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Vibration Caused by Blasting Demolition of Urban Viaducts
1
作者 Jinjun Hu Yongqiang Yang Yingjun Guan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6年第6期17-25,共9页
Grou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s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blasting demolition of urban viaducts was recorded in ordered to analyze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rough the a... Grou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s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blasting demolition of urban viaducts was recorded in ordered to analyze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eak frequency,duration and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recorded vibrations in different acceleration arrays,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and the amplitude of vertical compon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especially in near source region. The peak frequency of ground acceleration decreases with distance,and in near source region,it is larger than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and thus it will not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buildings. The duration of ground acceleration caused by collapse is longer than that caused by blasting itself. The vertical response spectrum is the largest of the three components,and it decreases rapidly in the near source region of about 30 m,but beyond that the distance decreases slowly.The horizontal components are smaller than the local seismic design spectrum,while the vertical component for natural period under 0.15 s exceeds the seismic design spectrum,but the natural periods of general buildings are usually beyond that domain,so this will not have much effect on the nearby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viaduct blasting demolition ground vibration vibration effect
下载PDF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Urban Land System
2
作者 Jiefang Z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1期74-76 86,86,共4页
China's traditional urban land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his system negates functions of value law and economic law fundamentally,so it is not favorable for establishment of mar... China's traditional urban land system is established in highly centralized planned economy. This system negates functions of value law and economic law fundamentally,so it is not favorable for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is study took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as guidance,combine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land use system,and made analysis on innovation of China's urban land system from property right system,land market and land p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s ground RENT theory urban LAND SYSTEM Innova
下载PDF
Non point source ground water pollution trends in an urban area
3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Non point source ground water pollution trends in an urban area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 of Urban Heat Island and Its Impact on Air-Quality Using SAFAR Observations at Delhi, India 被引量:1
4
作者 M. Y. Aslam K. Rama Krishna +2 位作者 G. Beig M. I. R. Tinmaker D. M. Chat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7年第2期294-305,共12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tensity and local air quality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of project of the System of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and Research (SAFAR) over Delhi during the month of May ...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tensity and local air quality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of project of the System of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and Research (SAFAR) over Delhi during the month of May and December 2013. It is found that UHI magnitudes ~2.2°C and ~1.5°C are formed at the evening traffic hours during May and December respectively. Also, intensity of UHI °C over daytime is referred as Urban Cool Island (UCI) during May and December. The diurnal PM2.5 concentration shows a bimodal pattern with peaks at morning and evening traffic hours during May and December.