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met Need for Family Planning among Couples Liv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Guinea in 2019
1
作者 Soumah Aboubacar Fode Momo Conte Ibrahima +2 位作者 Bah Oumou Hawa Daniel William Athanass Leno Sy Telly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3年第6期1081-1093,共13页
Introduction: Unmet need for family planning (UNFP) is defined as women with unmet needs who want to stop or delay childbearing but are not using any method of contracep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Introduction: Unmet need for family planning (UNFP) is defined as women with unmet needs who want to stop or delay childbearing but are not using any method of contracep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unmet needs for family planning among couples living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of Guinea in 2019. Methodology: This was a prospective,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of a six-month period from August 1, 2018 to January 31, 2019, focusing on couples with unmet needs for family planning. Result: Among 189 couples interviewed, 567 had UNFP (33.3%), the reasons for not using modern contraceptive methods were desire for pregnancy (AOR = 2.74, 95% CI: 1.74, 4.31), husband’s refusal (AOR = 0.23, 95% CI: 0.06, 0.81), spousal attitude (AOR = 0.20, 95% CI: 0.130, 30), birth spacing (AOR = 2.10% to 95%: 1.16, 3.82), difficulty with a new pregnancy (AOR = 0.17, 95% CI: 0.04, 0.74), and spousal attitude (AOR = 0.20, 95% CI: 0.14, 0.30). Conclusion: The involvement of spouses, especially in rural communities, would help achieve family planning objectives and reduce unmet needs for family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ciated Factors Unmet Need family Planning COUPLE RURAL urban GUINEA 2019
下载PDF
Contraceptive behaviors and awareness in an urban slum community of south India
2
作者 Monica Albert Sekhar Shanthi Edward +2 位作者 Angeline Grace Sushmitha G Shirley Esther Priscill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CAS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contraception use among urban slum population in Chennai.Methods: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urban slum of Anakaputhu... Objective:To asses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contraception use among urban slum population in Chennai.Methods: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urban slum of Anakaputhur,Chennai.Married couples between ages of 19-49 years and living in slum areas were taken up for the study by simple random sampling.Pregnant women,postnat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Data collection was done using a pretest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focusing on details regarding contraception knowledge,attitude,and practices.Data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IBM SPSS version 22.Analytical test like Chi square and odds ratio(OR)were used to identify association between knowledge,attitude,and behavior of contraception with the associated variables and enter method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done.Results:Out of the 360 respondents,228 were females,with a mean age of(34±5)years.Approximately 43%demonstrated adequate knowledge of contraception use,and 91%were aware of at least one contraceptive method.Notably,72%exhibit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contraceptive use.Nevertheless,43%(155 individuals)did not utilize any contraceptive method.Among contraceptive users,intrauterine device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adopted,followed by barrier methods and female sterilizat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knowledge of contraception and education(aOR 7.29,95%CI 2.93-18.10,P<0.05),age(aOR 2.04,95%CI 1.19-3.50,P<0.05)and socioeconomic class(aOR 3.66,95%CI 1.71-7.85,P<0.05;aOR 3.97,95%CI 2.12-7.49,P<0.05).Regarding attitude towards contraception use,education(aOR 8.54,95%CI 2.35-31.03,P<0.05),sex(aOR 0.15,95%CI 0.06-0.37,P<0.05),age(aOR 0.53,95%CI 0.28-0.99,P<0.05),socio-economic class(aOR 4.42,95%CI 1.97-9.92,P<0.05;aOR 9.83,95%CI 3.63-26.58,P<0.05)and number of children(aOR 10.04,95%CI 4.26-23.66,P<0.05)were the variables that ha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imperative for enhanced dissemin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ertaining to contraception use within the slum population.The health sectors of the area and other stakeholders need to make sure to extend penet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related services to the urban slum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y planning Unmet need STERILIZATION KNOWLEDGE PRACTICE urban slum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Gap on Student Achievement Differences
3
作者 Weiping Fu Abdul Talib bin Mohamed Hashim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9期145-150,共6页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 in student achievemen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urban-rura...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 in student achievement.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urban-rural education gap on student achievement.The study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learning resources,and social resources of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key factor leading to the gap in students’achievement.For example,urban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abundant while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At the same time,the difference in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economic status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 achievemen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their ability to invest in education,further wid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rural students.A fair education policy is essential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equality of education in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gap Student achievement differences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family economic situation
