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with CO_(2)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Yueliang Liu Ting Hu +7 位作者 Zhenhua Rui Zheng Zhang Kai Du Tao Yang Birol Dindoruk Erling Halfdan Stenby Farshid Torabi Andrey Afanasyev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21-130,共10页
Subsurface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has greater potential than other energy storage strategies in terms of capacity scale and time duration.Carbon dioxide(CO_(2))i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medium for energy storage d... Subsurface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has greater potential than other energy storage strategies in terms of capacity scale and time duration.Carbon dioxide(CO_(2))is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medium for energy storage due to its superior thermal properties.Moreover,the use of CO_(2)plumes for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mitigat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by storing CO_(2)in geological bodies.In this work,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s proposed for synergistic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CO_(2)sequestration and utilization.Within this framework,CO_(2)is first injected into geothermal layers for energy accumulation.The resultant high-energy CO_(2)is then introduced into a target oil reservoir for CO_(2)utilization and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As a result,CO_(2)is sequestrated in the geological oil reservoir body.The results show that,as high-energy CO_(2)is injected,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the whole target reservoir is greatly increased.With the assistance of geothermal energy,the geological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_(2)is higher,resulting in a 10.1%increase in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According to a storage-potential assessment of the simulated CO_(2)site,110 years after the CO_(2)injection,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geological body will be as high as 91.2%,and the final injection quantity of the CO_(2)in the site will be as high as 9.529×10^(8)t.After 1000 years sequestration,the supercritical phase dominates in CO_(2)sequestration,followed by the liquid phase and then the mineralized phase.In addition,CO_(2)sequestration accounting for dissolution trapping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oil.More importantly,CO_(2)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storing geothermal energy on a large scale;for example,the total energy stored in the studied geological body can provide the yearly energy supply for over 3.5×10^(7) normal households.Application of this integrated approach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arge-scale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arbon neu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CO_(2)sequestration Carbon neutrality LARGE-SCALE CO_(2)utilizat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exploitation,and utilization of intermediate-to-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iliang He Jianyun Feng +1 位作者 Jun Luo Yan Zeng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4期25-45,共21页
The part of China,east of the Hu Huanyong Line,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eastern China.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well-developed economy;it also has huge energy demands.This study assesses... The part of China,east of the Hu Huanyong Line,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eastern China.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well-developed economy;it also has huge energy demands.This study assesses and promotes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ern China by analyzing deep geological structures,geothermal regimes,and typical geothermal systems.These analyses are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geotectology,deep geophysics,geothermics,structural geology,and petrology.