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矿尘对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及茶多酚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波 贺性鹏 +3 位作者 龙颖 邱劲松 黄云 胡建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研究铀矿尘所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以及茶多酚对细胞的防护作用,为铀矿尘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铀矿尘组(高中低剂量组)、茶多酚保护组,采用微核多核实验、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及染色体分析研究铀矿... 研究铀矿尘所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遗传毒性以及茶多酚对细胞的防护作用,为铀矿尘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铀矿尘组(高中低剂量组)、茶多酚保护组,采用微核多核实验、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及染色体分析研究铀矿尘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及茶多酚防护作用。BEAS-2B细胞经铀矿尘染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彗星细胞数(高剂量组156.75±8.26)、彗星尾长(高剂量组164.48±12.11μm)、尾距(高剂量组109.92±10.53)均显著意义的增加(p<0.05),并有剂量—效应关系;茶多酚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铀矿尘能诱发微核细胞(高剂量组120.25‰)、多核细胞增多(高剂量组74.50‰),茶多酚对微核多核细胞增多有抑制作用(p<0.05)。铀矿尘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引起HPRT基因突变率增加(高剂量组1.092‰),茶多酚能有效地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经染毒后转化细胞可出现染色体非稳定性畸变,茶多酚对染色体畸变具有抑制作用。铀矿尘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茶多酚对铀矿尘的遗传毒性具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BEAS-2B细胞 遗传毒性 茶多酚 HPRT基因
下载PDF
某种材料防护贫铀粉尘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蓉 徐辉 +9 位作者 艾国平 楼淑芬 程天民 粟永萍 马文军 杨林 李冠兴 郑怀恩 黄跃生 蒋建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 对一种材料防护贫铀 (depleteduranium ,DU)粉尘的效果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 吸入DU粉尘后第1、3天 ,收集无防护组和有防护组大鼠的血、肺、气管、肾和肝 ,测定铀含量 ,计算防护效果。结果 有防护组各组织 (体液 )铀浓度均明显... 目的 对一种材料防护贫铀 (depleteduranium ,DU)粉尘的效果进行生物学评价。方法 吸入DU粉尘后第1、3天 ,收集无防护组和有防护组大鼠的血、肺、气管、肾和肝 ,测定铀含量 ,计算防护效果。结果 有防护组各组织 (体液 )铀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防护组 ,防护效果在 71 2 %~ 96 1%之间。结论 该种防护材料可阻挡绝大部分DU粉尘进入呼吸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粉尘 防护材料
下载PDF
两种标准铀矿样粉对肺巨噬细胞毒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晋爱 伦汉清 +2 位作者 高增林 韩焕清 常学奇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30-333,共4页
应用兔肺泡巨噬细胞测试系统,选用细胞半数致死浓度(LC_(50))、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的^(51)Cr释放量等指标,研究了GBW04104(No.4和GBW04105(No.5)两种标准铀矿样粉的细胞毒性,并... 应用兔肺泡巨噬细胞测试系统,选用细胞半数致死浓度(LC_(50))、乳酸脱氢酶活性和细胞培养液中的^(51)Cr释放量等指标,研究了GBW04104(No.4和GBW04105(No.5)两种标准铀矿样粉的细胞毒性,并与国产标准石英(Q,s)进行了比较。结果:Q,s、No.5、No.4的LC_(50)依次为0.072、0.201、0.344mg/m1;综合毒性指数(CTI)依次为1.0000、0.6093、0.3566,为定量评价粉尘样品的细胞毒性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标准铀矿样粉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某铀矿作业环境放射性安全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储莹 全永志 +1 位作者 徐伟兰 郭利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99-102,113,共5页
对某铀矿区辐射危害因素及剂量的计算和评价分析,通过辨识其放射性影响因素,计算三种主要因素所致井下作业人员全部照射有效剂量,分析企业放射性污染源的辐射程度,找出企业对辐射防护的不足,提出改进关键措施,为其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提... 对某铀矿区辐射危害因素及剂量的计算和评价分析,通过辨识其放射性影响因素,计算三种主要因素所致井下作业人员全部照射有效剂量,分析企业放射性污染源的辐射程度,找出企业对辐射防护的不足,提出改进关键措施,为其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辐射 氡及其子体 α、β、γ射线 通风
下载PDF
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世珍 黄波 +1 位作者 黄锐 贺性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67-1170,1173,共5页
目的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 目的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等,观察不同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但纳米级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纳米级的铀矿粉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普通铀矿粉,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粉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二甲亚砜 纳米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染毒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世珍 黄波 +1 位作者 黄锐 贺性鹏 《中国医学工程》 2008年第1期26-28,31,共4页
