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史雪辉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304-307,共4页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释放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寻求有价值的特异性TM对UM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UM蛋白标志物及其...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释放多种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寻求有价值的特异性TM对UM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UM蛋白标志物及其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标志物 眼内瘤
下载PDF
Case Report:Adenoma of nonpigmented epithelium in ciliary body: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report 被引量:3
2
作者 CHEN Zhi-qing FANG Xiao-yu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12-615,共4页
Adenomas of the nonpigmented ciliary epithelium (NPCE) are often clin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melanotic malignant melanomas of the ciliary body or metastatic carcinomas.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study of a dist... Adenomas of the nonpigmented ciliary epithelium (NPCE) are often clin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amelanotic malignant melanomas of the ciliary body or metastatic carcinomas.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study of a distinctive variant of adenoma of the NPCE, which clinically appears as epiretinal membrane in the macular region. Histopathologic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is is an adenoma of the NPCE. Identification of this clinic feature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will miss the diagnosis of the adenoma of the NPCE. In this case study, B-scan ultrasonography as well as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has been used to provide help in diagnosing the ciliary body tumor. Because of their anterior location in the ciliary body, partial lamellar sclerou-vectom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retinal membrane Ciliary body uveal tumor ADENOMA
下载PDF
靶向敲除JARID2基因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博 邱纯 +3 位作者 李鹏 毕建军 吴晴 钮蓓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JARID2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M431和SP6.5中JARID2 mRNA的表达。利用shRNA敲除OM431和SP6.5的JARID2基因,构建稳定转染细胞系sh SP6.5和sh OM431,Wester... 目的探讨JARID2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M431和SP6.5中JARID2 mRNA的表达。利用shRNA敲除OM431和SP6.5的JARID2基因,构建稳定转染细胞系sh SP6.5和sh OM431,Western blotting检测JARID2蛋白表达变化,观察靶向敲除JARID2基因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长、转移及体外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OM431和SP6.5细胞中JARID2 mRNA呈过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OM431和SP6.5细胞比较,sh OM431和sh SP6.5细胞中JARID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靶向敲除JARID2基因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转移数量减少,体外克隆形成率降低。结论 JARID2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克隆形成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RID2基因 葡萄膜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眼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玲 朱雪 王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38-1142,共5页
分子影像技术是一种采用非入侵性方式在活体状态下对生物体内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可视化和量化分析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和个性化治疗。眼科肿瘤是一类可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眼科疾病,本文基于眼部原发性... 分子影像技术是一种采用非入侵性方式在活体状态下对生物体内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可视化和量化分析的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和个性化治疗。眼科肿瘤是一类可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眼科疾病,本文基于眼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疾病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对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眼科肿瘤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影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眼科肿瘤 葡萄膜黑色素瘤 眼附属器淋巴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下载PDF
微小RNA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及其靶向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婧研(综述) 魏文斌(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7-1040,共4页
血管生成是由多种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型非编码RNA,其通过转录后调节在... 血管生成是由多种因子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所有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并逐渐成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热点。微小RNA(miRNA)是一类小型非编码RNA,其通过转录后调节在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作用于VEGF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年人发生率最高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眼球乃至生命。由于多种UM细胞系均可表达VEGF,血管生成在UM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UM的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对靶向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miRNA在UM及其他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及miRNA在体内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干预措施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肿瘤血管生成 葡萄膜黑色素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RBX1通过STAT1调控葡萄膜黑色素瘤免疫相关基因
6
作者 周晓雯 李倩 +2 位作者 张哲 沈键锋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7,共9页
