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bsidence control method by inversely-inclined slicing and upward mining for ultra-thick steep seams 被引量:4
1
作者 Huayang Dai Peng Li +6 位作者 Nurpeissova Marzhan Yueguan Yan Chongliang Yuan Tursbekov Serik Junting Guo Yryszhan Zhakypbek Konbay Seitu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Ultra-thick steep coal seam mining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greater and violent ground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A subsidence control method by inversely-inclined slicing and upward mining is proposed ... Ultra-thick steep coal seam mining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greater and violent ground subsidence and deformation.A subsidence control method by inversely-inclined slicing and upward min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By this method,the sequence of collapse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the direction of propagation of strata movement are changed,the extent of roof-side deformation thereby is lessened,and boundary angle of roof-side subsidence is reduced by 5°-10°.The mechanism of this mining method for control of strata movement has been evidenc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with similarity materials.A subsidence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variation of mining influence propagation angl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mining method.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No.3 Mine in Yaojie mining area has yielded the expected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thick steep coal seam Horizontal slicing Subsidence control method Inversely-inclined slicing and upward mining Application study
下载PDF
Safe mining technology of undersea metal mine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康 李夕兵 +2 位作者 万串串 彭述权 赵国彦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40-746,共7页
Xinli district of Sanshandao Gold Mine is the first subsea metal mine in China.To achieve 6 kt/d production capac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safe mining,high-intensity mining might destroy the in-situ stress filed and th... Xinli district of Sanshandao Gold Mine is the first subsea metal mine in China.To achieve 6 kt/d production capacity under the premise of safe mining,high-intensity mining might destroy the in-situ stress filed and the stability of rockmass.According to sampling and testing of ore-rock and backfill and in-situ stress field measurement,safety factor method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stress-strain strength reduction at arbitrary points and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was established and limit displacement subsidence values under the safety factor of different limit stoping step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from three years in-situ mining and strata movement monitoring using multi-point displacements meter showed that the lower settlement frame stope hierarchical level filling mining method,mining sequence are reasonable and rockmass stability evaluation using safety factor method,in-situ real-time monitoring can provide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afety of seabed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ea bedrock mining frame stope upward horizontal slicing and filling mining method safety factor method multi-point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下载PDF
上行开采煤层减损的工作面合理布设位置研究
3
作者 侯树宏 马永生 +3 位作者 朱明鎏 王思雨 柴敬 韩志成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以枣泉煤矿五分区1煤的上行开采问题为背景,为了达到1煤的减损目的,借鉴协调减损开采的思想,采用相似模拟、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沿煤层倾向先期开采煤层工作面之间的相对布设位置和范围。采用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曲率、水平变... 以枣泉煤矿五分区1煤的上行开采问题为背景,为了达到1煤的减损目的,借鉴协调减损开采的思想,采用相似模拟、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沿煤层倾向先期开采煤层工作面之间的相对布设位置和范围。采用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曲率、水平变形5个指标,对1煤的移动变形程度和均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工作面在合理布设范围之内时,可以促使遗留煤柱位置处1煤进一步充分下沉,移动变形指标均达到该地质采矿条件的最均匀程度,可以有效抵消由于遗留煤柱影响而引起的待上行开采煤层的变形不均问题,使多次采动成为上行开采的有利条件,达到1煤的减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协调开采 相似模拟 覆岩移动变形控制 VORONOI离散法
