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and measuring urban-rural inequalities in accessibility to social infrastructures
1
作者 Chenmeng Guo Weiqi Zhou +1 位作者 Chuanbao Jing Dawa Zhaxi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CSCD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Equal access to social infrastructures is a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has long been a great challenge worldwide.Previous studie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to social inf... Equal access to social infrastructures is a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has long been a great challenge worldwide.Previous studie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accessibility to social infras-tructures in urban areas across various scales,with less attention to rural areas,where inequality can be more severe.Particularly,few have investigated the disparities of accessibility to social infrastructur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Here,using the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China,as an example,we investigated the inequality of accessibilit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further compared the urban-rural difference.Accessibility was measured by travel time of residents to infrastructures.We selected four types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s including supermarkets,bus stops,primary schools,and health care,which were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to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We found large disparities in accessibil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ranging from 20 min to 2 h.Rural residents had to spend one to two more hours to bus stops than urban residents,and 20 min more to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infrastructures.Furthermore,accessibility to multiple infrastructures showed greater urban-rural differences.Rural residents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wns had no access to any infrastructure within 15 min,while more than 60%of the urban residents could access to all infrastructures within 15 min.Our results revealed quantitative accessibility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underscored the necessity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s planning to address such dispa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IBILITY Social infrastructures urban-rural difference INEQUALITY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下载PDF
China rural financial different demands and hierarchical supply behaviors ——Mode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2
作者 WANG Jian-kang SHI Jia-sheng LI Si-jin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8年第10期29-38,共10页
Based on the ideas and framework of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the paper establishes model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rural financial demands and the choices of hierarchical supply behaviors, studies the relevant varia... Based on the ideas and framework of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the paper establishes model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rural financial demands and the choices of hierarchical supply behaviors, studies the relevant variables constraints choices on the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behavior, and thus presents a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variables, promotes the matching efficiency behavior selection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improves efficiency of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strengthens financial supports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finance differences of demand hierarchical supply behavior selection mechanism designtheory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及其动态演进 被引量:1
3
作者 姚登宝 俞旭海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核密度揭示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关系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 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基于Dagum基尼系数与Kernel核密度揭示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关系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具有“东高西低”阶梯形的异质性和阶段性特征;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八大综合经济区普遍由失调阶段跨入协调阶段;数字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关系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沿海经济区的协调水平明显高于内陆经济区,但地区间协调程度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演进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经济发展 协调关系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李晓阳 王文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7,共13页
选取2011—2021年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 选取2011—2021年数字金融发展指数、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等数据,基于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通过调节效应均显著强化了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市场化进程在数字金融提升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中存在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质量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农产品 出口质量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
5
作者 徐元国 刘歆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6,共10页
环境保护税作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 环境保护税作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使得重污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平均提升9.51%,且这种促进效果大致呈上升趋势,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区域和企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企业、衰退期企业、国有企业及强环境规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环境保护税通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且ESG表现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研究结论既完善了环境保护税在经济红利方面的评估研究,又为中国进一步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企业数字化转型 双重差分模型 研发投入 融资约束 ESG表现
下载PDF
土地财政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实证分析
6
作者 何雄 范可欣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利用2001年—2019年全国267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可以发现:(1)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财政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产生明显... 利用2001年—2019年全国267座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可以发现:(1)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财政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2)分区域来看,土地财政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则不显著;(3)经济发展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而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口总量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产业结构合理化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社会嵌入补链研究
7
作者 涂维亮 李文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利用2011~2021年中国31省份数字金融数据,基于区域金融视角分析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机理,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发现存在非均衡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构建多层统计模型,对区域数字金融高... 利用2011~2021年中国31省份数字金融数据,基于区域金融视角分析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机理,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解,发现存在非均衡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构建多层统计模型,对区域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差异驱动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及“嵌入性”补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的区域地理、人口、产业分布、资本配置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贡献率为80%;社会嵌入性结构、网络关系、认知、文化、政策等社会嵌入变量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贡献率为20%。据此认为“社会嵌入”是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理想补链工具,且能较好地使数字金融的内生性与外在性融合。因此,要注重区域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嵌入”补链路径依赖逻辑,优化社会嵌入性因素对数字金融高质发展的影响,保障传统金融与区域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接补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高质量发展 差异驱动 社会嵌入 补链
下载PDF
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对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8
作者 陈阳 黄雅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20年的数据,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商行设立对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城商行设立显著促进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 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20年的数据,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一个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商行设立对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城商行设立显著促进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尤其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二,城商行设立通过提高地区信贷规模与FDI流入、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水平与创新水平,推动地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城商行设立带来的积极效应集中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制造业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与银行关系密切的制造业企业。因此,城市应充分利用城商行带来的优质资源,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投资与创新,实现地方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融资约束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
9
作者 郑耀群 王萌 冯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32,共15页
绿色金融是促进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绿色金融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 绿色金融是促进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绿色金融及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从影响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及信息化水平也可以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2)从影响路径来看,我国绿色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分析表明,从资源型地区与非资源型地区的分类角度,绿色金融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区域资源水平成反向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非资源型地区所起到的中介效应高于其在资源型地区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从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分类角度,东部地区绿色金融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效果最明显,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也在东部地区最显著,而在东北不显著。据此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参与PPP项目可以提高上市企业的融资效率吗?——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证据
10
作者 何平均 罗威 《浙江金融》 2024年第3期48-60,共13页
