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charge Development and Arc Modes in Vacuum at A Long Gap Distance in Vacuum Interrupters
1
作者 程少勇 修士新 +1 位作者 王季梅 申正超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9-44,共6页
The influence of an arc current on the discharge development and the arc modes of a single coil type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electrod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high-speed charge couple device (CCD) video camera i... The influence of an arc current on the discharge development and the arc modes of a single coil type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electrod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high-speed charge couple device (CCD) video camera in a long gap distance of 40 m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xial magnetic field of the single coil type AMF electrode was computed. By computational results, the single coil type AMF electrode could generate higher axial magnetic flux density than the slot type AMF electrod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ingle coil type AMF electrode could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slot type AMF electrode with the same designing parame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 modes experienced diffuse mode, constricted but unstable mode, and constricted and stable mode with the amplitude of the arc current increas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cuum arc and the noise components of arc voltage was investigated too. The interruption capability could be known in a practical commercial vacuum interrupter by the test results in a demountable vacuum interrupter (DVC) with a electrode diameter of 50 mm and a gap distance of 40 mm.The test result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to design the high voltage vacuum interrupter adopting the single coil type AMF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arc arc mode gap distanc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ap Distance on Vacuum Arc Characteristics of Cup Type AMF Electrode in Vacuum Interrupters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少勇 修士新 +1 位作者 王季梅 申正超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75-679,共5页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SFe is a great concern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has minimum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The vacuum in... The greenhouse effect of SFe is a great concern toda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has minimum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The vacuum interrupter is the key part of a vacuum circuit breaker. The interrupting characteristics in vacuum and arc-controlling techniue are the main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a longer gap distance in developing high voltage vacuum interrupters. To understand the vacuum ar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effective technique to control vacuum arc in a long gap distance, the arc mode transition of a cup-type axial magnetic field electrode is observed by a high-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GD) video camera under different gap distances while the arc voltage and arc current are recorded. The controlling ability of the axial magnetic field on vacuum arc obviously decreases when the gap distance is longer than 40 ram. The noise components and mean value of the arc volt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vacuum arc characteristics is provided by long gap distances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test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to develop high voltage and large capacity vacuum interrup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interrupter vacuum arc arc mode gap distance arc voltage
下载PDF
Study of Distortion of a Vacuum Arc at a Long-Gap Distance 被引量:1
3
