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al Internet-Based Prevention Program for Ecstasy and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1
作者 Katrina E. Champion Maree Teesson Nicola C. Newton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5年第1期23-30,共8页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facilitating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particular, delivering prevention for substance use to school students via the In...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facilitating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In particular, delivering prevention for substance use to school students via the Internet appears to be an area of great potential. The Climate Schools: Ecstasy and Emerging Drugs Module, a school-based prevention program, facilitated by the Internet,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use of ecstasy and new and emerging drugs (Emerging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vel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This four-lesson course was designed to be delivered to Australian adolescents (aged 15 to 16 years) during their standard health education classes at school, and is based on a harm-minimisation and social influence approach. The program wa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challenge of new and emerging drugs as well as to address the prevention of ecstasy use among young people. To our knowledge, this will be the first school- and Internet-based prevention program specifically targeting these substan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this new Internet-based substance use preven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prevention ECSTASY NEW and EMERGING drugS Substance use
下载PDF
肝得健和甘利欣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殷铁军 李绵巍 +2 位作者 胡长耀 刘菁菁 刘承平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15-316,共2页
对 2 8例化疗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老年癌症患者 ,再次按原方案化疗时加用肝得健和甘利欣护肝治疗 ,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研究。确定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护肝治疗方法 :肝得健 2 0mL/d、甘利欣 15 0mg/d ,平均用药 13d。结果单... 对 2 8例化疗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老年癌症患者 ,再次按原方案化疗时加用肝得健和甘利欣护肝治疗 ,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研究。确定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护肝治疗方法 :肝得健 2 0mL/d、甘利欣 15 0mg/d ,平均用药 13d。结果单纯化疗组与化疗 +护肝治疗组比较 ,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 ,Ⅰ~Ⅳ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 64 2 9%和 2 6 87% ,χ2 =11 75 ,P <0 0 0 1;其中Ⅱ~Ⅳ度肝功能损害 2组分别为 7例、3例 ,经秩和检验证明 ,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肝功能衰竭/药物疗法 药物毒性/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药邪与中草药肾病的防治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庆法 张瑾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0,共4页
当今世界纯天然中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应用不当所导致的肾脏损害 ,医学界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CHN) ,这种药源性致病因子称之为药邪或药毒。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药理学、毒理学的分析 ,提出了如何正确、合理应用中草药来提高疗效 ,同... 当今世界纯天然中草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应用不当所导致的肾脏损害 ,医学界称之为中草药肾病 (CHN) ,这种药源性致病因子称之为药邪或药毒。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药理学、毒理学的分析 ,提出了如何正确、合理应用中草药来提高疗效 ,同时避免其毒副作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肾病 CHN 药邪 药毒 防治方法 药原性致病因子
下载PDF
《本草纲目》药物防毒警戒思想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琳 刘欣 张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7期404-410,共7页
目的从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方法用传统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物来源与辨伪、产地与采收、加工与炮制、防范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防毒警戒内容进行归... 目的从药物警戒的角度对《本草纲目》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其中蕴含的中药药物警戒思想和实践经验。方法用传统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本草纲目》中关于药物来源与辨伪、产地与采收、加工与炮制、防范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防毒警戒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形成《本草纲目》药物防毒警戒思想体系。结论《本草纲目》防毒警戒思想主要体现在药物的种属及鉴别、药物炮制、不良反应记录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防毒 警戒思想
下载PDF
他汀性肌病两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游俊丽 范书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 他汀类药物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降血脂药物,近年来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致命性横纹肌溶解,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报道2例他汀性肌病患者并对他汀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发病机制及防治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横纹肌溶解 药物毒性 防治
下载PDF