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ntermediate-to-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helps develop prospects for thei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Eastern China hosts superimposed layers of rocks from three major,global tectonic domainsd namely Paleo-Asian,Circum-Pacific,and Tethyan rocks.The structure of its crust and mantle exhibits a special flyover pattern,with basins and mountains as well as well-spaced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alternatively on top.The lithosphere 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thin,low density crust and mantle,whereas the lithosphere in South China has a thin,low density crust and a thick,high density mantle.The middle and upper crust contain geobodies with high conductivity and low velocity,with varying degrees of development that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and enrich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Moderate-to-high temperature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MesozoiceCenozoic basins in eastern China,although moderate temperature geothermal resources with low abundance dominate.Porous sandstone reservoirs,karstified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and fissured granite reservoirs are the main types of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is region.Under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ical conditions,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eastern China favor direct utilization over large-scale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In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geothermal resources could be applied for large-scale geothermal heating purposes;geothermal heating could be applied during winter along pa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ile geothermal cooling would be more suitable for summer there;geothermal cooling could also be applied to much of South China.Geothermal resources can also be applied to high value-added industries,to aid agricultural practices,and for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to-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 pattern geothermal system Direct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Mesozoice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Geothermal Research in Austria—An Overview on Recent Activities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Austria
3
作者 Goetzl Gregor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53-154,共2页
Increasing demand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 supply enforces the need for geothermal research in Austria.Although geothermal utilization for recreational purposes and local heating has long tradition in Austri... Increasing demand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nergy supply enforces the need for geothermal research in Austria.Although geothermal utilization for recreational purposes and local heating has long tradition in Austria,the first geothermal heating facility has been launched in 1978 at Bad Waltersdorf, and the currently installed capacities exceed 60 MWth,fundamental researches,for example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hermal energy surface heat flow DENSITY utilization potential RESEARCH strategy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焕泉 毛翔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王海涛 孙少川 张英 罗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1,共12页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东部用能旺盛区尚没有规模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现,我国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缓慢。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选区评价技术、热储描述技术、可持续开发技术及“取热不耗水”关键工程技术等。地热能若要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向品位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深层地热资源进军。建议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尽快摸清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家底,攻关高温钻完井、复杂结构井、深层热储改造、井下换热和干热岩EGS工程等关键技术,推进“地热+”多能协同,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市场培育。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力度,为地热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直接利用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方向 碳中和
下载PDF
超长重力热管联合热泵的地热利用系统热力经济性分析
5
作者 蔺维杰 岑继文 蒋方明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8,共9页
