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Health Impact of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Urban Heat Island Phenomenon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被引量:3
1
作者 Li Ping WONG Haridah Alias +2 位作者 Nasrin Aghamohammadi Sima Aghazadeh Nik Meriam Nik Sulaim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45-550,共6页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has now become a commonly observed phenomenon worldwide.Indeed,i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urbanisation.In Malaysia,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UHI effects a...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has now become a commonly observed phenomenon worldwide.Indeed,i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urbanisation.In Malaysia,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UHI effects are very evident in several cities such as Kuala Lumpur and Putrajaya.UHI effect has long been observed to cause temperature of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UHI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Health Impact of Temperature Rise Due to urban Heat Island phenomenon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PHYSICAL
下载PDF
DEVELOPMENT, TERRITORIAL DIFFERENCE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TOWNS IN CHINA ──A DISCUSSION ON THE VIEWS OF ANTI-URBANISM IN CHINA
2
作者 顾朝林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Growth of Chinese small towns is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y analyzing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smalltow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own development depends mainly on... Growth of Chinese small towns is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y analyzing regional dispar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ese smalltown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own development depends mainly on the regional agri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stricted by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Chinese urbanization, justthe same as urban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a sign of socio--economic vigourand prosperity, and is not related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s. Thus, it is worth todiscuss China's anti--urbanism with abroad schol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N urbanization process anti-urbanism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城市“摩登”现象及其论争
3
作者 焦婕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0-138,共9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主要城市生活中的“摩登”现象极为普遍,凡是城市生活中带有潮流式的东西皆可以“摩登”称之,其中许多内容反映着城市市民在生活中追逐世界潮流的步伐。官方对“摩登”现象多持否定态度,民间对“摩登”现象则是敌视与维护的言行并存,舆论严重撕裂,由此形成了思想舆论界的“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的论争,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之一。由此可以了解彼时国人对于西方新奇事物的排斥、选择与扬弃。许多优秀的外来事物就是在这种博弈中逐渐被中华文化所吸收、借鉴,成为民众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社会则在这样的冲突、选择与认同的过程中不断演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现象 近现代城市生活 中西文化论争 社会文化史
下载PDF
利用R/S方法分析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 被引量:45
4
作者 赵晶 杨淑华 王乃昂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1,15,共6页
运用 R/ S方法 ,对 195 1~ 1997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 1月 )、夏 (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 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 Hurst现象 ,反映出兰州市过... 运用 R/ S方法 ,对 195 1~ 1997年兰州市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 ( 1月 )、夏 ( 7月 )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 ,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 H均大于 0 .5 ,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 Hurst现象 ,反映出兰州市过去 47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 ,即持续性的城市化增暖。至于各项指标的 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化效应 HURST现象 温度 兰州市 水汽压 相对湿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城市格网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振斌 包浩生 马荣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以西安市为例 ,对城市格网化的概念、成因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城市格网化是一种大规模网状或格状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 ,技术、功能优先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是其主要成因。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城市... 以西安市为例 ,对城市格网化的概念、成因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城市格网化是一种大规模网状或格状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现象 ,技术、功能优先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是其主要成因。景观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城市景观的同化、开放空间环境的退化等方面。减小格网化现象的负面效应有赖于城市景观生态重建 ,结合西安市实际提出了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格网化 景观生态效应 西安市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 自然环境
下载PDF
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被引量:148
6
作者 周一星 曹广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8-13,共6页
试图概括改革开放20 年来中国城市化新的动力机制, 以及由此出现的与前30 年完全不同的城市化的新现象, 对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新机制
下载PDF
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系统探索 被引量:36
7
