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TURBt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吉伟 门同义 +3 位作者 王建宁 张晓明 李现铎 沈彬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2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60例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连续行两次TURBt,中间间隔4~6周,术后予THP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均成功。第2次TURBt手术时间15... 目的观察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喃阿霉素(THP)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60例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连续行两次TURBt,中间间隔4~6周,术后予THP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手术均成功。第2次TURBt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0 min;术中出血10~45 mL,平均25 mL。第2次TURBt时发现残存肿瘤19例,总阳性率31.5%。THP膀胱灌注时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尿路刺激症状,均未发生全身严重不良反应。1 a内复发9例,其中4例再次行电切后治愈,另外5例根据病理情况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2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治愈。结论二次TURBt联合THP膀胱灌注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经尿道胱膀肿瘤电切术 吡喃阿霉素
下载PDF
二次TUR联合即刻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翟忠奇 罗晓辉 +2 位作者 汤正岐 殷锋彦 郑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814-1816,共3页
目的:观察二次TUR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分为2组:实验组58人,患者在第一次TUR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周行二次TURBt,以后按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 目的:观察二次TUR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分为2组:实验组58人,患者在第一次TUR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周行二次TURBt,以后按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62人,TUR术后1周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复发率21.7%(26/120)。实验组1年内复发1例(1.7%),1-2年内复发4例(6.9%);对照组1年内复发8例(12.9%),1-2年内复发13例(21.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二次TUR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不良反应并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术后即刻膀胱灌注
下载PDF
FDA批准的首个PD-1/PD-L1抑制药阿特珠单抗 被引量:4
3
作者 雷兵团 张雅琳 白秋江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22期76-78,共3页
阿特珠单抗是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和唯一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抑制剂,同时也是FDA首个批准用于特定类型膀胱癌的针对性治疗药。该文就阿特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详细介绍了阿特珠单抗的处方信息,当... 阿特珠单抗是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和唯一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抑制剂,同时也是FDA首个批准用于特定类型膀胱癌的针对性治疗药。该文就阿特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详细介绍了阿特珠单抗的处方信息,当患者在铂类药物化疗期间或之后病情恶化、手术前后铂类药物化疗1年内病情恶化,可以考虑选择该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珠单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膀胱癌 尿路上皮癌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蓝永洪 申洪 +1 位作者 陆药丹 邓敏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6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巴氏染色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计算机判别方法。方法取107例尿液涂片中386个正常尿路上皮脱落细胞(uroepithelium normal exfoliated cells,UNC)、439个尿路上皮结构不良脱落细胞(urothelium dysplastic exfoliated cell,U... 目的探讨巴氏染色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的计算机判别方法。方法取107例尿液涂片中386个正常尿路上皮脱落细胞(uroepithelium normal exfoliated cells,UNC)、439个尿路上皮结构不良脱落细胞(urothelium dysplastic exfoliated cell,UDC)和500个膀胱尿路上皮癌脱落细胞(bladder urothelial cancer exfoliated cell,UCC),将上述3种细胞利用SPSS随机分为训练组(n=1077)和识别组(n=248),测试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对训练组细胞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计算回代判别准确率,然后用识别组细胞评价函数的判别效果,并计算107例标本的判别准确率。结果训练组细胞的回代判别率为80.8%,识别组细胞的判别率为80.2%,107例尿液涂片的判别率为92.5%;其判别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基于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所建立的函数(P<0.05)。结论结合色度学和几何形态参数所建立的函数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识别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 几何形态 膀胱尿路上皮癌 脱落细胞 计算机判别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非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行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存分析
5