深层地热资源储量巨大,采用超长重力热管取热技术对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开采,将其与热泵系统联合为用户供热是一种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资源的方法。针对如何调节不同参数下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联合运行以期获得最佳热力经济性的问题,建立了系... 深层地热资源储量巨大,采用超长重力热管取热技术对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开采,将其与热泵系统联合为用户供热是一种高效利用深层地热资源的方法。针对如何调节不同参数下超长重力热管与热泵联合运行以期获得最佳热力经济性的问题,建立了系统热力经济性模型,研究了热泵系统蒸发温度、超长重力热管热阻、井深、地温梯度以及蒸发器面积不同的情况下系统热力经济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蒸发温度使供热成本最低,如在地温梯度30℃/km、井深3 000 m的条件下,最佳蒸发温度为-2℃;超长重力热管热阻越小或地温梯度越大时可实现供热成本越低且最佳蒸发温度越高;存在最佳的井深和蒸发器面积使得供热成本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超长重力热管在开采深层地热联合热泵系统性能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开采 超长重力热管 热泵系统 地热利用 热力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我国海洋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
6
作者 付强 程兵 +3 位作者 吴英 宋荣彩 王君傲 高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3,共12页
我国海洋地热能资源丰富,尚未得到较好开发利用,如能与其他海洋资源实现融合开发利用,将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建设能源强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及岛礁建设和深远海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 我国海洋地热能资源丰富,尚未得到较好开发利用,如能与其他海洋资源实现融合开发利用,将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建设能源强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及岛礁建设和深远海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海洋地热能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海洋地热能利用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我国海洋地热能利用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海洋地热能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海洋地热能利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海洋地热能产业及产业链构建;并阐述了阶段性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国海洋地热能利用的2个典型模式:与海上稠油和海上天然气水合物融合开发的地下直接利用模式。研究建议:统筹海洋功能区划,将海洋地热能和海洋油气区块纳入国家统一规划;优先摸清南海海洋地热能及与其他海洋资源重叠优势区域分布情况;加快攻关海洋地热能开发利用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加大对海洋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财政支持力度,并给予补贴和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在海洋地热能富集区开辟先导试验,积极探索与海洋其他资源融合开发示范,以此促进我国海洋地热能利用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热能 开发利用 油气 稠油 天然气水合物 融合开发
下载PDF
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7
作者 夏晴 郭帅 +3 位作者 马静晨 孟博言 蔡皖龙 孔彦龙 《太阳能》 2024年第7期109-117,共9页
地热能作为5大非碳基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储量大和分布广泛等特点。概述了地热能利用技术分类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水热型供热系统、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应用现状。对国内外... 地热能作为5大非碳基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储量大和分布广泛等特点。概述了地热能利用技术分类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水热型供热系统、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应用现状。对国内外现今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最新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从行业重难点问题攻关、多场景地热能利用适应性方案开发、地热储能技术探索等方向对中国未来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做出展望,以期为中国地热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建议与意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利用技术 地埋管换热器 建筑供热制冷 增强型地热系统
下载PDF
中深层地热供暖系统的设计应用
8
作者 王崇 吴春玲 +1 位作者 辛祥泰 赵子民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5期66-68,共3页
中深层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于城镇供热中,可替代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天津市拥有良好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在实际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也积累了较多的经... 中深层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于城镇供热中,可替代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天津市拥有良好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在实际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中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方法。本项目以深层地热能系统热源替代传统市政热源,在深层地热供热站建站规模、地热系统设计和整装式机房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了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梯级利用 系统耦合 整装式机房 供热站 供热系统
下载PDF
雄安新区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9
作者 王浩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根据雄安新区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的地温场和热物性等赋存条件,估算了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静态储量和资源潜力,评价了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经计算,雄东片区150 m以浅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4.7×10^(12)kJ/℃,静态储量为23.4×10^... 根据雄安新区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的地温场和热物性等赋存条件,估算了雄东片区浅层地热能静态储量和资源潜力,评价了开发利用的经济环境效益。经计算,雄东片区150 m以浅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为4.7×10^(12)kJ/℃,静态储量为23.4×10^(12)kJ,制冷工况下资源潜力为43.3万m^(2)/km^(2),供暖工况下资源潜力为85.9万m^(2)/km^(2)从经济效益角度评价,当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率为25%时,雄东片区全年大约可节约6077吨标准煤,全年大约可节约费用2006万元,可减排二氧化碳14501吨、减排二氧化硫103吨、减排粉尘49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资源潜力 开发利用 经济环境 效益评价
下载PDF
地热供暖梯级利用优化研究
10
作者 杨清 吴冰洁 李曼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50-55,29,共7页
