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 What Extent Are Cities Influenced by Rural Urban Relationships in Africa
1
作者 Thokozani Simelane 《Natural Resources》 2012年第4期240-247,共8页
I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 is treated as an open and unregulated process, cities serve as a sink for rural population, meaning that higher proportions of rural people migrate from rural areas to stay permanently in t... I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 is treated as an open and unregulated process, cities serve as a sink for rural population, meaning that higher proportions of rural people migrate from rural areas to stay permanently in the cities. This process, which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rural urban migration can be more evident if the urban system is maintained as an open system. This holds key to interpreting how cities attract and retain their populations, a process that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deterioration of most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still draw much of their population inputs from rural areas, as it is the case with Africa. Deducing from South African experience, if policies that regulate movement of people between rural areas and cities are politically inclined they tend to give a particular character 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is has been found to be true for two sets of policies implemented inSouth Africa. Ones that were implemented during Apartheid, while they encouraged the migration of unskilled laborers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failed to promote settlement and adaptation of African communities in the cities and this led to an upsurge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around many cities ofSouth Africa. One that have been implemented since the advent of Democracy, due to their relaxed nature have led to an influx of people of African descent into the city centers and the effect of this has bee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se areas. With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cautions that urban system needs to be treated as open, that is, be allowed to regulate itself through economic success and failures of people who aspire to live in urban areas by choosing to settle in the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Dynamics urban SETTLEMENT City CENTERS rural-urba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平卫英 李文星 罗良清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共17页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国要素流动总指数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态势,位于均值之上的地区中64%是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说明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二,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引入城乡之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采用删除4个直辖市和缩短时间窗口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三,空间异质性分析中,劳动力、土地和数据要素始终表现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要素对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技术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逐渐凸现,由华东和华南地区向东北和西南地区转移;第四,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商销售是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并未发挥出中介变量的作用,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因此,今后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深度与广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相统一的指导原则,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研究结论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空间异质性 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演变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城乡融合政策变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3
作者 王作军 孙永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探究城乡融合政策变迁对于识别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厘定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基础上,建立“政策阶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三维框架,以重庆市为例,对其2002—202... 城乡融合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探究城乡融合政策变迁对于识别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厘定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基础上,建立“政策阶段—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三维框架,以重庆市为例,对其2002—2022年的163份城乡融合政策进行文本编码和量化分析,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两方面探究政策变迁趋势。研究发现:作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支撑,城乡融合政策根据政策环境变化而动态演进、创新发展,其变迁趋势为要素互补高级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产业形式多样化、改革创新精准化。据此,从提升城乡要素互补水平、营造社会参与良好环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四个方面提出管理启示,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 政策变迁 文本分析 政策工具 政策目标 乡村振兴 要素互补
下载PDF
农村的“股份化”与“城镇化”——郊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刘能 陆兵哲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作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股份制”改革看似给乡村社会带来了颇具内在矛盾的多重影响,实则在具体社会情境下,与其他宏观结构因素一起,共同导向了城镇化这一后果。在郊区农村,这项改革一方面导致了农民-农村关系的“金... 作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股份制”改革看似给乡村社会带来了颇具内在矛盾的多重影响,实则在具体社会情境下,与其他宏观结构因素一起,共同导向了城镇化这一后果。在郊区农村,这项改革一方面导致了农民-农村关系的“金融化”转型,使农民的集体权益脱嵌于其对村集体的行政依附,为他们的城镇化迁移创造了新的机会结构;另一方面,农村股份制隐含的独立法人资格为村集体强化组织能动性提供了制度支撑,而股息分红的压力也使得这一类城市周边农村成为专注于土地经营的市场法人主体,嵌入当地土地城镇化的实践场域中。由此,郊区农村股份化成了城镇化机制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一端对城镇化机制的能动塑造也启发我们去反思城镇化研究中的过度“城市中心主义”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股份制 城镇化 集体产权制度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5
作者 杨长福 金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意味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将承担更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为此,需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有效的高度统一。就其...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意味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将承担更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为此,需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有效的高度统一。就其联系而言,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前提与价值导向,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则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与本质要求,由此表现出二者互为实现途径与目的的内在耦合关系。就其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内在统一的思想奠基是其理论本源,习近平共同富裕观与乡村治理思想内在统一的现实指引是其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乡村治理思想的当代升华是其理论底蕴。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统筹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机制;积极推动城乡融合,激活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共同体 乡村振兴 农民农村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城乡关系视角下豫剧《朝阳沟》新解
