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Conceptual Planning of Group Landscapes in Urban Core Areas—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the Core Area in Shuangsong Group,Wanz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China
1
作者 廖春艳 沈一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2期9-11,17,共4页
The planning site was divided into a spatial structure of"one center,one corridor,two axes,two belts and three communities"and traffic system designed to a 3-grade road system of"artery,secondary artery... The planning site was divided into a spatial structure of"one center,one corridor,two axes,two belts and three communities"and traffic system designed to a 3-grade road system of"artery,secondary artery and by-pass".Meanwhile,a 3-ring structure of the planning site was constructed:diffusion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waterfront pathway and core eco-green island.Finally,the planning concepts for maj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 were given.This study tried to explore the group eco-landscape pattern in urban core areas so as to provide a strategic instruction for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ore areas Ecological landscapes Shuangsong GROUP in Wanzhou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CONCEPTUAL landscape planning
下载PDF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s of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Urban Core Area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2
作者 TANG Ying ZHANG Pei SHI Chengy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4期67-71,77,共6页
Studying tiie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cientific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and in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utoCAD, ArcGIS, Fragstats, and other software were u... Studying tiie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cientific land use and management and in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utoCAD, ArcGIS, Fragstats, and other software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data of the fourth phase of land use in the core atea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 in the core area, the percentag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cteased from 18.22% to 61.72%, and the percentage of agricultufal land decreased from 58.36% to 11.14%. And the fafm land was fragmented, and traffic connectivily was strengthened. The afea of garden land was reduced from 251.89 hm2 to 50.38 hm^2, and the landscape metric of forest land showed an inverted V-shaped curve. ②The year 2009 in four phases witnessed the greatest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both Edge Density (ED) and Ingest Patch Index (LPI) increased, and human interference enhanced the overall landscape complexity. Measures were fotmulated in terms of deaf development goals,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tces,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ted lines, and definite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so as to optimize the urban landscape pat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urban core area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下载PD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3
作者 Yan Lil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300,共7页
Urban planning is a process of government as planner to purposefully manage and interven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five major tas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 Urban planning is a process of government as planner to purposefully manage and interven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five major tas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orking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itizens in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on;to standardize public bilingual notices and signs marking system;to innovate the internationalized operational models of the key industries;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onsulting service system. Thereby,the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rban areas can be accomp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 国际化运作 语言环境 城区 城市发展 工作机制 标识系统 服务体系
下载PDF
城市更新会改善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吗? 被引量:2
4
作者 汤新云 周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2-65,共14页
面对城市可利用新增土地日益减少和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的双重困境,通过城市更新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失为一道良策。利用2006—2020年我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 面对城市可利用新增土地日益减少和城市群内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的双重困境,通过城市更新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失为一道良策。利用2006—2020年我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检验城市更新对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更新显著缩小了核心-外围城市经济差距,尤其在沿海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城市群边界地区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发现,通过城市更新,外围城市强化了生产性制造功能、投资吸引能力和就业创造能力,进而缩小与核心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核心城市实施城市更新后,其生产性服务功能并未得到显著增强。研究结论为改善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制定以城市更新为导向的政策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群 核心城市 外围城市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基于GIS的唐山市核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5
作者 李诚 江孝君 闫泽正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4-98,共5页
