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流条件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特性
1
作者 黄国庆 刘廷林 +3 位作者 闫渤文 莫蕊瑜 邓晓蔚 信志强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上游风机在运行时会使下游风场风速下降,湍流度增大,造成下游风机发电功率降低,加剧风机的疲劳破坏并缩短其服役周期。因此,亟需开展风机尾流研究,明确其特性及演化规律。为了揭示不同入流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 随着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上游风机在运行时会使下游风场风速下降,湍流度增大,造成下游风机发电功率降低,加剧风机的疲劳破坏并缩短其服役周期。因此,亟需开展风机尾流研究,明确其特性及演化规律。为了揭示不同入流及偏航角下的单风机尾流特性,基于单风机尾流风洞试验,验证基于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结合致动线模型(Actuator Line Model,ALM)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基于LES-ALM模拟方法研究入流风场(包括风速及湍流度)及偏航角对风机尾流特性的影响,阐明正负偏航角下单风机尾流的对称性。结果表明:随着背景湍流度的增大,风机尾流恢复速度加快;当入流条件相同时,风机设置正负对称偏航角,其尾流风速也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风机偏航角越大,风机尾流膨胀宽度会逐渐减小,并降低尾流风速的亏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风机尾流 偏航角 大涡模拟-致动线模型 来流条件
下载PDF
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綦蕾 郑赟 +4 位作者 邹正平 刘火星 李维 周颖 许如琦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5-903,共9页
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对定常、非定常时均以及瞬时时刻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叶栅通道涡的径向涡,使得流动损失增大;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 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尾迹与涡轮叶栅通道涡的相互作用,对定常、非定常时均以及瞬时时刻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方面增强了叶栅通道涡的径向涡,使得流动损失增大;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通道涡中流向涡的发展,对控制损失起到正面作用,端区的综合非定常效应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平衡.在本文计算条件下,上述两方面综合影响使得通道涡的非定常损失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通道涡 上游尾迹 非定常相互作用 涡轮叶栅
下载PDF
来流条件对超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非定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爽 雷志军 +2 位作者 卢新根 赵胜丰 朱俊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3-661,共9页
为深入探索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IET-LPTA后加载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速二维叶栅风洞上进行,该风洞通过上游辐条对尾迹进行模拟,采用热线探针与三孔气动... 为深入探索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IET-LPTA后加载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的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速二维叶栅风洞上进行,该风洞通过上游辐条对尾迹进行模拟,采用热线探针与三孔气动探针作为测试手段。实验发现上游尾迹在低Re状态下对吸力面分离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叶型损失。同时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与来流湍流度(FSTI)对上游尾迹与附面层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发现Re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是单向有利的,发现FSTI对叶型损失的影响是双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涡轮 尾迹 附面层 分离 转捩
下载PDF
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对高负荷低压涡轮附面层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瞿红春 谭天荣 +3 位作者 郭君德 陈天铭 吴兴爽 孙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53-1962,共10页
为了研究非设计状态下的上游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形态演化与发展,分析尾迹与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相互作用,基于高负荷低压涡轮(LPT)叶型Packb对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使用CFX软件,利用LES模型... 为了研究非设计状态下的上游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形态演化与发展,分析尾迹与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相互作用,基于高负荷低压涡轮(LPT)叶型Packb对非设计状态下尾迹输运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使用CFX软件,利用LES模型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讨论了非定常来流0°和+10°攻角工况下,尾迹与吸力面附面层相互作用的差异。分析发现,+10°攻角工况时,尾迹对附面层转捩的促进作用较0°攻角工况时更为显著;+10°攻角工况时,尾迹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时间更长,尾迹诱导转捩的起始位置更靠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角 附面层 上游尾迹 尾迹作用时间 尾迹诱导转捩 涡轮
下载PDF
高压涡轮全环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邵飞 綦蕾 +1 位作者 罗建桥 刘东华 《航空发动机》 2014年第2期31-37,共7页
