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中不同类型再生稻品种产量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分析
1
作者 潘志军 吴小文 +9 位作者 吴晨阳 程驭 陈龙 张晓红 张进山 周兵 江波 张文静 车钊 宋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2-1501,共10页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 为探究皖中地区不同类型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为再生稻品种选择和周年稻作模式搭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早熟籼型常规稻、早熟籼型杂交稻、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4个类型的8个代表品种为供试材料,监测不同类型再生稻的产量和全生育期气象要素情况。结果显示,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作再生稻时产量[(12.47±0.24)t·hm^(-2)]、光能生产效率[(0.40±0.01)g·MJ^(-1)]和有效积温(≥10℃)生产效率[(4.35±0.10)kg·hm^(-2)·℃^(-1)·d^(-1)]最高,可通过较高的日产量和适度较长的生育期促进高产形成。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较中熟籼型杂交稻和籼粳杂交稻的再生季成熟期提前24~47 d,可用于后茬作物的温光资源更充裕。综上,选择中熟籼型杂交稻品种做再生稻时,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和产量最高;选择早熟籼型常规稻和早熟籼型杂交稻作再生稻时,可搭配的轮作模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产量 温光资源利用 轮作模式
下载PDF
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及利用率研究
2
作者 陈小英 林巧灵 +1 位作者 阮翠冰 魏泽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 【目的】探明区域气候变化对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为高效利用区域气候资源、优化葡萄产业布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20年闽东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资料、2000-2019年闽东葡萄面积、产量资料,采用作物生长动态统计模型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er-Kendall检验法等分析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近50年闽东葡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9 313.2 kg/hm^(2)、 37 965.1 kg/hm^(2)、 36 868.0 kg/hm2,气候倾向率分别为-87.7 kg/(hm^(2)·10a)、869.1 kg/(hm^(2)·10a)、1 046.7 kg/(hm^(2)·10a)。气候潜力于1999年发生突变后呈加速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沿海气候潜力高,西北部山区低,高低值中心分别在福安市和周宁县。气温、降水对生产潜力的削减幅度分别为33%~40%、2%~4%,温度订正系数平均为0.6,降水订正系数平均为1.0,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降水、日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31、0.70;闽东气候资源利用率平均为46%,与单产、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55。【结论】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东部沿海优于西北部山区,气温是对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最大的因子,降水增多带来负效应。葡萄种植结构格局与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匹配较好,通过提高葡萄单产水平、加强葡萄园区小气候调节等措施,闽东葡萄气候生产潜力的利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光合生产潜力 光温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气候资源利用率 闽东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
3
作者 郝展宏 叶松林 +2 位作者 蔡东玉 张丽娟 米国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59-64,共6页
本研究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面临的出苗质量、播种—出苗期水分供应、灌溉施肥及时性及技术粗放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提高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粮食单产提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 本研究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面临的出苗质量、播种—出苗期水分供应、灌溉施肥及时性及技术粗放等问题,并就进一步提高光温水肥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该区域粮食单产提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等,从2018年起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通过实施冬小麦“四密一稀”条带种植配套卫星导航播种技术、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结合配套现代化农机与信息技术装备,形成了一套集成的“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四密一稀’浅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绿色生产技术”。2010—2023年田间示范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上述生产难题,达到了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目标。与农民传统相比,小麦增产9%~17%,玉米增产12%~14%,周年节水450~750 m^(3)/hm^(2),节肥20%,节约人工成本2250~3000元/hm^(2)。该技术为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绿色高产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四密一稀 条带种植 卫星导航 浅埋滴灌 水肥药一体化 光温资源 产量 增产 绿色生产技术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研究