在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稳增长、优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评... 在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稳增长、优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参与PPP项目对上市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参与PPP项目可以显著提高上市企业的融资效率,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反事实检验、控制非平行趋势和PSM-DID回归后,这一结论依旧稳健;信息不对称在参与PPP项目和上市企业融资效率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此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对其融资效率的提高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 融资效率 上市企业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财政分权视角
11
作者 唐勇军 李晓哲 罗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8,共10页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而降低;(3)进一步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更显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分权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异质性分析 中介机制 融资约束 企业转型
下载PDF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交错双重差分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产业经济评论》 2024年第3期5-22,共18页
本文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示范区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充分探讨了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的处理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以后,... 本文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示范区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充分探讨了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的处理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示范区设立以后,能够显著缓解辖区内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上述结论在考虑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的处理效应异质性以及一系列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扩大企业融资来源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示范区政策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途径。宏观层面加强政府调节,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扩大开放,能够有效吸引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示范区建设,助力示范区企业资金融通,对缓解示范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积极作用。此外,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量新企业入驻,激发了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拓展宏观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对进一步完善示范区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融资约束 处理效应异质性 交错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
13
作者 郝向举 何爱平 薛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金融功能理论,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的影响,探索了供给策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和碳排放的微观机理。利用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金融功能理论,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的影响,探索了供给策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和碳排放的微观机理。利用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验证试验区对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的差异化影响;引入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与分解模型识别两类企业相对融资约束变化以及试验区与非试验区企业间资本错配的相对变化,从供给视角考察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验证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机制;从信息成本和省域视角考察政策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验区促进了非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但未激励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2)试验区金融机构提高了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的相对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间资本错配,并通过激励非重污染企业创新投入、抑制重污染企业创新投入来影响两类企业绿色转型。(3)环境规制和金融科技等企业外部环境,银行关联、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企业规模、产权性质等企业内部条件,均对试验区企业绿色转型有所裨益。试验区金融机构信息成本越低,企业越容易实现绿色转型;试验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省域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认为:政府应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政策,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供给策略,以企业绿色转型为关键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完善产业金融政策环境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成本;优先保障企业创新投入,分类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引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转型 供给策略 信息成本 三重差分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 链式多重中介模型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建筑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申宏 乐菲菲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将2015年视为数字化转型政策效应的分界点,以2010—2021年我国105家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创新效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 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将2015年视为数字化转型政策效应的分界点,以2010—2021年我国105家A股建筑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创新效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创新效率,即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的结果能够丰富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提高建筑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创新效率 融资约束 双重差分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5
作者 马莹莹 姚文艳 +1 位作者 姜玲 薛雅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5,共11页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2021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绿色金融要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推进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实现环境污染治理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2021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7年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的减污降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降低能源强度和激励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的减污降碳,其中降低能源强度在试验区政策促进减污降碳中的中介效应尤为显著;(3)从异质性角度分析,相较于东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中西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减污降碳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需有序扩展绿色金融试点工作,建立地区间绿色金融助推减污降碳的协调机制;通过加大对节能降耗和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绿色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搭建绿色金融需求与供给桥梁,因地制宜促进绿色金融供需匹配,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绿色金融支持,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减污降碳 双重差分 能源强度 绿色创新
下载PDF
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五省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佳良 徐嘉茹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在“双碳目标”的号召下,绿色金融是引导节能减碳的重要市场金融工具,绿色创新是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江西、新疆、贵州、广东、浙江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进行准自然实验,以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为样本... 在“双碳目标”的号召下,绿色金融是引导节能减碳的重要市场金融工具,绿色创新是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江西、新疆、贵州、广东、浙江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进行准自然实验,以沪深A股的上市企业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并针对企业和省份层面的其他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普遍强于其他企业;同时地区开放水平也会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改革体系;针对重污染行业制定对口指导方案;引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创新 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7
作者 徐妍 王艳艳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72,共14页
绿色信贷作为推动企业经济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企业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选取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 绿色信贷作为推动企业经济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企业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选取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绿色信贷政策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信贷政策通过绿色创新效应、融资约束效应及内部控制效应提升企业ESG表现。(3)商业信用、媒体监督及行业竞争在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企业ESG表现中发挥调节作用。(4)绿色信贷政策的ESG提升效应在不同高管教育背景和不同市场化程度的样本中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需要不断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和媒体等可开展协同治理,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内部治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双重差分模型 企业ESG表现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内部控制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会洪 张哲源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以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视角,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探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方法对结论进... 以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视角,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2010—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探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方法对结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加强企业ESG表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背景下,在导入期、成熟期、非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的样本中,企业ESG表现提升更为显著。建议以智慧城市的推进为契机,帮助企业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促进市场投资者更好地理解ESG和加快政府完善ESG体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多期双重差分 绿色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下载PDF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能推动企业创新吗?——基于系统性视角
19
作者 许倩倩 彭佑元 +1 位作者 王恩恩 张琼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为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厘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创新性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2022年间752家A股企业,依托创新链与多时点差分法展开探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 为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厘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创新性影响。本文选取2005年-2022年间752家A股企业,依托创新链与多时点差分法展开探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与绩效水平,且在该影响过程中存在多种中介路径,包括链式中介;企业杠杆越合理、地区产业结构越高级等,越能发挥出该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推动力;针对不同的创新环节,该政策的影响会因企业规模、年龄等呈现差异化。此外,依托创新链的“链式思想”,使研究比以往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知识产权 多时点差分法 企业融资
下载PDF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与企业实质性创新
20
作者 韩彩霞 岳华 《产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8,共14页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是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议题。以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了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有...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是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议题。以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了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有利于企业实质性创新,这一核心结论在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缓解与行业竞争加剧是试验区设立提高企业创新质量的两条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集中于非国有、规模较小、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及生产率较高企业,与上述作用渠道在逻辑上保持了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以金融创新与支持产业升级为导向的试验区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表明,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布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这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企业实质性创新 融资约束 行业竞争 多期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