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d Social Emo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Based on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Jun ZHAO Shenwei +1 位作者 WANG Yuanqiang ZHU Xinshan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9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is a well-known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which is trained by the error reverse propagation algorithm.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complex of short-term traffic ... The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is a well-known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 which is trained by the error reverse propagation algorithm.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complex of 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however, BPNN is easy to fall into local optimum and slow convergenc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deficiencies, a new approach called social emo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SEOA)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optimize the linked weights and thresholds of BPNN. Each individual in SEOA represents a BPN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roposed forecasting models is proved with the actual traffic flow data of the 2 nd Ring Road of Beijing. Experiment of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ing accuracy of SEOA is improved obviously as compared with the accuracy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PSOBP)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SAPSOBP) models. Furthermore, since SEOA does not respond to the negat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Metropolis rule is proposed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diversify the adjustment methods. The modified BPNN model, in comparison with social emotion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SEOBP) model,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search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The accuracy of Metropolis rule social emotion optimization back-propagation(MRSEOBP) model is improved about 19.54%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EOBP model in predicting the dramatically changing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ffic short-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social emo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SEO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Metropolis rule
原文传递
An attention-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citywide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被引量:1
2
作者 Tao Zhou Bo Huang +2 位作者 Rongrong Li Xiaoqian Liu Zhihui Hu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22年第1期323-344,共22页
Prompt and accurate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is a key foundation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However,the flow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feature channels(inflow/outflow)may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ortance i... Prompt and accurate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is a key foundation of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However,the flow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feature channels(inflow/outflow)may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ortance in forecasting flows.Many forecasting models inadequately consider this heterogeneity,resulting in decreased predictive accuracy.To overcome this problem,an attention-based hybrid spatiotemporal residual model assisted by spatial and channel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By assigning different weights(attention levels)to different regions,the spatial attention module selects relatively important locations from all inputs in the modeling process.Similarly,the channel attention module selects relatively important channels from the multichannel feature map in the modeling process by assigning different weights.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effective selection and attention results for key areas and channels,respectively,during the forecasting process,thereby de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overhead and increasing the accuracy.In the case involving Beijing,the proposed model exhibits a 3.7%lower prediction error,and its runtime is 60.9%less the model without attention,indicating that the spatial and channel attention modules are instrumental in increasing the forecasting efficiency.Moreover,in the case involving Shanghai,the proposed model outperforms other models in terms of generaliz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tion mechanism 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 residual network spatiotemporal forecasting traffic flow
原文传递
城市交通网格集群的Bi-LSTM的流量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现广 冯超琴 +4 位作者 苏治文 钱正富 宋腾飞 刘欢 吕英英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141,共12页
