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城市扩展与地表热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文亮 张丽娟 +2 位作者 陈红 张金峰 高玉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2,58,共5页
采用1989,2001和2007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哈尔滨市城镇面积... 采用1989,2001和2007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哈尔滨市城镇面积、城镇用地比重、城市扩展指数都表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城市主要沿香坊区公滨路、哈阿公路、太平区和松花江以北地区扩展;哈尔滨市高温区面积表现为持续增长,常温区、低温区面积不断减少;城市用地对地表热效应贡献最大,其他类型下垫面向城市用地转换均表现为正温度效应;哈尔滨市城市扩展与温度场强度转移方向相一致,城市扩展是导致城市地表热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地表热环境 重心转移 哈尔滨市
下载PDF
无锡市城市扩张与热岛响应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叡 李云梅 +3 位作者 王桥 王彦飞 金鑫 徐恩惠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683,共7页
以无锡市2001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DBI-SAV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无锡市城镇信息,得到2001-2008年间无锡市城市扩张图。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分别得到2001年和2008年无锡市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 以无锡市2001和2008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DBI-SAV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无锡市城镇信息,得到2001-2008年间无锡市城市扩张图。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分别得到2001年和2008年无锡市城市地表温度分布图。最后,结合城市热场变异指数和无锡市2001-2008年社会经济和人文数据,分析城市扩张与热岛响应。结果表明:2001-2008年无锡城市化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同时城市空间扩张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集中发展和条带状发展两个特点,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常州-无锡-苏州城市中心线沿线和环太湖方向,其中,以东南部扩张最为迅速。在城市扩张的同时,无锡市地表温度逐渐上升,城市热岛面积不断扩大,由条带状分布变为哑铃状分布,城市扩张与热岛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一致性,因此,城市热岛是城市扩张的直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城市热岛效应 温度反演 城市热场变异指数 遥感信息提取
下载PDF
城市扩展与热岛空间分布变化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周红妹 高阳 +1 位作者 葛伟强 李婷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3-168,共6页
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和格局的迅速改变,城市热岛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了解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为城市建设同时缓解改善热岛效应奠定基础,文章采用遥感动态监测和GIS多要素空间分析技术,对上海城市90年代以来的城市扩展以... 随着城市建设区域和格局的迅速改变,城市热岛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了解城市热岛分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为城市建设同时缓解改善热岛效应奠定基础,文章采用遥感动态监测和GIS多要素空间分析技术,对上海城市90年代以来的城市扩展以及热岛分布变化状况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测分析,得出城市建设区域的扩大将会导致城市热岛范围和面积的增大,城市扩展与热岛扩展趋势具有空间一致性。同时,通过对上海城市不同温度情况下地面不同介质的比例、面积进行因子权重分析,得出温度越高,其建筑、交通、工业区的比例越大;反之温度越低,农田、耕地等介质的比例越高;表明不同地物对温度分布、强度的影响明显。研究还表明:城市扩展虽会导致热岛范围加大,但如注重环境和绿化建设,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和缩小热岛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城市热场 空间分布 遥感和GIS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近30年西宁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雪梅 高小红 贾伟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66-176,共11页
利用1987?—?2015年多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影像及同期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多年建成区边界,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结合热场变异指数定量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建成区热岛强度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其与城市绿化程度、车辆数等要素的关... 利用1987?—?2015年多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影像及同期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多年建成区边界,利用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结合热场变异指数定量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建成区热岛强度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其与城市绿化程度、车辆数等要素的关系,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效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显示:(1)西宁市夏季表现为"热岛"效应,冬季为"冷岛"效应;(2)西宁市热岛效应强度在时间序列有三个节点,2000年以前西宁市夏季和冬季白天各个热岛区面积变化不明显,2000年以后热岛区面积,尤其是较强热岛区面积和中热岛区面积都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2003年热岛区面积达到最高,2003年以后热岛区面积渐渐回落,2011年以后又增强;(3)夏季"热岛"区面积变化趋势和冬季"冷岛"区面积变化趋势一致,且与建成区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单窗算法 地表温度反演 BCI 热场变异指数 西宁市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银川市建成区城市扩展及其热环境变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晓东 赵银鑫 +5 位作者 武丹 褚小东 吴文忠 张勇 刘乃静 李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8-1288,共11页
为研究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基于1989、1999、2010年和2017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采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4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获取了城市形态演化指标,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不同年份的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 为研究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基于1989、1999、2010年和2017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采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4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获取了城市形态演化指标,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不同年份的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89-2017年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扩展面积达506.13 km^2,各时期的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差异明显,城市扩展具有"缓慢-快速-稳步"的阶段性特征,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紧凑化,向着稳定状态发展,城市整体向东部和北部扩展,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约5.54 km。(2)热岛范围随着城市扩展不断扩大,较高温区域所占热岛比例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高温和特高温占比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热岛强度逐渐向较高温区转移,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热岛空间分布显示,热岛逐渐由兴庆区老城区蔓延至贺兰县和西夏区,且兴庆区热岛逐渐演化为相互独立的小次级热岛,强度有所降低;28 a间银川市城市热岛比例指数(URI)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3)热岛区域在空间分布和扩展方向上与城市扩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城镇用地、公交建设用地和裸地能促进地表温度升高,而草地和水体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公园绿地和水体能有效缓解银川市城市热岛效应且后者对降低城市地表温度的效果要好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热环境变化 地表温度 遥感 银川市
下载PDF
广佛都市圈热场的空间格局分析
6
作者 杨军锋 胡伟平 +1 位作者 赵英霞 王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95-97,共3页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本文利用1988年12月10日和2001年11月20日两期的TM图像对广佛都市圈的热场进行研究,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广佛都市圈城...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本文利用1988年12月10日和2001年11月20日两期的TM图像对广佛都市圈的热场进行研究,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广佛都市圈城区地表温度比其郊区地表温度高,山区温度较低,总体上广佛都市圈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5TM6 城市热场 空间格局 广佛都市圈
下载PDF
苏州市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宇轩 梁鑫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深入揭示城镇化背景下典型区域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过程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GIS方法,建立破碎化评价模型,借助MSPA方法系统分析了其水田破碎化的时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应于研究... 深入揭示城镇化背景下典型区域水田破碎化时空演变过程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和GIS方法,建立破碎化评价模型,借助MSPA方法系统分析了其水田破碎化的时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应于研究区平原水田的面积下降,最大斑块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反映了其破碎化的变化趋势;研究区水田破碎化空间格局变化明显;2000—2020年,水田无破碎化面积比例减少,中、高破碎化面积上升。研究区水田有破碎化增加转换成建设用地型和破碎化增加型两种主要模式,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是研究区水田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苏州市水田在面积下降的同时其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破碎化 时空演变 城镇扩张 苏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