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缺血性卒中10例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詹自雄 陈宏 蓝梅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影像学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0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7例,单发性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MRI显示3例患者病灶存在出血转化。9例脑梗死患者行血管评估,7例存在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者闭塞。1例超急性期就诊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好转。二级预防:6例使用抗血小板、联合骨髓增生抑制剂,病情改善;3例起初仅用抗血小板治疗,病情反复,加用羟基脲治疗后2例病情改善。结论JAK2V617F突变性ET常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多发性脑梗死且病灶较易出血,在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加用骨髓增生抑制剂可能有利于预防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JAK2v617F突变 卒中 影像学
下载PDF
骨髓形态学对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李芳 殷雨梅 +4 位作者 白洁 李芹 吴涛 朴文花 李雯雯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在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既往根据2008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骨髓增生性肿瘤(MPN)诊断标准初诊... 目的探讨骨髓巨核细胞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在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既往根据2008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骨髓增生性肿瘤(MPN)诊断标准初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及ET的患者,依据2016年版WHO诊断标准对患者骨髓活检组织切片进行重新评估,并收集其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诊断分型及基因突变检测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更新诊断标准重新分型后,ET患者23例,PMF患者45例,其中pre-PMF 22例(占PMF的49%),明显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overt-PMF)23例(占PMF的51%)。男性35例(51%)、女性33例(49%),年龄≥65岁患者24例(35%),白细胞增多35例(51%),贫血17例(25%),血小板降低10例(15%),脾肿大25例(37%)。pre-PMF组Ⅰ型、Ⅱ型、Ⅲ型、Ⅴ型巨核细胞百分比均高于ET组(P均<0.01),ET组Ⅳ型巨核细胞百分比高于pre-PMF组(P<0.01)。ET、pre-PMF和overt-PMF组的JAK2V617F、CALR、MPL驱动基因突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和pre-PMF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病理改变不同,结合JAK2V617F、CALR、MPL驱动基因突变及纤维增生分级及临床特征对于pre-PMF和ET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早期原发骨髓纤维化 巨核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CALR及三阴性驱动突变的临床特征比较
3
作者 李雨蒙 杨二鹏 +9 位作者 王子卿 王德好 牛继聪 李芋锦 明静 孙明谦 陈卓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突变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6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突变的驱动基因类型分为JAK2组、CALR组与三阴性组,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血栓、脾肿大、血常规、凝血状态进行分析。结果:69例ET患者中,46例伴随JAK2基因突变,14例伴随CALR基因突变,8例为三阴性,1例伴随MPL基因突变。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JAK2组血栓率最高,为26.09%(12/46),三阴性组为12.5%(1/8),CALR组无血栓事件。JAK2组伴随脾肿大发生率最高,为34.78%(16/46),而三阴性组无脾肿大发生。JAK2组的白细胞数为(9.00±4.86)×10^(9)/L,显著高于CALR组的(6.03±2.32)×10^(9)/L(P<0.05)。JAK2组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48.43±18.79)g/L,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131.00±15.17)g/L(P<0.05)。JAK2组的红细胞压积为(0.44±0.06)%,亦显著高于三阴性组的(0.39±0.05)%(P<0.05)。JAK2组血小板数为(584.17±175.77)×10^(9)/L,显著低于CALR组的(703.07±225.60)×10^(9)/L(P<0.05)。JAK2组和三阴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分别为(2.64±0.69)g/L和(3.05±0.77)g/L,均显著高于CALR组的(2.24±0.47)g/L(P<0.05,P<0.01)。三阴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8.61±1.99)s,较CALR组的(31.45±3.35)s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同驱动基因突变ET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与凝血状态存在差异。与CALR组相比,JAK2组血栓率、白细胞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血小板数显著降低;与三阴性组相比,JAK2组脾大发生率和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与CALR组相比,三阴性组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二代基因测序 驱动突变 凝血
下载PDF
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郑茂凤 李芋锦 +7 位作者 杨二鹏 李雨蒙 孙妍 陈科 陈卓 吕妍 王明镜 胡晓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2088-2093,共6页
目的观察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ET患者22例,给予龙柴降血方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时间(R)、凝血速... 目的观察龙柴降血方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ET患者22例,给予龙柴降血方治疗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时间(R)、凝血速率(K)、纤维蛋白功能(Angle)、血栓最大振幅(MA)、血栓最大振幅时间(TMA)、即时振幅(A)、30 min振幅(A30)、从血样开始检测到曲线分叉所需时间(SP)、血凝块溶解时间(CLT)]、高凝状态发生率和积分变化。选取其中15例ET患者,采用平行反应监测(PRM)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GPIbα)、糖蛋白VI(GPVI)、选择素-P(SELP)]表达水平,分析比较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和血小板聚集增强患者上述各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取5例健康者和10例ET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GPIbα表达情况;分析15例ET患者MA与血清GPIb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龙柴降血方治疗后MA、CLT、高凝状态发生率、高凝状态积分和血清GPIbα、GPVI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SELP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清GPIb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血小板聚集增强患者(P<0.05),GPVI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人相比,10例ET患者治疗前血清GPIbα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10例ET患者治疗后血清GPIbα相对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龙柴降血方治疗后MA下降与GPIbα表达下调呈正相关(r=0.6986,P<0.05)。结论龙柴降血方能够抑制ET患者血小板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Ibα蛋白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龙柴降血方 血栓最大振幅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
