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楠 《广州化工》 CAS 2009年第2期50-51,共2页
尿卟啉原Ⅲ合成酶(UrogenⅢS)是四吡咯化合物生物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羟甲基胆素重排环合形成天然四吡咯化合物的共同前体-尿卟啉原Ⅲ。总结了UrogenIIIS在生化性质、晶体结构、催化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尿卟啉原合成酶 四吡咯化合物 催化机理
下载PDF
蒺藜状苜蓿尿卟啉原Ⅲ甲基转移酶基因MtSUMT1的克隆及分析
2
作者 王艳 李学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蒺藜状苜蓿尿卟啉原Ⅲ甲基转移酶基因MtSUMT1,(GenBank登录号:EF520735),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共1086bp,推测其编码361个氨基酸,由核苷酸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与UPM1(Arabido... 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蒺藜状苜蓿尿卟啉原Ⅲ甲基转移酶基因MtSUMT1,(GenBank登录号:EF520735),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发现该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共1086bp,推测其编码361个氨基酸,由核苷酸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与UPM1(Arabidopsis thaliana)、ZmSUMT1(Zea mays)的一致性分别高达70%和63%.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了结构域和功能预测.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组织,发现该基因是普遍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状苜蓿 尿卟啉原甲基转移酶 西罗血红素 MtSUMT1基因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在脱氮假单胞菌中的表达及其对生产维生素B_(12)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程立芳 康洁 +3 位作者 房欢 董会娜 花尔并 张大伟 《工业微生物》 CAS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S-腺苷-L-甲硫氨酸依赖型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S-adenosy-L-methionine uroprophyrinogen Ⅲ methyltransferase,SUMT)催化尿卟啉原Ⅲ(uroprophyrinogen Ⅲ,urogen Ⅲ)中心碳原子C-2和C-7甲基化生成前咕啉-2,是维生素B_(12)生物合成途径... S-腺苷-L-甲硫氨酸依赖型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S-adenosy-L-methionine uroprophyrinogen Ⅲ methyltransferase,SUMT)催化尿卟啉原Ⅲ(uroprophyrinogen Ⅲ,urogen Ⅲ)中心碳原子C-2和C-7甲基化生成前咕啉-2,是维生素B_(12)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步关键酶。本文分别克隆了荚膜红细菌来源的RCcob A1,RCcob A2和脱氮假单胞菌来源的PDcob A,并在VB_(12)生产菌株脱氮假单胞菌中过表达和发酵。通过对三株重组菌维生素B_(12)发酵结果分析可知,SUMT(PDcob A),SUMT1(RCcob A1)和SUMT2(RCcob A2)的表达有利于维生素B_(12)产量的提高,与对照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16.48%,10.2%和31.86%。根据摇瓶发酵的结果在5 L发酵罐上进行了放大实验,p BBR122-PblaRCcob A2的产量为144.5 mg/L,相比对照菌p BBR122-Pbla(111.3 mg/L)产量提高了29.83%左右。结论:SUMT的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维生素B_(12)合成途径中的瓶颈,提高维生素B_(12)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尿卟啉原III转甲基酶 尿卟啉原III 脱氮假单胞菌
下载PDF
定点突变改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的水溶性研究
4
作者 潘海韵 程郢 +1 位作者 朱苏文 范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10,共5页
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是一种新型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但是,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UMT水溶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对于结合在蛋白的色素组分尚不清楚。利用定点突变产生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L88R/L89G双突变体和L166A突变体... 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是一种新型的红色荧光指示蛋白,但是,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UMT水溶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对于结合在蛋白的色素组分尚不清楚。利用定点突变产生玉米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L88R/L89G双突变体和L166A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分别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Ni-NTA一步纯化。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和质谱分析确定从纯化的L88R/L89G双突变体蛋白分离的色素组分。L88R/L89G双突变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有酶活,而L166A突变体胞内酶活丧失。结合蛋白的主要组分为三甲基化咕啉。纯化的双突变体蛋白水溶性增加,为提高它作为荧光指示蛋白检测外源融合蛋白的水溶性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卟啉原甲基化酶 玉米 定点突变 三甲基咕啉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Hemd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5
作者 郑潇潇 朱瑶瑶 +3 位作者 梁华兵 詹杰鹏 师家勤 王新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0-389,共10页