作者 姚士谋 王书国 +1 位作者 陈爽 陈振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6-730,共5页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 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各种企业团体捆绑在一种互相依存和互相联贯的网络关系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一体化时代,由于城镇连绵迭加、资源要素集中,产业集团重组、交通信息网络化和人群流动化加快等等因素的汇合,给城市化地区带来新的现象。发达地区孕育着“城市群现象”越来越突显。文章就区域发展中城市群现象的生成规律、发展过程中的因子及其空间组织系统若干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并提出了城市群现象的空间结构的四种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城市群现象 空间系统 区域综合体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特性分析及建模 被引量:25
8
作者 曹守华 袁振洲 赵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3,共5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规律,建立分段形式的数学模型。基于实测的乘客上车时间数据,统计分析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特性,发现乘客平均上车时间具有分段特性,并受座位数量、车厢内乘客数量、列车关门提示音等因素的影响;在...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规律,建立分段形式的数学模型。基于实测的乘客上车时间数据,统计分析轨道交通乘客上车的时间特性,发现乘客平均上车时间具有分段特性,并受座位数量、车厢内乘客数量、列车关门提示音等因素的影响;在车门宽度为1.3 m左右时,乘客具有分两队上车的特性。结合乘客上车时间的分段特性,建立分段形式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拟合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结合乘客分队列上车的特性,把车门宽度对乘客上车时间的影响引入模型中,建立考虑车门宽度的乘客上车时间模型。实例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误差小于2 s,能有效反映轨道交通乘客的上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乘客 上车时间 分队列现象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城市企业主义”——一个转轨期我国城乡空间现象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8
9
作者 曹湛 彭震伟 毕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9-86,10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城市企业主义"特征并造就了"中国范式"的经济奇迹和独特的空间现象。结合西方"城市企业主义"的缘起、发展和转变,以中国转轨期为切入背景,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城市企业主义"特征并造就了"中国范式"的经济奇迹和独特的空间现象。结合西方"城市企业主义"的缘起、发展和转变,以中国转轨期为切入背景,以地方政府行为转变和空间变迁的互动关系为逻辑起点,构建"制度和要素变化——城际竞争形成——城市企业主义——空间变迁"的基本分析框架,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和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总体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企业主义 中国空间现象 地方政府 城际竞争
下载PDF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陶伟 邓路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而生的"焦作模式"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焦作现象 旅游业
下载PDF
东北现象再解析和东北振兴预判研究——对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稳定因素的初探 被引量:44
11
作者 樊杰 刘汉初 +2 位作者 王亚飞 赵艳楠 陈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5-1456,共12页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效益不佳,突出表现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面积过小、限制性开发区收益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超载低;位于全球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核心区,地缘优势突出,但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突出表现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小、对日韩贸易地位不凸显;文化和体制机制成为限制东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障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东北振兴的问题导向,着重对东北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发展驱动力的转型、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以及腾出国内市场促进东北优势产业继续保持活力、以共享发展理念消除城市贫困增进东北地区民生福祉、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东北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等开展预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因素 预判研究 承载能力 软环境 地缘关系 国有经济 城市贫困 东北振兴 东北现象
下载PDF
“马拉松跑现象”对城市文化建构机理探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军岩 姚远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26,3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马拉松跑现象"对城市文化建构的机理。主要结论:"马拉松跑现象"作为一种表意丰富的文化符号,通过持续建构人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此种建构过程分为向内和...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马拉松跑现象"对城市文化建构的机理。主要结论:"马拉松跑现象"作为一种表意丰富的文化符号,通过持续建构人脑中的文化图式,从而影响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此种建构过程分为向内和向外两个方面:向内文化建构,将体现竞争、崇尚健康的"表意符号"注入本市居民的文化图式,改变本市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向外文化建构,将体现包容、积极向上的"表意符号"注入外界人们的文化图式,重塑了外界人们对本座城市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马拉松跑现象 城市文化 文化建构
下载PDF
“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生成解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姜琪 刘俊一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赛事不断增加,逐渐形成"马拉松跑现象"。从社会学视角对"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内涵及其产生机制进行探讨,认为:"马拉松跑现象"将城市政治、...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赛事不断增加,逐渐形成"马拉松跑现象"。从社会学视角对"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内涵及其产生机制进行探讨,认为:"马拉松跑现象"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不仅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还迎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举多赢"的运行模式,充分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特殊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马拉松文化 马拉松跑现象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以济宁市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晓默 谷山青 董宁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6期242-247,共6页