研究2009-2020年的唐山核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变。结果表明,2009年耕地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部及南湖周边地区,至2020年耕地规模虽有缩减,但分布位置大体没有改变;2009年建筑用地占据主体,其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中部,至2020年建筑用地... 研究2009-2020年的唐山核心城区土地利用演变。结果表明,2009年耕地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部及南湖周边地区,至2020年耕地规模虽有缩减,但分布位置大体没有改变;2009年建筑用地占据主体,其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中部,至2020年建筑用地仍是主体,其分布位置由中心向西北方向扩展;从2009至2020年林草地、水体和城市公共绿地呈增加趋势,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生态环境向好发展,土地有效利用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唐山市 核心城区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城市创新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关系——基于广州与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关联
6
作者 钟韵 黄思婷 《城市观察》 2024年第5期4-14,159,共12页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之一,广州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以2007—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联系构建网络,本文在区域的创新网络整体性特征基础上,...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之一,广州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两个核心城市,是大湾区科技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以2007—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联系构建网络,本文在区域的创新网络整体性特征基础上,对网络中广州和深圳两个核心节点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基于生物医药创新联系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网络密度不断加大,网络中广州与深圳的双核心地位日趋明显,两个核心城市间的创新合作发展速度快于其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两个核心对周边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由微观创新主体构建的广深创新联系网络呈多中心性,网络结构演化趋势呈复杂化和立体化;在广深双核心的创新联系中,发起创新合作的微观主体积极性存在差异。研究认为,推进城市间创新网络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成长“雨林生态”,是培育建设创新联合体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网络 核心城市 创新关联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联合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乡村振兴的理论内核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黄增利 李永娥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54-15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学理依据,是地域分工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生动实践。从现实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化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 马克思主义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丰富的学理依据,是地域分工理论、城乡关系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生动实践。从现实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化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乡村振兴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也是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高级化的必然结果。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条件,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缩小城乡生产力水平差距、建设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合作迈向新阶段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理论内核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的一体化形态建构与管控
8
作者 韩冬青 王恩琪 方榕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30-35,共6页
在新城核心区设计中,如何基于自然与人工资源特征进行形态整合往往是实现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抓手。而在实施管控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专题论证、实践反馈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以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为例,回顾其规划历程,总结其在滨江城市环境... 在新城核心区设计中,如何基于自然与人工资源特征进行形态整合往往是实现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抓手。而在实施管控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专题论证、实践反馈和动态调整的过程。以南京河西鱼嘴核心区为例,回顾其规划历程,总结其在滨江城市环境形态建构与管控中的关键策略,为当代中国高密度核心区的城市建筑一体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筑一体化 新城核心区 自然与人工资源 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管控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欢 张景峰 +1 位作者 丁东 邢成炜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期85-88,共4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继开设。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以培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继开设。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大背景下,针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以培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科交叉融合匮乏、理论知识零散、课程内容系统性不足、课程实践性不强及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建议,包括面向社会需求的授课、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学校专业发展特色、优化课程知识结构、增加课程灵活性以及提升课程实用性等,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核心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 新工科 工程教育认证
下载PDF
我国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景涛 戴永梅 +8 位作者 罗健英 曹彦俊 罗维 彭驰 季烨林凡 张翠军 黄玉 郑清 沈鹤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43-2252,共10页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亟待开展全域范围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我国七大地区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均衡提升的赋能路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七大地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高中学校按照市区县与乡镇村进行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整群分别选取市区县高中学校和乡镇村高中学校各1所,共62所学校42523名在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BMI反映身体发育水平,肺活量反映身体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躯体柔韧度,引体向上、50 m跑、立定跳远反映上下肢爆发力量水平,1 min仰卧起坐反映躯体核心力量水平,800 m跑、1000 m跑反映心肺耐力水平),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42523名高中生的中位年龄为16.0(16.0,17.0)岁;男生20074名(47.2%)、女生22449名(52.8%),市县区21725名(51.1%)、镇乡村20798名(48.9%)。七大地区高中生性别、城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地区高中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华中)、体质量(东北>华北>华中)、BMI(华中>东北>华北)、肺活量(东北>华中>华南)、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西北)、坐位体前屈(华南>西南>华中)、引体向上(华南>西南>西北)、1000 m跑(华南>华中>西南)。