为探讨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 Hemd的功能及其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促进光合效率和产量的提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中该基因在A9和C8染色体上的两个拷贝进行编辑。从中双11号中克隆到基因Bn A09.Hemd和Bn C08.Hemd... 为探讨油菜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Bn Hemd的功能及其与叶绿素合成的关系,促进光合效率和产量的提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中该基因在A9和C8染色体上的两个拷贝进行编辑。从中双11号中克隆到基因Bn A09.Hemd和Bn C08.Hemd,CDS序列分别为885 bp和876 bp,均由9个外显子构成,各编码294和291个氨基酸残基。Bn Hemd蛋白性质与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中基因Bn Hemd的两个拷贝的蛋白理化性质十分相似,均为不稳定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97 k D和31.40 k D。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n A09.Hemd和Bn C08.Hemd分别与白菜和甘蓝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n Hemd在中双11号的根、茎、叶、花蕾、种子和角果皮中均有表达,在角果皮和花蕾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根、茎、叶。初步的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中双11号中该基因两个拷贝同时编辑的植株表现为: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光合速率降低、生长迟缓,表明甘蓝型油菜BnHemd对叶绿素合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尿卟啉原合成酶 基因编辑 叶绿素 光合效率
下载PDF
基于尿卟啉原Ⅲ代谢增强的VB_(12)发酵培养基优化
6
作者 高承斌 谢广健 +3 位作者 刘春风 王光明 付海晨 刘嘉莉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14-17,共4页
基于VB_(12)代谢过程能量流、物质流分析,针对性地增强了尿卟啉原III代谢流向,并结合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对主要易得的关键代谢物质进行配方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得出谷氨酸和小肽蛋白为重要模型项,之后结... 基于VB_(12)代谢过程能量流、物质流分析,针对性地增强了尿卟啉原III代谢流向,并结合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对主要易得的关键代谢物质进行配方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得出谷氨酸和小肽蛋白为重要模型项,之后结合成本核算得出现阶段最优配方解,成功在小试实验中使发酵单位提高了16.3%,之后成功进行了中试放大实验,连续3批放大实验中的平均单位较该中试罐1~6月份同罐批平均单位提高了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卟啉原 VB_(12) 小肽蛋白 放大
下载PDF
植物体内西罗血红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刁清清 毛碧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753,共7页
植物以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从土壤中吸收硫元素和氮元素,但硫酸盐和硝酸盐皆需要一定的还原反应才能被同化吸收利用。该还原过程的第二步是由亚硝酸盐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和亚硫酸盐还原酶(sulphite reductase,SiR)催化的,... 植物以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从土壤中吸收硫元素和氮元素,但硫酸盐和硝酸盐皆需要一定的还原反应才能被同化吸收利用。该还原过程的第二步是由亚硝酸盐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和亚硫酸盐还原酶(sulphite reductase,SiR)催化的,这些酶的结构中都具有一个起关键作用的西罗血红素辅助因子。本文主要介绍生物体内西罗血红素的合成过程及其在硫元素、铁元素生化反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血红素 尿卟啉原
下载PDF
小麦UROS基因的可变剪接 被引量:5
8
作者 郎丹莹 吕庚寅 +4 位作者 梁广旺 李瑞航 郭晓光 徐虹 郭蔼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53-1562,共10页
可变剪接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植物的发育、生理、代谢、信号转导以及外界逆境的响应等多个过程都有调控。为进一步探讨小麦基因的可变剪接机制以及深入研究小麦UROS基因的功能,以返白系、矮变1号和中国春三个普通六倍体小... 可变剪接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植物的发育、生理、代谢、信号转导以及外界逆境的响应等多个过程都有调控。为进一步探讨小麦基因的可变剪接机制以及深入研究小麦UROS基因的功能,以返白系、矮变1号和中国春三个普通六倍体小麦品种为材料,克隆了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UROS)的gDNA和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小麦叶片中UROS基因的可变剪接方式。结果表明,根据在线小麦基因组数据库,将克隆到的UROS基因组DNA序列分别定位在4BL和4DL两个基因位点,命名为UROS-4B和UROS-4D。从三个品种中克隆得到大约50个不同的UROS基因cDNA序列,通过在线预测和与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UROS基因存在可变剪接,并鉴定出两个UROS基因位点各有一个标准剪接转录本和两个非标准剪接转录本。可变剪接方式以内含子保留为主,还有可变的供体剪接位点和可变的受体剪接位点,品种间的剪接方式不完全相同。由不同转录本预测编码的多肽氨基酸序列也存在差异,两个基因位点选取的六个转录本所编码的多肽有12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返白系 尿卟啉原合成酶 可变剪接 标准剪接与非标准剪接
下载PDF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Under Low Temperature 被引量:5
9
