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Urban Space Design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Design of Urban Streets
1
作者 陈波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6期36-38,共3页
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urban social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city is an object shar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lasses, nationalities and characters, a... After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urban social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city is an object shared by thousand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lasses, nationalities and characters, and streets and roads are the skeleton and venation of the city, serving for transport and as spaces. Then, it has proposed principles for road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on streets, urba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has been put forward because transport func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while space function has been neglected in urban construction, so that facilitie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an be conside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in view of problems in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dur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street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TREETS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PLACE behavior psychology
下载PDF
Spatial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Education, Healthcare,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Megacities Based on POI Data: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entral Urban Area
2
作者 Shi Manjiang Wei Lanyan +2 位作者 Cao Qi Huang Yudie Li Min(Translated)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CSCD 2024年第3期6-17,共12页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megacities see dispariti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Current research on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focuses on equa... During rapid urbanization, megacities see dispariti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and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Current research on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focuses on equal spatial distribution, leading to the overlook of their match with the surrounding built environment. Based on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Chengdu central urba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facilit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examines their spatial matching degree using a bivariat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odel. The findings reveal the following insights: firstly,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facilities present a “one core and multi-cente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the city center serving as the core and suburban subdistricts acting as the multiple centers, while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present a core-edge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contrast;secondly, the built environment presents a core-edge rad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the city center acting as the nucleus that connects suburban subdistricts;thirdly, the spatial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the facilities and the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from the city center outwards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low, medium, and high levels. Notably, a significant spatial mismatch is observed in urban-rural transitional zones. In light of these findings, 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during urbanization, the efforts to equalize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urban-rural transitional zones may lead to spatial mismatches, to which urban planners and manag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Chengdu
原文传递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城镇居民体育健身促进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祥全 王晓峰 李国强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个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人-工具-环境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据锻炼行为阶段理论,探讨锻炼行为的无意向到有意向、意向到行为、行为的稳固依次转化过程。对处于不同锻炼阶段的群体,结合外... 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个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人-工具-环境系统。在此基础上,依据锻炼行为阶段理论,探讨锻炼行为的无意向到有意向、意向到行为、行为的稳固依次转化过程。对处于不同锻炼阶段的群体,结合外部环境的影响机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对尚未意识到体育活动价值和健康重要性的前意向阶层群体,应加强主体-心理的引导,强化健身认知、情感体验、意动水平,并建立相应引导机制;对意向阶层群体,应建立激励机制,丰富健身的手段-通道要素,改善约束主体行为的客观条件来促进个体行为;对行为阶层群体,应建立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客体-情境要素,主动协调主客体关系,使锻炼行为由受动型向自主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心理 行为 环境 锻炼行为阶段
下载PDF
城市环境中的设施与居民的心理和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城 李宁 李雪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0-144,共5页
人对环境具有本能的感觉和认知能力,不同环境给予社会群体(指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道德修养、风俗习惯和生活水准等的社会各阶层)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诱导也各有所异。在当前倡导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构筑良好的城市环境设施,对提高居民的生... 人对环境具有本能的感觉和认知能力,不同环境给予社会群体(指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道德修养、风俗习惯和生活水准等的社会各阶层)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诱导也各有所异。在当前倡导和谐社会的形势下,构筑良好的城市环境设施,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设施 心理 行为 分析
下载PDF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城市街道环境设施设计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6027-6028,6070,共3页
解析了城市社会心理学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城市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们共同感受的事物,而街道和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脉络,具有交通和空间两大功能。提出了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以街道上的环境设施作为研究街道... 解析了城市社会心理学与环境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城市是成千上万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们共同感受的事物,而街道和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和脉络,具有交通和空间两大功能。提出了道路景观的设计原则,以街道上的环境设施作为研究街道景观环境的切入点,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单纯注重交通功能,忽视户外活动场所功能的现实问题,提出运用城市环境心理学,从人的角度去考虑设施设计、建设设施的问题,并对目前国内街道上的设施设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机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环境设施 场所 行为心理
下载PDF
城市住区户外(生态休闲)行为特征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改维 高平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4期75-77,共3页
采用行为场所观察法,利用定点观察和抽样采访的方法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量生活图片、数据表格来说明不同人群行为特征生活的丰富性,同时也对现代住区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采用行为场所观察法,利用定点观察和抽样采访的方法对城市住区户外空间中人的行为进行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大量生活图片、数据表格来说明不同人群行为特征生活的丰富性,同时也对现代住区户外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解决当前住区户外生活空间以及公共设施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住区 户外空间 行为特征 休闲 生态 生活空间 人的行为 数据表格
下载PDF
创造丰富、人性的城市空间——步行街设计中的心理、行为因素探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峰 陈天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7-18,23,共3页
文章对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在城市空间设计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商业步行街为例,着重探讨了应用心理、行为因素创造人性化步行空间的原则:复合的功能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尺度宜人的空间、人性化的绿化景观等。文章... 文章对环境心理学、行为建筑学在城市空间设计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商业步行街为例,着重探讨了应用心理、行为因素创造人性化步行空间的原则:复合的功能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尺度宜人的空间、人性化的绿化景观等。文章还就心理、行为因素对设计良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建筑学 环境心理学 人性空间 城市空间
下载PDF
行人过街风格多参数融合识别 被引量:4
8