为了研究济宁城市化发展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利用1981—2010年济宁及周边郊区3县(兖州、汶上、嘉祥)台站的相对湿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济宁城区、郊区的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济宁城郊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 为了研究济宁城市化发展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利用1981—2010年济宁及周边郊区3县(兖州、汶上、嘉祥)台站的相对湿度资料,研究分析了济宁城区、郊区的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济宁城郊相对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济宁城区、郊区1981—2010年相对湿度有相同的年际变化趋势,均呈现减少趋势。其中,相对湿度在春季和秋季减幅最大,且郊区相对湿度的降低速度高于城区,意味着济宁城区和郊区正逐步暖干化。(2)近30年来,济宁市在年平均相对湿度上表现为明显的干岛现象,且呈上升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较为突出,2000年以后城市干岛现象虽高于平均值,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济宁城市干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月季变化特征和四季变化特征:即冬半年明显高于夏半年。四季干岛强度均有加强的趋势,春秋季节最强,夏季最弱,冬季居中,四季均表现为1991—2000年热岛强度较强,2000年以后热岛效应有所减缓,与年度变化一致。济宁在2时、8时、14时、20时4个时刻的年平均上都反映了干岛效应,2时的干岛强度最大,而在午后14时干岛强度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相对湿度 干岛效应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特色塑造——“焦作现象”背后的反思 被引量:7
15
作者 闫海燕 冯涛 何艳冰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0,共8页
"焦作现象"是资源型城市以旅游业为契机成功转型的范例,成为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分析了"焦作山水"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指出"焦作山水"品牌效应不足,"焦作山水"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焦作现象"是资源型城市以旅游业为契机成功转型的范例,成为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分析了"焦作山水"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指出"焦作山水"品牌效应不足,"焦作山水"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特色危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3个要素对焦作城市特色进行挖掘和提炼,提出焦作市的城市特色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发挥太极拳优势,突出"太极"文化精神,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环境品牌,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彰显近代工业文明,利用其历史文化内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焦作现象 城市特色
下载PDF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 被引量:72
16
作者 陈育霞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 2 0世纪 60至 70年代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场所精神理论 ,从其时代背景、哲学渊源、精神内涵及实践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 ,肯定了场所精神的可贵之处 ;然后指出了其作为一种理论和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构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缺乏... 对 2 0世纪 60至 70年代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场所精神理论 ,从其时代背景、哲学渊源、精神内涵及实践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 ,肯定了场所精神的可贵之处 ;然后指出了其作为一种理论和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构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而且过分强调传统的分量 ;最后结合城市设计实践进一步说明其局限性 .正确地认识场所精神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伯格·舒尔茨 城市设计 建筑现象学 挪威
下载PDF
西藏农村部分地区“妻荒”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分析——以南木林县苦确村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德吉央宗 张晓莉 普布卓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88-194,共7页
文章以南木林县卡孜乡苦确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试图对在城镇化的推进中作为农村社会最核心的基本单位——家庭现状与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目的在于通过对村民个体对城镇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的表述,结合村庄实际呈... 文章以南木林县卡孜乡苦确村为例,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试图对在城镇化的推进中作为农村社会最核心的基本单位——家庭现状与未来的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目的在于通过对村民个体对城镇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的表述,结合村庄实际呈现的状态对西藏农村婚姻变革的特征作出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农村 “妻荒”现象 城镇化 家庭 婚姻变革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7
18
作者 劳毅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年第3期31-32,共2页
社区体育作为社区之中的一种体育现象 ,其发展必然要受到社区发展的影响。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的角度 ,分析了制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 ,提出了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 城市社区体育 发展对策 体育现象 全民健身 社区建设 体育价值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新单位化现象——基于浙江省嘉兴市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定东 王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16,共8页
以土地流转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偏好、以住房改造隔离农民与村落的空间联系、以行政化社区组织的搭建瓦解乡村熟人社会及以城市社区服务标准催生新社区居民的"城市意识"是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和实践过... 以土地流转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偏好、以住房改造隔离农民与村落的空间联系、以行政化社区组织的搭建瓦解乡村熟人社会及以城市社区服务标准催生新社区居民的"城市意识"是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和实践过程。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诸如社区庇护主义的出现和发展、社区法团主义的产生和扩大、社区父爱情结的再生与扩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单位社会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完全终结,相反,它正以特殊的形态发挥着作用。正视这个现实是开展好新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建设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 新单位化现象 社区庇护主义 社区法团主义
下载PDF
市场化、重工业化与“新东北现象”——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智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102,127,128,共15页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的相对扩张和增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萎缩;振兴东北系列专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工业化的持续扩张,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北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阻碍了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然而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东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现象 重工业化 市场化 城镇化 地级市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