作者 YU Min HU Cheng-xiao WANG Yun-hu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70-677,共8页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be the site where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was blocked under Mo de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chlorophyll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The intermediates of ch... The objective was to probe the site where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was blocked under Mo de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chlorophyll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The intermediates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were analyzed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in soil culture, miniblock culture, and solution cultur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o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without Mo addition (CK, soil available Mo 0.112 mg kg^-1) and Mo addition (+ Mo, 0.13 mg kg^-1 Mo was added). Laevulinic acid (LA), the competitive analog of δ-aminolaevulinic acid (ALA) was also introduc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ratio of Chl a/Chl b was constant between CK and + Mo treatment, whereas it increased at low temperature, which indicated that Mo deficiency did not inhibi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l a to Chl b at low temperature. Under Mo deficiency, the contents of protochlorophyll (Pchl), Mg-protoporphyrin Ⅸ (Mg-Proto Ⅸ), protoporphyrin Ⅸ (proto IX), and uroporphyrinogen Ⅲ (Uro Ⅲ) decreased [Uro Ⅲ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whereas ALA and glutam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1) compared with that of Mo additio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LA to Uro Ⅲ might be inhibited. The content of ALA reversed after addition of LA,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in Mo addition than in CK.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LA to Uro Ⅲ was blocked under Mo deficiency,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the bio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and led to the decrease of chlorophyll i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HYLL δ-aminolaevulinic acid uroporphyrinogen GLUTAMATE laevulinic acid winter wheat cultivars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 uroporphyrinogenⅢsynthetase gen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role in pearl sac formation in Hyriopsis cumingii 被引量:1
10
作者 Jiexuan Shen Dandan Huang +3 位作者 Jiale Li Weixin Ye Zheng Wang Zhiyi Bai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UroporphyrinogenⅢsynthetase(UROS)is an important enzyme involved in the structural formation of porphyrin,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olor intensity.A UROS homolog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the pearl mussel,H... UroporphyrinogenⅢsynthetase(UROS)is an important enzyme involved in the structural formation of porphyrin,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olor intensity.A UROS homolog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the pearl mussel,Hyriopsis cumingii(HcUros).The HcUros cDNA was 858 bp in length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that encoded a 285 amino acid protein,which contained a conserved HemD domain.HcUros exhibited widespread tissue distribution,displaying particular enrichment in the mantle and haemolymph of purple mussels,compared to white mussels.In situ hybridization of HcUros in mantle tissue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the dorsal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mantle pallia.Additionally,HcUros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following implantation of the pearl sac to produce pearls.The data suggest that HcUros contributes to shell pigmentation,and nacre formation and coloring in H.cuming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water pearl mussel Hyriopsis cumingii uroporphyrinogensynthetase Nacre color
原文传递
荚膜红细菌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洁 房欢 +2 位作者 董会娜 宋文军 张大伟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7,共13页