目的在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加入二甲亚砜,以了解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受铀矿粉染毒时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二甲亚砜(D... 目的在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同时,加入二甲亚砜,以了解其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受铀矿粉染毒时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二甲亚砜(DMSO)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等,观察各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DMSO对铀矿尘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可引起细胞DNA断裂,造成细胞拖尾率、彗星尾部DNA含量、尾长、尾部面积、尾距增加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粉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二甲亚砜
下载PDF
铀矿尘所致人体内照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新生 王春普 詹乐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1-734,752,共5页
铀矿尘所致人体内照射剂量估算时需要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繁琐。采用剂量系数法对铀矿尘所致内照射剂量进行估算,可将复杂的模型计算简化,同时也能较好地反映出铀矿尘所致内照射的剂量水平。通过对铀矿尘粒径和铀矿石核素化合物形态等... 铀矿尘所致人体内照射剂量估算时需要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繁琐。采用剂量系数法对铀矿尘所致内照射剂量进行估算,可将复杂的模型计算简化,同时也能较好地反映出铀矿尘所致内照射的剂量水平。通过对铀矿尘粒径和铀矿石核素化合物形态等因素的研究,确定估算时应选取的剂量转换因子和所选取铀矿尘的类型,从而提出铀矿尘所致人体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内照射 剂量估算
下载PDF
经口罩过滤后的铀矿尘颗粒物呼吸暴露剂量评价
8
作者 叶勇军 吴文浩 +2 位作者 李志 尹安松 丁德馨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铀矿尘中含有大量的长寿命α放射性核素,其对铀矿井下工人内照射剂量具有不容忽视的贡献。为研究经两种常用口罩过滤后的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风险,本文采用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和经两种常用口罩过滤后的铀矿尘颗粒物... 铀矿尘中含有大量的长寿命α放射性核素,其对铀矿井下工人内照射剂量具有不容忽视的贡献。为研究经两种常用口罩过滤后的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风险,本文采用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和经两种常用口罩过滤后的铀矿尘颗粒物的粒径和浓度监测数据,对南方某铀矿井下工人进行了呼吸暴露风险评价,计算了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剂量和暴露风险指数。结果表明:1)在铀矿井下各典型作业场所中,独头巷道、采场和主风机房是铀矿井下工人所受呼吸暴露剂量较大的主要场所;2)佩戴纱布口罩和KN95口罩后铀矿尘所致剂量分别为0.14~2.01 mSv/a、0.03~0.53 mSv/a,佩戴KN95型口罩时的呼吸暴露剂量和暴露风险指数明显低于纱布口罩;3)当铀品位为0.01%~1%,铀矿尘质量浓度为0.01~0.2 mg/m^3时,铀矿井下工人所受的铀矿尘颗粒物的呼吸暴露剂量及呼吸暴露风险指数都随铀矿尘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呼吸暴露剂量 风险评价 口罩 铀矿
下载PDF
铀矿露天开采与水冶过程中粉尘污染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元岗 苏晓书 靳士科 《西部资源》 2017年第6期117-119,122,共4页
介绍了典型铀矿露天开采与水冶的工艺流程,通过对铀矿露天开采与水冶产尘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粉尘防治措施,为铀矿露天开采与水冶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铀矿 露天开采 水冶 粉尘 污染控制
下载PDF
铀燃料元件厂的空气净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睿华 张文庆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7-80,65,共5页
分析了放射性粉尘的特性 ,提出以公众导出空气浓度作为排风净化的目标 。
关键词 铀燃料元件厂 空气净化 放射性粉尘 气溶胶粒度
下载PDF
寒旱区铀矿露天开采防尘抑尘措施分析
11
作者 李元岗 孙娟 +2 位作者 李云峰 冀东 苏晓书 《环境与发展》 2023年第6期61-66,共6页
铀矿露天开采属开放式作业环境,产尘环节众多,粉尘污染严重,防治难度较大。为了减缓铀矿露天开采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对位于北方地区的某铀矿床规划开采方案与产尘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地区环境气候特征总结,提出了适用的防... 铀矿露天开采属开放式作业环境,产尘环节众多,粉尘污染严重,防治难度较大。为了减缓铀矿露天开采对区域大气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对位于北方地区的某铀矿床规划开采方案与产尘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地区环境气候特征总结,提出了适用的防尘抑尘技术措施,为北方地区铀矿露天开采的粉尘污染防治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露天开采 粉尘 防尘抑尘
下载PDF
铀纯化煅烧炉尾气除尘吸收效果的改进措施
12
