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limate Factors in the Upstream of Wei River in Recent 39 Years 被引量:5
1
作者 姚小英 蒲金涌 刘晓强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9期9-11,共3页
Wei River is an important river which affects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eople's life in Guanzhong district of Shaanxi and the east of Gansu.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limate ... Wei River is an important river which affects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people's life in Guanzhong district of Shaanxi and the east of Gansu.To study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climate factors in recent 39 years in the upstream of Wei River,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factors by using the data in 1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upstream basin of Wei River during 1971-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presented the decline trend in the basin,and the temperature rose in 0.3 ℃/10 a trend.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trend was 0.4 ℃/10 a in winter,spring and wasn't obvious in summer,autumn.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resented the yearly increase trend in recent years.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d,and the temperature rose.Moreover,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trengthened.It wasn't favorable for the healthy run of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upstream,downstream basins and aggravated the shortage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 river upstream Climate factor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China
下载PDF
Torrent risk zonation in the Upstream Red River Basin based on GIS 被引量:5
2
作者 TANG Chuan ZHU J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4期479-486,共8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ology for compiling the torrent hazard and risk zonation map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 for the Red River Basin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here is prone to torrent. Based on a 1:250,0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ology for compiling the torrent hazard and risk zonation map by means of GIS technique for the Red River Basin 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where is prone to torrent. Based on a 1:250,000 scale digital map, six factors including slope angle, rainstorm days, buffer of river channels, maximum runoff discharge of standard area, debris flow distribution density and flood disaster history were analyzed and superimposed to create the torrent risk evaluation map. Population density, farmland percentage, house property, and GDP as indexes accounting for torrent hazards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vulnerability mapping. Torrent risk zonation by means of GIS was overlaid on the two data layers of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Then each grid unit with a resolution of 500 m- 500 m wa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of the risk: extremely high, high, moderate and low. Finally the same level risk was combined into a confirmed zone, which represents torrent risk of the study area. The risk evaluation result in the upper Red River Basin shows that the extremely high risk area of 13,150 km^2 takes up 17.9% of the total inundated area, the high risk area of 33,783 km^2 is 45.9%, the moderate risk area of 18,563 km^2 is 25.2% and the low risk area of 8115 km^2 is 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rent risk zonation GIS the upstream Red river Basin
下载PDF
Impacts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in upstream watershed of Nenjiang River 被引量:2
3
作者 ZHU Dandan MA Yongsheng SHI Qiuyu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3期283-288,共6页
Making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present situation in Daxing'anling area which locates to the upstream region of Nenjiang River, and giving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of this area that have been made n... Making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present situation in Daxing'anling area which locates to the upstream region of Nenjiang River, and giving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of this area that have been made near 20 years,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the water and soil loss.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 and forecast model have been put forward,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is model in this article.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ocal soi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tream region of Nenjiang river water and soil loss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REDICTION
