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vWF-CP和GDF1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英延 高明明 许景景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0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 WF-C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ACS组),同时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 WF-C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ACS组),同时选取类心绞痛患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v WF-CP、GDF15以及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结果 SAP组、ACS组和对照组TC、LDL-C、HDL-C、血肌酐(C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v WF-CP为(612.18±24.07)pg/ml,高于SAP组和ACS组,而SAP组血浆v WF-CP为(373.13±24.09)pg/ml,高于ACS组的(276.39±23.18)pg/m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GDF15为(1.42±0.37)ng/ml,低于SAP组和ACS组,而SAP组血浆GDF15为(7.93±0.67)ng/ml,低于ACS组(10.02±0.92)ng/m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v WF-CP和GDF15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v WF-CP和GDF15存在相关性,且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wf-cp GDF15 相关性
下载PDF
胶艾颗粒剂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江荣 李祥华 +3 位作者 张家钧 许甲凤 杜亚明 张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0-911,共2页
目的探讨胶艾颗粒剂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等的影响,从而研究其止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断尾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尿素法计数血小板。眼眶静脉丛放血制备失血动物模型,酶... 目的探讨胶艾颗粒剂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等的影响,从而研究其止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断尾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尿素法计数血小板。眼眶静脉丛放血制备失血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结果胶艾颗粒剂45,30,15 g.kg-1三个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BT、CT、PT(P<0.01);可使失血模型动物vWF浓度下降(P<0.05~P<0.01);使失血模型动物vWF-cp活性增加(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胶艾颗粒剂一方面缩短凝血时间,增强血小板的活性,降低vWF浓度,增强vWF-cp的活性,达到止血不留瘀的目的;另一方面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颗粒剂 止血剂 VWF vwf-cp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结构功能及在止血、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虹 陈世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4期6-6,共1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浆中vWF为分子量不等的多聚体,vWF多聚体的大小与功能有密切关系,其分子量越大,与血小板结合能力越强,更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与微血管病性溶血。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浆中vWF为分子量不等的多聚体,vWF多聚体的大小与功能有密切关系,其分子量越大,与血小板结合能力越强,更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与微血管病性溶血。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WF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就vWF的生物合成,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结构 血小板 vwf-cp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冯金月 李来传 +3 位作者 陈红芬 郑纪红 陈京霞 史有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60-2465,共6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162例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8例)和无MACE组(124例)。记录两组病人的重要临床特征、GRACE评分。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法(FRETS-VWF73)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急诊PCI术前外周血和冠脉内的ADAMTS13活性。四格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人的重要临床特征、GRACE评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冠脉内ADAMTS13活性、GRACE评分以及联合诊断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比较,MACE组病人糖尿病史、吸烟史更多,年龄较大、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更低、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更高(P<0.05);MACE组病人GRACE评分更高[(187.26±35.50)分比(153.87±32.95)分,P<0.001],术前外周血[(59.01±4.56)%比(63.86±5.75)%]和冠脉内[(46.37±5.43)%比(54.26±5.70)%]的ADAMTS13活性更低(均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中等强度负相关(r=-0.40,P<0.001),而外周血ADAMTS13活性与GRAC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8,P=0.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史和GRACE评分为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13,95%CI:(2.045,3.381),P=0.007;OR=1.089,95%CI:(1.033,1.147),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是MACE的保护性因素[OR=0.568,95%CI:(0.429,0.753),P=0.001]。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GRACE评分诊断MACE的AUC及其95%CI分别为0.833(0.735,0.932)和0.746(0.624,0.867),截断值分别为50.95%和158.50分,联合诊断的AUC为0.893(0.824,0.962)。结论 GRACE评分增高、术前冠脉内ADAMTS13活性降低均是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病人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诊断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猪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3(ADAMTS13) 肌钙蛋白I 预后
下载PDF
TSP2-8和CUB1+2片段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分泌方向的影响
5
作者 高单萍 刘琼 +1 位作者 陈素华 艾继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4-96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1+2ADAMTS13分别转染犬肾上皮极性细胞MDCK,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后传代铺到中间有特殊分子筛膜的双池培养皿内培养,待细胞生长到无空隙后收集上、下池培养液;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下池培养液中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以对比分析ADAMTS13蛋白在极性细胞内的分泌方向。结果表明,稳定表达野生型ADAMTS13的MDCK细胞组,在分子筛膜的上池培养液中检测到ADAMTS13蛋白,而表达缺失TSP2-8CUB1+2区域ADAMTS13的细胞组,在分子膜的上、下池培养液中均检测到ADAMTS13重组蛋白。结论:金属蛋白酶ADAMTS13的分泌是有极性的,且羧基端TSP2-8和CUB1+2结构域与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的运输方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TSP2-8 CUB1+2
下载PDF
ADAMTS13活性与子痫前期患者凝血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浩梁 李慧 +1 位作者 陈娟娟 尹宗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380-4383,共4页
目的:采用1∶1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ADAMTS13活性、子痫前期、凝血障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子痫患者凝血障碍提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病例4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时采集胎盘及血浆... 目的:采用1∶1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ADAMTS13活性、子痫前期、凝血障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子痫患者凝血障碍提供方案。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病例40例,同孕龄健康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娩时采集胎盘及血浆,采用剩余胶原结合法检测ADAMTS13活性,检测胎盘床动脉血流参数,并且在光学显微镜下分析微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正常孕妇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为(62.4±9.8)%,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中轻度、重度和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分别为(56.4±8.2)%(P=0.625)、(46.7±8.1)%(P<0.05)和(52.6±7.5)%(P<0.05)。轻度、重度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收缩期最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均升高,而时间平均流速(TAV)均降低。分取胎盘床绒毛动脉血管,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轻度、重度和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血管内膜纤维性增厚,管腔变狭窄,微血管内形成大量白色细小血栓,在微动脉中可合并成较大块的血栓,血液流动明显减慢。结论:ADAMTS13活性在子痫前期患者中明显下降,提示子痫导致的ADAMTS13活性降低有可能是导致孕妇凝血障碍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也为治疗子痫患者凝血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3 vwf-cp 妊娠 子痫前期 血栓
原文传递
血浆指标与骨肉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威 陈贡斌 +2 位作者 刘海燕 郭银谋 林全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963-1967,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与骨肉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对83例骨肉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评价术后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83... [目的]分析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与骨肉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对83例骨肉瘤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治疗。评价术后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83例骨肉瘤患者中,术后发生DVT 28例,占33.73%;末发生DVT55例,占66.27%。发生DVT组的体质量指数(BMI)、骨水泥使用比率、血浆中vWF均显著高于未发生DVT组,而前者血浆vWF-CP显著低于后者(P<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BMI(OR=2.255,P=0.003)、骨水泥(OR=2.085,P=0.004)、血浆vWF(OR=5.360,P<0.001)是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浆vWF-CP(OR=0.386,P<0.001)是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ROC结果表明,血浆vWF、vWF-CP单独及联合预测OS患者术后发生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2、0.757、0.816。[结论]BMI、骨水泥、血浆vWF、vWF-CP是OS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血浆vWF、vWF-CP联合检测对OS患者术后发生DVT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深静脉血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