4
作者 池永亮 刘锡尧 《河南科技》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以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高效处理。【方法】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围绕物料粒度、堆肥混合物含水率、高温堆肥时间、pH值、堆肥温度、通风供氧速率等控制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检测... 【目的】研究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优化,以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高效处理。【方法】以餐厨垃圾为主要原料,围绕物料粒度、堆肥混合物含水率、高温堆肥时间、pH值、堆肥温度、通风供氧速率等控制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检测餐厨垃圾高温堆肥进程变化和最终堆肥制品质量。【结果】研究发现:在综合考量堆肥效率和堆肥制品质量等因素下,物料粒径≤20 mm、堆肥混合物含水率55%、高温堆肥时长120 h、高温堆肥培养温度55℃、供氧通风速率15 L·min-1的工艺条件有利于提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效率,获得优质堆肥制品。【结论】研究所得最优餐厨垃圾高温堆肥工艺,为及时高效处理餐厨垃圾,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高效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高温堆肥 工艺优化 资源化
下载PDF
污泥预热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5
作者 潘露娜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251-253,257,共4页
污水污泥产量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厂的一大难题。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污泥最有效的处置方法。本文设计了一套污泥好氧消化装置,在预热和保温的作用下,反应器能维持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在设计进泥含固率5%~6.5%、搅拌速度80 r... 污水污泥产量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厂的一大难题。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污泥最有效的处置方法。本文设计了一套污泥好氧消化装置,在预热和保温的作用下,反应器能维持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在设计进泥含固率5%~6.5%、搅拌速度80 r/min、曝气量0.12 m^(3)/h参数条件下,固体停留时间为10 d时,消化出泥挥发性有机物(VSS)降解率达到最高,为55%,出泥的病原菌达到“未检出”的状态,出泥实现了稳定化和无害化的标准,能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 稳定化 无害化 资源化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环保型莫来石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伍芷菁 花开慧 +3 位作者 钟雅丽 陈晓冰 高品海 郑愚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95-501,共7页
莫来石多孔陶瓷因其高强度和耐腐蚀等性能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合成莫来石的原料高岭土的不可再生性及持续上涨的价格,寻找廉价易得的替代原料对于合成莫来石多孔陶瓷迫在眉睫。建筑废弃物的成分与高岭土相似,可作为高岭土的可行... 莫来石多孔陶瓷因其高强度和耐腐蚀等性能得到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合成莫来石的原料高岭土的不可再生性及持续上涨的价格,寻找廉价易得的替代原料对于合成莫来石多孔陶瓷迫在眉睫。建筑废弃物的成分与高岭土相似,可作为高岭土的可行替代品之一。以建筑废弃物和Al_(2)O_(3)为主要原料,AlF_(3)为晶须催化剂,B_(2)O_(3)为烧结助剂,成功制备了环保型莫来石多孔陶瓷。通过阿基米德排水法、XRD和SEM等表征手段,深入探究了多孔陶瓷的晶相、微观形貌和物理化学特性。同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提升煅烧温度有助于莫来石晶须的生成,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晶须粗化和晶粒增大。当煅烧温度为1200℃时,莫来石晶须的生长形貌最佳,晶须直径约为0.05—0.1μm、长度为0.5—1μm、长径比在15—20之间。随着煅烧温度增加,莫来石多孔陶瓷的开口孔隙率不断降低,抗折强度不断增强。当煅烧温度为1200℃时,样品的开口孔隙率达到(61.78±0.72)%,抗折强度达到(3.74±0.46)MPa。因此,以建筑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可成功制备具有高气孔率的莫来石多孔陶瓷。本研究为建筑废弃物合成莫来石多孔陶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对降低生产成本及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等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建筑废弃物 莫来石晶须 原位合成 煅烧温度 资源化利用 形成机制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污泥自热高温好氧消化工艺参数检测研究
7
作者 牛玉坤 韩富刚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225-228,共4页