提高地热能利用率是地热供暖节能增效的有效途径,尾水回灌是热储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不同的地热能供暖运行策略致使系统地热能利用率与系统总能效不同。不同的热储层具有不同的物化特征,为利于回灌、节能及安全,宜据其特性优化... 提高地热能利用率是地热供暖节能增效的有效途径,尾水回灌是热储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根本保障。不同的地热能供暖运行策略致使系统地热能利用率与系统总能效不同。不同的热储层具有不同的物化特征,为利于回灌、节能及安全,宜据其特性优化利用模式。基于砂岩热储供暖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案例,定量分析不同侧重点之优缺,提供更合理的梯级利用策略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梯级利用 热泵技术 性能评价参数
下载PDF
德州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探讨
11
作者 颜翠翠 郭静 +8 位作者 李爱敏 向小林 刘洪义 李春祎 李芝厚 吴金辉 董晓霞 舒少杰 王熙博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稳定、开发技术先进、运行管理科学的非碳基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能源。德州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已查明全市地热资源量约500亿m^(3),地热资源总储量3.80×10^(20) J...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稳定、开发技术先进、运行管理科学的非碳基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能源。德州市是山东省地热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已查明全市地热资源量约500亿m^(3),地热资源总储量3.80×10^(20) J,占全省的21.35%。而地热资源具有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双重属性,是一种特殊的地下水。德州市聚焦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高质量发展。依托地热资源优势,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发展理念,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开展地热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监督管理工作,探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监督管理
下载PDF
浅析地热尾水热泵技术梯级利用的应用
12
作者 马娜 冯永胜 王立祥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通过对地热井供热能力的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对地热井的能源利用起到指导估算作用。优化地热尾水工艺流程,选用低温采暖末端方式,合理确定供暖设计工况,从而改善地热尾水直接供暖时采暖末端、回水直接排放而造成的能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 通过对地热井供热能力的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对地热井的能源利用起到指导估算作用。优化地热尾水工艺流程,选用低温采暖末端方式,合理确定供暖设计工况,从而改善地热尾水直接供暖时采暖末端、回水直接排放而造成的能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现象。根据有地热资源区域的地热尾水利用工程实际案例,通过对地热能源数据分析,结合水源热泵技术,对地热尾水进行梯级利用,可增大地热水的供暖面积,节能环保,对地热井供热能力估算提供工程指导,为有着丰富地热资源的雄安新区冬季供热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尾水热泵 供暖设计工况 梯级利用 节能
下载PDF
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9
13
作者 马冰 贾凌霄 +1 位作者 于洋 王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34-1747,共14页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 地热能作为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碳中和具有重要价值。2015—2020年,全球新增地热发电约3649 GW,增长约27%;地热直接利用总装机容量增长52.0%。两者之和,所用热能比2015年增长72.3%。全球每年地热直接利用可防止7810万t碳和2.526亿t CO_(2)排放到大气中。世界地热能发展呈现五大趋势:(1)发展非常规地热系统;(2)向海上地热资源开发进军;(3)降低钻探成本与石油热能协同生产;(4)加大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5)加强含水层热能储存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发电 地热能直接利用 非常规地热系统 热能储存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储能技术 被引量:16
14
作者 汪集暘 孔彦龙 +8 位作者 段忠丰 张吉雄 罗昔联 黄永辉 罗娜宁 程远志 周楠 张伟尊 庞忠和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开发煤田地热不仅可以改善煤田开采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通过地热能的清洁利用变“害”为“利”,尤其是在目前“双碳”目标下利用煤田采空区储能大有前景。评估获得我国主要赋煤区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12×10^(19) kJ,折合标煤3795.39亿t... 开发煤田地热不仅可以改善煤田开采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通过地热能的清洁利用变“害”为“利”,尤其是在目前“双碳”目标下利用煤田采空区储能大有前景。评估获得我国主要赋煤区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12×10^(19) kJ,折合标煤3795.39亿t,可采热储量1.71×10^(18) kJ,折合标煤569.31亿t。其中,华北赋煤区的可采热储量约占74.7%,特别西区(晋陕蒙宁分区)拥有神东、晋北、晋东、晋中、陕北、黄陇(华亭)、宁东7大煤炭基地,资源最为丰富,占近48.7%。进一步指出“煤−热共采”是煤田区地热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充填埋管取热、采空区矿井水取热和深部煤矿含水层取热等。此外,提出将采空区以及排水后腾出来的空间作为“储层”加以利用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并对回填(相变)材料储热、废弃煤田抽水蓄能和废弃煤田压缩空气蓄能做了详细评述。最后,对煤田热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评述。总之,煤田规模化储能与热害防治和地热利用将成为煤田地热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实现煤矿绿色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地热 双碳 储能 地热利用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油气田地热开发前景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雷群 王红岩 +1 位作者 魏伟 赵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全世界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源热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直接利用走在世界前列,地热发电具有一定的基础。中国石油矿权区面积广,区内地热资源总量大... 全世界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源热泵技术和地热发电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地热直接利用走在世界前列,地热发电具有一定的基础。中国石油矿权区面积广,区内地热资源总量大。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国石油地热利用的进展和模式,中国石油具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天优势,其部分石油钻井可转换为地热开发井,油田采出水也可进行地热资源开发。中国石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依托油田,发挥优势,降低能耗,改善油区工作和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地热能 开发 利用 地热钻井 热泵 发电