下载PDF
母职回归:农村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及其生成机制——基于鄂东J村的经验调查
4
作者 邱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家庭抚育是家庭再生产的重要过程,是塑造地方社会文化的重要方式。基于鄂东农村的经验调查发现,当地农民家庭形成了同代照料、隔代抚养以及亲职教养等不同的家庭抚育模式;在家计模式“全工化”、家庭结构少子化以及城镇化的家庭现代转... 家庭抚育是家庭再生产的重要过程,是塑造地方社会文化的重要方式。基于鄂东农村的经验调查发现,当地农民家庭形成了同代照料、隔代抚养以及亲职教养等不同的家庭抚育模式;在家计模式“全工化”、家庭结构少子化以及城镇化的家庭现代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母亲开始在家全职抚养子女。大量年轻女性劳动力的市场闲置是家庭为实现发展目标并应对教育转型的策略化结果。研究发现,集体供养、情感满足、角色转化与舆论支持构成了农村打工母亲回归家庭抚育的生成机制;而母亲亲职回归不仅缓和了农村家庭隔代抚养的困境,满足了教育模式转型对家庭抚育主体的要求,还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抚育模式 母职回归 城镇化 家庭发展转型
下载PDF
“双减”政策实施对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的影响——基于西安市509个家庭的调查数据
5
作者 赵丹 高杨杰 王怀锋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转变家庭教育投入观念、优化社会教育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陕西省西安市低收入家庭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负担,为其子女接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提供了保障,但校内...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转变家庭教育投入观念、优化社会教育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陕西省西安市低收入家庭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了城市低收入家庭教育投入负担,为其子女接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提供了保障,但校内课后服务供给质量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平衡、部分家庭校外素质类培训支出负担较重、亲子情感交流方式单一且深度不够、家校共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促进课后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提高其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低收入家庭优化教育投资观念与行为;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升低收入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城市低收入家庭 家庭教育投入
下载PDF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家庭双代经济流动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
6
作者 郭永芳 刘雯瑛 王浩林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8-46,共9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家庭内部亲子代经济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面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挤出了子代向亲代提供的经济支持,但对亲代的经济“逆反哺”并...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实证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家庭内部亲子代经济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面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挤出了子代向亲代提供的经济支持,但对亲代的经济“逆反哺”并无显著影响;双代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和亲代家庭资产均正向显著影响家庭代际经济的双向流动;子女之间存在“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子代家庭收入正向影响向上代际经济支持。因此,老年人养老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国家、社会和家庭层面共同着力:国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鼓励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市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家庭发挥情感保障作用,关照独子女失能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代际经济转移 家庭养老
下载PDF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企业家农村成长经历与家族控制权偏好
7
作者 许为宾 陈叶 +1 位作者 豆秋杰 李欢 《管理学季刊》 2024年第1期54-78,127-128,共27页
企业家成长经历会对企业家个人及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烙印理论,着重考察了企业家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家族控制权偏好的影响,并以2002~2014年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具有农村成长经历的企... 企业家成长经历会对企业家个人及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烙印理论,着重考察了企业家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家族控制权偏好的影响,并以2002~2014年全国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具有农村成长经历的企业家对企业有更强的家族控制权偏好。(2)企业家的高等教育经历和体制内工作经历会显著削弱农村成长经历与家族控制权偏好之间的正向关系。(3)企业家农村成长经历与家族控制权偏好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前创办的企业和产权保护情况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4)企业家农村成长经历对家族所有权偏好影响较大,对家族管理权偏好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偏好家族化控制的动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解构逻辑,也进一步丰富了烙印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烙印理论 农村成长经历 家族控制权偏好
下载PDF
城镇家庭债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HF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谢绵陛 梁冰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1-194,共24页
目前,我国呈现出家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攀升而居民幸福感增速缓慢的背离局面。作为缓解居民收入约束、平滑消费的重要手段,家庭债务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论文采用多年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目前,我国呈现出家庭各项贷款余额增速攀升而居民幸福感增速缓慢的背离局面。作为缓解居民收入约束、平滑消费的重要手段,家庭债务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论文采用多年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城镇家庭债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基于全样本,发现与无债务家庭相比,负债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更低。其次,对于负债家庭而言,债务主要通过降低居民婚姻可能性、恶化居民健康水平、加剧家庭财务脆弱性三个方面降低了负债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最后,从户主特征的角度看,债务规模的增加更多地降低了户主年龄为31-55岁阶段、学历为本科以下家庭居民的幸福感;从家庭特征来看,债务规模的增加更多地降低了中等收入以及小型化家庭居民的幸福感。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优化负债结构、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角度提出可参考的政策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家庭债务 居民幸福感 婚姻 健康 财务脆弱性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移对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卓 周睿彤 《晋阳学刊》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子女随迁现象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均为举家迁移。