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height (PBLH) values show higher in magnitude during the daytime and lower in magnitude during the night-time. Whereas, the Ground Heat Flux values are lower during the daytime and higher during the night-time. The wind speed shows lower values during the UHI and higher magnitudes during the UCI formation hour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wind speed shows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during May (r = -0.56, p = 0.002) and December (r = -0.57, p = 0.001) at C V Raman (CVR) site, however, high valu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M2.5 during the low wind speed favour the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UCI.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M2.5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aytime cooling and nighttime warming over the urban areas during the low wind spee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HEAT ISLAND ground HEAT Flux Wind Speed Air POLLUTION
下载PDF
河流冲积平原饱和砂土区地下管线渗漏诱发地面塌陷机制研究
5
作者 李云峰 张庆 +4 位作者 陆远志 葛伟亚 周小平 侯莉莉 郭纪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河流冲积平原区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地层以松散冲洪积物为主,该地区地下管网破损带走松散地层极易形成隐蔽性很高的地下空洞,进而诱发地面塌陷,威胁人身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以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为例,建立渗流、应力多场可控... 河流冲积平原区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区域,地层以松散冲洪积物为主,该地区地下管网破损带走松散地层极易形成隐蔽性很高的地下空洞,进而诱发地面塌陷,威胁人身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以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为例,建立渗流、应力多场可控的等比实体模型箱,开展城市地面塌陷仿真实验,分析带水管线破损后地层中孔洞发育过程及孔洞周边各个方向应力变化特征,旨在揭示地面塌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安庆市长风路地面塌陷从孕育到塌陷,经历了小孔、竖直孔洞、塌陷坑三种形态,可将地下异常孔洞当作前兆进行预警;(2)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地面塌陷的孕灾环境是地层的高渗透性地层和地下水位,诱发因子是管道的破损,尤其是污水排水管道破损;(3)城市地面塌陷危害大小主要受控于管道及地下水位相对埋深,且可以根据地层性质对塌陷坑的大小进行计算评估。该成果可为城市地面塌陷风险评价、防治区划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面塌陷 饱和砂土 致灾机制 冲积平原 长风路 安庆市
下载PDF
社区营造中的城市居民:为何参与及何以可为?——以沈阳市X区“车棚革命”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平 董小玮 周倩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 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社区营造“造人”的核心追求与之不谋而合,尤其关注最为核心、最具规模的社区居民。以对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字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行为选择模型。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动员、社区社会资本以及自我效能感七大因素构成城市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影响因素,作为实现因素的自我效能感在倾向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参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态度和主观规范相互影响。主体信念是行为选择的根本性指引,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理应回归培植个体公共性、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之中。未来应该从个体塑造和组织促成两个维度发力,以需求撬动居民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以互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发挥党委、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城市居民 居民参与 扎根理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功能区夜间光环境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刘鸣 冯烈 +1 位作者 李瑞聪 栗一伟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城市内的各功能区在环境、需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夜间光环境在城市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特征对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深入研究不同功能区夜间光环境的特点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在夜晚的特征与...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城市内的各功能区在环境、需求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夜间光环境在城市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特征对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深入研究不同功能区夜间光环境的特点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在夜晚的特征与需求,为提升城市整体质量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针对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功能区展开了夜间光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绘制各功能区的夜间照明分布图,并对不同参数和多视角的照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揭示了这些功能区在夜间照明方面的显著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夜间照明特征,不仅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支持,也为夜间照明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光环境 城市功能区 地面实测 光谱
下载PDF
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杭熙茹 管民生 +1 位作者 张静 陈湘生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城市结构是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关键载体,其抗震韧性要求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快速恢复结构使用功能的能力。通过抗震韧性评估定量反映结构地震损伤及恢复程度,可为制定城市结构韧性提升策略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 城市结构是城市抵御地震灾害的关键载体,其抗震韧性要求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快速恢复结构使用功能的能力。通过抗震韧性评估定量反映结构地震损伤及恢复程度,可为制定城市结构韧性提升策略提供依据。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结构抗震韧性的基本理念,从韧性指标、韧性模型、韧性水平及韧性评估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的研究成果;其次,探讨了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的发展趋势。已有研究表明: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的研究在评估方法高效化和韧性模型精细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功能恢复模型不完善和韧性评估工程实践案例较少等诸多挑战;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后续城市结构抗震韧性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结构 地上结构 地下结构 抗震韧性 韧性评估
