作者 于小明 陆琰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太极云手训练结合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机器人辅助训练。...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接受太极云手训练结合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机器人辅助训练。两组的训练频率为60min/天,5天/周,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腕手部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箱块测试(Box and Block test,BBT)、握力和捏力来评估受试者的手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WMF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腕手部分、BBT、握力和捏力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太极云手结合机器人辅助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太极云手 机器人辅助训练 手功能 康复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综述
11
作者 杜娜 赵鑫 李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介绍了康复机器人的理论基础,综述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脑瘫、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等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实现更高自由度、... 介绍了康复机器人的理论基础,综述了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脑瘫、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等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实现更高自由度、选材轻量化、提高设备运行安全性、研发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较低成本生产、扩大覆盖率是上肢康复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上肢康复 疾病康复 康复训练 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与性能分析
12
作者 常佳辰 韩亚丽 +2 位作者 孙翰 史传棋 赵天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辅助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基于盘式电机驱动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并通过助力效果可视化研究与性能分析来验证其不同康复训练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OpenSim软件... 为了更好地辅助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设计了一种基于盘式电机驱动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并通过助力效果可视化研究与性能分析来验证其不同康复训练模式的有效性。首先,对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利用OpenSim软件进行了人机耦合的生物力学分析。然后,开展了基于位置跟踪控制的被动康复训练实验以及抗阻康复训练实验并采集表面肌电信号,验证了所设计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在不同模式下辅助患者康复训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穿戴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能使人体膝关节的力矩减小50%左右;在被动康复训练实验中,跟随误差为-4°~8°,且人体下肢目标肌群的肌肉激活度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抗阻康复训练实验中,人体下肢目标肌群的肌肉激活度随负重的增加而提高。所设计的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跟随性,其被动及抗阻康复训练模式均有助于偏瘫患者下肢的康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康复训练 生物力学分析 位置跟踪控制 肌肉激活度
下载PDF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建 郄淑燕 +2 位作者 王寒明 吴小燕 杨傲然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530-534,共5页
目的 探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96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 探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96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2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评分、行走状态、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干预1个月,2组肩关节外展、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步行周期、摆动相时长、支撑相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6MWT距离、FMA评分、BBS评分长于/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长于/高于对照组[(161±13)m比(148±11)m、(72±4)分比(66±5)分、(41±5)分比(35±5)分](t=5.187、6.709、6.281,均P<0.001)。干预2周、1个月,2组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69±3)分比(64±4)分、(81±3)分比(76±4)分](t=5.827、7.811,均P<0.001)。结论 在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中,采取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跑台训练,能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度及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姿态,促进运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虚拟现实跑台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皇甫家铭 黄玉杰 +1 位作者 柳雨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依从率,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观察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HSS各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伸膝肌群、屈膝肌群峰力矩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可有效提高老年THA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坐卧式康复训练 训练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肌力 并发症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应用
15
作者 康良鸣 郭峰 戴文娟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Frenkel)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弗伦克尔(Frenkel)训练法在脑干卒中上肢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Frenkel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肱二头肌,三角肌前、中束,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上田氏协调试验及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变化,统计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变化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肱二头肌,三角肌前、中束,肱三头肌表面肌电RMS值分别为(165.8±21.4)、(253.3±33.6)、(266.7±32.2)、(133.5±16.5)uV·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0、8.792、10.432、40.354,P均<0.05);治疗组ICARS、上田氏协调试验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治疗组及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干卒中后上肢协调障碍患者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共济失调能力,提高上肢协调与运动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Frenkel训练法 脑干卒中 上肢协调障碍
下载PDF
NAO机器人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研究
16
作者 刘艳菊 刘彦忠 +1 位作者 陆明宇 张惠玉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具有个性化特征,需要专业教师的康复训练和资金支持.为解决患儿多而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引入NAO机器人作为辅助训练工具,设计了有机器人参与的康复训练内容,研究了NAO机器人对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影...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具有个性化特征,需要专业教师的康复训练和资金支持.为解决患儿多而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引入NAO机器人作为辅助训练工具,设计了有机器人参与的康复训练内容,研究了NAO机器人对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O机器人参与的康复训练提高了自闭症儿童的专注力和行为能力.因此,在特殊教育实践中,NAO机器人可以加快自闭症谱系儿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康复训练 NAO机器人 自闭症谱系障碍
下载PDF
一种基于3-UU并联机构的腕关节康复机器人研制
17
作者 田培良 刘智飞 +2 位作者 王炜博 马晓宝 兰媛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1,共10页
在3-UU并联机构基础上研制腕关节康复机器人样机,辅助中风患者进行腕关节康复训练。回顾了3-UU机构演化过程和自由度,根据3-UU机构的约束关系和几何特性,采用球坐标法和滚动-俯仰-偏航(Roll-Pitch-Yaw,RPY)法分析机构逆运动学,得到机构... 在3-UU并联机构基础上研制腕关节康复机器人样机,辅助中风患者进行腕关节康复训练。回顾了3-UU机构演化过程和自由度,根据3-UU机构的约束关系和几何特性,采用球坐标法和滚动-俯仰-偏航(Roll-Pitch-Yaw,RPY)法分析机构逆运动学,得到机构平台和驱动的关系式;将研制的样机与经典的3-RRR腕关节康复机构进行对比,得出本机构不存在多解和奇异值等优点;对样机运动性能以及前臂两大肌群的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该机构的最大横滚角度为-90°~90°,俯仰角度为-90°~90°,虚拟偏航角度为-180°~180°,最高能产生950 mV的肌电信号。上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样机能满足腕关节运动需求,对前臂肌群进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训练 并联机构 逆运动学 康复机器人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效果的范围综述
18
作者 严小青 李玉静 +2 位作者 李怡璇 杨帆 田文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105-111,共7页
汇总了脑卒中患者应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的相关文献,使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系统检索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积极效果,提出了开发基于RAGT的外骨... 汇总了脑卒中患者应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obot-assisted gait training,RAGT)的相关文献,使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系统检索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积极效果,提出了开发基于RAGT的外骨骼装备和实施多元化步态康复训练计划等建议,为促进RAGT的应用与发展和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范围综述 步行功能康复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康斌辉 廖源 +2 位作者 钟流 王磊 叶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30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训练期间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陈细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训练期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仅采用... 目的 探讨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机器人训练期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式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肢体运动功能(FMA)、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82.5%(P <0.05);训练治疗90 d后,观察组的BI和FMA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6周,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患者中采用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联合康复机器人训练的方式,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机器人 家庭参与式远程干预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