污泥自热高温好氧消化技术是实现污泥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本文检测了不同进泥浓度、搅拌速度、曝气量和污泥停留时间条件下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指标的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进泥含固率为6%~7.5%(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为4... 污泥自热高温好氧消化技术是实现污泥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本文检测了不同进泥浓度、搅拌速度、曝气量和污泥停留时间条件下污泥中挥发性有机物指标的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进泥含固率为6%~7.5%(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为44~56.5 g/L)、搅拌速度为150 r/min、曝气量为0.2 m^(3)/h和污泥停留时间为6~8 d时,污泥挥发性有机物降解率达50%~55%。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消化后的污泥病原菌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消化出泥的病原菌达到了“未检出”的水平。出泥可作为A级生物固体利用。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自热高温好氧消化 挥发性有机物 病原菌 A级生物固体 资源化
下载PDF
高温好氧密闭仓式发酵技术在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
8
作者 郑晓雯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市政污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含有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市政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高温好氧密闭仓式发酵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发酵环境,促使污泥在高温... 市政污泥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含有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市政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高温好氧密闭仓式发酵技术通过精准控制发酵环境,促使污泥在高温、好氧条件下加速分解,不但能够实现有害物质的减量化,还可推动有机物的稳定化与无害化。此项技术借助密闭仓式系统,对氧气供应与温度控制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发酵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文章系统地分析了高温好氧密闭仓式发酵技术在不同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具体途径,并从环境与经济两个角度对该技术的应用效益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好氧 密闭仓式发酵技术 市政污泥 资源化利用 产业化应用
下载PDF
稻虾共作深水灌溉下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诚信 马林杰 +6 位作者 袁秦 寇祥明 王守红 张家宏 韩光明 唐鹤军 潘志文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30,共11页
以金香优100(A1)、润两优香丝(A2)、镇籼3优111(A3)、宁两优Y16(A4)等4个籼稻品种,南粳9108(B1)、南粳46(B2)、南粳3908(B3)、金香玉1号(B4)等4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稻虾共作长时间深水(20~40 cm)灌溉模式,从稻米生育特性、产量、... 以金香优100(A1)、润两优香丝(A2)、镇籼3优111(A3)、宁两优Y16(A4)等4个籼稻品种,南粳9108(B1)、南粳46(B2)、南粳3908(B3)、金香玉1号(B4)等4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稻虾共作长时间深水(20~40 cm)灌溉模式,从稻米生育特性、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多个维度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结果表明:籼稻A2、粳稻B3生育期最短;籼稻A3倒伏面积90%,抗倒性最差,粳稻B2倒伏面积20%,其余品种抗倒性均较好;籼稻A1株高最高,A3穗长最长,A4分蘖率、成穗率最佳,粳稻B2株高最高,B3穗长最长,B1分蘖率、B2成穗率最佳。籼稻A4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粳稻B3产量最高,产量优势主要来自结实率、千粒重;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以籼稻A1、粳稻B3表现最好;籼稻A2、粳稻B1蛋白质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值最佳。稻米RVA谱特征分析显示,籼稻品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均表现为A2依次大于A3、A4、A1,消减值、糊化温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粳稻品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均表现为B1依次大于B2、B4、B3,消减值、糊化温度也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此外,籼稻A4、粳稻B3对温光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虾共作 产量 品质 温光资源利用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北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时空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耀杰 彭记永 +1 位作者 张溪荷 李树岩 《干旱气象》 2023年第4期639-647,共9页