下载PDF
应用仲景下瘀血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探讨
5
作者 刘兴 程威豪 +1 位作者 黄喆 代喜平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进而积聚成瘀。对于瘀血导致的疾病,医圣张仲景应用下瘀血法进行治疗,本文对仲景所创下瘀血诸方进行辨析,总结方剂各自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应用指征,联...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机制主要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进而积聚成瘀。对于瘀血导致的疾病,医圣张仲景应用下瘀血法进行治疗,本文对仲景所创下瘀血诸方进行辨析,总结方剂各自的组方用药特点、临床应用指征,联系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中,从疾病分期以及不同证候灵活运用下瘀血法,为现代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提供些许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下瘀血法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现状
6
作者 梁培 杨静 李明霞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伴有血栓形成或自发性出血,有可能转变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目前西医采用...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常伴有血栓形成或自发性出血,有可能转变为继发性骨髓纤维化或急性白血病。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进行论述。目前西医采用降细胞治疗,包括降细胞一线药物羟基脲及干扰素、二线药物阿那格雷、靶向药物芦可替尼、新型药物博美司他及伊美司他。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基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根据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采用相应方剂。随着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不断深入,安全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缓解症状并预防疾病恶变等多方面已有新的突破。查阅文献,总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各种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中西医治疗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从血论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医案1则
7
作者 张单单 张济周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215-218,共4页
张济周长期从事肿瘤临床、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其诊治的1例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初期使用羟基脲治疗效果不佳,加用中药治疗后羟基脲逐渐减量,最后采用纯中医治疗,效果明显,现总结介绍如下。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从血论治 医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
8
作者 毛燕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气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肢体乏力、神疲倦怠、头晕闷胀、皮肤紫...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气虚血瘀证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肢体乏力、神疲倦怠、头晕闷胀、皮肤紫斑、鼻衄齿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持续时间和起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羟基脲治疗ET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羟基脲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1-0064,共4页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 ET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 ET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 12 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病情持续缓解时间,记录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50/46),高于对照组的72.00%(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情持续缓解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羟基脲 原发血小板增多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用药规律
10
作者 李夏 姚宇红 +1 位作者 肖雪 李文爽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ET的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处方49首,药物共计177味。频率最高的为川芎...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ET的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处方49首,药物共计177味。频率最高的为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生地、红花、丹参、甘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心为主。基于关联规则得出高频药物核心组合有川芎-赤芍、川芎-红花、当归-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基于聚类算法得出3组潜在新方核心组合。结论中药治疗ET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热凉血、扶正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中药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夏珺 徐卫 +5 位作者 张苏江 孙雪梅 段丽敏 李伟达 仇红霞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6-420,共5页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66例PT患者中27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百分比为(26.9±9.4)%和(16.3±8.7)%(p<0.05),粒红比为2.9±1.8和5.2±2.9(p<0.05),初诊及随访过程中微血管障碍发生率为29.6%和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粒系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PCR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6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7f点突变 AS-PCR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红星 童春容 +4 位作者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42-745,共4页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红细胞增多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红细胞增多 原发血小板增多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发生与JAK2V617F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1 位作者 杜文津 黄新春 《癌症进展》 201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采用RevMan5.2软件和Statall.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1710例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和1263例阴性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阴性患者(OR=3.13,95%CI:2.26~4.34)。亚组分析未发现结果亚洲人群(OR=4.98,95%CI:2.92~8.52)与非亚洲人群(OR=2.32,95%CI:1.62~3.33)之间存在差异。结论JAK2V617F基因阳性可明显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血栓 JAK2v617F基因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娣娣 韩秀蕊 +5 位作者 赵园 王九菊 李艳春 张丽洁 赵乔佳杰 魏绪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3108-3111,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特点。