作者 修新 李泉 +1 位作者 刘广义 叶兆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ong-gap distance vacuum arc distortion for three types of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contacts, by using high-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is presented. The arc current was of a h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ong-gap distance vacuum arc distortion for three types of axial magnetic field (AMF) contacts, by using high-speed 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is presented. The arc current was of a half-cycle sine wave with a frequency of 50 Hz, produced by an L=C discharging circuit. The time of appearance and duration of vacuum arc distortion under three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ap distance, current and diameter of the electrode aff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cuum distortion at a long-gap distanc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cuum arc at a long-gap distance were revealed and the experience and data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we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arc AMF long-gap distance
下载PDF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radio-frequency discharge to arc in hollow cathode configuration
4
作者 许建平 巩春志 +1 位作者 吴明忠 田修波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4年第4期13-17,共5页
The technique of glow discharges in radio frequency configuration was applied to ignite hollow cathode vacuum arc discharge. The effect of discharge parameters on the building up of hollow cathode arc discharge was in... The technique of glow discharges in radio frequency configuration was applied to ignite hollow cathode vacuum arc discharge. The effect of discharge parameters on the building up of hollow cathode arc discharge was investigated. The emission spectrum during the vacuum arc ignition process was measured to disclose the discharge dynamics. There exists a threshold radio frequency power (300 W), beyond which hollow cathode is in T mode discharge status while radio frequency discharge changes into the arc dischar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dio frequency power, the plasma temperature and electronic density increase, and the discharge mode transits more rapidly. The ignition time of hollow cathode vacuum arc discharge is less than 4 s with a radio frequency power of 70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 frequency discharge discharge mode transition hollow cathode vacuum arc
下载PDF
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纵向磁场测量及磁场饱和特性研究
5
作者 王军 刘绍勇 +3 位作者 赵启 王子寒 刘广义 殷晓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211,220,共7页
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是高压真空灭弧室中常用的触头类型之一。为探究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真空灭弧室燃弧过程中真空电弧不可控模式出现的成因,对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与仿真研究。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阵列搭建了触... 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是高压真空灭弧室中常用的触头类型之一。为探究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真空灭弧室燃弧过程中真空电弧不可控模式出现的成因,对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与仿真研究。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阵列搭建了触头磁场测量平台,对1~15 kA下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基于实测结果验证了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磁场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仿真模型进一步仿真分析了1~40 kA电流下的触头磁场饱和特性及40 kA电流等级下燃弧过程中触头间纵向磁场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在电流大于10 kA后开始呈现出显著的饱和趋势,由于磁场饱和现象的存在,大电流燃弧过程中触头磁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电流峰值附近将出现数毫秒的畸变。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的纵向磁场饱和现象及纵向磁场随触头开距增大的衰减共同导致了该触头大电流燃弧过程中电流峰值附近真空电弧不可控模式的出现。文中的研究加深了对铁心式双极纵磁触头控弧过程的理解,并对该触头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灭弧室 纵磁触头 磁场测量 磁场特性 不可控电弧模式
下载PDF
不同长径比下真空电弧自由燃弧特性的研究
6
作者 鞠思源 贾申利 +3 位作者 莫永鹏 史宗谦 石家喜 李毅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75-6684,I0032,共11页
