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 Spatial Form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Poyang Lake City Group
1
作者 LUO Xiaolin LI Zhi CHU X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In response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form elements of Poyang Lake urban agglom... In response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form elements of Poyang Lak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s.Based on generalized linear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s,th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orm index and carbon emissions,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dominant factors from 63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in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from 2005 to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carbon emiss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round Poyang Lake are generally increasing,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valu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value agglomeration in pieces;②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carbon emissions was the expansion of built-up area;③Improving urban compactness and optimizing urban form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rban carbon emissions.The results showca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rban 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which could make the low-carbon land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more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emissions urban spatial form the poyang lake city group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传导效应及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宜之 余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目的]量化地类转化视角下土地利用碳传导效应,预测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趋势,并为区域低碳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结果,构建碳传导效应测度模型揭示土地利用... [目的]量化地类转化视角下土地利用碳传导效应,预测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趋势,并为区域低碳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结果,构建碳传导效应测度模型揭示土地利用转移内部碳排放变化情况,并借助FLUS-Markov模型和GM-Markov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共有1.01×10^(4)km^(2)土地发生转化,耕地与林地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最为活跃。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净碳排放由8.79×10^(6)t增至3.63×10^(7)t,碳源/碳汇比值逐年上升,其中,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林地为主要碳汇。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碳传导效应均表现为碳排放,且呈先增后减态势,研究期间共产生4.05×10^(7)t碳排放,主要由耕地、林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引致。2025年、2030年、203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预测结果为4.13×10^(7)t,4.69×10^(7)t和5.39×10^(7)t。[结论]未来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仍会持续增加,减排重心应集中在减少建设用地碳源和增加林地碳汇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碳传导效应 FLUS-Markov模型 GM-Markov模型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地形梯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丁孝媛 叶长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 [目的]准确评估“三生”用地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使用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形分布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三生”用地转型过程、生态环境效应及其梯度分异特征。[结果](1) 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活用地大幅增长(1 063.45 km^(2)),生态用地持续减少(997.41 km^(2)),生产用地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的用地转型模式为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对农业生产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的侵占。(2)时序变化上,2000—2010年,随着工矿生产用地和城乡生活用地的扩张,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8下降至1.424;2010—2020年,伴随着生态用地的恢复以及城镇生活用地和工矿生产用地内部格局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1.424升至1.447。(3)空间分布上,整体上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了以南昌大都市圈为中心的中部生态环境质量低值区和以宜春市、景德镇市、上饶市为中心的东西部生态环境质量高值区。(4)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低质量区的分布指数下降,高等级质量区逐渐呈优势分布;2000—2020年,低质量区趋向于向高地形梯度转移,较高质量区和高质量区的下移趋势明显。[结论]20年间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土地利用转型导致了用地属性及其空间格局的双重变化,建议在布局各类用地时,既要注重对生产、生活用地的“总量控制”,又要保证生态用地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梯度分异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舒意 黄小兰 黄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 [目的]量化和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时空变化,探讨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采用ESV当量因子法、生态贡献率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探讨环鄱阳湖城市群ESV时空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 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 163.50亿元、4 219.53亿元、4 202.93亿元,整体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各地类中林地的ESV最大,在单项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的ESV最大。(2) ESV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中高值格网分布于大型湖泊水库以及水系主干道,低值格网分布于城镇建成区和耕地开发程度高的乡村聚集区。ESV增加的区域主要为鄱阳湖外围,ESV减少的区域为南昌市区、九江市东北部、鹰潭市等区县的城镇建成区。(3)水域对ESV变化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环鄱阳湖城市群ESV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4)研究时段内协同关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权衡关系集中存在于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水文调节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结论]修复和保护水域和林草地、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扩张是维护环鄱阳湖城市群ESV良性增长和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贡献率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与人为干扰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彭锦臣 叶长盛 甘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 探讨景观格局演变与人为干扰的关系,可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分析其2000—202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人为干扰度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人为干扰度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显示: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建设用地扩张迅速,面积增加18.85万hm^(2);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蔓延度指数和聚合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200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平均人为干扰度由0.4623增至0.4689,人为干扰较强的区域位于鄱阳湖平原,尤其以南昌市区、南昌县、鹰潭市区人为干扰较突出,且干扰度高值区范围不断扩大;干扰强度由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弱,低值区分布于鄱阳湖湖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为干扰贡献主要类型;人为干扰度与斑块密度、蔓延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呈空间正相关,与平均斑块面积、聚合度指数呈空间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城市群 景观格局 人为干扰 多尺度综合分析 空间耦合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6