下载PDF
某铀矿上向水平分层开采高度优化研究
4
作者 杨江坤 孙刚友 任赛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4期33-43,共11页
以某铀矿床采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体特征及工程经验,选定该区域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利用FLAC3D建立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开采方案模型,对采场开采-回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场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的时空演化特征... 以某铀矿床采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矿体特征及工程经验,选定该区域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利用FLAC3D建立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开采方案模型,对采场开采-回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场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了采场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矿体的水平分层高度为2 m时,安全稳定性较好,在开采前期对顶板位移量的控制效果更好;在开采作业时,采场的应力集中区域逐渐扩大,采区顶部和底部有明显的应力贯通区;在回填时,充填体内的压应力分布较均匀,压应力较小,且后期的应力变化幅度不大;巷道与采场交接处位移量最大,在开采回填作业前期位移量增长速率较快,并出现近垂直式跳跃增长;巷道中段及采场中段顶板处的位移量呈阶段性变化,总体位移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采场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FLAC3D
下载PDF
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在某萤石矿的应用
5
作者 颜武刚 代建龙 +4 位作者 王锋 未崴 李智勇 刘友林 尹千才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21-27,共7页
目的:针对国内某萤石矿采用普通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实时在井人数多、生产管理难度大及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结合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采矿方法的优化。方法:通过对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 目的:针对国内某萤石矿采用普通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实时在井人数多、生产管理难度大及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结合矿体开采技术条件,进行采矿方法的优化。方法:通过对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工程、回采工艺过程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自动化、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以智能采掘装备替代人工进行开采作业,实现少人甚至无人。结果: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凿岩、撬毛、铲装和充填环节均实现了5G远程可视化遥控作业,在控顶高度合适的条件下实现了自动定位和自主凿岩作业,作业人员可减少5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结论:随着我国矿产资源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采矿将面临高地压、高岩爆等恶劣高危作业环境,本文提出的智能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对深地及难采矿体开采具有较好的借鉴参考意义和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采掘装备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自动喷射充填 5G远程可视化
下载PDF
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6
作者 李晓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红牛铜矿主要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角岩型,矿体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矿体尖灭再现、分枝复合严重,西边矿岩稳定性良好,东边矿岩稳定性差,为一种难开采的矿体,尤其是KT2-1厚大矿体(低品位、资源储量大),现阶段来看,社会生产对矿... 红牛铜矿主要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次为角岩型,矿体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矿体尖灭再现、分枝复合严重,西边矿岩稳定性良好,东边矿岩稳定性差,为一种难开采的矿体,尤其是KT2-1厚大矿体(低品位、资源储量大),现阶段来看,社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同时也为矿山开采作业带来了众多新挑战,一些浅层矿床已经被开采殆尽,要想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需求,则对深层矿产资源、低品位资源进行开采,部分情况下还需面临矿山回采的状况。为能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本文以红牛矿山回采作业为例,探究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在KT2-1矿体中的应用方法,并分析关键采场结构参数,旨在充分发挥回采技术优势,提高矿床开采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 采场结构参数 采矿效率
下载PDF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充填接顶方案优化
7
作者 温龙新 杨晨晖 焦鹏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95-97,101,共4页
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充填接顶工艺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对进路布置方式及充填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各条回采进路下坡施工,在回采进路迎头处挑顶形成放砂硐室,同时在回采进路入口处挑顶并架设上部敞口式的充填挡墙;回采... 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充填接顶工艺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对进路布置方式及充填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各条回采进路下坡施工,在回采进路迎头处挑顶形成放砂硐室,同时在回采进路入口处挑顶并架设上部敞口式的充填挡墙;回采进路接顶充填时,利用回采进路顶板的自然坡度及充填管道内的料浆压力实现充填接顶,对于局部不平整顶板区域,则利用充填管道振动实现局部接顶。新方案接顶情况观察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充填挡墙要求较低且安全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充填接顶 进路布置