该文研究不同触头开距(g)与直径(D)比值(g/D)条件下真空电弧的自由燃弧特性,以为进一步研究电弧控制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实验选用直径为42 mm、材料为CuCr50合金的平板触头,采用触发引弧的方式,分别观察12 mm(g/D=0.286)、24 mm(g/D=0.5... 该文研究不同触头开距(g)与直径(D)比值(g/D)条件下真空电弧的自由燃弧特性,以为进一步研究电弧控制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实验选用直径为42 mm、材料为CuCr50合金的平板触头,采用触发引弧的方式,分别观察12 mm(g/D=0.286)、24 mm(g/D=0.571)、36 mm(g/D=0.857)触头开距,2.4至5.2 kA电流峰值(Ipeak)条件下的真空电弧。结果表明:不同长径比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速度与阴极斑点平均承载电流接近,阴极斑点扩散速度与电流峰值的平方根成正比;小长径比(g/D=0.286)真空电弧在电流峰值较大时(Ipeak>4 kA)会依次出现扩散电弧模式、点状阳极斑点模式、阳极斑点模式;大长径比(g/D=0.571、0.857)真空电弧中大量阴极斑点在初始扩散阶段结束后长期维持在阴极触头侧面,未观察到稳定的阳极斑点。结果表明:大长径比与小长径比真空电弧在形态以及阳极现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涉及大长径比真空电弧时需要考虑电弧对于触头侧面烧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径比 自由燃弧 真空电弧特性 阴极斑点 扩散速度 平均承载电流 阳极现象
下载PDF
横磁触头真空电弧起始运动的临界触头开距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秀广 姚晓飞 +2 位作者 周秀 张庆平 亓亮 《宁夏电力》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起始桥柱状真空电弧运动的临界开距是对应于横磁触头大电流真空电弧运动模式演变的标志性物理量,对横磁触头真空断路器大电流开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研究横磁触头开槽方式、燃弧时间和电弧电流等因素对横磁触头起... 起始桥柱状真空电弧运动的临界开距是对应于横磁触头大电流真空电弧运动模式演变的标志性物理量,对横磁触头真空断路器大电流开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实验研究横磁触头开槽方式、燃弧时间和电弧电流等因素对横磁触头起始桥柱状真空电弧运动临界开距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燃弧时间0 ms~10 ms、电流有效值5 kA~31.5 kA的实验条件下,3种结构的横磁触头的起始桥柱状电弧有越靠近电流峰值起弧,停滞时间越长的趋势。直角槽型卐字形横磁触头(CuCr40)、螺旋槽型横磁触头(CuCr25)和曲线槽型卐字形横磁触头(CuCr50)的电弧运动临界开距分别在0.96,1.1 mm和1.7 mm有概率最大值点。相关研究结果对横磁触头大电流真空电弧的发展和演变特性的理解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横磁触头 临界开距 起始运动
下载PDF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触头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刘路辉 庄劲武 +2 位作者 江壮贤 徐国顺 武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4-3511,共8页
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hybrid direct current vacuum circuit breaker,HDCVCB)是直流开断技术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参数设计及开断能力决定于真空灭弧室的特性。介绍了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典型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hybrid direct current vacuum circuit breaker,HDCVCB)是直流开断技术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参数设计及开断能力决定于真空灭弧室的特性。介绍了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的典型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对真空电弧理论和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直流分断中电流波形与交流中的正弦波不同、电流下降率大、燃弧时间可控等特点,得到了其分断能力与换流电流投入时电弧形态和电极状态密切相关的结论。对不同触头结构下的真空电弧形态演化规律,不同条件下的真空灭弧室的强迫换流分断特性与介质恢复规律等实验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直流真空灭弧室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 强迫换流 真空电弧 空灭弧室 电弧形态 介质恢复
下载PDF
燃弧时间对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分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路辉 庄劲武 +1 位作者 王晨 江壮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55-60,75,共7页
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研究了直径45mm的Cu Cr50平板触头,在不同的燃弧时间下采用强迫换流法分断2~5k A直流的特性,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分断过程进行了拍摄。实验结果表明,分断引燃电弧的过程存在单弧柱和双弧柱两种情况。燃弧时间小于2ms... 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研究了直径45mm的Cu Cr50平板触头,在不同的燃弧时间下采用强迫换流法分断2~5k A直流的特性,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分断过程进行了拍摄。实验结果表明,分断引燃电弧的过程存在单弧柱和双弧柱两种情况。燃弧时间小于2ms,换流电流投入时,电弧有一定程度扩散但依旧为桥柱形状态。单弧柱情况燃弧面积小于电极表面,过电压作用下的重燃点多为原电弧引燃处;双弧柱情况电弧分布占据电极的面积增加,分断性能提高。燃弧时间大于2.5ms,换流电流投入时触头间隙中电弧已完全扩散且相对均匀,重燃点随机分布。结合前人对不同触头结构下电弧形态演化规律的认识,讨论得出横磁型触头结构适于直流分断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弧时间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 电弧形态 分断性能 重燃
下载PDF