下载PDF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4
作者 YE Bao-ying1, HUANG Fang2 , ZHANG Shu-wen1, ZHANG Yang-zhen1( 1. 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 P. R. China 2.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4期91-95,共5页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at 5 and Landsat 7 TM images,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was detected in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between 1995 and 2000.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of GIS, the maps ...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sat 5 and Landsat 7 TM images,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was detected in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between 1995 and 2000.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techniques of GIS, the maps of land use degree and its change within this period were produced.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changes, elevation and slope were regarded as the main natur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were transformed from coverage format to grid format within GIS. The Thiesson polygon method was used to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human population, livestock numbers, mechanizing power of farming and the nearest distance from the changed pixel to the trunk stream and to main settlements, thereby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degree change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 variation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results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the determinants of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i. e. elevation, slope,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livestock increase were extracted quantitatively in this area. At last, the spatial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land use degree change was developed as follows: △ La = 11. 037-4. 512 * eleva-tion-0. 298 * slope + 0. 292 *△ population + 2. 596 *△ livest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Nenjiang river LAND use DEGREE change Thiesson POLYGON method drivingforces
下载PDF
Impact of Tidal River Management (TRM) for Water Logging: A Geospatial Case Study on Coastal Zone of Bangladesh
5
作者 Nur Hussain Md. Hasibul Islam Farhana Firdaus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12期122-132,共11页
Bangladesh is a floodplain dominated country. Coastal delta areas of Bangladesh convey multip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worth-hit. Most of the rivers carry a huge amount of sediment from upstream piedmont area. The ... Bangladesh is a floodplain dominated country. Coastal delta areas of Bangladesh convey multipl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worth-hit. Most of the rivers carry a huge amount of sediment from upstream piedmont area. The river bed rises due to insufficient upstream water supply. Similarly, the deposited sedimentation creates a large number of sandbars inside the river. That’s why, water logging and siltation turn into a serious problem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Bangladesh, especially in Satkhira, Khulna and Jessore district. In the middle of September, 2011 the Tidal River Management (TRM) project approved at the study site for four years to develop the water logging problem with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ilt management. In this circumstanc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TRM on water logging in the coastal area of Bangladesh.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have been used. Geospatial analyses have been used following the NDWI in Arc GIS for water logging area detestation using Landsat Enhance Thematic Mapper (ETM) and Landsat Operational land Image (OLI) satellite images. The geo-spatial analysis denoted, about 5090 acres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about 729 acres of homestead land have been water logged during TRM implement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upstream WATER Supply Sediment Sea Level Rise TIDAL river MANAGEMENT WATER LOGGING
下载PDF
台风风暴潮与上游洪水耦合作用下温州飞云江感潮河段潮水位模拟研究
6
作者 魏国振 任明磊 +3 位作者 孙琳 夏志昌 陈智洋 尤再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4,共9页