下载PDF
无滤水井条件下采场充填体赋水特性调查研究
8
作者 徐万寿 徐艳方 +1 位作者 陆玉根 钱正乾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某铜矿充填采场前期未进行有效滤水,含水充填体渗水对下中段采场生产形成安全威胁。为摸清各中段采场含水充填体的赋水特性,开展了探水孔调查及瞬变电磁探测,提出了不同赋水状态假设,并通过探水验证孔进行验证。针对赋水特性,制定探放... 某铜矿充填采场前期未进行有效滤水,含水充填体渗水对下中段采场生产形成安全威胁。为摸清各中段采场含水充填体的赋水特性,开展了探水孔调查及瞬变电磁探测,提出了不同赋水状态假设,并通过探水验证孔进行验证。针对赋水特性,制定探放水设计方案。结果发现,水主要存在于各中段采场充填体内最下部分段第1~3分层内,上下盘围岩内无水。在各回采联道向上施工放水孔,穿透隔离顶柱和上部中段首采分层假顶至采场充填体内部,疏干采场内赋水。该研究对于同类含水充填体采场赋水特性调查及安全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含水充填体 探放水设计
下载PDF
浅埋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及开采滞后时间分析
9
作者 尹家宽 王立阳 王帆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223-228,共6页
煤层群一般采用下行顺序开采,但有时需要采用上行顺序进行开采。青龙寺煤矿井田范围内上部煤层受火烧区影响,可采区域相对5^(-2)煤层较小,且在青龙寺煤矿井田西北部3^(-1)煤层受前期小窑开采影响,煤层完整性遭到破坏,将矿井的首采区布... 煤层群一般采用下行顺序开采,但有时需要采用上行顺序进行开采。青龙寺煤矿井田范围内上部煤层受火烧区影响,可采区域相对5^(-2)煤层较小,且在青龙寺煤矿井田西北部3^(-1)煤层受前期小窑开采影响,煤层完整性遭到破坏,将矿井的首采区布置于井田西部先期开采地段内的5^(-2)煤层中,上部煤层开采时即为上行开采。根据上行开采理论中的采动影响倍数法、“两带”高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结合青龙寺矿地质条件,对5^(-2)煤上部煤层的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青龙寺煤矿上部各煤层(3^(-1)、3^(-2)、4^(-2)煤层)可进行正常的上行开采。并根据工程类比、经验统计、覆岩移动活跃期分析,最终得出上行开采滞后于5^(-2)煤长壁开采工作面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分析结果为后续上部煤层上行开采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两带”高度 围岩平衡法 覆岩移动活跃期 滞后时间
下载PDF
山坡地形下倾斜矿体开采参数研究
10
作者 罗春生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1期21-24,35,共5页
分析西南地区某铜矿地下开采过程中采场的稳定性以及对上部覆岩深度的影响,对上向水平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分段分层依次开挖进行了稳定性的模拟分析,分析论证矿柱参数、覆岩深度、开采方案对其影响。针对山坡地形下倾斜矿体,建立山坡矿体... 分析西南地区某铜矿地下开采过程中采场的稳定性以及对上部覆岩深度的影响,对上向水平进路式充填采矿法分段分层依次开挖进行了稳定性的模拟分析,分析论证矿柱参数、覆岩深度、开采方案对其影响。针对山坡地形下倾斜矿体,建立山坡矿体相交和平行的模型,通过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开采方法、矿柱参数下的围岩状态。研究结论表明矿山压力随着开采上覆围岩厚度、矿体厚度的增加而显现。矿区东部厚、中厚矿体回采宜在中深部矿体采用8 m矿柱、浅部矿体采用6 m矿柱;矿区中部薄矿体和矿区西部薄矿体回采合理矿柱尺寸为4 m。通过采矿方法对比分析,空场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厚矿体采用上向水平充填法相对于宽进路上向水平充填法安全稳定性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尺寸 倾斜矿体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下载PDF
新型钢模板顺路溜井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的应用
11
作者 晏明杨 舒亮 粟登峰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充填采矿法将是未来地下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优化充填采矿法的开采工艺尤为必要。然而在充填采矿法中溜井作为大部分矿山上部各中段采场矿石实现集中运输,保证各分段出矿能力提高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安全高效的溜井施工方案对于提高矿山... 充填采矿法将是未来地下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优化充填采矿法的开采工艺尤为必要。然而在充填采矿法中溜井作为大部分矿山上部各中段采场矿石实现集中运输,保证各分段出矿能力提高生产力的作用,因此安全高效的溜井施工方案对于提高矿山生产能力,降低施工成本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结合湖南某铅锌矿地下开采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预制钢模板替代传统钢筋砼浇筑制作采场溜矿井的新型钢模板顺路溜井施工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现场试验表明,新型钢模板顺路溜井施工方案具有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采矿成本、降低作业风险等优点,可为类似矿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溜井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新型预制钢模板顺路溜井 钢筋砼浇筑 生产成本
下载PDF
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及影响范围预测——以贵州某磷矿为例
12
作者 高林 芦庆和 +3 位作者 梁维 申业兴 刘鹏泽 赵世毫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59-65,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以贵州A磷矿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向分段充填开采后地表变形及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B、C、D磷矿)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a、b矿层整体开采后的... 为进一步揭示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以贵州A磷矿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向分段充填开采后地表变形及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B、C、D磷矿)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a、b矿层整体开采后的最大地表倾斜、水平变形和曲率值均未达到标准规定的地表变形临界值;各分段依次开采后的地表总体最大位移量约为84 mm、地表最大倾斜变形值为0.12 mm/m、最大水平变形值为0.0193 mm/m,现阶段A磷矿开采后地表整体上不会产生较大的移动变形;随着+900 m、+920 m、+937 m、+951 m分段的逐步上向开采,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C磷矿影响范围最大、B磷矿次之、D磷矿相对较小。