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掌握涡轮内部复杂流动特征,采用全环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高压涡轮内部非定常流动,重点分析了上游导叶尾迹和激波在动叶流动中的非定常作用机制,探讨了引起动叶通道内及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周期性变化的非定常扰... 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掌握涡轮内部复杂流动特征,采用全环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高压涡轮内部非定常流动,重点分析了上游导叶尾迹和激波在动叶流动中的非定常作用机制,探讨了引起动叶通道内及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周期性变化的非定常扰动。数值结果表明:与尾迹作用相比,由导叶激波引起的非定常效应更为明显,尾迹引起的非定常扰动在动叶0.5倍轴向弦长位置下游较为突出。在动叶流场中及叶片表面上的静压变化显示,在动叶通道内还存在低频扰动,对局部流场的非定常扰动明显。最后指出,在非定常计算时采用区域缩放法对流场中非定常扰动的预测存在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 激波 高压涡轮 上游尾迹 低频扰动 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流速对尾流激励的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立州 张新燕 +3 位作者 张曙娟 杨明磊 罗骁 原梅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18-125,共8页
介绍了基于Volterra级数的尾流激励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用于上游尾流激励下叶片气动载荷的快速计算。用一个叶片的算例验证了该降阶模型,通过不同流速的算例对比发现:该降阶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描述尾流激励引起的叶片气动力,流速或流场... 介绍了基于Volterra级数的尾流激励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用于上游尾流激励下叶片气动载荷的快速计算。用一个叶片的算例验证了该降阶模型,通过不同流速的算例对比发现:该降阶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描述尾流激励引起的叶片气动力,流速或流场结构不是影响该气动力降阶模型精度的关键,而上游尾流扰动是否满足小扰动假设是保证该气动力降阶模型精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力降阶模型 尾流 VOLTERRA级数 核函数识别 流速
下载PDF
上游风电机组尾迹影响分析
7
作者 王四季 廖明夫 +1 位作者 康刘宏 吕品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上游风电机组的尾迹对下游风电机组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该文基于自由涡尾迹方法,结合几何精确梁方法,分析了上下游风电机组的耦合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是在6倍叶轮直径处,下游风电机组仍然受到上游尾迹影响,叶轮功率会大幅下降,... 上游风电机组的尾迹对下游风电机组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该文基于自由涡尾迹方法,结合几何精确梁方法,分析了上下游风电机组的耦合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是在6倍叶轮直径处,下游风电机组仍然受到上游尾迹影响,叶轮功率会大幅下降,而叶片载荷波动会大幅上升。而将叶轮偏置一个叶轮直径后,并不能明显地降低上游尾迹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自由涡尾迹 上游风机 尾迹影响
下载PDF
尾迹对低压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8
作者 孙爽 张哲瑜 +3 位作者 左灿林 吴兴爽 潘思睿 刘福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提高尾迹对涡轮端区二次流影响的认识,利用尾迹降低端区损失,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T106A非定常工况下的叶栅流动进行模拟,辅以实验进行校核。以上游尾迹对端区附面层的抬升作用和上游尾迹对叶栅通道前部涡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切入点,分... 为提高尾迹对涡轮端区二次流影响的认识,利用尾迹降低端区损失,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T106A非定常工况下的叶栅流动进行模拟,辅以实验进行校核。以上游尾迹对端区附面层的抬升作用和上游尾迹对叶栅通道前部涡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尾迹对端区二次流非定常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尾迹中心离开叶栅通道时,尾迹对叶栅端区二次流起抑制作用;当尾迹尾部离开叶栅通道时,尾迹卷起的轮毂附面层激励了端区二次流,使二次流更加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低压涡轮 上游尾迹 非定常流 端区二次流 通道涡 马蹄涡
下载PDF
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非定常转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向欢 杨荣菲 葛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3-640,共8页
为研究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边界层的非定常发展,采用基于三阶MUSCL-Roe格式、引入转捩准则后的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隐式牛顿迭代时间推进的非定常雷诺平均计算方法,对上游圆柱周期性尾迹作用下T106A低压涡轮边界层非定常转捩... 为研究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边界层的非定常发展,采用基于三阶MUSCL-Roe格式、引入转捩准则后的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隐式牛顿迭代时间推进的非定常雷诺平均计算方法,对上游圆柱周期性尾迹作用下T106A低压涡轮边界层非定常转捩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定常来流下,计算准确捕捉了分离诱导转捩以及雷诺数和负荷的影响,尾迹作用下的非定常计算则准确模拟了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输运过程、尾迹的负射流特性、尾迹对吸力面层流分离的抑制作用,并讨论了雷诺数、负荷和尾迹通过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周期性尾迹 边界层非定常转捩 抑制分离 沉寂效应
下载PDF
轮毂封严与高负荷涡轮端区流动的非定常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74-2685,共12页