下载PDF
协同空地数据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预测物种多样性潜势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9
作者 王蕾 贾佳 +3 位作者 翟雅琳 荆忠伟 许大为 姚允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1-1491,共11页
本研究基于“空地”数据联岛的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监测技术,准确估算了林分尺度结构多样性参数,量化了森林高度、覆盖与开放度、外部与内部异质性特征,探讨了其对物种多样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覆盖与开放度、内部和外部异质性特征... 本研究基于“空地”数据联岛的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监测技术,准确估算了林分尺度结构多样性参数,量化了森林高度、覆盖与开放度、外部与内部异质性特征,探讨了其对物种多样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覆盖与开放度、内部和外部异质性特征对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0.07<R^(2)<0.47);②结合所有结构多样性指标的模型对物种丰富度的预测能力更优(R^(2)=0.58,ΔAIC=0),仅包括覆盖与开放度指标的模型对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的预测能力更优(R^(2)=0.40,ΔAIC=0),仅包括外部异质性指标的模型对辛普森指数(Simpson)的预测能力更优(R^(2)=0.49,ΔAIC=0);③不同物种丰富度水平显著影响结构多样性参数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的动态相关程度与相关关系,结构多样性特征联合调优的参数组合(GFP+VCI+Entropy)对预测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好的潜力(0.48<R^(2)<0.56)。研究基于结构多样性空地监测推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知识决策,为有效提升城市森林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结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空地数据 物种多样性预测能力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驱动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锴丰 施建刚 +1 位作者 吴光东 华雯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则是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为此,该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随后采用解...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则是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为此,该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随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重点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动力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探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研究发现:①“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这一复杂系统主要包含13个关键动力因素,且可进一步被归纳为内生动力、外生动力、基础动力、协同动力和环境动力5大类。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系统是一个包含5层动力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③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为“基础动力→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键动力因素内涵分析的具体对应范畴为“战略发展环境→人才引进及培养→科技化和信息化→公共财政制度优化→城乡要素市场化程度→城乡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功能、持续转化政府经济职能、借力新型信息技术赋能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强城乡协同合作充分释放协同治理效能、因区施策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扎根理论 解释结构模型 动力因素 驱动路径
下载PDF
城市地面塌陷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1
作者 余满仓 吕敦玉 +3 位作者 孟舒然 张建羽 刘松波 王翠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影响地下空间安全的典型灾害-地面塌陷为例,开展可能性风险评估研究,为降低地面塌陷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城市地面塌陷成因复杂,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全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影响地下空间安全的典型灾害-地面塌陷为例,开展可能性风险评估研究,为降低地面塌陷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城市地面塌陷成因复杂,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全面,通过调研对塌陷引发因素进行了总结,从管道因素、病害体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建立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AHP-熵权法-灰色关联法组合评价,建立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典型地下空洞工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塌陷风险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证明了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同时为城市地面塌陷预防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面塌陷 风险评价 影响因子 权重 灰色关联法 郑州市
下载PDF
城市化对福建省气温和地温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倩 金凯 +5 位作者 金岩松 宗全利 刘春霞 秦鹏 陈明利 刘佩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热环境急剧恶化,研究城市化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气候变化特征。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气温或地温中的一项指标,尚不完全清楚城市化对二者影响的差异。本文利用福建省20个气象站逐日地表...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热环境急剧恶化,研究城市化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我国气候变化特征。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气温或地温中的一项指标,尚不完全清楚城市化对二者影响的差异。本文利用福建省20个气象站逐日地表气温(简称气温)和0 m地温(简称地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UMR(Urban Minus Rural)等方法,旨在探讨1987—2017年福建省气温、地温变化中的城市化影响。结果表明:(1)福建省气温和地温变化具有很大时空异质性;就区域平均而言,年和各季节平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但地温上升幅度普遍高于气温。(2)城市化对城市站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对年平均地温变化的影响(0.18℃·(10 a)^(-1),P<0.01)明显高于对气温的影响(0.08℃·(10 a)^(-1),P<0.05),对各季节平均地温变化的影响也高于气温。(3)在基于所有台站计算的福建省年平均地温序列中检测出显著的城市化影响(0.06℃·(10 a)^(-1),P<0.05),且这种城市化影响偏差在春季和夏季地温序列中更加明显。综上,基于台站观测数据的福建省气温和地温变化速率差异与城市化对二者的增温效应差异密切相关;建议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对此予以考虑和剔除,从而促进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地温 变化趋势 城市化 不对称性
