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理性主义到社会批判: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理论建构
1
作者 罗思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8,共10页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分配进行调控,干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实现社会正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理论建构的演进过程对于把握城市规划的本质至为重要。从理性主义的工具论,到寻求城市正义的本体论,当代西方城市规划已经从实现城市功能主义空间美学的技术工具,嬗变为追求城市权利与公正的社会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承担的社会批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国家的进步,促使国家对城市规划传统中机械的现代主义进行改良,使规划更“软”、更贴近社会现实,并“重划”空间结构,重置空间资源,推动城市区域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为适应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满足城市居民对空间正义的要求,作为当代西方国家批判理论的前沿,城市规划从“空间批判”的视角,不断为国家描绘出包容性与公平发展的新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理性主义 社会正义 新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核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黄增利 李永娥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54-15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学理依据,是地域分工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生动实践。从现实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化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 马克思主义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学理依据,是地域分工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生动实践。从现实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化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乡村振兴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也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高级化的必然结果。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条件,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缩小城乡生产力水平差距、建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合作迈向新阶段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理论内核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大思政”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更新类课程改革策略——以生态马克思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洁 张立恒 《华中建筑》 2023年第6期146-149,共4页
城市更新的生态化治理是推进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大思政”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该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与治理的重要任务和城乡规划专业更新类课程内容,通过剖析当前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的生态化治理是推进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大思政”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该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与治理的重要任务和城乡规划专业更新类课程内容,通过剖析当前城市更新在生态治理角度、更新机制、空间使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融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在城乡规划专业更新类课程中构建全系统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建立符合生态发展观的研究性教学、贯彻生态原则的空间公平性教学三个方面的课程改革策略,旨在以城乡规划专业更新类课程作为抓手,推进城市更新的生态建设和“大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城乡规划专业 更新类课程
下载PDF
城乡融合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9
4
作者 范根平 王玲玲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城乡融合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城乡对立的根源,明确指出城乡融合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城乡融合可以阐述为在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基础上,破除城乡隔阂,使发展成果... 城乡融合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透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城乡对立的根源,明确指出城乡融合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城乡融合可以阐述为在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基础上,破除城乡隔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国城乡融合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所做的创新性发展,意在打造城乡发展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城乡共生共荣。就目前来说,破解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持续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努力创设城乡平等发展的条件,扫除城乡融合发展的障碍,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马克思主义 共同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柳晓明 门杨启东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4-81,共8页
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揭示城乡关系从分离、对立到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系统性的城乡融合思想。他强调城乡融合既需要生产力发展奠定的物质条件,也离不开生产关系变革形成的社会基础。这与西方城乡关系思想在逻辑基础与价值取向上... 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揭示城乡关系从分离、对立到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系统性的城乡融合思想。他强调城乡融合既需要生产力发展奠定的物质条件,也离不开生产关系变革形成的社会基础。这与西方城乡关系思想在逻辑基础与价值取向上存在根本性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城乡融合思想,在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采取具体措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通过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水平,为共同富裕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资本·技术·生活: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的三重逻辑
6
作者 赫曦滢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是对既有城市认识论进行批判性质疑与审视的方法,通过阐明城市景观与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历史—地理辩证关系,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症候的叙事变革。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作为显性问题域得到系统性阐... 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是对既有城市认识论进行批判性质疑与审视的方法,通过阐明城市景观与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历史—地理辩证关系,推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症候的叙事变革。在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理论作为显性问题域得到系统性阐释的半个世纪中,可以提炼出三重彼此联系的研究逻辑,涵盖了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一,通过分析资本逻辑对资本主义城市中生产或消费的干预,在生产与再生产的生发机制中探寻城市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关联;其二,通过梳理技术逻辑对全球城市的改造,在城市金融化、城市企业化、城市信息化三维维度中探寻城市何以更新资本主义的存续方式;其三,通过生活逻辑对生命政治城市的缔造,寻求城市主体性的衍生逻辑,从日常生活与城市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中探寻城市何以使资本主义生活化。这三重逻辑延续了“批判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展现城市转型与重构的多样性、普遍关联性,对自觉更新马克思主义的叙事范式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城市批判理论 生命政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人学维度的历史和现实逻辑与当代价值