建议矿山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因A磷矿开采岩体移动对C磷矿影响的预测预警及矿山压力管理工作,同时加强A磷矿对矿区范围矿层露头一带高陡边坡的巡查及地表变形监测工作,以确保矿山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分段充填开采 岩体移动 概率积分法 地表变形 影响范围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嵩县山金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邱洋洋 王元民 +3 位作者 由松江 刘吉兴 赵紫康 彭康 《黄金》 CAS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针对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时存在的采场作业安全性差、采矿损失贫化严重、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以嵩县山金九仗沟矿区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多种采矿方案优缺点对比,应用模糊数学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优化选择,... 针对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时存在的采场作业安全性差、采矿损失贫化严重、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以嵩县山金九仗沟矿区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多种采矿方案优缺点对比,应用模糊数学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优化选择,确定了脉外天井双采联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作为该矿体的最佳开采方案,并在九仗沟矿区15中段4150529采场开展了工业试验。试验1年内共采出矿石量23750 t,采矿损失率降至4.0%,矿石贫化率降至5.8%,对比早期矿山采用的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新增收益68.05元/t,经济效益显著,可为类似矿山的开采提供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中厚矿体 模糊数学法 未确知测度理论 上向 分层 充填采矿法 脉外天井
下载PDF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段通风系统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立焘 于涛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针对金属矿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段通风系统设计和管理中的采场风量分布不均、辅扇风机设置不当等问题,借助Ventsim软件构建中段通风模型来分析中段通风风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风机设置在一侧时,中段两端位置采场分配风量较... 针对金属矿山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中段通风系统设计和管理中的采场风量分布不均、辅扇风机设置不当等问题,借助Ventsim软件构建中段通风模型来分析中段通风风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当风机设置在一侧时,中段两端位置采场分配风量较多,中部位置采场分配风量少。同时,对建立的中段通风模型进行风窗设置方案对比,发现风窗设置数量越多,风量可调控范围越大,且在两端分别设置较仅在靠近集中回风段设置效果更好。当在07^(#), 06^(#)和01^(#)采场回风端分别设置风窗,且风窗面积呈一定增大关系时基本可保证模型中各采场分配风量符合要求。以大尹格庄金矿为例,在构建通风系统整体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仿真模拟功能,对2号矿体-676 m中段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作业地点的风量合格率由25%提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 上向水平采矿法 中段通风 风量分配 构筑物
下载PDF
深部金矿向上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宏伟 宋建功 +1 位作者 杜久华 李瀚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366-375,共10页
矿体围岩质量及应力对井下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具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埋深对于采场结构参数的影响,通过力学试验分析了阜山金矿不同埋深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阜山金矿矿区上向水平分... 矿体围岩质量及应力对井下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具有显著影响,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埋深对于采场结构参数的影响,通过力学试验分析了阜山金矿不同埋深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经验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阜山金矿矿区上向水平分层开采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理论研究与数值仿真,分析比较了3种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应力与变形结构,优选提出了不同埋深下的采场结构最优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结构参数 不同埋深 数值模拟 向上水平分层充填法
下载PDF
某铅锌矿采矿方法优化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建钊 黄明发 王明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某铅锌矿采用平硐+竖井+斜坡道开拓,采用分段空场法和浅孔留矿法回采。该方法采场空区暴露面积大、安全性差,回采形成的空区为矿山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围岩稳固性变差,矿体变薄、变分散,造成回采贫化率增大,采选矿成... 某铅锌矿采用平硐+竖井+斜坡道开拓,采用分段空场法和浅孔留矿法回采。该方法采场空区暴露面积大、安全性差,回采形成的空区为矿山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围岩稳固性变差,矿体变薄、变分散,造成回采贫化率增大,采选矿成本大幅提高,原有采矿方法已不适用。根据矿体特征和矿山生产现状,对矿山2 522 m中段以下的矿体采用机械化盘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并使用大型无轨设备进行采掘作业,减少了采场暴露面积,提高了井下作业安全性,避免了产生大量采空区,解决了生产安全隐患,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盘区生产能力、综合回采率、综合贫化率等指标均得到优化。研究结果对该区其他矿山的开采具有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 中厚矿体 铅锌矿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机械化盘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大型无轨设备