作者 张平 肖少华 +1 位作者 陈宇航 段志伟 《铀矿冶》 CAS 201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随着生产任务的加重,暴露出铀纯化煅烧炉尾气除尘吸收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尾气除尘吸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实施后,煅烧炉尾气除尘吸收效果明显提高,尾气中粉尘、氮氧化物、铀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 随着生产任务的加重,暴露出铀纯化煅烧炉尾气除尘吸收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尾气除尘吸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实施后,煅烧炉尾气除尘吸收效果明显提高,尾气中粉尘、氮氧化物、铀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铀的总回收率;吸尘水浓度达到了结晶剂的浓度要求,可返回利用;烟道水的碳酸铵浓度下降,减少了后期处理费用,降低了碳酸氢铵、氨水、硝酸等原材料的消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炉尾气 除尘 吸收 铀含量
下载PDF
超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在我厂的应用
13
作者 田科海 《铀矿冶》 CAS 1990年第1期64-67,15,共5页
一、前言 建厂30年来,我厂为了减少工人的放射性危害,进行了多种除尘降氡设备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如旋风除尘器、烟道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喷雾除尘器及全密封远距离操作装置等技术和设备,降低了作业点的铀矿尘及氡子体的浓度,取得了很... 一、前言 建厂30年来,我厂为了减少工人的放射性危害,进行了多种除尘降氡设备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如旋风除尘器、烟道除尘器、泡沫除尘器、喷雾除尘器及全密封远距离操作装置等技术和设备,降低了作业点的铀矿尘及氡子体的浓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某些作业点,尤其是无法密封的某些大型运转设备的活动操作岗位,铀矿尘及氡子体浓度还是超过国家标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除尘装置 静电 超高压
下载PDF
Cosmic Contributions to the Deposition of Petroleum Source Rocks: Review and Analysis 被引量:1
14
作者 Heinz-Jürgen Brin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3年第11期1123-1145,共23页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ly distributed Phanerozoic petroleum source rocks is concentrated on time intervals, which correlate convincingly with climatic driven glaciation epochs of Earth’s history, repeated every 150...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ly distributed Phanerozoic petroleum source rocks is concentrated on time intervals, which correlate convincingly with climatic driven glaciation epochs of Earth’s history, repeated every 150 million years, and during sea level high stands and maxima of global magmatism with a period of 300 million years. The 150 million year periodicity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path of the solar system through the spiral arms of the Milky Way and the 300 million year periodicity to changes of the spiral system. The spiral arms are preferred birth places of new stars, of which the larger ones have only smaller lifespans. Their preliminary deaths ended with explosions and selective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alled white dwarfs, neutron stars or black holes. The times of the explosions of intermediate (sun-like) stars can be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present brightness of the dwarfs. Not surprisingly the last two maxima of recordable near solar system star explosions took place during the presumably spiral arms driven glacial epochs in Eocene to present and Upper Jurassic times. Such near solar system star explosions may have been the source of intense neutrino showers, cosmic rays and star dust. This dust contained all kinds of chemical elements, including phosphorus and uranium. Such cosmic phosphorus may have supported, through fertil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life on Earth additionally to local phosphorus resources via bloom of biota in lakes and oceans and the enhanced growth of plants on land across all climatic zones. Subsequently it maint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source rocks of all organic matter types within black shales and coals. Via the distribution of remnants of exploding stars—mainly white dwarfs, but neutron stars and black holes have to be counted as well—a cosmic contribution can therefore casually linked to the deposition of petroleum source rocks on Earth, not only purely correlatively by their contemporaneous appear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 Rays Cosmic dust Milky Way Spiral Arms Stars PHOSPHORUS uranium Petroleum Source Rock