作者 江戈平 孟丽红 +2 位作者 刘友存 何楷南 王宁波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探讨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同时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法对研究区2010、2013、... 探讨城市群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可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同时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法对研究区2010、2013、2016、2019年生态安全格局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总体相对稳定,2013年生态安全指数最高,2016年生态安全指数最低;(2)空间上,以九江、宜春为主的增长极在该城市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较为显著,其他城市相对稳定;(3)城镇污水处理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生活无害化处理率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力。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建设,调整种植和产业结构、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等相关对策与建议,确保形成健康稳固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城市群 生态安全 驱动力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数字乡村空间分异及障碍因子识别
7
作者 李峥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236-239,244,共5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基于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从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乡村经济、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数字化4个维度刻画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环鄱阳湖...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之一。基于2020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从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乡村经济、乡村治理和乡村生活数字化4个维度刻画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主导障碍维度和障碍指标,提出了促进区域数字乡村发展的差异化路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全面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金融投入、释放区域数字消费潜力是推动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空间分异 关联特征 障碍因子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格局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铃 叶长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为区域划定“三区三线”、合理规划国土空间提供基础依据,为促进大湖流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 [目的]分析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变化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为区域划定“三区三线”、合理规划国土空间提供基础依据,为促进大湖流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借助InVEST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选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水质净化等生态服务类型以及水土流失敏感性和水环境敏感性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①2000,2010,2020年,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区域面积分别为6.34×10^(4),6.35×10^(4),6.28×10^(4)km^(2),地类以林地和水域为主,呈现“两边高,中间低”分布特征;②在2 km×2 km格网尺度下,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在空间上显著聚集,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山区等人为活动较少、生态保护良好的区域;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平原区,该区人类活动密集,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系统本身的某些功能与结构受损;③2000—2020年,生态保护重要性变化稳定区位于怀玉山区和鄱阳湖平原,增强区位于浮梁县、婺源县和鄱阳湖区,减弱区位于宜春市、萍乡市和鹰潭市。[结论]对于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稳定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森林质量是首要任务,其次,应采取措施有效促进湿地恢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达到遏制生境退化的目的。对于中等重要、一般重要和不太重要区域,应处理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人类活动较为密集的区域,应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在城市周边建立生态缓冲区,以此缓解生态空间生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态保护重要性 空间自相关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面源污染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蔚 叶长盛 +1 位作者 甘凤 蔡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48-1653,1659,共7页
为提供合理的区域环境和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2005-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看,环鄱阳湖城市群COD、TN排放总量分别由2005年的50.56万、13.51... 为提供合理的区域环境和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2005-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耕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看,环鄱阳湖城市群COD、TN排放总量分别由2005年的50.56万、13.51万t下降至2020年的46.14万、13.26万t,而TP排放总量由2.65万t增加至2.74万t;COD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258.22 kg/hm^(2)下降至2020年的248.97 kg/hm^(2),而TN、TP排放强度分别由69.00、13.53 kg/hm^(2)增加至71.55、14.79 kg/hm^(2)。3类指标的主要污染源均是畜禽养殖。(2)空间上看,耕地面源污染程度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南昌市区及崇仁县,污染程度较低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面源污染 时空演变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生态安全约束下环鄱阳湖区城市经济韧性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2,共8页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由环湖核心区向环湖外围区递减的环湖分布特征,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湖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在增强,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呈现一主多次的分布格局,成员联系愈加紧密,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市核心地位逐渐减弱,次核心地位逐渐上升,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核心边缘模式”在逐渐减弱。(3)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并呈现出“抱团取暖”的动态联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约束 城市经济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环鄱阳湖区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夜光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轨迹分析
11
作者 胡干新 谢民民 夏益强 《长江信息通信》 2023年第7期23-25,共3页
利用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结合统计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城市重心点和城市标准差椭圆的变化轨迹及方向,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轨迹与空间分布方向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对重心迁移轨迹和标准差椭圆的分布方向可知,... 利用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结合统计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城市重心点和城市标准差椭圆的变化轨迹及方向,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轨迹与空间分布方向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对重心迁移轨迹和标准差椭圆的分布方向可知,城市分布方向与重心迁移的方向具有较高的方向一致性;城市群内大部分城市的分布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且城市分布方向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关联;南昌市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城市群的最大增长极,也是带动环鄱阳湖城市群周边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城市扩张 环鄱阳湖城市群 发展轨迹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比较与优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钟业喜 文玉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09-1315,共7页