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率与受灾程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受风暴潮与上游流域洪水共同影响下的河口感潮河段区域。尽管现有风暴潮模型也引入多种不同的边界设置,但提供的边界条件有限,且无法满足当前国内复杂水... 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的频率与受灾程度逐渐增加,特别是受风暴潮与上游流域洪水共同影响下的河口感潮河段区域。尽管现有风暴潮模型也引入多种不同的边界设置,但提供的边界条件有限,且无法满足当前国内复杂水工程的概化需求。为此,文章以飞云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上游流域水动力模型IFMS与海洋风暴潮模型ADCIRC模式,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构建河口感潮河段洪水演进模型,实现飞云江感潮河段潮水位时空模拟。该模型不仅有效地考虑了河口海洋处风暴潮上溯对感潮河段区域洪水演进的影响,也考虑了流域上游洪水对该区域的影响。首先,采用2016年台风“鲇鱼”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测系列吻合度较高,误差满足基本要求。然后,对台风“杜苏芮”和“卡奴”影响下的瑞安、马屿、碧山六桥及洞头4个潮位站的洪水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4个站点的洪峰误差值均低于0.30m,纳什系数大于0.80,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低潮位变化,可应用于河口感潮河段防灾减灾中。最后,还分析了上、下游边界的驱动作用对感潮河段3个站点(瑞安、马屿、碧山六桥)潮水位预测的影响,证明了下边界对3个站点的潮水位预报影响比上边界的影响大。研究成果不仅为河口感潮河段洪水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通过分析给出提升模型模拟精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水动力模型 风暴潮模型 上游洪水 潮水位模拟
下载PDF
急弯河段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
7
作者 张湛 刘洋 赵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7期104-110,116,共8页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分析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堤对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峰值、改善流态作用明显;隔流堤延长250 m时,石洲船闸上游引航道最高通航流量可达到规范要求的20 a一遇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上游引航道 口门区 通航条件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变化与影响分析
8
作者 李冰瑶 朱彩琳 宋政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近二十年来黄浦江上游来水大幅增加,为定量分析流量变化,主要采用距平分析及P-Ⅲ频率分析等方法,确定水文周期及典型年流量。结果显示:1962—2002年为一个完整的自然水文周期,在此周期内黄浦江上游年均流量为318 m^(3)/s;近十年黄浦江... 近二十年来黄浦江上游来水大幅增加,为定量分析流量变化,主要采用距平分析及P-Ⅲ频率分析等方法,确定水文周期及典型年流量。结果显示:1962—2002年为一个完整的自然水文周期,在此周期内黄浦江上游年均流量为318 m^(3)/s;近十年黄浦江上游年均流量为623 m^(3)/s,重现期达两百年一遇;来水增多与流域降水并无明显相关性,主要为引江济太等跨流域引调水措施、城市化加强、河道工程和圩区建设等因素所致。水文情态的显著改变,对水文监测、管理、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上游 径流量 频率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主要乔木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
9
作者 李波 赵阳 +6 位作者 曹家豪 齐瑞 高本强 尉文 刘婷 王飞 冯宜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目的】研究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习性,掌握群落结构和群落稳定性,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退化森林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洮河上游紫果云杉天然林群... 【目的】研究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习性,掌握群落结构和群落稳定性,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退化森林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洮河上游紫果云杉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应运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点相关系数(PCC)和Godron稳定性等研究方法,分析紫果云杉群落内主要乔木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结果】紫果云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大,并与其他主要种间均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指数(O_(ik))均小于0.5;群落内乔木主要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AC、PC、PCC检验结果表明群落内种对间的关联显著程度不高,种间关联较为松散;群落内乔木层的稳定性比值为(40,60),较理论稳定性比值(20,80)较远,表明当前紫果云杉群落处于稳定性不高的状态。【结论】当前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不稳定,群落内各物种间呈现独立分布格局,建群种紫果云杉与其他伴生种之间关联度不高,竞争较弱,因此,在紫果云杉群落保护和恢复中,应选择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物种开展人工补栽措施,维持种间平衡,提高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上游 紫果云杉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长江王家洲崩岸治理及护岸效果分析
10
作者 宋富春 《科技资讯》 2024年第7期195-199,共5页
通过分析长江上下三号河段近期河势变化趋势,由于受上游河势变化影响,王家洲岸坡易发生崩塌后退,需实施整治工程。为解决王家洲崩岸问题,对崩岸段采取岸坡防护加固措施。工程实施后,结合新近护岸测图,对该区域水文和地质进行了研究,分... 通过分析长江上下三号河段近期河势变化趋势,由于受上游河势变化影响,王家洲岸坡易发生崩塌后退,需实施整治工程。为解决王家洲崩岸问题,对崩岸段采取岸坡防护加固措施。工程实施后,结合新近护岸测图,对该区域水文和地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河道演变,并采用了平面法、横断面法和冲淤分析法,综合分析王家洲护岸工程实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护岸工程的实施保障了岸坡的稳定,历经多次洪水考验。实际说明护岸段近岸河床及岸坡相对稳定,护岸效果较好,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后续建议和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三号河段 河势分析 累积冲淤 崩岸治理 护岸效果
下载PDF
强震区沟谷宽缓组合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影响研究
11
作者 赵宇鹏 杨太强 +2 位作者 王昆 程伟 罗军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5,共9页
岷江上游分布着大量宽缓型和窄陡型泥石流沟,沟道的宽缓和窄陡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岷江上游宽缓型沟谷桃关沟为研究对象,采用Massflow软件模拟再现了沟谷内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得到了“宽缓支沟+宽缓主沟”“窄陡支沟+宽... 岷江上游分布着大量宽缓型和窄陡型泥石流沟,沟道的宽缓和窄陡对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岷江上游宽缓型沟谷桃关沟为研究对象,采用Massflow软件模拟再现了沟谷内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得到了“宽缓支沟+宽缓主沟”“窄陡支沟+宽缓主沟”两种组合下的泥石流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流域内不同级别支沟间的宽缓组合对泥石流的运移具有显著影响,这种沟间组合因素影响了泥石流的速度和泥深。“窄陡+宽缓”组合下,前期泥石流流速较大,下蚀效应明显,扩散路径长,后期多淤积;而“宽缓+宽缓”组合下,沟内泥石流的侧蚀效应更显著,加剧了沟道的演化。这两种组合下的泥石流均有堵塞河道进而发育成堰塞湖的风险。研究成果提高了关于沟道宽缓组合对泥石流运移影响的认识,可为沟谷类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沟谷形态 宽缓-窄陡 动力特征 强震区 岷江上游