探究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夏玉米品种布局调整、保障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玉米及后茬轮作小麦的发育期观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及空间插... 探究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夏玉米品种布局调整、保障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1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玉米及后茬轮作小麦的发育期观测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981—2019年河北省夏玉米潜在生长日数无显著变化、潜在积温显著增加(P<0.05);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显著增加(P<0.05),生长日数利用率从1981年的80.4%提高到2019年的94.5%,积温利用率从1981年的84.5%提高至2019年的94.9%。河北地区夏玉米潜在生长季日数、潜在积温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生长日数利用率及积温利用率整体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廊坊地区生长日数利用率及积温利用率均较高(95%以上),邯郸生长日数利用率较低(85%以下)。1981—2019年夏玉米花前积温与花后积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6、58.7℃·d·(10 a)^(-1),花后积温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花前积温,积温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1981年的1.6下降到2019年的1.1,下降28.5%。研究表明冀南地区夏玉米气候资源利用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以选用生长季更长的中熟和晚熟品种,育种或栽培上可选择灌浆阶段更长的品种,充分利用生长季热量条件,提高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生长季日数 积温 生长季热量资源利用率 花前花后积温比
下载PDF
马道头矿区煤矸石热处理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玉军 张雪飞 刘志成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2-15,共4页
大同二叠纪矿井均为特大型矿井,产煤量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难以资源化利用的煤矸石。为有针对性地利用大同二叠纪矿井马道头矿区煤矸石,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分析设备... 大同二叠纪矿井均为特大型矿井,产煤量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难以资源化利用的煤矸石。为有针对性地利用大同二叠纪矿井马道头矿区煤矸石,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分析设备对热处理前后的大同马道头矿区煤矸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及热处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同马道头矿区煤矸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和Al2O3,属于中高级比铝硅型煤矸石,活性激发温度区间在500~700℃,通过利用热重质谱仪分析该矿煤矸石的热处理特性,获得了该矿区煤矸石的活性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00℃左右。对马道头矿区煤矸石的理化特性及热处理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后,经过分析不同煤矸石利用方向的特点及该矿区煤矸石特性,对马道头矿区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三个利用方向:制水泥掺和料、提取白炭黑和制备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马道头 二叠纪煤田 热处理 活化温度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磷石膏低温分解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的工艺研究
12
作者 吴良贤 邓秋林 +3 位作者 廖辉伟 曾勃力 谭宏斌 董发勤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21,57,共7页
基于磷石膏完全替代石灰石的制备策略,以磷石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水泥原料,烧制以硫铝酸钙和贝利特为主的硫铝酸盐水泥,考察了不同碳硫比(焦炭和硫酸钙的摩尔比)、煅烧温度和金属离子含量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以及水泥性能的影响。结... 基于磷石膏完全替代石灰石的制备策略,以磷石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为水泥原料,烧制以硫铝酸钙和贝利特为主的硫铝酸盐水泥,考察了不同碳硫比(焦炭和硫酸钙的摩尔比)、煅烧温度和金属离子含量对水泥熟料矿物形成以及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硫比为2、煅烧制度为800~900℃-1 h/1300℃-0.5 h时,在空气气氛下成功烧制出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成分;在不外掺石膏的情况下,制备出的水泥净浆试件3 d抗压强度可达35.2 MPa,28 d抗压强度达到42.8 MPa。利用磷石膏低温部分分解烧制的硫铝酸盐水泥达到了GB 20472—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低温分解 硫铝酸盐水泥 固废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环境温湿度及玉米秸秆日粮对东亚飞蝗生长状况的影响
13
作者 李思宇 邱慧 +3 位作者 史豆豆 苗阳阳 常峰 曲善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24-128,140,共6页
为了将玉米秸秆作为日粮用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养殖中,实现“以害治废,害废变宝”,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温度水平(23℃、28℃、33℃)和相对湿度水平[低湿度(相对湿度20%~30%)、中湿度(相对湿度50%~... 