目的·探索RBX1(ring-box protein 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VM)肿瘤细胞中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BX1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 目的·探索RBX1(ring-box protein 1)在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VM)肿瘤细胞中对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BX1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分期、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使用靶向RBX1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别在UVM细胞系92.1、OMM2.3和MEL290中瞬时敲低RBX1,并对瞬时敲低RBX1的92.1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si RBX1转染细胞与对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探究RBX1与肿瘤免疫相关基因的关系。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瞬时敲低RBX1的92.1、OMM2.3和MEL290细胞系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及其下游的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9,CXCL9)和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92.1细胞中STAT1及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在瞬时敲低RBX1的细胞系OMM2.3和MEL290中,分别加入5 nmol/L或10 nmol/L的STAT1抑制剂fludarabine,处理48 h后通过qPCR检测CXCL9和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RBX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在肾上腺皮质癌和UVM中显著高表达;且这2种肿瘤分期晚的患者,RBX1表达水平更高,同时RBX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均P<0.05)。对瞬时敲低RBX1的92.1细胞和对照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差异基因,并且GSEA结果显示,RBX1参与调控肿瘤免疫相关通路。热图分析显示RBX1敲低后STAT1表达水平上升。在92.1、OMM2.3和MEL290细胞系中,qPCR结果显示RBX1敲低后STAT1、CXCL9和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上升,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92.1细胞系中敲低RBX1后STAT1及p-STAT1表达水平上升。加入STAT1抑制剂后,OMM2.3和MEL290细胞系中的CXCL9和CXCL10 mRNA上调表达被抑制。结论·RBX1在UVM细胞中可能通过STAT1调控CXCL9和CXCL10的表达,参与肿瘤免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RBX1 肿瘤免疫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下载PDF
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毕晓达 魏锐利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0-622,共3页
目的总结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葡萄膜转移癌病例,其中11例脉络膜转移癌,1例虹膜转移癌。结果12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6例原发于肺癌,3例原发于乳腺癌,1例原发于胃癌,2例不明原因。主要症状为出... 目的总结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葡萄膜转移癌病例,其中11例脉络膜转移癌,1例虹膜转移癌。结果12例中,男性5例,女性7例。6例原发于肺癌,3例原发于乳腺癌,1例原发于胃癌,2例不明原因。主要症状为出现突然视力下降。11例脉络膜转移,病变均位于眼底后极部。B超检查、CT检查为眼球后极部呈扁平状或多发性较小结节状;MRI检查为T1WI呈等或高于玻璃体的信号,在T2WI中呈低信号。结论对于不典型病例,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难区分的时候,应注意其眼底典型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的特点,减少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肿瘤 肿瘤转移 临床 影像
原文传递
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长期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瑶 顼晓琳 +1 位作者 李彬 魏文斌 《眼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长期术后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999-2011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局部肿瘤切除的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5例(15眼)。方法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组织病... 目的研究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和长期术后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999-2011年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局部肿瘤切除的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5例(15眼)。方法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组织病理学检查。主要指标术前视力、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术后视力、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中睫状体肿瘤7例(46.7%),睫状体脉络膜肿瘤2例(13.3%),脉络膜肿瘤6例(40%)。组织病理学检查:10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胶质瘤,1例神经纤维瘤。肿瘤仅累及脉络膜者(6例),采取内切除(玻璃体切除)术式;肿瘤累及睫状体者(9例),采用外切除(经巩膜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式。随访1~9年,9眼(60%)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6眼(40%)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术前,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5眼均无肿瘤复发,1眼(6.7%)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行眼球摘除术。结论内切除或外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完整摘除葡萄膜神经源性肿瘤,保存视力的有效术式,同时尽可能降低了肿瘤医源性播散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血清黑色素瘤活性抑制蛋白与葡萄膜黑色素瘤 被引量:4
9
作者 傅涛 魏文斌 +1 位作者 王阳 刘小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黑色素瘤活性抑制蛋白(MIA)的水平,并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诊断和转移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织病理分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2 7例)、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6例... 目的 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黑色素瘤活性抑制蛋白(MIA)的水平,并探讨其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诊断和转移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不同组织病理分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2 7例)、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6例)、其他眼部肿瘤患者(7例)以及正常成人(16人)外周血清中MIA的浓度。 结果 正常成人(16人)和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视网膜血管瘤(1例)患者血清MIA浓度显著低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不伴巩膜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血清MIA浓度明显低于伴有巩膜浸润和远处转移的患者,但与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不伴巩膜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组,梭形细胞型患者血清MIA浓度与混合型和上皮细胞型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血清MIA水平可能是临床诊断葡萄膜黑素瘤的一个较好指标,并且可用于肿瘤转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抑制蛋白 瘤活性 黑色素细胞瘤 酶联免疫吸附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组织病理分型 视网膜血管瘤 远处转移 正常成人 MIA 无色素上皮 外周血清 肿瘤患者 临床诊断 肿瘤转移 细胞型 浓度 睫状体 浸润 巩膜 混合型
原文传递
反义bcl-2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琳洁 吴中耀 +2 位作者 张胜 郑建樑 郑湖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并通过反义bcl 2寡核苷酸 (bcl 2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bcl 2AS ODN)特异阻断bcl 2基因的表达逆转肿瘤耐药性。方法 原代培养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 ,采用噻唑...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并通过反义bcl 2寡核苷酸 (bcl 2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 ,bcl 2AS ODN)特异阻断bcl 2基因的表达逆转肿瘤耐药性。