在ArcGIS软件和江西省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初步解析,从城市群规模效益、城市群距离效益及城市群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方案和大南昌城市群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鄱阳湖... 在ArcGIS软件和江西省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初步解析,从城市群规模效益、城市群距离效益及城市群空间联系效益3个方面对环鄱阳湖城市群方案和大南昌城市群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突出优势在于城市数量较多,人口规模较大,但是其紧凑度过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势不够明显,空间可达性较差,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不够紧密,呈现较明显的"大而空"特征;大南昌城市群紧凑度较高,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势度相对较高,可达性较好,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紧密,但城市数量较少,人口规模较小,规模效益相对欠缺。以实现城市群空间结构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昌城市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鄱阳湖城市群 大南昌城市群 南昌城市群 空间结构效益
下载PDF
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耀彬 王鑫磊 刘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5,共6页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 基于"湖泊效应"假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湖泊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的理论模型,并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在鄱阳湖影响下,环鄱阳湖区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都随距湖距离变化而呈现出先逐渐增大继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随距离进一步增加,城市分布密度和交通网络密度又呈增大趋势,由此根据极值原理和专题属性将环鄱阳湖区划分为3个城市经济影响区。可见,该模型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解释湖泊如何影响周围城市经济区空间分异,而且可以提供一个定量分析模型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效应 城市经济影响区 缓冲区分析:湖泊影响模型 环鄱阳湖区
下载PDF
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分析——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耀彬 邱浩 戴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2-535,共14页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来构建生态安全指数,并引入到改进的引力模型中,对研究区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度有所降低,部分区域经历了由高生态安全度向低生态安全度的转化,生态风险提升;2)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整个研究期间南昌市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变化呈松散趋势.在生态安全约束下,研究区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凸显,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发育程度逐步走向成熟,向协同方向优化;3)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多数城市关联强度低且处于稳定的均质状态,形成以南昌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单核心特征.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整体呈现异速非均衡特征,并形成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抚州市区和景德镇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可见,结合生态安全指数的引力模型能有效测度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城市网络 空间关联 引力模型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玉钊 钟业喜 +1 位作者 蒋梅鑫 史焱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 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可以助推区域实现空间效益最大化。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自下而上"的城市等级及腹地划分方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城市等级、腹地、网络3个角度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特征明显;南昌、九江周边区域空间邻近效应显著;城镇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趋向明显;南昌市对东部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偏弱;城市等级划分出现中心城市等级与行政级别"错位耦合"的现象;城市腹地划分"边界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等级 城市腹地 城镇网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蓝希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1期16-23,共8页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两者与协调度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针对区域内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和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土地城市化 协调度 时空特征 环鄱阳湖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土地利用分区与优化布局——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添贵 李洪义 +2 位作者 何方义 但承龙 陈雁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开展城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策略。结果... 开展城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局策略。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布局优化为商业发展主导区、工业发展主导区和农业发展主导区以及环境保护主导区;(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可划分为核心增长极、区域中心城市、一级扩散圈、二级扩散圈和二级扩散带;(3)应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都市圈核心竞争力、保障城乡用地需求、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优化生态开发利用模式等方面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基于生态适宜度模型探讨城乡土地利用布局,为实现区域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土地利用 分区 优化布局 生态适宜度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差异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慧敏 叶长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4,170,共8页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基于31个县域单元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4个方面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应用GIS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基于31个县域单元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平均值由0.274 6增加到0.514 5,县域之间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少;2)2000—2010年城镇化由中等、低水平发展为中等、高水平,低城镇化地区由以鄱阳湖湖体为中心的"十字"分布缩小到"T型"分布;3)2000—2010年全局G系数由0.030 55上升为0.031 75,城镇化冷点集聚显著且呈现减弱趋势,热点增加迅速;4)人口和社会城镇化指数是主要的障碍指数,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单位面积非农产业产值、城镇用地占总面积比重、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邮电业务量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空间自相关 障碍因素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2 位作者 沈孝强 姚岚 李洪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6期40-49,共10页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1之间,城镇化水平最高区域为南昌市区,最低区域为武宁县;2从空间分布看,6个城市建成区的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属点状分布;而剩余25个县域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以鄱阳湖湖滨带为核心,圈层形式向外围逐级递减;3从结构与功能关系看,在城镇化结构中社会收入分值所占比例高,而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分值比例较低;在城镇化功能中基础教育、人居环境和医疗卫生功能得分较高,而就业吸引力相对不足和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相对偏低;4空间优化显示,城镇化高质量区与亚高质量区应以提高城镇化结构功能为主,城镇化中质量区与低质量区应选择同步优化城镇结构与提升城镇功能。基于结构-功能关系的城镇质量测度和优化空间布局,可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健康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结构-功能关系 熵值法 空间优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洪义 何方义 +2 位作者 李芳颢 于少康 吴次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5,共5页
选择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水平、自然资源占有量等5大类8个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200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工矿用地扩张驱动力主要... 选择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水平、自然资源占有量等5大类8个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2005-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工矿用地扩张驱动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扩张驱动力主要来源于自然资源占有情况、社会工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扩张驱动力 灰色关联度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