为了将玉米秸秆作为日粮用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养殖中,实现“以害治废,害废变宝”,试验首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温度水平(23℃、28℃、33℃)和相对湿度水平[低湿度(相对湿度20%~30%)、中湿度(相对湿度50%~60%)、高湿度(相对湿度80%~90%)]下东亚飞蝗29 d的增重情况(体重增长指数)和成活率,然后基于蝗虫嗜食禾本科青绿幼嫩牧草茎叶的习性和营养需求,以及尽可能消纳更多玉米秸秆的原则设计日粮配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450只3龄东亚飞蝗蝗蝻随机分为5组(A、B、C、D、E组),30只/网箱,1个网箱为1个重复,每组3个重复,A组饲喂100%苜蓿草粉,B组饲喂100%玉米秸秆粉,C组饲喂83%玉米秸秆粉+12%苜蓿草粉+5%蔗糖,D组饲喂95%玉米秸秆粉+5%蔗糖,E组饲喂100%青绿黑麦草,试验期为29 d,试验结束后测定在适宜的养殖温度和湿度下各组日粮总消耗量、成活率、总增重、料重比和增重成本,研究玉米秸秆日粮对东亚飞蝗生长状况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在28℃、低湿度(相对湿度20%~30%)条件下体重增长指数和成活率最高;5组日粮总消耗量表现为E组>C组>B组>D组>A组,成活率表现为E组>C组>D组>B组>A组,总增重表现为E组>C组>D组>B组>A组,料重比表现为A组>B组>D组>C组>E组,增重成本表现为A组>D组>E组>C组>B组,C组和E组的日粮总消耗量、成活率、总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增重成本较为接近;其中C组在具有较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可有效消纳玉米秸秆。说明东亚飞蝗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8℃、相对湿度20%~30%;在此条件下,用83%玉米秸秆粉+12%苜蓿草粉+5%蔗糖饲喂东亚飞蝗,可充分利用蝗虫消纳玉米秸秆,并为东亚飞蝗养殖带来较高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日粮 温度 湿度 成活率 东亚飞蝗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西藏甘蓝型春油菜品系及密度配置分析
14
作者 蒙祖庆 宋丰萍 +3 位作者 郭占全 刘晨亮 郑维列 刘翠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4,共13页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西藏甘蓝型春油菜的生育期性状、生长动态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明确西藏高原农区甘蓝型春油菜的品系配置与高效增产效应。【方法】2019-2020年,选用早熟NY16、中熟NY28和晚熟NY523个不同熟期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系,设置1.5×10^(5)(D1)、3.0×10^(5)(D2)、4.5×10^(5)(D3)、6.0×10^(5)(D4)和7.5×10^(5)株/hm^(2)(D5)5种不同种植密度,共计1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测定3个油菜品系在不同密度处理下的生育期性状、动态生长指标和成熟期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密度和品系的温度与光能利用效率,通过籽粒产量和光温利用效率确定合理的品系和密度配置。【结果】①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油菜品系营养生长阶段缩短,所需积温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生育期历时和所需积温减少;与早熟品系相比,中、晚熟品系的苗期和花期较长。②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参试品系的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粒质量均有所降低,合理密植可弥补单株生产力降低造成的产量损失;早熟品系在不同密度下的平均籽粒产量为1634.96~2456.23 kg/hm^(2),并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达最大值;中、晚熟品系平均产量为1734.61~2809.74和1942.03~3108.22 kg/hm^(2),并在4.5×10^(5)株/hm^(2)(D3)种植密度达最大值;③密度增加可加快甘蓝型春油菜生育前期茎秆的伸长,抽薹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茎粗均降低,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油菜茎秆明显纤细。与早、中熟品系相比,晚熟品系对密度响应更明显。④合理密植可优化油菜的光温利用效率,其中早熟品系的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在7.5×10^(5)株/hm^(2)(D5)种植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48 g/MJ,1.537 kg/(hm^(2)·℃);中、晚熟品系光能和温度利用效率均在4.5×10^(5)株/hm^(2)(D3)密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0.156 g/MJ,1.578 kg/(hm^(2)·℃)和0.163 g/MJ,1.638 kg/(hm^(2)·℃)。【结论】春油菜早熟品系密度为7.5×10^(5)株/hm^(2),中、晚熟品系密度为4.5×10^(5)株/hm^(2)时,其产量及光温利用效率达最大值。相同种植密度下,中、晚熟品系的光温利用占优势,在一定无霜期范围内,应充分协调生态条件与密度的关系,建议西藏地区应注重甘蓝型春油菜中、晚熟品系的选育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密度效应 光温利用效率 西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工程经济分析的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云涛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第5期75-82,共8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能资源,但普遍品位较低,利用程度较低,中低温地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主要研究了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方式中的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并结合不同热储特征以及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对不同利用方式的...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能资源,但普遍品位较低,利用程度较低,中低温地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主要研究了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方式中的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并结合不同热储特征以及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选型、经济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中,供热供冷模式经济性最佳,且对于某热储二地热资源(120℃)而言,在1采1灌的地热井配比下,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14.1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下游市场进行判定,当具备开展供热供冷条件时,宜优先采用供热供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综合利用 中低温地热 经济评价