下载PDF
The Optimization o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of Urban Medium Voltage Network
13
作者 Yao Huannian Cao Meiyue(Xiamen Electric Power Administration, Xiamen) 《Electricity》 1998年第3期27-29,共3页
Traditional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Pilot operation shows that optimized one has even bett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has proven to be a geenrallly properand relatively perfect neutyal... Traditional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Pilot operation shows that optimized one has even bett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has proven to be a geenrallly properand relatively perfect neutyal grounding method in urban MV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medium voltage NETWORK OPTIMIZATIO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small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large CURRENT groundING SYSTEM
下载PDF
热示踪法对广州城市化地下温度影响的辨识
14
作者 连健斌 李绍恒 +3 位作者 陈建耀 龚柔艳 梁贝竹 董林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之间存在内在能量交换,随着时间推移,地表温度变化的信息会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可通过当前地温剖面,反过来重建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评估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对广州地下温度的综合影响,本文收... 浅层地温和近地表空气温度之间存在内在能量交换,随着时间推移,地表温度变化的信息会向下传播,并叠加到稳态地温场上。因此,可通过当前地温剖面,反过来重建地面温度变化的历史。为评估全球变暖和城市化对广州地下温度的综合影响,本文收集了广州站自1958—2022年的气温数据并对这段时期的气温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距平分析,获得了广州16个观测钻孔的温度-深度剖面;再利用温度-深度剖面下段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地温梯度以及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最后,结合气温数据得到开始增温时间和增温幅度,运用解析解方程得到广州地表增温下温度-深度剖面的理论曲线。结果显示广州气温在1958—2022年间的增温速率为0.33℃/10a,开始增温的时间为1987年,增温幅度为2.6℃。广州区域观测到的地温梯度值为0.036℃/m,而地温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为54.8 m,与通过解析解计算得到的理论深度57.6 m基本一致。研究发现城市化导致的地表变暖开始时间越早,地下温度与恒定地温梯度偏离的深度越大,表明城市区域地温偏离恒定地温梯度的深度可作为描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城市化 气温 地温 广州
下载PDF
城市水体斑块对热岛效应的缓解能力——以沈阳市为例
15
作者 尹利娜 汪小义 +3 位作者 林茂森 夏晓芸 邵新卓 杨晓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8-238,共11页
水体对环境具有调节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体通过冷却周围地表从而有效缓解热岛效应。采用Landsat影像分析了2000—2020年沈阳市辖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情况,利用常规的水体斑块构建缓冲区并进行分析,通过冷却范围、冷却幅度和冷... 水体对环境具有调节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水体通过冷却周围地表从而有效缓解热岛效应。采用Landsat影像分析了2000—2020年沈阳市辖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变情况,利用常规的水体斑块构建缓冲区并进行分析,通过冷却范围、冷却幅度和冷却梯度3个指标量化水体斑块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能力,利用水体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和周围建成区占比定量分析了影响水体斑块缓解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沈阳市城市热岛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展,热岛面积增加约40%;(2)水体斑块能有效降低周边建成区地表温度的平均距离为0.27 km,相邻建成区平均降温2.26℃,每距离水体边界1 km的建成区平均地表温度的降幅为8.28℃;(3)水体斑块的面积增加对冷却范围和冷却幅度有着极强的增强作用,水体斑块形状指数的增加也会增强冷却作用,而水体周边建成区占比的增加则会抑制水体斑块的冷却范围与冷却幅度,水体斑块的冷却梯度仅与周边建成区占比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水体斑块的面积、形状指数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斑块 热岛效应 缓解能力 冷却作用 城市地表温度 环境遥感
下载PDF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下垫面热环境特征及材质优化研究
16
作者 汪家辉 胡玉恬 +1 位作者 李丹宁 刘东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7,共8页
【目的】城市中大面积且连续的硬质下垫面是近地表热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垫面反照率的增加通常能使地表环境变得凉爽。通过研究下垫面热环境特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可以为缓解城市地表升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奥林匹克公... 【目的】城市中大面积且连续的硬质下垫面是近地表热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垫面反照率的增加通常能使地表环境变得凉爽。通过研究下垫面热环境特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可以为缓解城市地表升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场为例,实测6种典型下垫面(沥青、透水混凝土、砖、花岗岩、砾石、草地)的地表温度,对下垫面热环境特征及温度区间进行相关性研究,并结合ENVI-met数值模拟法探究整体反照率对热环境的具体影响。【结果】硬质下垫面在四季均能加热空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所有参与研究的硬质下垫面中沥青最热,花岗岩最凉爽;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中,颜色深浅对表面温度的影响高于材料类型与表面粗糙程度差异的影响;在单日内不同的测试时间段,日温度均值较低的深色下垫面在某一时刻的瞬时温度可能会高于日温度均值较高的浅色下垫面;在一定区间内增加场地整体反照率可有效降温,场地温度降幅随反照率上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且研究区域内整体反照率约为0.56时热环境改善效益最佳。【结论】提出硬质下垫面材料选择及设置建议,为北京公共空间硬质下垫面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城市下垫面 热环境 反照率 降温强度 ENVI-met
