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作用机制和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韩刚 李润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的省(区、市)与中部地区提升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碳减排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呈现出先正后负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技术创新 碳减排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创新驱动河南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研究
2
作者 原东林 杨天天 马文锐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0-54,63,共6页
伴随着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被大规模消耗,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难题。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河南省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为资源型城市,其中资... 伴随着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被大规模消耗,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难题。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转型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河南省有近三分之一的城市为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迫在眉睫。结合河南省三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实际情况,抛开成绩看问题,深入剖析目前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河南省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 产业结构 城市转型 创新驱动
下载PDF
数字创新创业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3
作者 何璐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激发乡村数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升乡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缩小城乡群体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创业 城乡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结构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城市绿色转型的就业创造效应——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证据
4
作者 王玉琴 刘成奎 王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是“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以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城市绿色转型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非试点地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就业水平,这表... 实现城市绿色转型是“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之一,以中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城市绿色转型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非试点地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就业水平,这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机制分析显示,城市绿色转型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居民绿色消费理念等渠道发挥就业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城市绿色转型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存在于服务型行业以及非资源型、新型基础设施较好、政府创新偏好较强和经济禀赋较好的地区。本文从就业角度丰富和拓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不仅为破解“低碳”与“发展”的悖论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新时期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与就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转型 就业创造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 低碳城市试点
下载PDF
创新驱动能治愈“鲍莫尔病”吗?——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分析
5
作者 李田雨 盛长文 邢斐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80,共13页
“鲍莫尔病”描述了发达经济体在经济服务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经济增长降速甚至停滞的困境。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经济服务化带来的结构性减速问题,如何克服“鲍莫尔病”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经... “鲍莫尔病”描述了发达经济体在经济服务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经济增长降速甚至停滞的困境。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经济服务化带来的结构性减速问题,如何克服“鲍莫尔病”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发现:研发效率和知识产权保护决定了行业间的研发投入强度差异,进而影响其技术进步率;内生经济增长中存在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种效率在一定条件下将导致经济增长出现结构性减速趋势;研发效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和非平衡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及其技术进步率来缓解“鲍莫尔病”问题。因此,完善创新制度、提升创新环境以及促进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将有利于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莫尔病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李丽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和研究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消费结构的良性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和研究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消费结构的良性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推动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城镇居民 消费结构 变动趋势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研究
7
作者 王力源 周贺 +2 位作者 秦梦 史密伟 郑翔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8,共16页
细菌群落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流经城区白洋淀上游河流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城市环境因素对白洋淀上游水质的影响,并深入探究细菌群... 细菌群落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流经城区白洋淀上游河流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城市环境因素对白洋淀上游水质的影响,并深入探究细菌群落功能与污染物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对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上、中、下游的水质等级差异显著。城区中汇入的各类污染物不仅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使得污染严重流域高丰度的细菌种群减少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还与细菌群落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同时,河流虽汇集了城区的各类污染物,但下游的细菌群落结构和部分氮、磷代谢功能均有恢复为上游水平的趋势。此外,高丰度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受各类菌群和污染物的抑制作用较大,但验证其与NO-3-N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关联研究,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上游 流经城区 细菌群落 结构与功能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土地资源配置与城市创新:基于产业用地结构的研究
8
作者 赵耀红 孟源祎 马光荣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土地资源配置是政府推动创新、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衰竭,传统粗放式的土地资源供给模式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土地供给结... 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土地资源配置是政府推动创新、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衰竭,传统粗放式的土地资源供给模式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土地供给结构向集约化转型迫在眉睫。为探究产业用地集约化供给对城市创新的影响,使用2007—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土地交易分行业数据与专利授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用地供给结构集约化能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第二,地方政府增加高技术制造业用地出让占比能促进地区创新型企业的进入,引领熊彼特“创造性毁灭”过程,但对现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作用不明显。第三,高技术制造业用地价格的市场化可以进一步引导土地集约化利用,更有利于发挥用地结构转变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说明数量配置与价格配置存在“互补”效应。因此,地方政府需推动土地供给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利用土地要素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高技术制造业 用地结构 用地价格 土地供给模式 城市创新
下载PDF
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协同发展评价
9
作者 杨凡 王振 林晓 《上海经济》 2024年第3期44-59,共16页