下载PDF
氧气高炉喷吹CO_(2)对冶炼参数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海洋 李卫超 +2 位作者 芮义斌 蔡军 姚鑫华 《冶金能源》 2023年第3期9-12,17,共5页
采用物料平衡、热平衡方法,模拟计算了氧气高炉喷吹CO_(2)后理论燃烧温度、鼓风动能、焦比、炉腹煤气量、直接还原度及炉顶煤气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O_(2)喷入量增加,氧气高炉的理论燃烧温度和直接还原度降低,鼓风动能、焦比、... 采用物料平衡、热平衡方法,模拟计算了氧气高炉喷吹CO_(2)后理论燃烧温度、鼓风动能、焦比、炉腹煤气量、直接还原度及炉顶煤气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O_(2)喷入量增加,氧气高炉的理论燃烧温度和直接还原度降低,鼓风动能、焦比、炉腹煤气量和炉顶煤气热值提高。CO_(2)喷入量为100 m^(3)/t时,理论燃烧温度降低到2267℃,鼓风动能提高到1780.41 kg·m/s,能够满足高炉炼铁的正常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高炉 CO_(2) 资源化利用 理论燃烧温度
下载PDF
电解铝废旧电极资源化环保处置
17
作者 刘叶刚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204-205,208,共3页
废旧电极的无害化、资源化环保处置是电解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电解铝废旧电极主要来源及危害,并对比现有废旧电极资源化处置方法,发现超高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废阴极及废阳极多种废料的无害化处置... 废旧电极的无害化、资源化环保处置是电解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电解铝废旧电极主要来源及危害,并对比现有废旧电极资源化处置方法,发现超高温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废阴极及废阳极多种废料的无害化处置并进行资源化利用,且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可成为未来废旧电极环保处置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铝 废旧电极 超高温无害化处置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熔化-烟化法处理铅银渣中锌的挥发行为的研究
18
作者 苏瑞娟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1期29-31,共3页
为了对一处大型炼锌厂产生的可能主要含金属铅和金属银的废渣进行破碎,碳还原后,将前后的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进一步观察分析,矿物在渣中的存在形式是不规则微细粒状或形成晶粒状集合体,铅银渣烟尘中含量较高的金属... 为了对一处大型炼锌厂产生的可能主要含金属铅和金属银的废渣进行破碎,碳还原后,将前后的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进行进一步观察分析,矿物在渣中的存在形式是不规则微细粒状或形成晶粒状集合体,铅银渣烟尘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有Zn、Pb、Ag和Zr等,Zn元素的赋存状态主要为ZnFe_(2)O_(4)、ZnSO_(4)。当碳还原反应温度为1 300℃、反应时间为1 h、煤粉含量为60%时,Zn的挥发率为91.9%,达到了理想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渣 烟化挥发 碳热还原法 资源综合利用 温度
下载PDF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4
19
作者 许轲 孙圳 +9 位作者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刘俊 宋云生 杨大柳 魏海燕 吴爱国 王显 吴冬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222-4233,共12页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品种类型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播期对浙东南地区直播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义虎 何贤彪 +2 位作者 朱练峰 余山红 张中熙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62-2473,共12页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为筛选适宜在浙东南地区作受灾补播的直播晚粳稻品种,选用3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和2个常规粳稻(秀水519、秀水417),开展大田分期直播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具体为甬优1540>甬优7850>嘉优中科3号>秀水519>秀水417,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播期每推迟5 d,籼粳杂交稻平均产量下降0.71 t·hm^(2),常规粳稻下降0.30 t·hm^(2),主要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有关;水稻生育时期随播期推迟而相应顺延,且播种-齐穗期、齐穗-成熟期等生育阶段缩短,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大于常规粳稻;水稻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随播期推迟基本呈下降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稻有效积温生产效率高于常规粳稻。产量与齐穗-成熟期的温光资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救灾品种若在7月15日前补播,籼粳杂交稻首选甬优1540,其次为甬优7850,而常规粳稻宜选用秀水519,且播期可推迟至7月20日。本研究结果可为浙东南地区受灾后,采用直播技术选择适宜救灾补播品种提供实践指导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直播稻 产量 温光利用 救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