下载PDF
应用于鱼道设计的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游泳能力探究
12
作者 蒲进 王永猛 +3 位作者 石小涛 金志军 刘大庆 罗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探究西藏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的游泳能力,可为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及鱼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体长(BL)18~27 cm的裸腹叶须鱼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场景下分别测试其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久游泳... 探究西藏玉曲河流域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的游泳能力,可为珍稀鱼类资源保护及鱼道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以体长(BL)18~27 cm的裸腹叶须鱼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场景下分别测试其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久游泳速度。结果表明:(1)裸腹叶须鱼的感应流速为(0.17±0.01)m/s,平均相对感应游泳速度为(0.78±0.07)BL/s;临界游泳速度为(0.92±0.16)m/s,平均相对临界游泳速度为(4.33±1.20)BL/s;平均突进游泳速度为(1.28±0.39)m/s,平均相对突进游泳速度为(5.81±1.81)BL/s;(2)流速(V)对裸腹叶须鱼的持续游泳时间(T)有显著性影响,持续游泳时间均随设定流速的递增而明显下降,耐力关系可拟合为:lgT=-5.30V+6.39,游泳速度(V_(s))、鱼道总长度(d)和鱼道内最大流速(V_(f))关系式为:V_(f)=V_(s)-d×10^((5.3Vs-6.39));(3)裸腹叶须鱼的趋流率(P_(re))与流速(V)拟合关系式为:P_(re)=14.23V-2.51,得出95%裸腹叶须鱼的趋流速度为0.18 m/s;(4)以裸腹叶须鱼为主要过鱼目标时,建议鱼道进口的设计流速为0.9~1.3 m/s,进口的主流长度为2~4 m,鱼道出口流速不低于0.2 m/s,鱼道池室主流流速为0.2~0.8 m/s。结合鱼类在竖缝处的不同上溯模式和持久游泳速度,推荐池室主流长度最大应为5.5 m,竖缝处最大平均流速为1.1 m/s,鱼道长短隔板沿水流方向的最大间隔为0.4 m。研究结果可为玉曲河鱼道关键部位的长度设计和流速要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腹叶须鱼 上溯模式 最大流速 游泳速度 鱼道设计 玉曲河
下载PDF
上游水库实际调度对桓仁水库入库洪水影响分析
13
作者 王彦文 邹浩 李宗伟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本文以浑江流域2010年两场洪水为研究背景,分析桓仁水库上游中小型水库实际调度对桓仁水库入库洪水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0年7月28日—8月3日7天洪水过程中,上游4库的调度运行使桓仁水库入库水量增加1306万m3,占桓仁水库同期来水量... 本文以浑江流域2010年两场洪水为研究背景,分析桓仁水库上游中小型水库实际调度对桓仁水库入库洪水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2010年7月28日—8月3日7天洪水过程中,上游4库的调度运行使桓仁水库入库水量增加1306万m3,占桓仁水库同期来水量的1.12%,整个洪水期,上游水库的调度使桓仁水库入库总水量有所增加。在2010年8月27日—9月2日7天洪水过程中,上游4库的调度运行使桓仁水库入库水量减少670万m^(3),占桓仁水库同期来水量的0.71%,上游水库的调度使桓仁水库入库总水量有所减少。应用此研究成果可提高浑江流域水文预报的精确度,研究成果为同类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 水库调度 洪水影响 浑江流域 桓仁水库
下载PDF
郑州市贾鲁河防洪布局研究
14
作者 王利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9期69-73,共5页
为解决郑州市贾鲁河防洪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现状,谋划未来,整体布局,提出了“上蓄、中滞、下排”的郑州市贾鲁河防洪工程布局,将贾鲁河尖岗水库至七里河入贾鲁河口段防洪标准提升至200年一遇,贾鲁河七里河入贾鲁河口至中牟陇海铁路桥... 为解决郑州市贾鲁河防洪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现状,谋划未来,整体布局,提出了“上蓄、中滞、下排”的郑州市贾鲁河防洪工程布局,将贾鲁河尖岗水库至七里河入贾鲁河口段防洪标准提升至200年一遇,贾鲁河七里河入贾鲁河口至中牟陇海铁路桥段防洪标准提升至100年一遇,大大缓解郑州市城区及中牟县的防洪压力。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城市的防洪布局及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鲁河 防洪布局 上蓄 中滞 下排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陈璐 郭生练 +2 位作者 张洪刚 闫宝伟 刘心愿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3-330,共8页
目前洪水遭遇研究仅限于简单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尚缺系统有效的理论方法。基于多维Copula函数分别建立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以及长江宜昌站的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联合分布。以此方法估计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 目前洪水遭遇研究仅限于简单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尚缺系统有效的理论方法。基于多维Copula函数分别建立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以及长江宜昌站的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联合分布。以此方法估计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的遭遇可能性及条件概率,并与实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相吻合,说明该方法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结果合理可信,为洪水遭遇分析计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洪水遭遇 COPULA函数 联合分布 条件概率
下载PDF
澜沧江上游森林珍稀草本植物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魏文超 何友均 +5 位作者 邹大林 杜华 崔国发 郑杰 董建生 李永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2,共6页
20 0 2年和 2 0 0 3年 7— 8月 ,笔者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澜沧江上游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不同群落类型和海拔高度作为资源位 ,分别以物种重要值和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 ,对澜沧江上游桃儿七、星叶草和角... 20 0 2年和 2 0 0 3年 7— 8月 ,笔者采用常规调查方法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澜沧江上游物种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不同群落类型和海拔高度作为资源位 ,分别以物种重要值和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 ,对澜沧江上游桃儿七、星叶草和角盘兰及选取的几种对照草本植物进行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生态位宽度值小 ,充分显示了它们的稀有性 ,在该地区应优先保护 .桃儿七种群在海拔 36 0 0~ 36 5 0m分布最多 ,并且种群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少 ;星叶草种群在海拔 36 5 0~ 375 0m分布最多 ,但种群数量不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草本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大于 0 5的占 5 0 %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 ,说明它们在该地区的生态位相似程度大 .草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 ,大于 0 0 1的占 2 1 4 3% .桃儿七、星叶草、角盘兰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小 ,它们分布的群落类型相似程度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珍稀植物 澜沧江 生态学 草本植物 森林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楠 王永刚 +4 位作者 徐菲 王旭 范清 潘涛 孙长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38,共5页