下载PDF
铀矿尘致肺纤维化对PⅢNP、LN和TGF-β1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守凤 胡迎春 +3 位作者 袁新健 杨丽萍 宋凤梅 贺性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对血浆中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20 mg/mL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肺组织纤维化对血浆中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20 mg/mL粉尘悬液1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处理后第7、14、21、30及60 d采取肺组织及外周血,进行肺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测定。结果在染尘后第21、30、60 d时,PⅢNP含量为(17.90±1.55)、(19.06±1.62)、(20.09±1.65)ng/mL,LN含量为(81.81±1.32)、(83.64±1.52)、(84.73±2.20)ng/mL,TGF-β1含量为(34.03±3.21)、(46.65±3.09)、(40.95±3.18)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中PⅢNP和LN含量增高与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铀矿尘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引起血浆中PⅢNP、LN和TGF-β1含量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肺纤维化 Ⅲ型前胶原氨端肽 层粘连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铀矿尘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波 龙颖 +2 位作者 罗振华 黄锐 贺性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铀矿尘诱发细胞氧化损伤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介导的酚红氧化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番红花红褪色法测定细胞外液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羟... 目的探讨铀矿尘诱发细胞氧化损伤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靶细胞,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介导的酚红氧化法、细胞色素C还原法和番红花红褪色法测定细胞外液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含量;细胞内H2O2和O2.-分别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和氢化乙锭标记,荧光法测定荧光产物2,7’-二氯荧光黄和溴乙锭荧光强度,多核细胞法体外研究细胞次黄嘌呤磷核糖基转移酶基因(HPRT)突变,自动生化仪测量乳酸脱氢酶。结果 BEAS-2B细胞经铀矿尘染毒后,细胞内和细胞外ROS含量明显增高,高剂量组细胞上清中超氧阴离子为(10.48±0.75)μmol/L,茶多酚保护组为(9.31±0.71)μmol/L;细胞乳酸脱氢酶溢出,HPRT突变率升高,高剂量组细胞突变率为1.092‰,茶多酚保护组为0.925‰,TPS对铀矿尘诱发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铀矿尘可造成细胞的氧化损伤,TPS通过清除活性氧而达到保护作用,可为铀矿尘损伤的防护提供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茶多酚
原文传递
铀矿尘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Ⅰ和Ⅲ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迎春 罗振华 +4 位作者 袁新健 杨丽萍 王守凤 李广悦 贺性鹏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铀矿尘组大鼠一次性非暴露气管内滴注20mg/ml的粉尘悬液1ml,对照组大鼠一... 目的探讨铀矿尘致大鼠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铀矿尘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铀矿尘组大鼠一次性非暴露气管内滴注20mg/ml的粉尘悬液1ml,对照组大鼠一次性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ml,分别于处理后7、14、21、30及60d每组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I、Ⅲ型胶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N蛋白的表达。结果铀矿尘致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可见Ⅰ、Ⅲ型胶原的大量增生,染尘后早期主要以Ⅰ型胶原增生为主。铀矿尘组21、30、60d时Ⅰ型、Ⅲ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N主要见于肺组织内血管、支气管周围、血窦壁以及肺间隔的基底膜,形态上以增粗的线状或丛状分布为主。铀矿尘组21、30、60d时肺组织中LN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14.89±2.25、22.98±2.29、30.34±2.19)增加,与对照组(9.06±1.21、8.98±0.86、10.04±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铀矿尘诱导大鼠肺组织纤维化早期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后期Ⅰ型、Ⅲ型胶原纤维均大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肺组织过程中有LN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肺纤维化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原文传递