作者 彭金栓 赵刘昌 杨欢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5-222,共8页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视觉特性等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风险感知因子与临界安全系数作为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行人风格的表征指标,构建过街风格识别模型,透析不同风格行人过街行为可靠性。结果表明:年龄对过街速度和心理临界时窗有显著影响;心理临界时窗与过街速度和信号灯区域注视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车行区域注视概率呈正相关;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依据风格识别结果,男性谨慎程度高于女性,冒险型行人过街失败率为65.22%;冒险型老年人对自身运动机能的评估能力以及视觉搜索特征存在重要缺憾。研究结果可为交叉口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行人过街教育与培训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过街风格识别 聚类分析 行人过街特性 心理临界时窗 眼动行为
下载PDF
城市公园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与行为视角 被引量:26
9
作者 谭少华 孙雅文 申纪泽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4期24-28,共5页
城市公园环境有益于人群健康,是居民促进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增添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人群的感知与行为视角,以重庆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公园环境要素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了环境影响人... 城市公园环境有益于人群健康,是居民促进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增添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本文基于人群的感知与行为视角,以重庆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公园环境要素与人群健康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了环境影响人群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环境主要通过影响人群的心理感知来促进不同的行为;静态、动态和通过行为会不同程度地促进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公园环境中的植物要素起到了促进人群健康的主要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适当展开具体结论内容。本文提出注重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的运用,营造积极的空间氛围等城市公园环境优化设计建议,旨在为健康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提升城市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环境 心理感知 行为特征 健康影响 重庆市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行为研究——以武汉市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调研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甘伟 邱岚 《中外建筑》 2011年第9期90-93,共4页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城市面貌环境焕然一新。但也有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受观念、认识、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城市面貌环境焕然一新。但也有不少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由于在改造过程中受观念、认识、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大拆大建的建设活动给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带来了极大冲击,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分离。本文以鲁巷广场及其周边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心里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提出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环境心里 行为 可达性
下载PDF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旧建筑商业化再利用研究——以田子坊外部空间分析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琼 杭进峰 《中外建筑》 2015年第11期58-60,共3页
运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外部空间环境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田子坊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 环境心理学 外部空间 行为活动 优劣势分析 改进意见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活动——出行行为特征及相关建成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彦李青 王竹影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77-89,共1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课题的相关研究吸引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对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出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人均日出行1. 62次,其日常活动—出行分为健身、娱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课题的相关研究吸引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对城市老年人日常活动—出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人均日出行1. 62次,其日常活动—出行分为健身、娱乐、商业、服务四个类型,出行方式以步行和公交车为主;老年人个人属性以及家庭属性对出行行为特征影响较小,而其日常活动特征对出行行为特征影响较大,出行目的对出行方式和出行强度显著影响等;同时,老年人活动—出行方式与活动—出行建成环境变量存在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 人口老龄化 社区公共设施 出行行为 休闲活动 城市建设 人居环境
下载PDF
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与评析——以株洲市“神农城”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天予 黄春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41-146,共6页
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对株洲市神农城进行环境知觉、空间认知、空间行为三个方面的调研,解析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探讨人性化的城市公园设计道路。
关键词 株洲市“神农城” 城市公园 环境心理学 环境认知 空间行
下载PDF
城市景观环境中的色彩设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建淼 孟广宇 《工业设计》 2021年第3期93-94,共2页
文章在分析城市景观环境色彩设计的作用、剖析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原理、挖掘色彩构成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案例,深入探究不同城市景观环境的色彩设计对人们环境行为心理的影响。以期论证城市景观环境色彩构成研究... 文章在分析城市景观环境色彩设计的作用、剖析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原理、挖掘色彩构成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景观环境设计案例,深入探究不同城市景观环境的色彩设计对人们环境行为心理的影响。以期论证城市景观环境色彩构成研究的现实意义,为城市景观环境的色彩设计提供一点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环境 色彩设计 行为心理 作用 影响
下载PDF
老年生活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建军 《山西建筑》 2004年第8期4-5,共2页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问题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当前居住环境的发展现状 。
关键词 老年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 规划设计 居住环境
下载PDF
中国区域城市行为与环境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喜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8-163,共6页
城市行为与城市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及2008--2015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对城市生产行为与城市生活行为之间、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城市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性... 城市行为与城市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及2008--2015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对城市生产行为与城市生活行为之间、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城市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测度期内的城市生产行为与城市生活行为耦合协调性取得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重视城市生产行为、忽视以民生改善衡量的城市生活行为问题,该问题的显著度从东向西逐渐增强。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空间环境耦合协调性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加大资金投入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抑制了空间环境发展。城市行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虽逐年改善,但存在区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行为 城市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城市隧道交通环境安全隐患研究--基于驾驶人心理特性分析
17
作者 葛文洁 郏红雯 《时代汽车》 2022年第16期183-185,共3页
城市隧道是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道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城市隧道完善了道路交通系统,缩短了车辆行程距离,且受恶劣自然天气影响较小,给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地下环境及其对驾驶人心理... 城市隧道是道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道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城市隧道完善了道路交通系统,缩短了车辆行程距离,且受恶劣自然天气影响较小,给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地下环境及其对驾驶人心理的种种影响条件,城市隧道内交通事故频发,拥堵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本项目旨在以驾驶人心理特性为研究重点对城市隧道交通环境安全隐患进行研究,结合“问卷星”软件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汇总分析,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以提高城市隧道行车安全性和行车效率,缓解隧道内部堵车严重、交通事故频发问题,从而服务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实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交通环境 驾驶行为 心理特性
下载PDF
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24
18
作者 贺爱忠 唐宇 戴志利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索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规律性,根据行为科学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特征构建了城市居民环保行为内在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人口统计变量为调节变量进行了... 为探索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规律性,根据行为科学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特征构建了城市居民环保行为内在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人口统计变量为调节变量进行了多群组分析。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环保知识、环境问题感知、环保责任意识对环保行为意向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个人消费观念对环保行为意向正向影响不显著;环境问题感知、环保行为意向对环保行为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但环保知识、环保责任意识、个人消费观念对环保行为正向影响不显著。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调节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环保行为 内在机理 多群组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