7
作者 定光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2-49,共8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都关注城市中生活的人,二者思想的人学维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用以规避资本主义城市化中的问题,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方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对马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都关注城市中生活的人,二者思想的人学维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用以规避资本主义城市化中的问题,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方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人学维度阐释为:人的生存方面,改变城市工人的受剥削状况和空间的隔离,建设绿色、安全、开放的城市;人的意识方面,从工人阶级意识和资本主义“城市意识”到构建城市认同和城市精神;人的身份和权利方面,从城市阶级分化和“进入都市的权利”到追求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制度建设;人的治理方面,从阶级自为、民权政治到市域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 “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研究综述
8
作者 张剑宇 廖小琴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6-34,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学术研究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已历经初步探索期、逐步成熟期和深化拓展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背景,学界主要讨论了其...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学术研究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已历经初步探索期、逐步成熟期和深化拓展期。围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背景,学界主要讨论了其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和理论背景;聚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学界深入探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演进趋势、演进原因和融合条件的论述;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价值启示,学界重点总结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现有研究存在系统性尚待建构、研究视角仍有拓展空间、研究内容多样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故回归原著、深化理论解读,创新视角、注重比较研究,立足现实、增强理论观照是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后续研究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城乡关系变迁 城乡融合
下载PDF
青年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者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开拓者——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理论旅行史为线索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175,共10页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遭受表面上被高度重视而变相被忽视、被僵化解读的历史命运。通过回顾175年来的解释旅行史,我们发现该书经历了一个从传统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向跨学科运用研究、进而被过度解释为都市马克思... 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遭受表面上被高度重视而变相被忽视、被僵化解读的历史命运。通过回顾175年来的解释旅行史,我们发现该书经历了一个从传统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向跨学科运用研究、进而被过度解释为都市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复杂过程。正是在后一种脱离原初语境的越界式研究中,一些西方学者试图把恩格斯塑造成当代全球城市化、数字化、网络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者形象,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变成了图绘当代城市空间下工人阶级状况的方法。这种把恩格斯“都市马克思主义化”的做法固然有肢解经典整体的弊端,但也有丰富我们理解恩格斯在21世纪深远意义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青年恩格斯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当代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 都市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城市问题结合研究的典范——大卫·哈维的《资本的城市化》述评 被引量:27
10
作者 叶超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1,共4页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是影响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大卫·哈维是其代表人物。在《资本的城市化》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化)问题,演绎出城市空间组织和结构是资本生产的需要和产物的总结论,揭示了资...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是影响二战后西方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大卫·哈维是其代表人物。在《资本的城市化》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化)问题,演绎出城市空间组织和结构是资本生产的需要和产物的总结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化是资本集聚和阶级斗争矛盾作用的过程的实质,并将其延伸到对整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批判和分析,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理论。该学派理论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城市问题之间联系的我国学界尤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 空间的生产 资本 城市化 大卫·哈维
下载PDF
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治理型城市更新模式——空间利益主体角色及合作伙伴关系重构 被引量:26
11
作者 彭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1,共7页
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发展模式已由增量拓展向存量提升转变。注重于内涵提升的城市更新实践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空间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空间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已成为突出问题。文章借助于新马... 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发展模式已由增量拓展向存量提升转变。注重于内涵提升的城市更新实践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空间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空间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已成为突出问题。文章借助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了空间利益主体参与城市更新过程的逻辑本质与诉求,提出以空间利益主体角色及合作伙伴关系重构为特征的治理型城市更新模式,强调在达成政府、资本、社区城市更新社会共识的框架内,通过有效的制度路径协调各方空间利益与权利,以实现均享城市更新空间增值收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城市更新 空间利益主体 合作伙伴关系 空间权利
下载PDF
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城镇化 被引量:56