为提升交通流预测精度,深层次地挖掘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模型。将所获得的网约车轨迹数据集网格化;考虑人为确定集群个数对结果的影响,用贝叶斯信息准则进行参数... 为提升交通流预测精度,深层次地挖掘交通流数据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模型。将所获得的网约车轨迹数据集网格化;考虑人为确定集群个数对结果的影响,用贝叶斯信息准则进行参数估计确定集群数,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对交通状况相似的网格进行聚类得到不同交通网格集群;利用集群内部交通网格的输入时间序列的相互影响设计多对多模型,构建Bi-LSTM模型预测不相交集群上的流量;以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A)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验证,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动态时间规整(DTW)这四类评价指标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验证基于Bi-LSTM模型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MLRA模型和Bi-LSTM模型对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的预测值小于真实值,早高峰时段尤为明显;各交通网格集群的交通状态态势相似,集群的簇内相关性较强,两类模型均可实现较好的流量预测效果,Bi-LSTM表现更优;MLRA和Bi-LSTM预测模型的精度MAE、RMSE、MAPE分别为3.2011、4.4009、0.3187,3.0687、4.2943、0.3045,Bi-LSTM与MLRA相比,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4.14%、2.40%、4.46%,说明所构建的Bi-LSTM交通流网格集群流量预测精度高、误差低,要优于MLRA模型,表现出较好的泛化性能;MLRA和Bi-LSTM的DTW结果分别为52938.6356、54815.1055,构建的Bi-LSTM模型较MLRA模型各自工作日和节假日时间序列相似性DTW结果提高3.42%,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利用城市交通流量的特点和交通轨迹数据网格化的优点,基于Bi-LSTM模型的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预测与MLRA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相比,具有精度高、误差低的特点。同时,DTW指标方面,基于Bi-LSTM对城市交通网格集群流量模型与真实流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量预测 Bi-LSTM 交通网格集群 时空单元划分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聚类及其对客流预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户佐安 邓锦程 +1 位作者 杨江浩 赵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7-238,共12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受多层面因素交互作用而反映出异质性,为实现站点精细化分类,本文统筹考虑地铁刷卡数据、兴趣点数据和地铁网络数据,提取客流、土地利用和网络性质等特征,其中,客流层面考虑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等不同日期类型下客流状态,土地利用层面考虑站点辐射区用地强度和均衡性,网络层面考虑节点自身特性和影响能力。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K-means++算法的聚类模型,综合聚类评价指标确定簇数,辨析不同类型站点多维度特性,结合站区土地利用和站点网络特征探讨对出行活动的影响,并设计簇内联合预测和整体联合预测策略,采用3种多元时序预测方法探究站点聚类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全部客流特征时,划分为10簇,考虑工作日进站客流特征时,划分为5簇,充分挖掘客流时变特征能够获得更加精细化的聚类结果;各簇站点客流分布特征与其土地利用及网络特征间存在一定的反馈关系;相比于整体联合预测,通过聚类联合相关性强的站点进行预测,以间接捕获空间相关性的方式能有效提升预测性能,各模型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9.04%,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4.94%。研究结果为站点精细化管理和站区设施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站点聚类 机器学习 轨道交通站点 多源数据 客流预测
下载PDF
基于有向图卷积与门控循环单元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文岳 谷远利 +1 位作者 赵胜利 芮小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了充分挖掘快速路交通流时空特性,解决当前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预测存在交通流时空特性挖掘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与效率,研究了基于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的组合模型(directed graph convol... 为了充分挖掘快速路交通流时空特性,解决当前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预测存在交通流时空特性挖掘不充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的预测精度与效率,研究了基于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的组合模型(directed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gate recurrent unit,DGC-GRU)的城市快速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该方法提出空间相关性矩阵并将其引入图卷积神经网络中,构建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用于表征交通流的有向性和流动性。将交通流参数输入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后得到有向图卷积算子,并将有向图卷积算子引入门控循环单元,通过有向图卷积神经网络捕捉交通流的空间特性,通过门控循环单元捕捉交通流的时间特性,输出快速路交通流预测结果。选取西雅图环形快速路感应器检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对比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数据集与参数设置均相同的情况下,DGC-GRU交通流预测模型的训练收敛速度更快,且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均优于对比模型,与传统的GRU、GCN、DGC-LSTM模型相比,DGC-GRU模型能够将MAE和MAPE指数分别降低33.01%、5.76%、1.32%和27.75%、1.15%、7.76%,表明DGC-GRU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挖掘城市快速路网中的交通流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路 短时交通流预测 深度学习 图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下载PDF
基于指数平滑法和残差网络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何鸿杰 陈先龙 《交通工程》 2023年第3期97-106,共10页
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中短时波动特征提取预测困难、影响因素较多、与长时稳定特征混合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三次指数平滑法(Triple Exponential Smoothing,TES)和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s,DRN)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 针对短时交通流预测中短时波动特征提取预测困难、影响因素较多、与长时稳定特征混合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三次指数平滑法(Triple Exponential Smoothing,TES)和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s,DRN)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TES提取交通流数据中的趋势和周期特征,并得到剩余误差项;再使用DRN从剩余误差项中提取短时波动特征;最后融合上述2个模型的预测结果.基于北京巡游出租车和纽约共享自行车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2种数据集上,只使用TES模型时均方根误差小于历史平均、自回归移动平均、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组合模型时,均方根误差小于循环神经、长短时间记忆、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相比于单独使用TES模型、DRN模型,组合模型在合适的网络深度下均方根误差降低4%以上.结果证明,组合模型可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准确率,且预测效果优于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上述神经网络模型.同时在需要大幅减少模型计算成本时,仅单独使用TES模型也能达到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 指数平滑法 深度残差网络
下载PDF
计划性大型活动散场期间地铁OD客流量预测方法
7