市县区高中男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镇乡村,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七大地区高中女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西北)、体质量(东北>华北>西北)、BMI(东北>华北>西北)、肺活量(东北>华南>华中)、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华中)、坐位体前屈(东北>华中>华南)、1 min仰卧起坐(华北>华中>华东=西南)、800 m跑(东北>华中>华南)。市县区高中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MI成绩高于镇乡村,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BMI、1000 m跑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000 m跑次之;1000 m跑成绩与BMI、肺活量、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引体向上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与BMI、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跑成绩呈正相关,与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P<0.05),BMI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800 m跑成绩与BMI、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与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MI次之。结论我国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镇乡村相当,但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女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高于镇乡村女生。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上下肢爆发力量、躯体核心力量、心肺耐力水平均显著低于镇乡村。除身体发育水平以外,华南地区的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测试成绩水平的优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健康测试 城乡 心肺耐力 爆发力 核心力
下载PDF
基于网格划分的常发性拥堵区域识别及演化模式分析
11
作者 裴玉龙 李梦如 《交通运输研究》 2024年第2期73-84,共12页
为准确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分析其拥堵传播方向,疏通拥堵源头和阻断拥堵传播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模型和Fuzzy Core DBSCAN算法的常发性拥堵区域识别及演化模式分析方法。首先,对城市路网进行网格化处理,结合出租车GPS数据综合分析网... 为准确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分析其拥堵传播方向,疏通拥堵源头和阻断拥堵传播路径,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模型和Fuzzy Core DBSCAN算法的常发性拥堵区域识别及演化模式分析方法。首先,对城市路网进行网格化处理,结合出租车GPS数据综合分析网格内车辆轨迹数量和轨迹加权平均速度,构建网格内部交通拥堵状态判别模型。然后,利用结合模糊集合论与DBSCAN算法扩展得到的Fuzzy Core DBSCAN算法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选取拥堵规模、拥堵传播方向(即两个相邻网格之间的传播次数和传播概率)和关键网格3个指标来分析常发性拥堵的演化模式。最后,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环路范围内网格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识别出的常发性拥堵区域关键网格G(14,13)一周内拥堵传播到相邻网格共85次,其中27次(以31.8%的概率)沿西大直街向北传播至网格G(15,14);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数据相比,基于网格模型的拥堵判别结果准确率达85%;基于Fuzzy Core DBSCAN算法识别分析出的常发性拥堵区域拥堵演化模式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路况时变过程吻合。这表明融合Fuzzy Core DBSCAN算法与网格模型可有效识别常发性拥堵区域中关键网格的拥堵传播方向,能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缓堵方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常发性拥堵 网格模型 Fuzzy core DBSCAN算法 出租车GPS数据
下载PDF
城市核心区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虹程 《建筑施工》 2024年第5期695-699,共5页
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方法是兼顾风貌保护与建筑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城区内复杂的环境为保留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以上海城市核心区某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项目为实例,结合周边环境保护、建筑更新需求、外墙保留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项目的... 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方法是兼顾风貌保护与建筑更新的重要手段,而城区内复杂的环境为保留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以上海城市核心区某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项目为实例,结合周边环境保护、建筑更新需求、外墙保留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项目的重难点与技术方案。通过基础托换方法、结构加固方法和支撑转换方法,阐述与分析了城市核心区历史建筑外墙原位保留关键技术。监测结果表明,相关技术措施可有效保证历史外墙原位保留过程中墙体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核心区 历史建筑保护 外墙原位保留 结构加固与托换 现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序数据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森林扰动监测
13
作者 谢天飞 蒋馥根 +2 位作者 王霞 龙依 孙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103,共10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城市群核心区内的森林扰动,研究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运用LandTrendr算法进行森林扰动监测研究。【方法】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时序数据,分...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城市群核心区内的森林扰动,研究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运用LandTrendr算法进行森林扰动监测研究。【方法】基于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的Landsat时序数据,分别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归一化燃烧率指数(Normalized Burn Ratio,NBR)、缨帽变换角(Tasseled Cap Arctangent,TCA)三种指数作为阈值限制下,采用LandTrendr算法对时间序列轨迹进行处理,以获取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的发生区域及规模大小的信息。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分别对3种不同指数的森林扰动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和验证,并利用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数据中的森林覆盖数据对扰动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长株潭核心区森林扰动总面积为264.35 km^(2),平均每年的扰动面积为13.22 km^(2),其中2002年扰动最少,为1.91 km^(2),扰动面积最大的为2011年,为25.52 km^(2)。运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对三种指数阈值限制下的森林扰动信息结果验证的精度分别为90.91%、81.72%和65.08%;在谷歌地球历史影像中随机布点下精度分别为86.00%、77.88%和78.36%。2009年和2011—2013年间森林扰动较为严重。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知,森林面积在20年间随时间增长而缓慢减少,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由原来的27.10%减少到22.00%。【结论】NBR是最适合长株潭核心区的森林扰动指数,森林扰动检测结果与实地调查和谷歌地球历史影像目视解译的结果一致。森林扰动斑块的分布边界可被完整提取,扰动面积大小变化趋势与全国区域内土地利用数据森林面积变化趋势相同,主要由城市化进程、森林火灾和人工砍伐引起。2000—2020年研究区森林扰动面积呈现波动式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2001年、2011年和2013年存在扰动面积浮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扰动 LandTrendr 归一化燃烧率指数 城市森林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
下载PDF
城市核心区更新改造项目交通承载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奚少新 蒋小娇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S01期226-230,共5页