真空开关电弧图像面积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延清 董华军 +2 位作者 田小静 矫文聪 邹积岩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真空电弧在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对真空开关的开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对真空开关电弧形态燃烧过程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真空开关电弧图像面积概念,并对影响电弧面积变化的真空间隙、电压、磁场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 真空电弧在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对真空开关的开断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对真空开关电弧形态燃烧过程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真空开关电弧图像面积概念,并对影响电弧面积变化的真空间隙、电压、磁场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真空间隙越大,电弧面积分布区域越广,减轻了电弧对触头表面的烧蚀;②开断容量越大,电弧的面积分布区域越大,同时对电弧表面的烧蚀越严重;③纵磁场的存在使电弧在真空间隙中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真空开关的开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开关电弧 电弧面积 真空间隙 纵磁场
下载PDF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小间隙下的分断特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路辉 庄劲武 +1 位作者 江壮贤 徐国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5991-5997,共7页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技术是舰船电力系统短路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换流参数的优化设计取决于真空灭弧室的分断特性。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研究了直径为45 mm的Cu Cr50平板触头在直流3-5 k A,燃弧时间约为50μs,触头开距约0.5 mm的分断过...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技术是舰船电力系统短路保护的有效方式,其换流参数的优化设计取决于真空灭弧室的分断特性。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研究了直径为45 mm的Cu Cr50平板触头在直流3-5 k A,燃弧时间约为50μs,触头开距约0.5 mm的分断过程中,灭弧室电流下降过零变化率di/dt对电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i/dtμ90 A/μs时,灭弧室电流过零后继续流通;di/dtμ60 A/μs时,灭弧室电流过零截止,电弧熄灭,可以为介质恢复过程创造近似零电压的恢复条件。实验条件下,经过约50μs的近似零电压恢复过程,真空间隙介电强度恢复到静态耐压水平,击穿电压幅值主要受触头表面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以用于指导低压混合型直流真空限流断路器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 真空灭弧室 电流变化率 电弧形态 过电压
下载PDF
横向磁场下中频真空电弧形态及电弧电压特性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立颖 武建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研究了杯状横向磁场触头中频真空电弧(400~800 Hz)的电弧形态及电压特性。实验在单频回路中进行,采用去掉屏蔽罩的杯状横向磁场真空灭弧室进行实验,触头直径为66 mm,触头开距为4 mm。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电流升高到一定值时,电弧才... 研究了杯状横向磁场触头中频真空电弧(400~800 Hz)的电弧形态及电压特性。实验在单频回路中进行,采用去掉屏蔽罩的杯状横向磁场真空灭弧室进行实验,触头直径为66 mm,触头开距为4 mm。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当电流升高到一定值时,电弧才有运动现象;电弧的运动特性主要受磁场的影响;电弧运动不是产生高频电弧电压噪声的原因,而当阴极斑点占据整个阴极表面时,电弧电压才产生高频噪声。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电弧电压与电流幅值和频率的关系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磁场 真空电弧 中频 电弧形态 电弧电压
下载PDF
高速列车静态升降弓电弧的磁流体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朱光亚 吴广宁 +1 位作者 高国强 古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2-649,共8页
为了分析列车在站内起动和进站制动时弓网系统接触面材料的电气磨损情况,对弓网系统静态升降弓过程所产生的弓网电弧特性开展了研究。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弓网电弧等离子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了电弧的动力... 为了分析列车在站内起动和进站制动时弓网系统接触面材料的电气磨损情况,对弓网系统静态升降弓过程所产生的弓网电弧特性开展了研究。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弓网电弧等离子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了电弧的动力学方程和电磁学方程,得出了在不同间隙距离下的电弧温度场分布情况和不同接触线廓型情况下的接触线温度场分布情况。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弓网间隙的不断减小,靠近接触网导线处的电弧弧柱半径增大,接触线表面最高温度从1 872 K下降为956 K,受电弓滑板表面的最高温度由5 400 K下降为3 590 K;且在一定弓网间隙情况下,接触线表面最高温度较滑板表面最高温度低。同时,当接触线廓型半径由8 mm增加至15 mm,接触线表面最高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分析仿真结果可得,列车静态升降弓时,不同弓网间隙情况下的电弧温度场分布不同,但滑板表面材料的电气磨损均较接触线严重。此外,通过适当增大接触网导线廓形半径可降低接触线表面的电气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升降弓 电气磨损 磁流体动力学理论 电弧温度 弓网间隙 接触线廓型
下载PDF
沿面击穿型触发真空开关的触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纯 董曼玲 +1 位作者 王蕾 何俊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3,共4页
为给触发真空开关(TVS)在脉冲功率系统多级放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设计依据,通过空载和通流两种触发实验研究了一种沿面击穿型的TVS,对比分析触发间隙电阻和触发电压两个参数变化规律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通流实验次数不多时存在触发间隙... 为给触发真空开关(TVS)在脉冲功率系统多级放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设计依据,通过空载和通流两种触发实验研究了一种沿面击穿型的TVS,对比分析触发间隙电阻和触发电压两个参数变化规律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通流实验次数不多时存在触发间隙电阻增大、触发电压减小的趋势,原因在于沿面击穿型TVS工作过程中主间隙电流的作用远大于触发电流的作用,而主间隙电流的作用取决于大电流电弧以及金属蒸气沉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真空开关 沿面击穿 触发间隙电阻 触发电压 触发电流 大电流电弧
下载PDF