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随迁子女数与家庭教育支出显著正相关。家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举家迁移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家中只有男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子女随迁现象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均为举家迁移。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随迁子女数与家庭教育支出显著正相关。家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举家迁移家庭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家中只有男孩的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高于家中只有女孩的家庭。相比中部和东部,西部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移显著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建议积极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两统一”“同城化”等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切实减轻农民工家庭教育负担;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缩小教育区域化差异;完善户籍制度和流动人口服务体系,衔接城乡有关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促进农民工随迁家庭整体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新生代农民工 举家迁移 随迁子女 教育支出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一个村集体的转型
10
作者 黎熙元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 对T市一个城中村社区改造历时六年的跟踪调查,呈现了在城市更新和土地使用权转换中,一个城中村集体是如何变形的。研究发现,面临征地改造的城中村村民主动托庇于村集体,期望集体能够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更新改造完成之后,仍然把原本可以分割的集体物业和个人物业交给村集体管理。这使村集体能够以不同的新形式保存下来,完成从村委会、合作社到村股份公司的转变。同时村集体原有的土地权转换没有彻底完成,村集体仍然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代管集体用地及其上的物业,并主持这些物业的收益分配。对应中国社会学家曾经提出城市更新使村落终结的论断,文章提出,村集体依然是村民观念中赖以抵抗外来冲击的最重要屏障,这种信任来源于家族同地而居构成的复杂关系与历史经验,只要这个复杂关系网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村落就不会随城市更新式现代化改造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集体 家族 转型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宅基地禀赋与乡城家庭化迁移——基于分期动态家庭迁移决策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骏 吕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期动态的家庭化迁移决策机制,将家庭化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家庭离散阶段和家庭聚合阶段,并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宅基地对家庭化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拥有宅基地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为显著的“正U型”;(3)相比于家庭离散阶段,宅基地禀赋在家庭聚合阶段的影响更大。据此建议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探索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制定满足迁移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和户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迁移 土地禀赋 土地流转 乡城迁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与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志昕 史珈铭 +1 位作者 蒋潮鑫 德吉卓玛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9,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两时点的纵向研究设计,基于6764名老年人被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朋友网络和家庭网络)的中介作用和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2)朋友网络在... 本研究采用两时点的纵向研究设计,基于6764名老年人被试,探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朋友网络和家庭网络)的中介作用和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症状;(2)朋友网络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朋友网络与家庭网络还在其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3)城乡因素显著调节互联网使用对朋友网络的影响。在城市老年人中,朋友网络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朋友网络和家庭网络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农村老年人无法通过互联网使用改善社会网络,进而减轻其抑郁症状。研究结论对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早期预防和心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抑郁症状 家庭网络 朋友网络 城乡因素
下载PDF
家庭视角下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形成逻辑及其影响
13
作者 何经纬 曹海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近年农民家庭在家乡县城购房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普遍趋势,极大加速了这一区域就近城镇化进程。从农民生活世界出发,这主要缘于有限的家庭支付能力、家庭本位与乡土之根、区域婚备竞赛、子女教育需求、县级政府引导等多重因素。进城之... 近年农民家庭在家乡县城购房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普遍趋势,极大加速了这一区域就近城镇化进程。从农民生活世界出发,这主要缘于有限的家庭支付能力、家庭本位与乡土之根、区域婚备竞赛、子女教育需求、县级政府引导等多重因素。进城之后,农民家庭总体目标的转变塑造出了新的“一家三制”家庭形态,包括撑开在城-县-乡之间的家庭结构、半工-半耕-伴读的家计分工及积累性-保障性-发展性并行的家庭秩序。“一家三制”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产生的新实践,也使得进城农民成为了兼具县城和乡村两种要素的“县乡两栖者”。县乡两栖打破了“城”与“乡”的地域边界,具有助推更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的潜力,但也蕴藏着一定的家庭和社会危机。据此,建议将县乡两栖者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重点对象,通过渐进式城镇化政策、合理确定县域产业建设定位和目标、统筹县域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等手段,为其发挥积极功能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农民家庭 就近城镇化 一家三制 县乡两栖 城乡融合
下载PDF
何以为家:分而不散的农民家庭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奇峰 周芯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77,共29页
本文以云南省弥村四个农民家庭为例,分析了农民家庭“分而不散”的现象,进而回应“何以为家”的问题,在经验层面对家庭结构固定化的划分和家庭边界进行反思和拓展。研究发现,变化万千的家庭形态只是顺应社会变迁的方式,即当下的家庭形... 本文以云南省弥村四个农民家庭为例,分析了农民家庭“分而不散”的现象,进而回应“何以为家”的问题,在经验层面对家庭结构固定化的划分和家庭边界进行反思和拓展。研究发现,变化万千的家庭形态只是顺应社会变迁的方式,即当下的家庭形态是“权宜之计”。一旦农民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内部情境或外部条件的突变迫使具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在个人生活与经济功能的维度上妥协与改变,矛盾解决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与家庭关系重新调试以达至新的平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家庭纵向主轴结构的存续和兴旺始终是目的,构成每个家庭成员最为根本的行动逻辑,这是将农民家庭凝聚在一起而“不散”的力量;而在当前城乡关系下,分散的家庭形态是农民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家庭的核心意涵驱动了家庭形态上的分散,而家庭责任伦理跨越空间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产生约束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家庭结构 责任伦理 家庭形态 纵向主轴结构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与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71,共21页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乡村发展 家庭再生产 县域城镇化