S-腺苷-_L-甲硫氨酸依赖型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S-adenosy-_L-methionine uroprophyrinogenⅢmethyltransferase,SUMT)催化尿卟啉原Ⅲ(UroprophyrinogenⅢ,urogenⅢ)的中心碳原子C-2和C-7位上甲基化生成前咕啉-2,是维生素B12生物合成途... S-腺苷-_L-甲硫氨酸依赖型尿卟啉原Ⅲ转甲基酶(S-adenosy-_L-methionine uroprophyrinogenⅢmethyltransferase,SUMT)催化尿卟啉原Ⅲ(UroprophyrinogenⅢ,urogenⅢ)的中心碳原子C-2和C-7位上甲基化生成前咕啉-2,是维生素B12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步关键酶,但大部分SUMT受其底物urogenⅢ和副产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_L-homocysteine,SAH)的抑制作用。为了挖掘能耐受高浓度urogenⅢ的转甲基酶,文中从荚膜红细菌Rhodobacter capsulatus SB1003中克隆2个SUMT基因(RCcobA1,RCcobA2),经表达与纯化后,检测发现RCcobA1和RCcobA2的酶活分别为27.3 U/mg和68.9 U/mg,后者比VB_(12)工业生产菌株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中内源的SUMT(PDcob A,27.9 U/mg)高2.4倍,并且当urogenⅢ浓度高达70μmol/L时都几乎不受抑制作用。因此,RCcobA2的发现可以为解除VB_(12)合成途径的瓶颈以及提高VB_(12)产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尿卟啉原转甲基酶 尿卟啉原 酶偶联法 荚膜红细菌
原文传递
表达大肠杆菌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对红色荧光报告蛋白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的影响
12
作者 叶爱华 张宽亮 +3 位作者 陈宗梅 荣亮 汪苗 范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7-1723,共7页
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Glutamate-1-semiadhyde aminotransferase,GSAT)是尿卟啉原Ⅲ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一个酶,尿卟啉原Ⅲ是红色荧光报告蛋白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Uroporphyrinogen Ⅲ methyltransferase,UPMT)的底物。为了探明大肠... 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Glutamate-1-semiadhyde aminotransferase,GSAT)是尿卟啉原Ⅲ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一个酶,尿卟啉原Ⅲ是红色荧光报告蛋白尿卟啉原Ⅲ甲基化酶(Uroporphyrinogen Ⅲ methyltransferase,UPMT)的底物。为了探明大肠杆菌共表达GSAT对UPMT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PCR扩增玉米upmt基因,将其插入pETDuet-1质粒中第2个顺反子中,构建的载体命名为pETU,表达UPMT的N端含有组氨酸标签;通过PCR扩增大肠杆菌编码GSAT的hemL基因,定点突变去除hemL基因中NcoⅠ序列,亚克隆至pET-51b质粒,再将获得的hemL基因插入pETU质粒的第一个顺反子中,构建pETeGU载体。表达GSAT的N端含有Strep标签。和单独表达upmt基因相比,表达2个基因后,蛋白印迹分析表明没有明显改变UPMT表达量,光谱扫描分析显示没有改变荧光物质的组成,但是增强了重组细胞的红色荧光物质三甲基咕啉的含量,该物质在354nm有特异吸收。用2mmol/L的GSAT抑制剂3-氨基-2,3二羟基苯甲酸处理后,表达两种酶的菌落荧光消失,表明重组GSAT可能增加内源尿卟啉原Ⅲ水平,从而增强重组UPMT催化产生的红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卟啉原甲基化酶 红色荧光报告蛋白 谷氨酸-1-半醛氨基转移酶 共同表达 大肠杆菌
原文传递
砷冶炼厂工人微小RNA548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mRNA表达水平与砷代谢产物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文卫华 成会荣 +1 位作者 王攀 李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548(mir548)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AS3MT)m RNA表达及其与砷甲基化代谢产物的关系。[方法]2011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云南某2个砷冶炼厂78名工人作为接触组,选择该地非接触砷作业居民23人为对照组。使用带砷预处... [目的]探讨微小RNA548(mir548)和三价砷甲基转移酶(AS3MT)m RNA表达及其与砷甲基化代谢产物的关系。[方法]2011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云南某2个砷冶炼厂78名工人作为接触组,选择该地非接触砷作业居民23人为对照组。使用带砷预处理系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两组人群尿中的无机砷(i As)、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含量,并计算相应的百分含量和一、二级甲基化指数;通过基因分析软件分析影响AS3MT的主要m 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mir548和AS3MT m RNA表达。采用Spearman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触组尿中i As、MMA、DMA、一级甲基化指数和MMA%的中位数为134.54、235.88、563.57μg/g肌酐、1.61及19.01%,对照组为2.00、1.35、14.28μg/g肌酐、1.04及6.45%,接触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级甲基化指数和DMA%则为接触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41、61.98%和12.31、78.01%。接触组外周血mir548表达低于对照组(5.08±1.11与6.49±1.68),AS3MT m 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0.71±2.52与9.19±2.11),均P<0.01。相关分析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mir548与AS3MT m RNA表达及i As、MMA、DMA及MMA%呈负相关关系(P<0.01);外周血AS3MT m RNA表达与尿中i As、MMA、DMA、MMA%及外周血mir548表达与DMA%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mir548与AS3MT m RNA表达有负相关,两者与砷不同甲基化代谢产物浓度和百分含量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产物 三价砷甲基转移酶 微小RNA548 职业接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