12
作者 武廷海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9,共11页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借鉴新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将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乡村关系与城市关系、空间与资本这三个方面剖析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与规律,揭示问题与矛盾,进而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与空间策略,建议走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灵活运用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生产 城乡关系 新马 克思主义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从城市空间到流动空间——卡斯特空间理论述评 被引量:23
13
作者 牛俊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43-148,189,共7页
卡斯特的空间理论包括早期的城市空间理论和后期的流动空间理论。在城市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社会的物质性表达,城市作为一个空间片断,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它由劳动力再生产的集体消费过程所建构。在流动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是共享... 卡斯特的空间理论包括早期的城市空间理论和后期的流动空间理论。在城市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社会的物质性表达,城市作为一个空间片断,在发达资本主义阶段,它由劳动力再生产的集体消费过程所建构。在流动空间理论中,空间被视为是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支撑,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之时,流动空间对地方空间的支配成为当代社会的主导性空间逻辑。从城市空间向流动空间转换意味着:分析视野从一元城市转向多元城市,研究方法从结构主义转向结构化,叙述逻辑从资本转向权力,理论立场则由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左派转向后现代主义的保守右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纽尔·卡斯特 城市空间 流动空间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美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3,共5页
一般说来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口流动性极低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现象和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过程中 ,阐述了人口乡城迁移理论 ... 一般说来 ,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口流动性极低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口的流动性较高。人口迁移的过程即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经典作家在分析资本主义现象和揭示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过程中 ,阐述了人口乡城迁移理论 ,揭示了人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看到了人口重新分布带来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马克思主义 人口流动 城市化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凡丽 赵金元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9期52-55,共4页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它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完善,既赋予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新的内容,又体现出对...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时期,它成为我国推进改革和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坚持和完善,既赋予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新的内容,又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城乡发展观 新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薛晴 刘俊英 《改革与战略》 2012年第1期36-38,47,共4页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作出社会本体论阐释,并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城乡融合 社会本体论 省域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被引量:2
17
作者 原玉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产权制模式,即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对土地行使终极所有权。企事业单位经国家批准可以有偿拥有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经营管理权。绝对地租归中央财政,级差地租归地方财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马克思地租理论 “三权分离”模式
下载PDF
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鉴国 《国外城市规划》 2003年第1期64-67,共4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将政治经济学或阶级分析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研究领域,对城市规划的社会政治功能、城市规划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及规划者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尖锐地批判资本的垄断利益,揭示了城市建成环境所内含的社会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城市规划、国家职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关系的丰富阐述,弥补了传统规划理论的缺陷和不足,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物质空间的规划和生产的社会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资本主义 城市环境 土地利用 城市环境 社会政治功能 马克思主义城市学者
下载PDF
论文学空间批评的美学源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影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90-197,共8页
文学空间批评的美学源流历史久远,从希腊古典主义的柏拉图到文艺复兴后的莱辛,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巴赫金,再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他们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文学空间批评做出了独特的美学贡献。正是借助于诸多的美学源流,并在马克思... 文学空间批评的美学源流历史久远,从希腊古典主义的柏拉图到文艺复兴后的莱辛,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巴赫金,再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他们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文学空间批评做出了独特的美学贡献。正是借助于诸多的美学源流,并在马克思基本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都市空间美学才能最终兴起,其代表人物列斐伏尔、福柯和哈维等人引领了空间转向,继而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和都市研究引起公众注意,出现所谓的空间批评"新"象。因此,文学的空间批评是空间美学长期发展的历史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柏拉图 马克思主义 美学 时空体 都市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的空间分异理论探析
20
作者 周立斌 周茂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42,共6页
空间分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资产阶级城市社会学派在研究空间分异问题时采用的实证化方法,是片面的;城市的空间分异是资本的逻辑、金融资本和国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空间分异的... 空间分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资产阶级城市社会学派在研究空间分异问题时采用的实证化方法,是片面的;城市的空间分异是资本的逻辑、金融资本和国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空间分异的后果是:进一步固化了社会分层,强化了住房消费的不平等,使职业地理分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城市 空间 分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