下载PDF
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半工半耕”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16
作者 孟新飞 林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3,95,共8页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的“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放弃老人农业为特征的“半耕”弱化,以及返乡就业压力和风险下的“半工”非正规化。农户家庭在参与城镇化的行为决策中,正从以经济收益为考量的方式转向以后代教育为导向的家庭分工新方式。就近城镇化正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但新“半工半耕”模式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该模式的健康引导,对于探索本土化的内发型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半工半耕 家庭分工 农户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4~6岁儿童行为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邱丹 屈艾彬 +1 位作者 谢孟杰 张玲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了解4~6岁儿童行为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1—12月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7所幼儿园4~6岁儿童,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 目的了解4~6岁儿童行为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1—12月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7所幼儿园4~6岁儿童,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行为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889名儿童,其中男472名、女417名,平均年龄(4.6±0.7)岁。存在行为异常85例,行为异常检出率为9.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6岁(OR=2.070,95%CI:1.200~3.571,P=0.009)、出生时缺氧或窒息(OR=7.888,95%CI:3.488~17.838,P<0.001)、看电子屏幕时间>120 min/d(OR=3.265,95%CI:1.625~6.560,P=0.001),暴力型家庭教养方式(OR=17.937,95%CI:3.111~103.439,P=0.001)和矛盾型家庭教养方式(OR=10.653,95%CI:4.294~26.428,P<0.001)是儿童行为异常的危险因素,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OR=0.414,95%CI:0.215~0.794,P=0.008)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城乡结合部4~6岁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较低。4~6岁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孕期保健、改善家庭教育和降低儿童电子屏幕时间等方法减少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异常 影响因素 城乡结合部 家庭教育 儿童
下载PDF
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
18
作者 赵纤 胡义秋 黎志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9-1511,共13页
激发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为了考察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这一内生动力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以及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847名脱贫家庭青少年(平均年龄11.38±2.30岁,... 激发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为了考察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这一内生动力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以及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847名脱贫家庭青少年(平均年龄11.38±2.30岁,女生57%)进行了为期2年共3次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呈上升趋势,而亲社会行为则呈下降趋势。(2)社会流动信念的初始水平能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并负向预测其下降速度,而社会流动信念的上升趋势能显著减缓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3)城乡差异调节了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与城市脱贫家庭青少年相比,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流动信念初始水平越高,其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也越高,下降速度越慢;此外,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的增长速度越快,其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减缓越明显。结果提示,我国的脱贫政策不仅增强了脱贫家庭青少年对社会流动的主观预期和信心,而且还有效遏制了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家庭青少年 社会流动信念 亲社会行为 城乡差异 纵向发展关系
下载PDF
城市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支持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丽伟 周佩琪 蔡雨欣 《早期儿童发展》 2024年第1期44-59,共16页
社区的合理支持对提高学前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武汉市0~6岁儿童家长与一线社区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当今城市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区支持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并针对此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 社区的合理支持对提高学前儿童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武汉市0~6岁儿童家长与一线社区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当今城市地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区支持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并针对此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本研究发现,当前社区在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硬件设施支持较好,但教育学习指导不足的问题。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社区提供的支持服务质量与学前儿童家长接受的支持服务质量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社区或新型社区能在特定领域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大龄幼儿家庭或高SES家庭能在多个领域获得更高质量的支持服务,以及季节性疾病流行期间社区支持服务的质量有所不同等。针对以上现象,本研究从多方力量相助、社区资源共享与线上资源开发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社区支持 城市社区
下载PDF
家庭规模收缩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10-2020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20
作者 张国梁 王红霞 郑宸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2期96-110,共15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首次跌破3,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以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单位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首次跌破3,家庭规模小型化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以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间家庭规模变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全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与以人均GDP表征的城市经济水平存在同向变动关系,但这一关系在不同区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的城市间具有异质性;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家庭规模收缩通过抑制城市人口增长和加重城市养老负担两条路径阻碍城市经济发展;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只有当家庭规模收缩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才逐渐由“促进”转为“抑制”,且随着家庭规模的进一步收缩,这种抑制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规模 城市经济 门槛效应 人口增长 养老负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