为了研究轮毂封严出流与高负荷涡轮端区流动非定常作用的物理机制,对转/静叶片之间带有封严腔的高负荷单级涡轮的流场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封严气流对上游导叶的影响表现为对端区流动的堵塞作用,这种堵塞作用减... 为了研究轮毂封严出流与高负荷涡轮端区流动非定常作用的物理机制,对转/静叶片之间带有封严腔的高负荷单级涡轮的流场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封严气流对上游导叶的影响表现为对端区流动的堵塞作用,这种堵塞作用减弱了吸力面的压力扰动和加速膨胀,减小了吸力面的分离损失。封严流量较小时,封严腔内存在尺度大、频率低的压力扰动,压力扰动的强度向主流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减弱。这种沿周向分布不均匀的封严气流直接导致了转子叶片通道出口二次流分布的不均匀性。封严流量增大后,压力扰动的影响程度和二次流分布的不均程度均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封严 非定常相互作用 上游尾迹 二次流 压力场
下载PDF
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尾流激励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的计算精度研究
11
作者 张新燕 罗骁 +2 位作者 张珺 原梅妮 李立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7-243,共7页
为了探究影响基于谐波平衡法的气动力降阶模型计算精度的因素,建立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尾流激励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讨论分析了进口尾流均值压力和尾流谐波振幅对该气动力降阶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口尾流均值压力和尾流谐波... 为了探究影响基于谐波平衡法的气动力降阶模型计算精度的因素,建立了基于谐波平衡法的尾流激励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讨论分析了进口尾流均值压力和尾流谐波振幅对该气动力降阶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口尾流均值压力和尾流谐波振幅对叶片气动力降阶模型的计算精度都会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平衡法 气动力降阶模型 尾流 均值压力 谐波振幅
下载PDF
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边界层转捩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向欢 杨荣菲 葛宁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33,62,共6页
为研究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的边界层发展,采用基于三阶MUSCL-Roe格式、引入转捩准则后的一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和隐式牛顿迭代时间推进的非定常雷诺平均计算方法,对上游运动圆柱产生的周期性尾迹作用下的T106低压涡轮叶片边界... 为研究尾迹诱导下低压涡轮的边界层发展,采用基于三阶MUSCL-Roe格式、引入转捩准则后的一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和隐式牛顿迭代时间推进的非定常雷诺平均计算方法,对上游运动圆柱产生的周期性尾迹作用下的T106低压涡轮叶片边界层转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定常来流下,准确捕捉到分离诱导转捩及雷诺数效应现象;尾迹作用下的非定常计算,则揭示了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输运过程,及尾迹对低压涡轮吸力面上层流分离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06低压涡轮叶片 上游运动圆柱 非定常尾迹 边界层转捩 雷诺数效应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the Wind Farm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Coupl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under Multiple Resolution Regimes for Simulating an Onshore Wind Farm 被引量:5
13
作者 Rajabu J.MANGARA Zhenhai GUO Shuanglin L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We use the Wind Farm Parameterization(WFP) scheme coupl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under multiple resolution regimes to simulate turbulent wake dynamics generated by a real onshore wind farm and... We use the Wind Farm Parameterization(WFP) scheme coupl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under multiple resolution regimes to simulate turbulent wake dynamics generated by a real onshore wind farm and their influence at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scale. The model outputs are compared with earlier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 studies. It is found that higher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olutions have great impacts on the simulated wake flow dynamics. The corresponding wind speed deficit and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previous studi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resolution on near-surface meteorolog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resolution. The wake flow field extends from the start of the wind farm to downstream within 10 km, where the wind speed deficit may exceed 4%. For a height of 150 m or at a distance of about 25 km downstream, the wind speed deficit is around 2%. This indicates that, at a distance of more than 25 km downstream, the impact of the wind turbines can be ignored. Analysis of near-surface meteorology indicates a night and early morning warming near the surface, and increase in near-surface water vapor mixing ratio with decreasing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During daytime, a slight cooling near the surface and decrease in the near-surface water vapor mixing ratio with increasing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is noticed over the wind farm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tream DOWNSTREAM WIND FARM impact WIND FARM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wake flow dynamics