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协同发展水平提升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构建多层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标体系,系统测度了2017和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基于此,对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三角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协同发展水平提升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目标之一。通过构建多层级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标体系,系统测度了2017和2021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基于此,对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三角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长三角科技创新驱动力呈现空间集聚和快速增长趋势,形成了以上海为首的雁阵格局;但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层级固化和结构同质等问题,导致城市合作的互补性不足,并在结构耦合与收益分配之间普遍存在矛盾冲突,因而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仍面临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风险。为此,在未来发展中要注重以协调带动协同,促进城市发挥各自优势、拉长长板,依托中心城市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协同发展 能力结构 城市网络 长三角
下载PDF
城乡深度融合背景下农村社会阶层的“梯形”结构研究——以成都平原J村为例
10
作者 钟子艺 黄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9,共19页
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J村是成都平原城乡深度融合的代表,文章基于职业维度将J村村民划分为十大阶层,发现J村阶层结构呈现出以往农村中没有的“梯形”形态,这是城乡深度融合下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 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J村是成都平原城乡深度融合的代表,文章基于职业维度将J村村民划分为十大阶层,发现J村阶层结构呈现出以往农村中没有的“梯形”形态,这是城乡深度融合下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的中间形态。数据分析表明,J村村民收入差距较为悬殊,不同阶层内部存在不同的收入差距;阶层代内流动强,代际传递作用弱,与全国农村阶层相比较,J村阶层结构更合理。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促使J村阶层结构开始变迁,在改革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发挥村落动能,在作为外部因素的政策牵引和市场环境的拉动作用,与作为内部因素的村集体动能和村民个体动能的推动作用下,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促成J村社会阶层结构良性变迁。文章首次提出农村社会阶层的“梯形”结构,可能丰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结构 城乡融合 阶层变迁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陈志斐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1期47-51,共5页
本文以城市经济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2年我国各省份共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探索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得到结论:(1)数字经济可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尤其是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0.31... 本文以城市经济韧性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2年我国各省份共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探索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得到结论:(1)数字经济可有效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尤其是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0.312时,其对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2)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中介变量,是数字经济背景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5条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旨在释放数字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为城市经济高质量稳定提升提供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经济韧性 数字创新活力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创新变革的三大方向:要素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
12
作者 李泽琨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5期2-6,共5页
针对城市公共空间在科技爆发式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其创新变革的系统性逻辑,主要分为要素创新、场景创新和模式创新三大方向。以具体方法论和研究成果为例,展示创新逻辑的实际应用,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创新变革对规划设计行业... 针对城市公共空间在科技爆发式发展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其创新变革的系统性逻辑,主要分为要素创新、场景创新和模式创新三大方向。以具体方法论和研究成果为例,展示创新逻辑的实际应用,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创新变革对规划设计行业的影响,指出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创新变革的工作路径,以促进城市建设水平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创新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创新变革 城市更新 智慧城市 街景重构
下载PDF
Urbanization in Western China
13
作者 Anwaer Maimaitiming Zhang Xiaolei Cao Huhu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年第1期79-86,共8页
China has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60 years,especiall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 1978.In 1949,there were only 132 cities with an urban population... China has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60 years,especially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in 1978.In 1949,there were only 132 cities with an urban population of 27.4 million,while in 2008 China had 652 cities with a total urban population of 606 million.Such urbaniza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boost in the number of cities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Urban expansion enhanced geographic inequality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in China.Compared with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western China only has 19%of the total cities and 18%of the urban population.The urbanization rate was 37.2%for the western region in 2008,while it reached 53.3%for the eastern regions and 45.3%for central China.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and statistical analyses,this study aims at explaining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and highlighting the current issues of urban inequality in western China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The paper drew following conclusions:(1)Urbanization dispariti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but seem to be evolving slowly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vernment's Western Development Priority Policy in 2000.(2)Cities of various sizes were expanded in western China,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ization are population numbers and density,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3)Current pattern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distributed unevenly between provi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structural CHANGE SPATIAL DISPARITY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结构变迁视角下的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海宁 黄欣鹏 刘震海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85,共12页
基于结构变迁视角,运用中国2004—2021年A股上市的非金融公司数据,分析了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创新的短期挤占效应与长期人力资本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保障缴费结构扭曲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的最适宜社会保障缴费结构与企业要素... 基于结构变迁视角,运用中国2004—2021年A股上市的非金融公司数据,分析了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创新的短期挤占效应与长期人力资本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保障缴费结构扭曲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的最适宜社会保障缴费结构与企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迁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企业社会保障缴费结构的偏离抑制了企业创新;偏离程度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过度社会保障缴费抑制了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缴费 企业创新 结构变迁 自生能力 新结构经济学