聚焦城市核心区更新项目的升级变化,深入探讨项目交通特点及需求特征,研判交通发展趋势和出行模式转变对交通设施的新要求。以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制约片区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剖析地区客群出行特征,通过优先提高自平衡率、大... 聚焦城市核心区更新项目的升级变化,深入探讨项目交通特点及需求特征,研判交通发展趋势和出行模式转变对交通设施的新要求。以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制约片区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剖析地区客群出行特征,通过优先提高自平衡率、大力发展慢行系统、用足轨道交通资源、尽力提升公交吸引力和努力挖潜路网效能等交通改善措施,支撑片区交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区 城市更新 承载力 交通优化
下载PDF
城市核心区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与评估
15
作者 赵晶 李绪茂 +1 位作者 赵友 李弢 《交通工程》 2024年第4期43-51,66,共10页
城市核心区道路交叉口畅通是城市路网系统高效运营的关键。本文选取新一线城市佛山顺德区核心区域的兴顺路与京珠线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交通现状实地调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度评价、平均延误评价、最佳信号周期评价等研究方法... 城市核心区道路交叉口畅通是城市路网系统高效运营的关键。本文选取新一线城市佛山顺德区核心区域的兴顺路与京珠线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交通现状实地调查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度评价、平均延误评价、最佳信号周期评价等研究方法,对兴顺路与京珠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从交叉口的渠化、信号配时等方面,提出了交叉口北进口处设置待转区和交叉口北进口处设置借道左转的2种方案,通过对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最终确定交叉口北进口处设置借道左转的方案更优,以此为佛山市核心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核心区 道路交叉口 交通组织 服务评价 组织优化
下载PDF
FCR工艺在城市核心区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16
作者 赵宇轩 张凤 +2 位作者 周文强 宋力 张飞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直接影响受纳水体质量,通过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最优路径。九龙坡区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市核心区,兼具污水处理与为彩云湖桃花溪流域提供水源补给功能。根据“环境友好、土地集约、资源利...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直接影响受纳水体质量,通过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改善水环境质量是最优路径。九龙坡区彩云湖污水处理厂位于城市核心区,兼具污水处理与为彩云湖桃花溪流域提供水源补给功能。根据“环境友好、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的花园式污水处理理念,选用食物链反应池(FCR)技术为主体工艺。工程建成投运后,出水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TN除外),区域周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城市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具有借鉴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FCR工艺 邻避效应 城市核心区
下载PDF
城市核心区历史保护建筑平移结合盖挖逆作保护技术研究
17
作者 曾虹程 饶烽瑞 《建筑施工》 2024年第7期1049-1052,共4页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主旋律的城市更新涉及大量近代历史建筑,而城市内复杂的环境给更新施工与建筑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上海城市核心区近代历史建筑平移盖挖项目为实例,结合周边环境、历史建筑保护、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类似项...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主旋律的城市更新涉及大量近代历史建筑,而城市内复杂的环境给更新施工与建筑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上海城市核心区近代历史建筑平移盖挖项目为实例,结合周边环境、历史建筑保护、地下空间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类似项目的重难点与技术方案。通过基坑施工方法、平移盖挖方法和建筑监测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城市核心区近代历史建筑平移盖挖保护的详细阐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措施可有效保证城市更新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及历史建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核心区 近代历史建筑 平移盖挖 地下空间开发 现场监测
下载PDF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特色塑造研究
18
作者 叶婷 李剑峰 黎冰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46-49,共4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即将进入最后环湖核心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时代背景和新的教育建设理念下,校园建设需兼顾自然、人文等要素,因此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风貌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校园建筑风貌特色的梳理,分析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现状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西区核心建筑风貌特色的三点塑造策略,并将建筑风貌归纳为八个要素,进一步提出具体控制措施,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核心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貌 校园规划 城市设计 校园核心区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核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实践与研究
19
作者 吴园园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5期92-94,共3页
核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是实现城市更新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推进城市智能化发展的课题,地下综合管廊为市政建设提供了更加智能、安全性更高的运营环境。研究以南京市某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为例,针对该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难点,从基... 核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是实现城市更新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推进城市智能化发展的课题,地下综合管廊为市政建设提供了更加智能、安全性更高的运营环境。研究以南京市某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为例,针对该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难点,从基坑开挖、防水设计、安全管理这3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可为相似条件下城市管廊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核心城区 综合管廊建设 优化措施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重要论述:现实理路、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20
作者 李壮 牛俊伟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重要论述形成于我国人民城市发展转型期,是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进行的审慎思考和重要创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深化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习近平关于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重要论述形成于我国人民城市发展转型期,是对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进行的审慎思考和重要创新,指明了新发展阶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深化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空间路径。这一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和“怎样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诠释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工作“为了”“依靠谁”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保证,系统回答了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基本原则,明确指示了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实践要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高品质城市生活 核心要义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