下载PDF
基于时间解析PIV的串列水力转轮尾流特性研究
14
作者 季言广 康灿 张永超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串列水力转轮组合的下游转轮对上游转轮尾流的影响,采用时间解析PIV系统对2个垂直轴Bach水力转轮之间的流动进行测量。在不同来流速度条件下,研究下游转轮的安放角对上游水力转轮尾流的影响,对比分析受到水力转轮边界影响的尾流... 为研究串列水力转轮组合的下游转轮对上游转轮尾流的影响,采用时间解析PIV系统对2个垂直轴Bach水力转轮之间的流动进行测量。在不同来流速度条件下,研究下游转轮的安放角对上游水力转轮尾流的影响,对比分析受到水力转轮边界影响的尾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来流速度增大时,速度恢复区向上游转轮延伸,当下游转轮安放角小于108°时,该区域的速度随安放角增大而减小;当下游转轮安放角大于108°时,速度变化趋势相反。尾流中的旋涡涡心位置随安放角不同上下偏移,在部分安放角下,旋涡被拉伸变得扁平,流线也因此呈现出与无下游转轮时不同的非水平偏转状态;高能涡量区域在部分安放角和来流速度增大时,逐渐向下游和尾流中心发展,流场中离散的小尺度涡不断增加;尾流中的大尺度涡结构包含于前3阶的POD模态中,而高阶POD模态主要表征小尺度的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Bach转轮 尾流特性 时间解析PIV 来流速度 转轮安放角 本征正交分解(POD)
下载PDF
上游尾迹与涡轮转子泄漏流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邹正平 綦蕾 +1 位作者 李维 刘火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6,共9页
叶轮机内部流动本质上是周期性非定常的,研究涡轮转子叶尖区域的非定常相互作用机理,对提高小展弦比高负荷涡轮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静子尾迹与涡轮转子叶尖泄漏流的非定常相互作用,分析了定常结果、时间平均结... 叶轮机内部流动本质上是周期性非定常的,研究涡轮转子叶尖区域的非定常相互作用机理,对提高小展弦比高负荷涡轮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游静子尾迹与涡轮转子叶尖泄漏流的非定常相互作用,分析了定常结果、时间平均结果以及瞬时时刻结果的流动图画.结果表明:上游静子尾迹与涡轮转子尖区二次流的相互作用能明显影响泄漏涡和机匣通道涡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改变转子尖区的损失分布.上游尾迹在转子通道中传播时,诱导泄漏涡和通道涡区域出现周期性的扰动涡对,扰动涡对沿着泄漏涡和通道涡的轨迹向下游运动,使得转子尖区二次流结构呈现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转子 非定常相互作用 上游尾迹 叶尖泄漏涡 机匣通道涡 刮削涡
原文传递
高负荷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綦蕾 邹正平 +1 位作者 刘火星 李维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4-596,共13页
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高压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相互作用,着重研究了上游静子尾迹与转子二次流的非定常作用机制,同时还分析了负荷分布、激波等对端区非定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子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定程度减小... 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型高压涡轮端区非定常流动相互作用,着重研究了上游静子尾迹与转子二次流的非定常作用机制,同时还分析了负荷分布、激波等对端区非定常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子尾迹的非定常作用一定程度减小了转子轮毂二次流的径向涡量;尾迹对流向涡量的影响取决于尾迹沿叶高的分布,当吸力面一侧的尾迹具有与二次流方向相反的流向涡量时,二次流的流向涡量减小;非定常效应还使得转子叶片根部负荷略为减小,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转子轮毂二次流的发展。此外,受静子尾缘激波的影响,转子叶片表面负荷分布发生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叶片表面承受较强的非定常力,在涡轮设计中必须考虑。另外,通过计算涡轮级中的熵增和熵产,定量地分析了端区非定常相互作用产生的损失,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涡 上游尾迹 激波 非定常相互作用 涡轮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粗糙度的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控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爽 雷志军 +3 位作者 卢新根 李伟 付宇 董立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6-846,共11页
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PACKD-A低压涡轮叶型损失及附面层特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定常来流与非定常条件下进行,非定常条件下的上游尾迹通过运动的圆棒来模拟.粗糙叶片通过在光洁叶片表面切槽,埋入砂纸制作成型.叶型损失与吸力面载荷使用... 实验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PACKD-A低压涡轮叶型损失及附面层特性的影响.实验分别在定常来流与非定常条件下进行,非定常条件下的上游尾迹通过运动的圆棒来模拟.粗糙叶片通过在光洁叶片表面切槽,埋入砂纸制作成型.叶型损失与吸力面载荷使用气动探针与壁面静压孔结合压差传感器来测量,附面层流场使用热线探针来测量.结果表明:覆盖5.2%吸力面弦长(起始于44.3%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8.82μm的控制方案在非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整个考察雷诺数范围内(3×10~4~12×10~4)降低叶型损失;覆盖19.5%吸力面弦长(起始于30%吸力面弦长,终止于49.5%吸力面弦长),粗糙高度为20.91μm的控制方案在定常条件下效果最佳,该方案可在低雷诺数范围内(小于8×10~4)降低叶型损失、扩大叶型正常工作雷诺数范围,但在高雷诺数下(大于8×10~4),却带来了一定的额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表面粗糙度 上游尾迹 自然转捩 尾迹诱导转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