下载PDF
地热利用中的地温可恢复特性及其传热的增强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青 于鸣 +2 位作者 乔广 李明 白金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在地源热泵(GSHP)地能利用中,通过可控间歇过程,恢复地下温度,弥补土壤传热慢的不足。间歇过程可使热量充分扩散及地温得以恢复,提高地下换热负荷,以最少的井孔数布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间歇时间可能改变温度变化... 在地源热泵(GSHP)地能利用中,通过可控间歇过程,恢复地下温度,弥补土壤传热慢的不足。间歇过程可使热量充分扩散及地温得以恢复,提高地下换热负荷,以最少的井孔数布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换热单元的换热能力。间歇时间可能改变温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实现良好的热泵机组运行工况以及系统的配置运行。因此,所提出的可控间歇技术对未来利用和发展地能供热供冷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能利用 地源热泵 间歇过程 地温恢复
下载PDF
张双楼煤矿深井热害控制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郭平业 秦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93-398,共6页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高温热害,热害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利用。以张双楼煤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认为矿井涌水丰富的矿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降温系统冷源;同时,以矿井...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高温热害,热害作为地热能的一种形式可以有效利用。以张双楼煤矿为例,通过现场试验,进行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认为矿井涌水丰富的矿井可以充分利用矿井涌水作为井下降温系统冷源;同时,以矿井涌水为冷媒,通过矿井排水系统输送井下热能至地面,在地面建立热能综合利用系统进行工业广场建筑物、井口防冻和洗浴供热;张双楼煤矿实施热害资源化利用技术后,井下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了7℃,工作面空气含湿量降低了13.62 g/kg,同时取代地面燃煤锅炉后,年节省燃煤11 790 t,减排二氧化碳31 122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双楼煤矿 深井 高温热害利用 地热
下载PDF
矿山地热防控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平业 卜墨华 +1 位作者 张鹏 何满潮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2-1651,共20页
从矿山地热致灾形式、热害控制技术、热能利用方法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矿山地热的致灾形式有加剧煤岩体性质劣化、诱发支护结构失效和导致高温高湿环境三类,具体包括加剧围岩变形破坏、诱发吸附瓦斯... 从矿山地热致灾形式、热害控制技术、热能利用方法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矿山地热的致灾形式有加剧煤岩体性质劣化、诱发支护结构失效和导致高温高湿环境三类,具体包括加剧围岩变形破坏、诱发吸附瓦斯溢出、降低锚杆锚固强度、加剧锚护材料腐蚀、损害工人身心健康、降低工人工作效率和增加机械设备故障率七方面.热害控制技术有非人工降温技术和人工降温技术两种,其中非人工降温技术分为热源控制技术、热湿环境调控技术和个体防护技术3类;根据制冷工质不同,可以将人工制冷降温系统分成气冷式、冰冷式和水冷式3大类,包括压缩空气制冷降温、冰制冷降温、地面集中制冷降温、地面排热井下集中降温、回风排热井下集中降温、地面热电联产制冷降温和热害资源化利用等制冷系统.通过提取矿井水和矿井回风中的余热用于矿区井口防冻、洗浴供暖和建筑物供暖,是目前矿山地热利用的主要方法.而直接提取巷道围岩热能的同时实现矿井降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也是矿山地热直接利用的关键;将地埋管换热器布置在采空区充填材料或巷道围岩内提取围岩热能、实现矿区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利用是未来矿山地热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热 矿井热害 降温系统 热能利用 高温高湿
下载PDF
新时代地热资源勘查开发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卢予北 李艺 +3 位作者 卢玮 李贵亮 陈莹 王攀科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地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而且还可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城镇清洁供暖、温泉小镇建设、特色生态农业、理疗休闲度假、旅游等相关产业。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以及治理大... 地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而且还可带动相关设备制造、城镇清洁供暖、温泉小镇建设、特色生态农业、理疗休闲度假、旅游等相关产业。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以及治理大气污染的现实需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因此,实现可持续、科学、合理规划利用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从地热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工程和地热温泉文化建设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建议加强政策引导,规划统一管理,加强监管,并重视宣传和科普,主动作为,以提升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服务能力和作用地位。技术方面,应加大深井换热系统的技术研究;在地层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选择空气钻井(孔)和泵吸反循环钻井工艺;开展高强度、耐腐蚀、导热性好的新型成井管材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热资源 勘查 开发利用 浅层地热能 水热型地热 干热岩 地热供暖 地热发电
下载PDF
地热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丽 郑秀华 詹美萍 《资源与产业》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环境和能源等发生变化,化石燃料高峰时代被逐渐削弱。虽然石油天然气在未来仍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将获得较大发展。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资源更具备商业竞争力。地热能储...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环境和能源等发生变化,化石燃料高峰时代被逐渐削弱。虽然石油天然气在未来仍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将获得较大发展。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风能和地热能等资源更具备商业竞争力。地热能储存于地下,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也可作为峰值负荷能使用。从其开发利用成本来看,地热能源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有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源 利用现状 可再生能源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