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An Effective,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eutic Modality in Burn Wound Management
1
作者 Endre Nagy István Juhás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5年第5期301-306,共6页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in burn therapy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ing task. Infection is still a common complication;while sepsis 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se... Despite the advancement in burn therapy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treatment of burn wounds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ing task. Infection is still a common complication;while sepsis remain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severe burns. The research guided integration of new and effective techniques in burn wound management is mandatory.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is an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technique in the management of problematic wounds. Previously existing indications include soft tissue traumas and chronic wounds such as diabetic, arterial, venous and pressure ulcer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these wounds have a lot in common with burns. Since the early 2000’s there are experiences with the use of NPWT for the healing of second degree burn wounds.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it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burn wound management. In this article we giv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howing the mechanisms, unmapped future opportunities, financial issues, and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of NPWT in burn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WT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vac vacuum-assisted closure Partial Thickness BURNS
下载PDF
VAC对猪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望舟 李金清 +3 位作者 李学拥 陈绍宗 李跃军 吕小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细菌数和G+/G-比例的影响,为将该技术应用于爆炸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2d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3d,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组采用-15kPa负压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6,9,14和19d取创面活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倍比稀释,在血琼脂糖平板上37℃孵育24h,进行细菌计数,并对每份标本的200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计算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结果:治疗前创面中的细菌数高达107,VAC治疗后3d,治疗组细菌数迅速下降到(1.91±0.245)×105cfu/g,治疗后6d降至(0.51±0.120)×105cfu/g.对照组创面内的细菌数下降缓慢,在治疗后9d降至(19.54±3.67)×105cfu/g;治疗后19d仍高达(3.26±0.83)×105cfu/g,治疗后1~19d,治疗组创面内的细菌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前两组创面革兰氏阳性(G+)细菌比例在31%~36%之间;治疗后治疗组创面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逐渐增高,6d增至(55.58±2.98)%,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中G+细菌的比例在治疗后1~19d始终维持在30%~40%,明显较治疗组低(P<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VAC能有效地减少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的细菌数,且能降低创面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伤口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
下载PDF
VAC联合邮票植皮修复儿童难愈性创面疗效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朦 章磊 杜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邮票植皮修复早期不当处理形成的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2月-2020年2月因早期不当处理致创面加深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邮票植皮修复早期不当处理形成的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2月-2020年2月因早期不当处理致创面加深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儿家属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28),观察组予以VAC+邮票植皮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打包结合邮票植皮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植皮优良率、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植皮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14d植皮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不当处理致创面加深后运用VAC联合邮票植皮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换药次数,并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邮票植皮 疗效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VAC联合植皮修复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4
作者 李明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植皮手术对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植皮手术对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植皮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AC治疗。比较两组创面修复效果、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及感染情况。结果:手术6个月后,观察组创面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4.21% vs 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植皮存活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均少于对照组,皮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81.58% vs 65.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个月后,观察组中文版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FLACC)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79% vs 3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C联合植皮手术修复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效果较佳,其创面修复效果较好,美观度较高,利于术后恢复,缓解疼痛,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植皮 皮肤缺损 创面修复 下肢 儿童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加速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160
5