6
作者 张乐林 刘芊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化旨趣,而有着风景政治学的当代价值指向。情感化的伦理叙事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城市知青如何受到乡民温暖而有力的关爱,得到日常身心的安顿。国家认同使银环把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心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想象是《朝阳沟》城乡关系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 豫剧 城乡关系 伦理叙事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城市和乡村如何协调发展:规划策略研究观点解析
7
作者 周广涛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18-120,共3页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关于城乡发展的规划观点一直在探讨中,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种关于城市发展对于和乡村发展影响的多种观点,以便于...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关于城乡发展的规划观点一直在探讨中,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种关于城市发展对于和乡村发展影响的多种观点,以便于为乡村振兴相关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差异 发展规划
下载PDF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攀 余斌 武洁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城市化 乡村地域功能 城乡关系 时空关联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成谢军 成春林 刘学东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以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使命为出发点,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利用31个省(区、市)2000-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教育水平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方向为正,伴随着城乡收... 以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使命为出发点,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利用31个省(区、市)2000-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教育水平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教育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方向为正,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教育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经济开放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惯性,需采取有效举措控制,以防失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教育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程度有明显差异,中部最大,西部次之,再次是东部,东北最小;处于不同收入差距分布上的地区对教育水平的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教育水平对不同收入差距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不同教育层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明显差异,高中及以下层次的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小也不显著,大学及以上教育层次影响较大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教育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倒U型关系
下载PDF
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澜 王相宁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0,共6页
为考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纳入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回归模型,研究全国以及... 为考察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选取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纳入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并利用静态面板可行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动态面板广义矩回归模型,研究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关系,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分地区来看,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 非线性关系
下载PDF
何以为家:分而不散的农民家庭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奇峰 周芯宇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77,共29页
本文以云南省弥村四个农民家庭为例,分析了农民家庭“分而不散”的现象,进而回应“何以为家”的问题,在经验层面对家庭结构固定化的划分和家庭边界进行反思和拓展。研究发现,变化万千的家庭形态只是顺应社会变迁的方式,即当下的家庭形... 本文以云南省弥村四个农民家庭为例,分析了农民家庭“分而不散”的现象,进而回应“何以为家”的问题,在经验层面对家庭结构固定化的划分和家庭边界进行反思和拓展。研究发现,变化万千的家庭形态只是顺应社会变迁的方式,即当下的家庭形态是“权宜之计”。一旦农民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内部情境或外部条件的突变迫使具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在个人生活与经济功能的维度上妥协与改变,矛盾解决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与家庭关系重新调试以达至新的平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家庭纵向主轴结构的存续和兴旺始终是目的,构成每个家庭成员最为根本的行动逻辑,这是将农民家庭凝聚在一起而“不散”的力量;而在当前城乡关系下,分散的家庭形态是农民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家庭的核心意涵驱动了家庭形态上的分散,而家庭责任伦理跨越空间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产生约束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家庭结构 责任伦理 家庭形态 纵向主轴结构
下载PDF
要素流动何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经验观察与逻辑诠释——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方成 周韦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 在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驱动下,县域城乡融合格局存续和演化的根源与要素流动紧密关联,要素流动、对接与组合构成其基础动力与逻辑起点。本文以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观察样本,将其置于“要素-结构-功能”框架下诠释要素流动与县域城乡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县域城乡融合是以土地要素为核心撬动城乡“人”与“业”的复杂动态过程。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前置情境下,通过建立全周期利益平衡机制与强化政治任务特性促进资本要素流动与组合,借助土地空间整治与土地开发权的再配置推动形成农民非农化的就业结构。进一步立足城乡投资和就业结构变化,通过“工业上楼”与差异性的市民化策略强化城乡系统福利供给能力,最终形成县域城乡融合的整体局面。据此,在“大国大城”基础上推进“大国小城”战略,坚持“在集聚中走向融合”的发展取向,通过充分而全面的要素流动、结构转型与功能整合,整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域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要素流动 城乡关系 县域城乡融合
下载PDF
邓小平对工农城乡关系战略重构的探索
13
作者 郑有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主张经济发展以农业为战略重点、首先解决农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这是基于中国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的重大变化,对社会主义革命...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主张经济发展以农业为战略重点、首先解决农村问题、让农民富起来。这是基于中国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的重大变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城市先行发展、产业发展目标重于增收目标的突破演进。这是在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后,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全局对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重构,形成的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方略,既成为工业化新进程中巩固农业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地位的保障,又促进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和农业农村向现代化的演进,对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二步战略相适应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时代之问作出了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工农城乡关系 以农业为战略重点 首先解决农村问题 让农民富起来