电针防治长春碱类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及对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曹晟丞 钟薏 +6 位作者 张海盛 张士强 庄红雯 王志敏 沈静 姚立平 吴婷婷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肿瘤患者长春碱类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长春碱类药物进行化疗,电针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同时,予以电针治疗;...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肿瘤患者长春碱类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疗效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长春碱类药物进行化疗,电针治疗组在常规化疗的同时,予以电针治疗;针刺对照组予以针刺穴位,但不通电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长春碱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防治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电针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60.0%(18/30),而针刺对照组为90.0%(2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和卡氏评分情况比较,电针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比治疗前增加(P<0.05),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比治疗前增加(P<0.05),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及降低长春碱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增加患者体质量,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生活质量 电针 长春碱/毒性 周围神经/药物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学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本草纲目》儿科有毒中药用毒与防毒思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笑 石琳 张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7期411-41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本草纲目》中应用有毒中药治疗小儿疾病的用毒防毒思想,为儿科有毒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应用Excel 2016版提取梳理《本草纲目》儿科毒性药物项下[气味]、[附方]等项,建立儿科有毒中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等方法... 目的总结分析《本草纲目》中应用有毒中药治疗小儿疾病的用毒防毒思想,为儿科有毒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应用Excel 2016版提取梳理《本草纲目》儿科毒性药物项下[气味]、[附方]等项,建立儿科有毒中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等方法分析其适应证、炮制、配伍、使用方法等情况,研究其用毒防毒思想。结果应用于儿科的有毒中药共71种,毒性多为有毒和小毒,附方共136首,内服的药物多炮制后入方,用量以一字、半钱居多,使用时多配以米饮或醋调,并且注重配伍减毒。结论《本草纲目》儿科有毒中药的记载蕴含丰富的药物警戒思想,用毒防毒思想突出,对现代儿科合理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儿科 有毒中药 用毒防毒
下载PDF
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机制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素丽 詹成创 +1 位作者 苏梦琦(综述) 薛红杰(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年第1期203-209,共7页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已获得延长,但非肿瘤相关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其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室性早搏、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栓塞事件、心包炎等并发症日益突出。严重心血管并...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已获得延长,但非肿瘤相关健康问题日益突显。其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室性早搏、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栓塞事件、心包炎等并发症日益突出。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心脏毒性、有针对性地防治以减轻化疗所致的心脏损伤,已成为影响化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 机制 防治
下载PDF
1200例儿童进行结核病化学预防的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晓慧 靳晓伟 +1 位作者 段海霞 靳鸿建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5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 观察儿童应用利福喷丁(L)和异烟肼(H)方案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新密市2012-2014年120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6~15岁儿童应用L和H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学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末分别进行血常规... 目的 观察儿童应用利福喷丁(L)和异烟肼(H)方案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新密市2012-2014年120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的6~15岁儿童应用L和H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学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末分别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预防性治疗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84/120),男女分别为7.2%(44/614)和6.8%(40/586),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其中,胃肠道反应1.2%(14/1200),肝功能异常2.8%(33/1200),白细胞下降3.1%(37/1200).(2)预防性治疗2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482),男女分别为7.5%(19/254)和6.6%(15/228),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其中胃肠道反应0.6%(3/482),肝功能异常2.5%(12/482),白细胞下降3.9%(19/482).(3)预防性治疗3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27/439),男女分别为7.0%(16/228)和5.2%(11/211),不同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P>0.05).其中肝功能异常1.4%(6/439),白细胞下降4.8%(21/439).(4)预防性治疗月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45/2121),男女分别为7.2%(79/1096)和6.4%(66/1025),不同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P>0.05).(5)6~15岁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是11.6%(13/112)、9.1%(17/187)、7.2%(11/152)、5.4%(7/129)、6.7%(8/119)、3.3%(3/92)、7.1%(10/141)、7.1%(8/112)、5.7%(3/53)和3.9%(4/103),各年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7.86,P>0.05).结论 6~15岁儿童应用L和H方案进行预防性结核病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属正常反应水平,但在预防治疗期间须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血常规检查,以免发生过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预防和控制 儿童 预防性治疗 药物毒性
下载PDF
新型毒品氯胺酮(K粉)的毒理作用、滥用趋势及危害 被引量:14
10
作者 沈杰 范乃建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4-35,共2页
近年来,氯胺酮在我国青少年中的滥用势头劲升,使毒品滥用问题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多元化和多药滥用现象。因此,在青少年中加强新型毒品危害的预防教育,加大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和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新生吸毒人员。
关键词 毒品 氯胺酮 毒副作用 危害 青少年
下载PDF
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对心血管毒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洋 张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7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例肿瘤患者分别服用5种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服用5种不同的靶向抗肿瘤物,对其相关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80%的患者均出... 目的分析研究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反应,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例肿瘤患者分别服用5种抗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服用5种不同的靶向抗肿瘤物,对其相关不良反应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80%的患者均出现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心血管毒性以及肝毒性等相关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血管阻断剂与抗血管生成肿瘤药物当中的心血管毒性谱较为相似,通常与化疗联合应用,全面评估患者使用药物前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靶向抗肿瘤药物 心血管毒性 监测 防治