作者 牛燕斌 孙琦 +1 位作者 王月玥 陈明 《交通工程》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在计划性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地铁客流量会超过平常高峰期的客流量.客流的激增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在对计划性大型活动散场期间地铁客流在时空范围的规律研究基础上,根据大型活动散场... 在计划性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地铁客流量会超过平常高峰期的客流量.客流的激增不仅对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在对计划性大型活动散场期间地铁客流在时空范围的规律研究基础上,根据大型活动散场时段的OD客流量基础数据,结合影响因素特征数据,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计划性大客流预测模型,实现大型活动结束后在5 min粒度下的OD客流量预测,并以北京凯迪拉克中心五颗松地铁站为例进行实例研究.选取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的AFC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并与SVM、XGBoost算法对比,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客流预测模型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计划性大型活动 散场客流 随机森林 OD客流量
下载PDF
MCA-TFP Model:A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characteristic Analysis
8
作者 Xiujuan Xu Lu Xu +3 位作者 Yulin Bai Zhenzhen Xu Xiaowei Zhao Yu Liu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会议论文集》 2020年第2期274-289,共16页
With the urbanization,urba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In a big city,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The key to realize short-term tr... With the urbanization,urban transportation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In a big city,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The key to realize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is to learn its complex spatial correlation,temporal correlation and randomness of traffic flow.In this paper,th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considering that the large urban areas leads to a relatively deep Network layer.First three gated recurrent unit(GRU)were used to deal with recent time dependence,daily period dependence and weekly period dependence.Considering that each historical period data to forecast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time period is different,three attention mechanism was taken into GRU.Second,a twolayer full connection network was applied to deal with the randomness of short-term flow combined with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weather data.Besides,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se three modules.Furthermore,in order to verify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correlation on prediction model,an urban functional area identification model was introduc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functional regions.Finally,the proposed model was validated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taxi order data and reptiles for weather dat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our model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mainstream of the existing predic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nsportation short-term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ulti-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CA-TFP model
原文传递
基于SARIMA模型的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预测 被引量:53
9
作者 王莹 韩宝明 +1 位作者 张琦 李得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5-211,共7页
通过对北京地铁2013年5月-7月的进站客流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以周为周期的波动规律,选用季节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利用符合要求的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预测,预... 通过对北京地铁2013年5月-7月的进站客流量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以周为周期的波动规律,选用季节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时间序列建模.利用符合要求的模型对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能够较准确地描述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变化趋势,平均误差为0.3%.说明此模型适用于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短时预测,基于预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北京地铁进站客流量的特点,为进一步优化进站设施布置、组织进站流线、高效安全的地铁运营组织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量预测 SARIMA模型 进站客流量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正理 陈海霞 +1 位作者 王长鹏 徐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挖掘和分析海量城市交通流数据,实时准确地预测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根据城市交通大数据的来源异同、数据量大、种类繁多等特征,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短时交... 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挖掘和分析海量城市交通流数据,实时准确地预测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根据城市交通大数据的来源异同、数据量大、种类繁多等特征,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短时交流状态预测新方法。新方法综合利用了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机器学习的优势,克服了决策树算法的一些不足,又保留了决策树算法的优点;同时,新方法在大数据体系下实现了并行运算,提高了新方法各方面的学习性能,能够更快速、更加精确地实现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预测,并为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提出合理的交通建议。首先,针对城市交通流大数据的特征和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的预测需求,采用通用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构建城市交通流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城市交通流大数据的整合、分布式存储与管理;然后,结合云计算技术,利用并行化计算模型MapReduce对随机森林算法实现并行化,增强算法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效率,提高算法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最后,采用并行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对城市交通流大数据进行计算与处理,实现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的高效和实时预测。