作者 张豫临 李佳政 +5 位作者 赵子涵 李笑弓 张士伟 张古田 郭宏骞 杨荣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非单纯尿路上皮型(n-pU)与单纯尿路上皮型(pU)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22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行RARC的膀胱癌患者资料,依... 目的分析比较非单纯尿路上皮型(n-pU)与单纯尿路上皮型(pU)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22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行RARC的膀胱癌患者资料,依据病理学差异,分别纳入n-pU与pU膀胱癌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基线资料差异后,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绘制并比较总体生存(OS)曲线及无复发生存(RFS)曲线。应用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预后影响因素,并基于此进行二次分组,比较亚组间生存差异。结果经PSM后,共得到53对匹配患者,两组患者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T分期时,两组患者在OS和RFS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7、P=0.109)。肿瘤是否突破膀胱(>T2期)是OS及RFS的危险因素(P<0.05)。在肿瘤局限于膀胱内时(≤T2期),接受RARC治疗的两组患者在OS及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P=0.344)。当肿瘤突破膀胱侵犯周围组织时(>T2期),n-pU膀胱癌患者的OS、RFS显著短于相同病理状态的pU膀胱癌患者(P=0.025、P=0.034)。结论n-pU膀胱癌患者RARC术后生存情况与病理状态显著相关,当肿瘤突破膀胱时(>T2期),其预后相较于相同病理状态下的pU膀胱癌患者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膀胱癌 非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 单纯尿路上皮型膀胱癌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预后分析
下载PDF
二次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门同义 杨吉伟 +6 位作者 王建宁 张晓明 李现铎 李广云 李浩 梁婧 李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二次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30~85岁,平均65岁。入组患者均在第一次TURBt术后4~6周行二... 目的观察二次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及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30~85岁,平均65岁。入组患者均在第一次TURBt术后4~6周行二次TURBt,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分为2组:DC组40例,对照组40例。DC组自外周血分离出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DC,加入该患者的肿瘤抗原共培养,获取负载肿瘤细胞抗原的DC;在二次TURBt术后6~8周将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回输,每周1次,共4次,每次腹股沟皮下注射细胞数不低于1×10^6个,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4×10^6个。观察DC组免疫指标改变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比例。结果80例患者第一次TURBt病理分级G,17例(21.3%)、G254例(67.5%)、G39例(11.2%);二次TURBt病理检查发现残存肿瘤27例,总阳性率33.7%;Ta期8例(29.6%)、T1期19例(70.4%);G1 3例(11.1%)、G219例(70.4%)、G3 5例(18.5%)。二次TURBt时T。期8例中分级同第一次TURBt6例,分级升高2例;T.期19例中分级同第一次TURBt12例,分级升高5例,降级2例。单发16例,均位于原电切处;多发11例,其中原电切处可见菜花样肿瘤7例。DC回输治疗时出现寒战、发热5例,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治疗后缓解。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2年患者血中自细胞、SCr、A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年及2年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年后及2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组1年内复发1例(2%),2年内复发3例(6%);对照组中1年内复发6例(20%);2年内复发9例(3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TURBt联合膀胱灌注及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DC回输治疗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树突状细胞
原文传递
CD40蛋白质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阳宁 罗志刚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目的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确定凋亡率。结果CD。在20例膀胱癌旁组织中2例表达(10%),在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55例表达(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_P〈0.01),CD4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0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2.60±0.38)%,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6.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D40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CD40蛋白质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非肌层浸润性混合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魏伟 杨明州 +4 位作者 刘天卿 王海波 姜兴金 刘建光 杨进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2-815,820,共5页
目的尽管大部分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单纯的低或高级别类型,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肿瘤表现为高低级别混合型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混合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的组织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仍不明确... 目的尽管大部分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单纯的低或高级别类型,但是临床上仍有部分肿瘤表现为高低级别混合型尿路上皮癌。非肌层浸润性混合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的组织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分析非肌层浸润性混合级别BUC组织学构成特点,探讨肿瘤的异质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更好地了解BUC组织成分的异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07-2015-12-26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友谊医院437例因非肌层浸润性BU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卡介苗灌注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选取33例高级别BUC患者作为对照(低级别BUC患者作为阴性对照),判断混合级别BUC组织学构成与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混合级别BUC中低级别成分为主要成分,高级别成分<10%。混合级别组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93.94%,明显低于高级别组的69.91%,P=0.008;但是与低级别组相似,P=0.087。混合级别组(93.94%)与高级别组(79.65%)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低级别组相似,P=0.152。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结论高低级别混合性BUC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对BUC临床病理学分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上皮 病理分级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