下载PDF
不同毒性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12
作者 陈习村 方吉男 +2 位作者 陈辉 陈茂娟 王昀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3期87-90,92,共5页
为探究不同毒性杀虫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对茶园环境的影响,选择茚虫威、虫螨腈、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茶蝉净和联苯菊酯5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出防治效果好且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低毒杀虫剂。结果表明,与中... 为探究不同毒性杀虫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及对茶园环境的影响,选择茚虫威、虫螨腈、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茶蝉净和联苯菊酯5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出防治效果好且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低毒杀虫剂。结果表明,与中毒农药联苯菊酯相比,低毒农药茚虫威、虫螨腈和无毒植物源农药茶蝉净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同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茶园环境友好,值得在茶园虫害治理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小区试验 药物防治 低毒农药 防效
下载PDF
HIV 阻断母婴传播联合用药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13
作者 葛宪民 温平镜 +13 位作者 黄超培 王彦武 覃辉艳 李彬 杨慧 罗海兰 高玉秋 蓝光华 陈欢欢 孟琴 罗柳红 李珊珊 刘帅凤 吴秀玲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HIV阻断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MTCT)联合药物方案齐夫多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LPV/r)(简称联合药物)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效应。方法将72只... 目的研究HIV阻断母婴传播(prevention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MTCT)联合药物方案齐夫多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LPV/r)(简称联合药物)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效应。方法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联合药物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大鼠(9♀+9♂),分别给予浓度为2.00、0.65、0.22g/kg(以有效成分计)的药物及纯水,每天给大鼠灌胃受试物1次,连续28 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表现和体重变化,实验结束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和淋巴细胞凋亡率检测,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给予联合药物后,高、中、低剂量雄鼠及高剂量雌鼠总增重小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联合药物组雄雌鼠的肝脏/体重增大(P<0.01或0.05),高剂量组雄雌鼠肾脏、脾脏及脑/体重比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高、中剂量雌鼠胸腺/体重比值则减小(P<0.05)。高、中剂量组雄雌鼠的HGB及高、中剂量组雄鼠的RBC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高、中剂量组雄雌鼠的WBC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3个剂量组雄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雌雄鼠的ALP、高剂量组雌雄鼠的ALT和LDH、高、中剂量组雄鼠的GGTP及高剂量组雄鼠Glu均升高(P<0.01或0.05);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TP和Alb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雄雌大鼠BUN及高、低剂量组雄鼠Cr高于对照组(P<0.05)。3个剂量组大鼠血清Ca水平下降(P<0.01或0.05)。病理学检查发现,联合药物组部分大鼠的甲状腺滤泡增生,胶质减少,脾脏脾窦内RBC增多而淋巴细胞减少。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AZT+3TC+LPV/r联合药物对于大鼠具有潜在的亚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阻断母婴传播 联合药物 大鼠 亚急性毒性
原文传递
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雅麟 胡扬 +2 位作者 蒋建东 王玉红 刘震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39-3548,共10页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其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已经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日益重要。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显...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其引起的心血管毒性已经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日益重要。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毒性显示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涉及多种病理机制。本文从抗肿瘤药物所致心血管毒性的特点、分子机制、防治策略等角度回顾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血管毒性 病理机制 预防和治疗
原文传递
脂肪乳、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神经毒性及其半数致死量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小兰 万福红 左云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2362-2365,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乳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神经毒性及半数致死剂量的影响,并与传统抗惊厥药咪达唑仑及丙泊酚相比较。方法(1)将120只(雌雄各半)SD大鼠按性别以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C),脂肪乳组(L),咪达唑仑组(M)和... 目的探讨脂肪乳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致大鼠神经毒性及半数致死剂量的影响,并与传统抗惊厥药咪达唑仑及丙泊酚相比较。方法(1)将120只(雌雄各半)SD大鼠按性别以数字随机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C),脂肪乳组(L),咪达唑仑组(M)和丙泊酚组(P)。在腹腔注射罗哌卡因前,对照组先静脉缓推10ml/kg生理盐水;L组先静脉缓推脂肪乳10ml/kg;M组先静脉缓推生理盐水,剂量为10ml/kg×体质量一应注射咪达唑仑体积,再注射咪达唑仑0.23mg/kg;P组先静脉缓推生理盐水,剂量为10ml/kgx体质量一应注射丙泊酚体积,再注射丙泊酚4ml/kg,然后各组再于腹腔注射罗哌卡因44mg/kg。以出现肢体抽搐为惊厥标准。观察其致惊厥率。并于大鼠惊厥发作时采集血液测血罗哌卡因浓度,记录从给药完毕到惊厥发作时间。(2)将100只SD雄鼠编号,用序贯法测4组罗哌卡因LD50。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各组罗哌卡因的剂量范围,按等比例0.85分为6个剂量亚组,各组预先给药方法和剂量同(1)。结果对照组惊厥率为43.3%,LD50(C)=64.39mg/kg,致惊厥时平均血罗哌卡因浓度为(1.65±0.30)μg/kg;脂肪乳组惊厥率为70.0%,LD50(L)=55.45mg/kg,平均血药浓度为(3.45±0.26)μg/kg;咪达唑仑组惊厥率为0%,LD50(M)=88.40mg/kg;丙泊酚惊厥率组为13.3%,LOS0(P)=90.20m∥kg,平均血药浓度为1.73±0.14μg/kg。与对照组比,脂肪乳组惊厥率升高,半数致死量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与丙泊酚组惊厥率降低,LD5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乳组的血药浓度最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01)。丙泊酚组血药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895)。各组大鼠出现惊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泊酚有神经毒性预防作用,并能提高罗哌卡因半数致死剂量。脂肪乳加重了罗哌卡因神经毒性并且降低其半数致死剂量。预先给予脂肪乳预防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反应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药物毒性 脂肪乳 丙泊酚 半数致死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