试验结果表明,并行化的随机森林算法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效率、对城市短时交通流状态的预测精度,以及在不同数据集上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传统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短时交通流预测 随机森林算法 大数据 云计算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公交站点短时客流预测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春辉 宋瑞 孙杨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 公交站点短时的客流预测是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重要的决策基础与技术支持.在对短时客流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卡尔曼滤波作为公交站点短时客流的预测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选用了一条实际公交线路中客流量较大、客流变化明显具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了采集数据和实例分析,数据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177 1,均方误差为0.796 1,表明提出的模型与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短时公交客流进行预测.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在相同的实例数据下,其平均绝对误差为10.477 0,均方误差为1.672 4,结果表明使用卡尔曼滤波建立的模型比较准确,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误差小,具有现实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短时客流预测 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道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34
12
作者 董春娇 邵春福 +1 位作者 熊志华 李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以道路子网为研究对象,采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道路网多断面交通流短时预测.首先通过提取交通流空间特性对道路网进行划分,降低道路网整体分析复杂度及解空间维数,提高交通流预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其次以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并... 以道路子网为研究对象,采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道路网多断面交通流短时预测.首先通过提取交通流空间特性对道路网进行划分,降低道路网整体分析复杂度及解空间维数,提高交通流预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其次以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并以重构的交通流时间序列作为输入,采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道路网多断面交通流同时预测;最后,基于城市快速路多断面交通流量数据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道路网划分方法能够划分出满足预测需求的子路网,在划分的子路网上,应用Elman神经网络能够实现道路网多断面同时预测,且预测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流短时预测 道路网划分 广义空间距离 ELMAN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考虑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城轨客流分布预测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姚恩建 李斌斌 +1 位作者 刘莎莎 张永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 传统城轨站间客流分布模型较少考虑起讫点土地利用对客流分布的影响,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发生改变时适用性变差,无法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因此有必要构建考虑站点土地利用及其站点间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的客流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站点聚类分析土地利用性质与客流分布之间的关联性,构造性质匹配度指标;其次,综合考虑站点土地利用、性质匹配度、终点站吸引量、运行时间等因素建立效用函数,结合客流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构建基于目的地选择的轨道交通客流分布模型;最后,利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数据对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站点土地利用性质未发生改变与改变情景下全网站间客流分布量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29.30和29.52人,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分布模型 非集计理论 聚类分析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承向军 刘军 马敏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需要短时交通流预测作为依据,当预测时间小于5 min时,常用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精度要求.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精度,针对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基于分形的方法可以缩短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精度.... 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需要短时交通流预测作为依据,当预测时间小于5 min时,常用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精度要求.为了提高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精度,针对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特征,采用基于分形的方法可以缩短预测时间、提高预测精度.在G-P算法基础上,本文利用欧式模定义相空间任意两点间的欧式距离,并采用筛选法计算备选点的欧式距离,以此提高计算速度,使预测2 min内的交通流成为可能.以北京西直门至阜成门段一天的断面交通量为实例,应用基于分形的短时交通量预测算法,对712个有效数据点的后30点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达到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分形理论 短时交通流 交通预测 交通诱导与控制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及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聂庆慧 夏井新 钱振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5-960,共6页
为了捕捉交通流随机波动导致的交通流短时预测的不确定性,利用反映预测波动的异方差对可靠性进行量化预测;基于时间序列及其异方差理论,构建了以单整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0,1,1)模型为均值方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的广义自回归条... 为了捕捉交通流随机波动导致的交通流短时预测的不确定性,利用反映预测波动的异方差对可靠性进行量化预测;基于时间序列及其异方差理论,构建了以单整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0,1,1)模型为均值方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1,1)模型.通过ARCH LM检验证实,GARCH(1,1)模型能够有效捕捉并消除ARIMA(0,1,1)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表明:基于GARCH(1,1)模型的城市快速路流量预测的MAPE值不高于10%,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速度预测的MAPE值为7.86%~10.24%;与ARIMA(0,1,1)模型预测的固定置信区间相比,在自由流交通状况下,GARCH(1,1)模型在有效预测前提下的预测置信区间更窄;在交通拥挤状况下,GARCH(1,1)模型能够通过放大预测置信区间宽度减少无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时间序列 GARCH 性能评估 城市道路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客运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立山 姚丽亚 +1 位作者 荣建 任福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0-144,共5页