于2013年5月至10月对密云水库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10纲16目45科,其中以节肢动物种类最多,占总数的80%,且水生昆虫占总数的67%,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肢动... 于2013年5月至10月对密云水库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的底栖动物隶属于4门10纲16目45科,其中以节肢动物种类最多,占总数的80%,且水生昆虫占总数的67%,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肢动物门蜉蝣目蜉蝣科的昆虫,出现频率达87%;从分布来看,白河流域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密度最高,而潮河流域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生物量最大;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密云水库上游河流中50%采样点的水质为Ⅰ级(清洁),其余50%为Ⅱ级(轻微污染),水质整体较好,与现场生境调查和水质监测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密云水库上游河流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特征 被引量:36
18
作者 顾宇书 邢兆凯 +2 位作者 韩友志 刘洪民 高英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1.89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8.58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15.03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14.38 t/hm2);枯落物... 对浑河上游4种典型林分类型的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21.89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18.58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15.03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14.38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55.93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50.42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37.84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35.84 t/hm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依次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42.72 t/hm2)、辽东栎天然次生林(39.09 t/hm2)、核桃楸阔叶混交林(27.41 t/hm2)、冷杉针阔混交林(25.94 t/hm2)。基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均有较高的枯落物蓄积量和较高的持水和拦蓄降水能力,在今后的水源涵养林建设时,宜选用日本落叶松、辽东栎为主要树种营造各种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枯落物 持水特征 浑河上游
下载PDF
新区建设背景下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生态需水评价和保障措施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泽凡 胡鹏 +1 位作者 赵勇 曾庆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3-570,共8页
雄安新区建设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需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加强生态需水研究对涵养地下水源、维护流域水生态平衡、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防洪、城市景... 雄安新区建设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需水是白洋淀生态修复的核心问题,加强生态需水研究对涵养地下水源、维护流域水生态平衡、增强水资源调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防洪、城市景观建设及芦植生长等实际需求,结合最新测量的水位-淹没面积关系,开展白洋淀生态水位核算。同时,分别从淀区水资源蒸发入渗消耗的刚性需求,以及改善淀区水动力条件和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弹性需求两个方面,提出淀区生态需水量。从维持河道生态基流的角度,对上游八条入淀河流和新区范围内的大清河、赵王新河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核算,作为河流生态逐步恢复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淀区补水方案,以及入淀河流需水保障措施,力求恢复白洋淀流域生态安全、提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白洋淀 淀区生态水位 入淀河流生态流量 淀区补水方案
下载PDF
岷江上游聚落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特征——以四川理县为例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勇 陈国阶 杨定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2-77,共6页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形式,而聚落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山区聚落生态系统是山区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岷江上游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岷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聚落垂直...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形式,而聚落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山区聚落生态系统是山区人地关系的集中反映。岷江上游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又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岷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决定了聚落垂直分布的超常规性及其与自然垂直生态带的适应性。生态脆弱区聚落的发展受到耕地、能源和水资源的制约。聚落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聚落生态系统质量的提高既有赖于区域环境的改善,又可以为区域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目前,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岷江上游聚落生态系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和经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采取区域性的措施外(如停止对天然林的砍伐),还必须在聚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采取适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生态系统 聚落分布规律 四川 理县 生态特征 聚落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