下载PDF
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招朋 《新疆农垦经济》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道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容性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城乡空间结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进行战略统筹,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以数字科技赋能城乡产业,孕育更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二元结构 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媛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0,共10页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现实依托。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需要对接迭代升级的转型要求、融合互联的数智要求、壁垒突破的创新要求、集约高效的绿色要求、普惠协调的共享要求。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生活现代化具有战略支撑和现实意义。基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国情农情及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新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要适配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农情禀赋,突破城乡传统二元体制的发展束缚,强化数农领域的深度融合及动能转换,优化发展要素嵌入现代化的供需匹配。据此需要通过注入新的发展要素,推动数农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新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基础设施 数农融合 现代发展要素 新型城乡关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阈下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逻辑与特质——兼论大历史观的价值和意义
16
作者 陆寿年 周建伟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基本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历经城乡恢复、二元分治、调整改革、统筹协调、全面融合五个阶段,是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主线贯串与多面展开相统...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深刻影响中国发展的基本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关系历经城乡恢复、二元分治、调整改革、统筹协调、全面融合五个阶段,是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主线贯串与多面展开相统一的历史进程,形成了遵循历史进步航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强调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等不变特质。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需要大历史观才能准确把握,同时也彰显了大历史观独特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观 新中国 城乡关系演变
下载PDF
迈向共同富裕:农民工流动的社会效应及其体制经验
17
作者 夏柱智 焦长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工在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身份与职业特征的过渡性阶层,难以融入大中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县域城镇化,落脚县城是普遍选择。在县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工在促进社会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身份与职业特征的过渡性阶层,难以融入大中城市。因此,他们选择就近县域城镇化,落脚县城是普遍选择。在县域社会的场域中,农民工流动发挥了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效应。首先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不断增长,带动农民生计模式转型;其次是农民工社会地位上升,构成了县域中间阶层的主体;最后,农民工可进可退的流动方式,构建了特色的渐进城镇化秩序。这些社会效应的形成和国家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关。国家不断完善农民工流动体制,形成了生计稳定取向与普惠发展取向的两类政策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让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迈向城乡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市场 县域城镇化 共同富裕 城乡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社会调查的县域城乡关系一体化研究——以山西省祁县为例
18
作者 吴瑶俊 《住区》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县域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战略的重要切入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基于当前县域内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县域内的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面貌。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社会学... 县域是我国实行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战略的重要切入点,相关政策的制定应基于当前县域内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县域内的城乡关系呈现出不同面貌。本文以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深度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调查农民家庭如何将自身的文化生活、社交生活、以及生产生活安排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进而尝试揭示该地区真实的城乡关系及建构方式。文章发现,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祁县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类似于一张互相交流和支撑的网络,并通过传统习俗、生活观念、特定人群、生产关系等维系着,县域内的城乡关系结构由此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县域在城乡融合中的作用,以及构建城乡融合路径具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县域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城乡关系探究
19
作者 余心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169-172,176,共5页
推动乡村振兴一直是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在新时期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仍在农村。面对新发展阶段与新历史变局,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不断转变。当前,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需要加大城镇的参与,构建有助于扩... 推动乡村振兴一直是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在新时期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仍在农村。面对新发展阶段与新历史变局,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不断转变。当前,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需要加大城镇的参与,构建有助于扩大乡村市场、提高消费潜力、健全基础设施和促进农村就业等方面的新型城乡关系。要在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应以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避免人口结构失衡、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基本路径,才能高效地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乡关系 “三农” 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
20
作者 田维凤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32-35,共4页
城乡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下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需要,也是我国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主题。该文对2019... 城乡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目标。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下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需要,也是我国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长久之策。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主题。该文对2019—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城乡融合发展的481篇CSSCI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梳理有关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并提出有关城乡融合发展研究的两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 发展路径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