铀矿尘对RAW264.7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凤梅 袁新健 +3 位作者 王守凤 李躲 邱劲松 贺性鹏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铀矿尘作用于小鼠RAW 264.7细胞一定时间后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用120μg/ml的铀矿尘混悬液作用于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在作用2、4、8、16、24和32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RAW... 目的探讨铀矿尘作用于小鼠RAW 264.7细胞一定时间后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用120μg/ml的铀矿尘混悬液作用于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在作用2、4、8、16、24和32 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存活率;HE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的改变。结果铀矿尘作用于RAW264.7细胞2、4、8、16、24、32 h后,可见铀矿尘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染尘32 h后细胞存活率仅有(28.37±3.3)%;铀矿尘在作用于RAW264.7细胞16、24、32 h后,镜下可见梭型或不规则型细胞、多核细胞明显增加,细胞胞质缺失,胞核外露和染色变浅,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铀矿尘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在染尘后24 h达到峰值,分别为(94.05±4.72)U/ml、(68.83±4.34)mmol/L、(5.67±0.29)nmol/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铀矿尘可明显抑制RAW264.7细胞的增殖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数量增多。可引起细胞上清液中.OH、H2O2及MDA含量增高,对RAW264.7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RAW264 7细胞 细胞毒性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铀矿尘对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凤梅 李躲 +3 位作者 黄波 彭媛姣 张夏 贺性鹏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观察铀矿尘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①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染尘组,分别以终浓度为0、120 mg/L的铀矿尘混悬液处理0、2、4、8、16、24和3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观察铀矿尘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①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染尘组,分别以终浓度为0、120 mg/L的铀矿尘混悬液处理0、2、4、8、16、24和32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选择最佳染尘时间,分离制备该时间点的2组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液(CM)进行后续实验。②取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铀矿尘组,分别予溶剂对照组和染尘组的CM处理0、6、12、18、24、30、36 h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III型胶原蛋白(COLⅢ)和羟脯氨酸(HYP)的水平。结果①染尘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TGF-β1水平从染尘后4 h时间点起开始较溶剂对照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在染尘后4~24 h呈随染尘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至染尘后24 h达到峰值。取染尘后24 h时间点的2组细胞上清液作为CM进行后续实验。②相较同时间点对照组,铀矿尘组在经相应CM处理后18~36 h,L929细胞中α-SM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在CM处理后12~36 h,L929细胞上清液中COLⅠ、COLⅢ和HYP的水平均升高(P〈0.05),且α-SMA表达水平和COLⅢ、HYP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随CM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结论铀矿尘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细胞分泌TGF-β1增加,继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上调α-SMA表达,增加COLⅠ、COLⅢ和HPY合成,可能是铀矿尘致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尘 肺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原蛋白 羟脯氨酸
原文传递
铀尾矿库尾矿砂大气污染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欣 彭小勇 黄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78-2884,共7页
铀尾矿库运行期间,裸露的尾矿以扬尘形式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和辐射危害.因此,本文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对象,应用CFD技术,探讨滩面形状(弧形、棱形和锥形)对减轻或控制运行期间尾矿库滩面颗粒物的大气迁移和环境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 铀尾矿库运行期间,裸露的尾矿以扬尘形式对周边地区造成环境污染和辐射危害.因此,本文以平地型铀尾矿库为对象,应用CFD技术,探讨滩面形状(弧形、棱形和锥形)对减轻或控制运行期间尾矿库滩面颗粒物的大气迁移和环境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常年主导风速V=1.0m·s-1条件下,以1 mg·m-3的浓度为抑尘标准时弧形滩面抑尘效果最为明显,棱形滩面和锥形滩面抑尘效果较差.通过对不同风速下几种滩面形状防护效果的分析对比发现,小风速(V=0.5 m·s-1)下3种滩面形式辐射防护均效果良好,但随风速的增大效果逐渐减弱;弧形滩面条件下综合防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尾矿库 数值模拟 抑尘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