针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的问题,引入"四阶段法"中的出行分布预测原理,将枢纽处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影响范围近似看作出行分布预测中的交通小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相应地看作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将重... 针对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的问题,引入"四阶段法"中的出行分布预测原理,将枢纽处各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影响范围近似看作出行分布预测中的交通小区,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量相应地看作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分布量。将重力先验概率式的最大熵模型应用于枢纽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构建换乘量分布预测的最大熵模型,并以枢纽内部各种交通方式的现状OD换乘量分布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最大熵模型的求解,隐含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描述换乘者的交通行为。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东直门客运交通枢纽的换乘量分布预测之中,效果良好,为进一步进行枢纽的功能布局及换乘组织等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客流预测 最大熵模型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 换乘
下载PDF
基于GM(1,1|τ,r)模型的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23
17
作者 郭欢 肖新平 Jeffrey Forrest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6,共7页
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存在的延迟性和非线性,本文基于灰色GM(1,1|τ,r)模型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建模预测.首先,通过建立城市交通路段上交通流量大于通行能力时的速度-流量关系,得到交通系统延迟时间τ的计算模型.再针... 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存在的延迟性和非线性,本文基于灰色GM(1,1|τ,r)模型对城市道路短时交通流进行建模预测.首先,通过建立城市交通路段上交通流量大于通行能力时的速度-流量关系,得到交通系统延迟时间τ的计算模型.再针对交通流存在的非线性特征,以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为目标,建立关于非线性因子的优化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佳的非线性参数r.最后对武汉市友谊大道某一路段进行交通实验,将灰色GM(1,1|τ,r)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灰色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M(1,1|τ,r)模型的预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能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GM(1 1|τ r)模型 短时交通流预测 速度-流量模型 延迟时间 非线性因子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的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湘海 刘潭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对应于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采用一种非线性的时间序列模型来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期获得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的精确预测。根据现实情况,可以将城市道路的交通流条件划分为两种状态:交通拥堵和交通畅通,在不同的状态下... 对应于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采用一种非线性的时间序列模型来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期获得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的精确预测。根据现实情况,可以将城市道路的交通流条件划分为两种状态:交通拥堵和交通畅通,在不同的状态下,交通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一个二制度自我激励阈值自回归(SETAR)模型的结构能够很好地与之相符。以现实中的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数据为样本所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被估计模型获得了很好的仿真结果,并能够合理地解释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的非线性特征。以此为基础,用估计所确定模型进行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的样本外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预测表现明显优于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短期交通流 自我激励阈值自回归模型 交通拥堵状态 交通畅通状态 预测
下载PDF
基于交互式BP-UKF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唐智慧 郑伟皓 +1 位作者 董维 李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24,134,共9页
城市路网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交通量大、交叉口多等特点。优化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增加交通状态判别的精准度,有利于市民预知交通出行信息,为交通诱导措施的发布提供数据支持,免陷入拥堵困境。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优化... 城市路网具有功能多样、组成复杂、交通量大、交叉口多等特点。优化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增加交通状态判别的精准度,有利于市民预知交通出行信息,为交通诱导措施的发布提供数据支持,免陷入拥堵困境。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优化过程中出现的模型适应性差,使用条件要求高、单一模型无法准确地描述交通流在不同时段内的变化规律等因素造成短时交通流预测精准度低的问题,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对交通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令聚类得到的不同交通流模式下的交通流数据作为训练多个不同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将不同神经网络模型与无迹卡尔曼滤波结合组成多个交通滤波器,完成交通流量的非线性预测与在线校准,最后使用交互式方法融合各估计器预测结果得出综合交通流预测结果。仿真实例构建了多个估计器和1个基于该方法的联合估计器,将以上各个估计器用于某断面的流量预测中,验证了几类估计器的流量预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搭建的联合估计器在各种交通模式下较单估计器的预测准确性均有所提高,且在交通流遭遇多因素影响下发生特征变化时表现出一定的自适应性;相比于传统系统预测模型,大大降低了对训练数据量的要求,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短时交通流预测 神经网络 IMM 城市路网 UKF
下载PDF
城市道路网节点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裴玉龙 张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准确的短时段交通量预测在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中将越来越成为至关紧要的一个步骤。本文应用BP学习算法及进行误差校正的SPDS算法,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城市道路网节点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并依据哈尔滨市省政府交叉口2001年6月15日15mi... 准确的短时段交通量预测在良好的道路交通管理中将越来越成为至关紧要的一个步骤。本文应用BP学习算法及进行误差校正的SPDS算法,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城市道路网节点短时段交通量预测模型。并依据哈尔滨市省政府交叉口2001年6月15日15min间隔的交通量调查数据,对中宣街进行了分时段的交通量预测。本文还对交通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出了五种输入层方案,针对不同输入层方案,采用试算法确定最佳隐层单元数,根据各方案的训练时间和误差进行评价,确定了理想的交通量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析了输入层单元和隐层单元分别与训练时间和误差的关系。最后,采用确定的交通量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证明了本模型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城市道路网 节点 交通量预测 短时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