下载PDF
冲击响应特性在轨地过渡电阻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曹晓斌 叶俊 +3 位作者 王满想 季耀政 简明华 谢金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175,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杂散电流的危害越来越不容忽视。杂散电流不易检测,轨地过渡电阻的大小是影响杂散电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通过检测轨地过渡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杂散电流的影响程度,是治理杂散电流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EMTP(电磁...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杂散电流的危害越来越不容忽视。杂散电流不易检测,轨地过渡电阻的大小是影响杂散电流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通过检测轨地过渡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杂散电流的影响程度,是治理杂散电流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EMTP(电磁暂态程序)软件,搭建了轨道电路分布参数仿真模型。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分别得到了分布电容、分布电感、钢轨纵向电阻、轨地过渡电阻对冲击阻抗时变特性曲线的影响规律。提出利用冲击阻抗时变比值曲线来判断轨地过渡电阻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并对成都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进行了实际测量,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及结论]7~20μs时间段内,仅轨地过渡电阻1个参数对冲击阻抗时变特性造成影响。可利用此特征下的冲击阻抗时变特性来反映轨地过渡电阻情况,并对轨地过渡电阻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进行有效判断。实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 杂散电流 轨地过渡电阻 冲击阻抗时变特性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施工对临近管线与地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仲慧 王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 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与圆形顶管或盾构隧道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浅埋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顶管施工对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根据现场矩形顶管施工监测结果,分析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顶管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情况。传统的Peck公式适用于圆形顶管或圆形盾构隧道,因此采用改进的Peck公式来描述矩形顶管引起的地表变形特征;根据现场监测分析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管线变形和下卧隧道沉降规律。研究表明:改进的Peck公式相比于传统的Peck公式可以准确描述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和上方管线的沉降规律是一致的,但与下卧隧道的变形规律存在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矩形顶管 地表沉降 既有隧道 改进Peck公式
下载PDF
Research on an 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DGPS
19
作者 张锦 张姝慧 曹继红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2年第1期90-97,共8页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DGPS (Differential GPS) are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urban traffic flow guidance are ...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DGPS (Differential GPS) are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urban traffic flow guidance are analyzed. Then, an area coordinated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DGPS and a traffic flow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DGP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ir working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are researched. This is to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control system vehicular ground navig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differential GPS urban traffic flow guidance system
下载PDF
西安地铁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设防措施研究
20
作者 胡自全 沙鸣 +2 位作者 胡银林 姚长春 芮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0-246,共7页
[目的]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某隧道沿线分布有7条地裂缝,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隧道局部坍塌,以及基底不均匀沉降,从而加剧地裂缝活动,严重威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因此,有必要对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进行设防研究。... [目的]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某隧道沿线分布有7条地裂缝,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隧道局部坍塌,以及基底不均匀沉降,从而加剧地裂缝活动,严重威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因此,有必要对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进行设防研究。[方法]基于对与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相交的各条地裂缝历史活动特性分析,对各条地裂缝对地铁影响程度分级进行定性评价。综合该分级定性评价结果,隧道与地裂缝的空间相对关系,以及地裂缝在百年使用期内最大垂直位移量设计建议值,对地裂缝垂直、水平及轴向位移量,以及隧道结构纵向设防长度进行了估算。依据二类地裂缝场地的工程防治原则,针对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提出相应设防措施。[结果及结论]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措施为:隧道衬砌结构采取分段设缝,扩大隧道断面净空及局部衬砌加强,接缝处采用柔性接头。该设防措施目前已经成功保障了7条地铁线路的安全施工与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 地裂缝 设防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