方法:回顾10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hemia,ST)进行比较。结果:ET骨髓病理巨核细胞体积明...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特点。方法:回顾10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hemia,ST)进行比较。结果:ET骨髓病理巨核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多分叶、多核易见,成簇、成片状分布,ST巨核细胞体积未见明显增大及异常分布。ET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57.83%,ST患者JAK2-V617F突变均为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组WBC、Hb、骨髓纤维化、初诊血栓事件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年龄、Plt、骨髓粒系、红系百分比及巨核细胞计数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无血栓生存率较阴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的骨髓病理特征明显,骨髓活检与JAK2-V617F基因检查相结合对ET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骨髓病理 JAK2-v617F 血栓
下载PDF
清肝化瘀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与JAK2 V617F突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琳 邱仲川 朱小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清肝化瘀汤干预的疗效。方法:观察31例ET患者,其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8例,阴性13例,两组均辨证应用清肝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差别及与JAK2 V6... 目的:探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JAK2基因V617F突变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以及清肝化瘀汤干预的疗效。方法:观察31例ET患者,其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18例,阴性13例,两组均辨证应用清肝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差别及与JAK2 V617F突变的相关性,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前JAK2 617F突变阳性组"刺痛"、"脉络瘀血"、"皮下瘀斑"积分高于突变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3.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JAK2 617F突变阳性组的中医证候、全血黏度改善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有更典型的瘀证表现,清肝化瘀汤可改善患者高凝高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清肝化瘀汤 JAK2 v617F突变
下载PDF
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湘涛 陆晔 +4 位作者 程旭 李蓉 王金湖 严敏 陈丽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26-1726,共1页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ET) JAK2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8
作者 肖悦 李唐菲 薛乾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整治疗间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血液学反应发生较快,3个月后较初诊时血小板明显降低(508.56±120.75 vs.931.44±209.13,P=0.000),12个月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分别为70%、98%;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负荷在治疗6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0.2541±0.1228 vs.0.3153±0.1332,P<0.0001),12个月时的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为12.5%,总缓解率为31.75%。患者的MPN-SAF-TSS积分在Peg-IFN-α治疗6月内下降明显(P<0.001),但12月时积分较治疗6月时变化不大(P>0.05);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均为1-2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偶有≥3级的不良反应,但延长用药间隔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Peg-IFN-α治疗ET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疗效 安全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骨髓病理学、染色体及JAK2-V617F基因和Bcr-abl(p210)基因表达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波 焦文静 +3 位作者 张金艳 王丽虹 刘永春 马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染色体变化及JAK2-V617F基因和融合基因Bcr-abl(p210)的表达情况。方法 55例ET患者,分别行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病理检查,同时对骨髓组织的染色体及JAK2-V617F基因、融合基因Bcr... 目的观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染色体变化及JAK2-V617F基因和融合基因Bcr-abl(p210)的表达情况。方法 55例ET患者,分别行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病理检查,同时对骨髓组织的染色体及JAK2-V617F基因、融合基因Bcr-abl(p210)进行检测。结果 55例患者中,骨髓涂片观察见骨髓增生活跃34例、增生明显活跃2例、增生低下19例;5例骨髓取材时出现干抽;所有患者粒、红两系均未见明显病态造血,且原始细胞分类计数均<5%;巨核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22(0~561)个;41例可见明显巨核系病态造血;所有患者血小板呈大堆分布,并可见大血小板。55例患者中,骨髓组织病理学观察3例可见骨髓基质出血、水肿,造血组织容量中位数为55%;所有患者粒系增生活跃,12例红系增生偏低下;6例可见前体细胞定位紊乱;所有患者巨核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52例可见明显巨核系病态造血;32例可见小巨核细胞,但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骨髓组织切片Gomori染色52例呈阳性,其中35例骨髓网状纤维轻度增生(+^++)、17例骨髓明显纤维化(≥+++)。所有患者骨髓组织未发现Ph染色体,但其中2例可见核型异常。55例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35例,全部患者Bcr-abl(p210)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ET患者骨髓病理学特点是巨核细胞系明显增生,并具有病态造血表现,部分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骨髓组织病理检查应作为ET必需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 原发血小板增多 骨髓病理学 巨核细胞 染色体 融合基因 JAK2-v617F基因 Bcr-abl(p210)基因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娜 杨林花 +6 位作者 刘秀娥 康建民 闫文林 张睿娟 张媛 郭志萍 张青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294-295,337,共3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是多能干细胞慢性克隆增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持续显著升高。近来国外学者发现ET患者普遍存在JAK2(Januskinese2)基因12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一种,是多能干细胞慢性克隆增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持续显著升高。近来国外学者发现ET患者普遍存在JAK2(Januskinese2)基因12号外显子第1849位核苷酸G—T突变,使得负调控功能区JAK2蛋白的617位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我们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32例ET患者进行JAK2V617F的检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血小板增多 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 点突变 骨髓增殖疾病 增生疾病 多能干细胞 血小板计数 临床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