方法 原代培养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 ,采用噻唑蓝染色法测定肿瘤细胞对不同浓度的 5 氟尿嘧啶、噻替哌、顺铂、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氮烯咪胺体外敏感性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导入bcl 2AS ODN ,阻断bcl 2基因的表达 ,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nblot法测定肿瘤细胞bcl 2的表达情况 ,并根据多药相互作用原理测定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 葡萄膜黑色素瘤对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bcl 2AS ODN可明显抑制bcl 2基因的表达 ,并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bcl 2AS ODN与各种化疗药物呈协同作用 ,能够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所选 6种化疗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毒性作用较小 ,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与bcl 2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bcl 2AS ODN能够部分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多药抗药性 反义寡核苷酸类 肿瘤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前部葡萄膜肿物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手术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向利 马志中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3类前部葡萄膜肿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查阅3例虹膜后方前部葡萄膜肿物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自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同的手术方法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3例均有不同的始发症状。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 目的分析3类前部葡萄膜肿物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查阅3例虹膜后方前部葡萄膜肿物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自觉症状、影像学表现、不同的手术方法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3例均有不同的始发症状。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均质、呈压迫性生长,手术以局部板层巩膜睫状体切除为主,瘤体由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黑色素细胞组成,细胞大小均匀一致,细胞内含有大量浓密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小,呈圆形,无细胞异型或病理核丝分裂像;脉络膜黑色素瘤B超表现为“挖空症”、MRI表现为T,长信号,R短信号,增强明显强化,手术以眼球摘除为主,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型,存在细胞异型及病理核丝分裂像;脉络膜炎性渗出性肿物边界清楚,B超表现为低回声隆起,内回声欠均匀,手术以玻璃体切除、渗出性肿物分离切除为主,病理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大部分脱失坏死,脉络膜中可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无肿瘤细胞。结论熟悉葡萄膜肿物的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可避免误诊误治;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肿物 病理 临床
原文传递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征 邝国平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1期851-854,共4页
目的评价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4例(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其中睫状体肿瘤2例,睫状体脉络膜肿瘤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2例... 目的评价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4例(4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其中睫状体肿瘤2例,睫状体脉络膜肿瘤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2例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无肿瘤复发。结论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除前部葡萄膜肿瘤不仅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而且能有效改善视力,并可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葡萄膜 前部 玻璃体切除术 微创
原文传递
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月明 延艳妮 +1 位作者 李洋 魏文斌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由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葡萄膜转移癌,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的患者16例(16眼)。方法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由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葡萄膜转移癌,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的患者16例(16眼)。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测量瘤体大小(最大基底直径、最大高度),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观察视网膜下液情况。采用SPSS22.0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肿瘤大小,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16例患者手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眼肌、涡静脉、视神经等损伤,术后无感染、巩膜融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失访。14例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视力无明显变化(P=0.69)(术前0.24±0.29,末次随访0.21±0.26)、眼压无明显变化(P=0.39)(术前13.3±5.8 mmHg,末次随访16.0±12.9 mmHg),术后瘤体萎缩(最大基底直径:术前14.9±2.6 mm,末次随访9.9±3.9mm,P<0.001;最大高度:术前6.3±1.9 mm,末次随访2.4±1.3 mm,P<0.001)。所有得到随访数据的14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未观察到视网膜下液的存在。结论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贴放射治疗 葡萄膜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性碘^125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汉卿 罗婧婷 +1 位作者 李洋 魏文斌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眼内侵袭性强且致命的肿瘤。由于UM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缺乏早期预防和治疗转移的策略。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的分析,为破译肿瘤内异质性和微环境的复...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眼内侵袭性强且致命的肿瘤。由于UM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缺乏早期预防和治疗转移的策略。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的分析,为破译肿瘤内异质性和微环境的复杂性提供了关键的视角。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有助于寻找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和治疗靶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单细胞测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样本要求高、测序花费昂贵和耗时长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完善和分析方法的更新,这些缺点可被逐步解决,未来终将攻克这一罕见肿瘤,实现UM患者长期生存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 综述
原文传递
眼内恶性肿瘤基因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管文雪 彭晓燕 《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4期262-265,共4页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alignant melanoma,UM)、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和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治疗手段,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alignant melanoma,UM)、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和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rimary vitreoretinal lymphoma,PVRL)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针对UM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率超过90%,GαQ和Gα11蛋白抑制剂FR900359或其衍生物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蛋白激酶C和ERK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能改善转移性UM患者的治疗反应。针对Yes相关蛋白的靶向治疗策略可能是未来治疗UM的有效手段。Nutlin-3a是MDM2-p53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在高浓度时可杀死视网膜母细胞株。SYK抑制剂是开发中的RB治疗潜在靶点。沉默CKS1B基因可以抑制RB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伊布替尼可能预防或延迟CD79B阳性PVR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眼内恶性肿瘤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