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及其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中立 徐涵秋 陈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95-1704,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空间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揭示我国东部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2001—2013年这3个城市群的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空间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揭示我国东部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2001—2013年这3个城市群的热岛效应与区域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3年,3个城市群的热岛斑块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在空间上逐渐相连接,形成热岛城市带; RHII(区域热岛指数)不断升高,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分别升高0. 051、0. 070、0. 101,其热岛状况不断加剧.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建成区边缘的城郊过渡带是地表温度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总体而言,城市群的扩展是其区域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表征城市扩展变化的夜间灯光亮度平均值差值与表征热岛变化的地表温度平均值差值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沿海 城市群 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数据 遥感
下载PDF
基于LCZ的昼夜热岛效应空间分异性研究
2
作者 石婷婷 郭飞 +1 位作者 赵君 郭若男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12期15-19,共5页
文中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反应热岛强弱,采用局地气候分区与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WUDAPT)绘制大连市LCZ地图,利用ArcGIS计算城市... 文中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反应热岛强弱,采用局地气候分区与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WUDAPT)绘制大连市LCZ地图,利用ArcGIS计算城市各空间形态指标。将以上结果进行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LCZ分区昼夜温度差异明显;各形态指标与昼夜地表温度均具有相关性,但在各个LCZ分区中存在差异。结果为优化城市热环境提供有效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形态
下载PDF
2015年冬季苏州城市热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松蔚 王成刚 +2 位作者 姜海梅 曹乐 王新伟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78-2089,共12页
基于Landsat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资料、夜间灯光影像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划分出城市、郊区以及湖区代表站,分析了苏州2015年1月城市热岛日变化、昼夜差异特征以及城、湖温度差日变化特征,并对苏州城市热岛分布特... 基于Landsat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资料、夜间灯光影像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划分出城市、郊区以及湖区代表站,分析了苏州2015年1月城市热岛日变化、昼夜差异特征以及城、湖温度差日变化特征,并对苏州城市热岛分布特征以及城、湖大气边界层结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白天热岛强度小,09~17时热岛强度均小于1℃,最小值仅为0. 2℃;夜间热岛强度大,19~05时热岛强度维持在1. 2℃以上,最大值为1. 7℃。(2)城、湖温差白天为正,夜间为负,市区变温速率比湖区快约0. 2℃/h。(3)苏州白天热中心形状不规则,范围大,城郊温差小,夜间形成单一封闭稳定热中心,热中心形状与市区有较好对应,城、郊温差维持在1. 5℃左右。冬季地面盛行西北风,太湖湖陆风现象显著,湖陆风和盛行风向共同影响城市热羽向西南方向发展。(4)城、湖虚位温廓线在白天差异小,均有不稳定边界层形成,夜间市区仍维持不稳定边界层,而湖区有稳定边界层发展,近地层内干岛效应显著。(5)城市热岛影响范围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白天城市热岛影响范围小于40 m,夜间大于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指数 城、郊代表站点 边界层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