下载PDF
税收竞争对地区经济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来自14城市群183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时中 陈浩鹏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108,共17页
地方政府降低实际税负的税收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要素流入、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地区经济韧性,但其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加剧经济波动,阻碍地区经济韧性提升。以“抵抗力—恢复与适应力—转型力”三维... 地方政府降低实际税负的税收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要素流入、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地区经济韧性,但其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加剧经济波动,阻碍地区经济韧性提升。以“抵抗力—恢复与适应力—转型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城市经济韧性,采用2005-2019年14个城市群1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14个城市群的经济韧性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导致城市群之间经济韧性差距趋于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本地经济韧性提升,并存在吸引要素流入、促进产业多样化、提高创新能力3条影响路径;税收竞争的经济韧性提升效应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增强,并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减弱的区域异质性,但税收竞争力度过大无益于经济韧性的提升。因此,应理性对待和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效应,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善政府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并积极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和社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竞争 经济韧性 城市群 要素流动 产业多样化 创新能力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研究——“士”字型结构及其制度性构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明珠 王亚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31,共15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状况逐渐分化,阶层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多元。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制度性因素纳入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框架,探究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过程及动因,并构建标准化的分层指数。结果表明:在市场性因素的基础上,将制度性因素维度纳入分层框架,更适合中国语境,可更综合反映中国社会治理结构下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分层重心靠下,呈“士”字形结构,底部出现收缩特征,而此前相关研究均认为社会分层底部人数最多;农业转移人口可划分为特征鲜明的四大阶层,制度性因素在区隔三个技能阶层中起到重要作用;纵向追踪,2012—2018年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状况显著提升;横向分城市类型比较,三类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分层结构呈现阶梯式,其中超大城市分层结构最为健康,这种差异是在宏观城市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前者影响更大。据此,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实施“鼓励雇主阶层引领、扩大高技能阶层占比、提升占主体的中技能阶层、扶持引导低技能阶层”的差异化策略,以全面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移,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破除制度壁垒,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与约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落户与公共服务供给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标准化社会分层指数 制度性因素 结构变迁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峰 庄宗武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86,共19页
作为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各类创新要素能否在城市中有效组织、配置和利用,因而也势必会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国土地市场网每宗交易土地的地理信息和容积率数据测算中国各城... 作为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组织形式,城市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各类创新要素能否在城市中有效组织、配置和利用,因而也势必会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国土地市场网每宗交易土地的地理信息和容积率数据测算中国各城市的空间结构,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推动企业创新,该结果在考虑样本极端值、变换指标测度方法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较为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空间配置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但工矿用地和公共用地配置导致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并未对企业创新产生明显影响;地方政府增长竞争导致的过度干预行为弱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企业创新效应;单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均有助于推进企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企业创新 土地空间配置 容积率规制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斌 施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0-587,601,647,648,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数据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综合分析了两系统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关系、主要障碍因子的时序变化,得出结论如下:(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 基于2012—2021年长株潭城市群数据构建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综合分析了两系统综合得分、耦合协调关系、主要障碍因子的时序变化,得出结论如下:(1)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区域经济增势较弱。(2)两系统良性耦合程度不断加深。(3)2012—2017年,制约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有R&D活动企业数占比、高新技术企业数、在校大学生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进出口总额。2018—2021年,制约两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因此,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要实现优质耦合协调,需要兼顾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和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 熵权TOPSIS 耦合协调度关系 障碍度
下载PDF
从“创造性破坏”到“创新—产业动态化”
19
作者 杨先明 黄华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9,共9页
熊彼特创造性破坏命题的价值在于其结构变迁的内涵,在当下产业革命浪潮下,创新理论回归其创新引致产业演变的本质,具有历史必然性。创新不仅淘汰现有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致产业间资源再配置和新旧产业替代、从而导致产业动态化:创新—... 熊彼特创造性破坏命题的价值在于其结构变迁的内涵,在当下产业革命浪潮下,创新理论回归其创新引致产业演变的本质,具有历史必然性。创新不仅淘汰现有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致产业间资源再配置和新旧产业替代、从而导致产业动态化:创新—产业动态化准确地刻画了这一本质特征,并应对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需求,即认识创新—产业动态化是知识创新、技术突破、市场进入、范式替代到产业组织变迁的交互继起的机制过程,以及资源、需求、能力与网络等方面形成的约束条件,这有助于理解我国创新发展的实现机制。我国推进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把“创新落在产业上”的政策重点在于加强基础研究对产业的传导、构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市场化的激励和创新采购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产业动态化 结构变迁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对城市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岳立 尹苑 黄晨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实现城市碳减排的同时,... 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实现城市碳减排的同时,显著促进了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城市科技人才数量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政府科技支出规模扩大,是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集中在东、西部城市、成长型资源城市及非资源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准自然实验 数字技术创新 机制检验 城市科技人才 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科技支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