平板触头分离过程直流真空电弧形态与电压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路辉 庄劲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是直流开断技术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参数设计及开断能力与电弧形态演化密切相关。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对直径为45?mm的CuCr50平板触头,在1~8?kA的近似恒定直流条件下分离过程中真空电弧的形态... 基于强迫换流原理的混合型直流真空断路器是直流开断技术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参数设计及开断能力与电弧形态演化密切相关。利用可拆卸真空灭弧室,对直径为45?mm的CuCr50平板触头,在1~8?kA的近似恒定直流条件下分离过程中真空电弧的形态演化规律和电弧电压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触头分离初期,电弧集聚在电弧引燃处;随着开距的增加,电弧逐渐扩散。当电流小于5?kA时,电弧始终呈扩散型,电弧电压噪声较小;当电流大于5?kA,电弧能扩散到整个触头表面,但电弧初始引燃处多发展成阳极亮斑,且燃弧时间大于1.5?ms后,电弧电压噪声分量急剧增加。实验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混合型直流真空负荷开关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触头 真空电弧 直流 电弧形态 电弧电压
下载PDF
燃弧参数对小间隙真空电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向川 YAN Jiudun +1 位作者 董华军 邹积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95-3100,共6页
阳极表面能流密度(EFD)分布可以表征极间等离子体对阳极的加热作用,是重要的真空电弧特性参数。为此,在前期建立的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边界条件,计算了小间隙中超音速电弧和亚音速电弧的阳极表面能流密度参数,... 阳极表面能流密度(EFD)分布可以表征极间等离子体对阳极的加热作用,是重要的真空电弧特性参数。为此,在前期建立的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MHD)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边界条件,计算了小间隙中超音速电弧和亚音速电弧的阳极表面能流密度参数,并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电弧电流、触头开距、触头半径和纵向磁场(AMF)等燃弧参数变化对该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电弧电流增大时,上述参数均增大,且向弧心收缩加剧,亚音速电弧收缩更加明显;2)当触头开距增大时,上述参数也向弧心区域逐渐收缩;3)当触头半径增大时,上述参数均逐渐减小,且沿径向分布越来越均匀;4)当纵向磁场增大时,上述参数的径向分布越来越平缓。上述燃弧参数变化对阳极表面能流密度的分布均有影响,因此,减小触头开距、增大触头半径和纵向磁场均能抑制阳极表面能流密度的收缩,减少输入阳极的能量,提高真空开关开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隙真空电弧 真空电弧磁流体动力学模型 电弧电流 触头开距 触头半径 纵向磁场 阳极表面能流密度
下载PDF
横向磁场作用下真空电弧阴极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浩 陆金桂 +1 位作者 韦伦存 邹积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2,共4页
通过联立沙哈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空间电荷方程、电流连续性方程及电子发射公式,建立了横向磁场作用下直流真空电弧阴极过程的定量数学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多价离子的作用,而且计及了阴极表面外加横... 通过联立沙哈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空间电荷方程、电流连续性方程及电子发射公式,建立了横向磁场作用下直流真空电弧阴极过程的定量数学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多价离子的作用,而且计及了阴极表面外加横向磁场对等离子体的影响。通过对电弧电流为80A的钛阴极真空电弧的数值求解,得到了大量等离子体参数随磁场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 阴极过程 数学模型 横向磁场 磁场
下载PDF
长间隙真空电弧形态演变过程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子玉 邹积岩 +1 位作者 武建文 何俊佳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4-56,共3页
应用设计制作的真空电弧图像瞬态摄像系统,对长间隙下(开距40mm)不同时刻的真空电弧图像进行了拍摄,获得了真空电弧形态演变过程.通过外加线圈对灭弧室触头间施加纵向磁场,保持了大电流下电弧为扩散型,降低了电弧电压.通过... 应用设计制作的真空电弧图像瞬态摄像系统,对长间隙下(开距40mm)不同时刻的真空电弧图像进行了拍摄,获得了真空电弧形态演变过程.通过外加线圈对灭弧室触头间施加纵向磁场,保持了大电流下电弧为扩散型,降低了电弧电压.通过观察电流过零后的真空电弧图像,发现了真空电弧的重燃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图像 长间隙 电弧控制 电弧形态
下载PDF
板块俯冲侵蚀雅浦岛弧的地形制约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正一 董冬冬 +1 位作者 张广旭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0,共10页
俯冲侵蚀是一种将地壳及岛弧物质从弧前搬运走的地质过程,会导致弧前物质的缺失,这种地质过程普遍地出现在汇聚型板块边缘。雅浦海沟位于加罗林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是一个活跃的俯冲带。利用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采... 俯冲侵蚀是一种将地壳及岛弧物质从弧前搬运走的地质过程,会导致弧前物质的缺失,这种地质过程普遍地出现在汇聚型板块边缘。雅浦海沟位于加罗林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是一个活跃的俯冲带。利用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采集的最新的多波束和地震数据,给出了雅浦海沟发生俯冲侵蚀的直接证据:(1)雅浦海沟具有异常短的沟弧间距(41km);(2)海沟呈不对称的"V"字形,增生楔缺失;(3)俯冲板片基底起伏程度大,加罗林洋底高原上洋脊、海山、地垒地堑构造发育;(4)海沟内壁斜坡较陡,弧前斜坡坡度的平均值约8.69°,雅浦海沟的弧前增生楔缺失。揭示了雅浦海沟南北两侧俯冲侵蚀模式的差异,北部的俯冲侵蚀主要由于洋底高原上地垒地堑与上覆板块的摩擦造成,板块之间可能不是直接接触,存在"剥蚀带";南部的俯冲侵蚀主要由于洋底高原上的海山与上覆板块的摩擦造成,板块之间可能是直接接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侵蚀 沟弧间距 俯冲板片基低起伏 俯冲侵蚀模式 雅浦海沟
下载PDF
真空开关电弧的产生及其触发电路的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华军 廖敏夫 +3 位作者 邱红辉 郑祥 刘顺新 毛书勤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本文对真空开关电弧的产生过程、实验室产生电弧方法及影响真空电弧触发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真空电弧的触发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实验表明,该触发电路能够成功可靠的起弧。
关键词 真空开关 真空电弧 触发方式 触发电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