下载PDF
某铁矿全尾砂和分级尾砂对胶结充填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芳 郎永忠 +1 位作者 张骥 沈斌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8期233-236,共4页
某铁矿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采矿,使用全尾砂进行充填。为了在保证充填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控制充填成本,开展分级尾砂充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尾砂的性能测试表明,分级尾砂的级配优于全尾砂。②在灰砂比相同的情况下,分级尾砂A... 某铁矿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采矿,使用全尾砂进行充填。为了在保证充填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控制充填成本,开展分级尾砂充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尾砂的性能测试表明,分级尾砂的级配优于全尾砂。②在灰砂比相同的情况下,分级尾砂A对应的料浆流动性最好,完全满足该铁矿自流输送的要求。③在灰砂比相同的情况下,全尾砂、分级尾砂A、分级尾砂B对应的胶结充填体试件的强度均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提高。④在灰砂比相同的情况下,分级尾砂A、分级尾砂B对应的胶结充填体试件强度均高于全尾砂对应的胶结充填体试件;与全尾砂相比,分级尾砂A对应的胶结充填体试件养护28 d的强度高39.7%,分级尾砂B对应的胶结充填体试件养护28 d的强度高64.5%。⑤分级尾砂A同时满足提高强度和保证流动性的要求,最适合该铁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全尾砂 分级尾砂 充填体强度
下载PDF
深部矿体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开采进路断面尺寸优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海辉 杨灵敏 +2 位作者 张晶 崔鹏 杨志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4期9-15,共7页
深部矿体地质条件复杂,在应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开采时,合理选取进路断面尺寸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云南某铅锌矿深部中段首采分段为工程实例,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劳动强度和环境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 深部矿体地质条件复杂,在应用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开采时,合理选取进路断面尺寸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云南某铅锌矿深部中段首采分段为工程实例,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劳动强度和环境4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筛选开采进路断面尺寸,其后针对初选结果,利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深部中段首采分段4个分层的回采,以优选适于该矿深部矿体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的进路断面尺寸,结果表明:3 m×3 m和5 m×5 m的进路断面尺寸在层次分析法中的优劣排序靠后,故先行淘汰;通过首采分段周边矿岩最小主应力、塑性区和垂直位移的综合对比发现,3.5 m×3.5 m和4 m×4 m的进路断面尺寸可较好地适应该矿深部矿体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开采。层次分析法初选和数值模拟优选相结合的方法,可为同类型矿山进路断面尺寸优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体 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充填法 进路断面尺寸 层次分析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矿体组合盘区上向水平点柱充填采矿法在某铁矿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江晨 叶永飞 《工程建设》 2023年第10期55-60,共6页
多层矿体的高效开采一直是困扰采矿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以某铁矿为例,通过对多种采矿方法进行技术研究,确定多矿体组合盘区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作为最终开采方法。应用实践表明:该采矿法具有生产能力大、作业集中、管理方便,采... 多层矿体的高效开采一直是困扰采矿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以某铁矿为例,通过对多种采矿方法进行技术研究,确定多矿体组合盘区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采矿法作为最终开采方法。应用实践表明:该采矿法具有生产能力大、作业集中、管理方便,采准工程量少等优点,盘区生产能力可达435 t/d,采场的损失率为18%,贫化率为8%。本文内容为矿山复杂开采技术条件下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国内外相似矿山开采具备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矿体 组合盘区 采矿方法 上向水平分层点柱充填法
下载PDF
柱式采空区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梁沙平 罗紫龙 +3 位作者 李嘉奇 彭佳琛 陈小港 程文聪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4,共5页
针对韩家洼煤矿22^(#)煤层房柱式开采后,对19^(#)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随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设计19^(#)煤层上行开采的不同方案,从应力、塑性区、位移三方面对22... 针对韩家洼煤矿22^(#)煤层房柱式开采后,对19^(#)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论证,随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设计19^(#)煤层上行开采的不同方案,从应力、塑性区、位移三方面对22^(#)煤层与19^(#)煤层开采后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煤层开采后,煤柱与采区煤壁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但层间岩层稳定性较高。19^(#)煤层底板的下沉量仅为5.5~9.1 cm,且均匀连续,煤岩层的完整性较高。工作面沿着盘区大巷两侧推进的方案3为19^(#)煤层的最佳上行开采方案,且在此方案下,煤岩层与煤柱的应力均有所降低,层间岩层破坏范围较小。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均表明19^(#)煤层满足上行开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采空区 上行开采 “三带”判别法 层间岩层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