作者 李金清 陈绍宗 +2 位作者 李学拥 许龙顺 石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20-521,共2页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 摘要: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活性MMP-2、活性MMP-9)的影响。方法对5例慢性创面患者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120mmHg压力)150d,分别于吸引前和吸引后24h、3、5、10、15d收集创面渗出液。另以10例乳腺癌切除术后第3天的创面引流液为急性创面对照。用Zymography法测明胶酶活性,并用薄层分析仪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1例的活性MMP-2和另1例的活性MMP-9较对照组高,两例的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两种酶活性之和)较对照组活性高。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慢性创面渗出液中活性MMP-2、活性MMP-9及活性形式明胶酶总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过低或活性过高均可能是慢性创面长期不愈的原因,封闭负压引流能调节慢性创面中活性形式明胶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明胶酶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金清 陈绍宗 +3 位作者 付小兵 李学拥 许龙顺 李望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0-693,共4页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电雷管在 4只 15~2 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 16个爆炸伤创面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 72h内不做任何处理 ,...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生成的影响。方法 用电雷管在 4只 15~2 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臀部造成 16个爆炸伤创面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创面伤后 72h内不做任何处理 ,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 3天起 ,对照组油纱布换药 ,治疗组用 - 15kPa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1、3、6、9、14、19、2 4天测量创面深度 ,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增殖细胞的数目 ,计算增殖指数。结果 治疗后 1~ 19天 ,治疗组创面深度较对照组浅 (P <0 0 1) ;治疗后 1~ 6天 ,治疗组创面中血管内皮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治疗后 1~ 3天 ,治疗组创面的增殖指数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 ,VAC能快速启动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肉芽组织生成 ,缩短肉芽组织填平伤口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创面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各种复杂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7
作者 刘飞 曲振玲 +6 位作者 郭正东 张陈威 林海波 秦王驰 罗恺 杨卫国 梁智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技术治疗各种创面的效果,进一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8月,笔者应用VAC治疗各种创面357例,其中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13例、糖尿病溃疡和足趾坏疽74例,骨髓炎创面14例、术后伤...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技术治疗各种创面的效果,进一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8月,笔者应用VAC治疗各种创面357例,其中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13例、糖尿病溃疡和足趾坏疽74例,骨髓炎创面14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22例、压力性溃疡37例、跟腱术后外露18例、窦道11例、Ⅲ度烧伤伴脓肿和慢性溃疡形成15例,Ⅲ度电击伤8例、供皮区5例、血管渗漏组织坏死2例、贯通伤1例,植皮区12例,下肢静脉性溃疡7例,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热压伤5例,痛风性溃疡2例,外周动脉性溃疡5例,不明原因慢性溃疡1例。积极全身支持治疗,及时手术扩创,行VAC治疗,术后3~7 d更换负压装置。结果经过VAC治疗后,植皮区皮片全部存活;余创面中,除供皮区、动脉疾病性溃疡外,其他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迅速,全部或部分覆盖深部组织,创面缩小。自行愈合6例,直接扩创缝合34例,自体皮片移植修复167例,皮瓣修复128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片复合移植修复19例,3例创面缩小后改传统换药治疗。患者随访6个月~3年,除3例糖尿病治愈患者同部位再次出现创面外,其他无复发,3例仍有残余创面,总治愈率为98.3%。结论 VAC适应证较广,对多数复杂难愈创面有显著效果,能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但供皮区等创面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创面 适应证 禁忌证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金清 陈绍宗 +3 位作者 李学拥 王锐 许龙顺 李跃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影响。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臂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VAC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3d均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对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影响。方法用电雷管在4只15~20kg的小白家猪双侧肩胛及双侧臂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VAC治疗组。两组创面伤后前3d均不做任何治疗,以造成创面感染。伤后第3天,对照组油纱布换药,治疗组用-15kPa压力的VAC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并取创面中心的活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创面在治疗1~3d,创面面积逐渐扩大,创面深度持续加深,而治疗组治疗后1~3d创面面积开始缩小,创面深度变浅;治疗后两组创面面积和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1天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增高;对照组的增殖指数于治疗后第3天增高,治疗后1~6d血管内皮细胞数均较低;治疗后两组创面增殖指数和血管内皮细胞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AC能明显减轻猪皮肤软组织爆炸伤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伤 创面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感染
下载PDF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喻石 李玉环 +1 位作者 刘毅 张绪生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627-628,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及体会。方法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8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主要包括:(1)观察负压封闭的粘贴是否完好,在改变体位后有无脱落漏气;(2)管道连接准确,...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及体会。方法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8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主要包括:(1)观察负压封闭的粘贴是否完好,在改变体位后有无脱落漏气;(2)管道连接准确,各接头处有无密封不严的情况,管道是否堵塞,色泽是否变灰或黑色等;(3)吸引瓶内分泌物每日计量并做细菌培养等。结果本组因体位改变导致创面边缘贴膜脱落,皱褶漏气25例38处,补贴1次19例24处,补贴2次以上6例14处;负压吸引管堵塞5例,管道接头处堵塞3例;管道因变黑更换7例。上述问题护士均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使负压封闭治疗过程连续且按计划进行。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比传统创面换药治疗省时省力,缩短治疗时间,并且提高了创面愈合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部深部感染性创腔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怀东 姜志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euum assisted closure,VAC)用于肺部术后胸部深部感染性创腔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因行肺叶切除术后遗留感染性创腔创面共10例,清创后安装VAC装置,采用100~125mm Hg负压及持续吸引模式治疗,有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euum assisted closure,VAC)用于肺部术后胸部深部感染性创腔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因行肺叶切除术后遗留感染性创腔创面共10例,清创后安装VAC装置,采用100~125mm Hg负压及持续吸引模式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转整形外科治疗至愈合。观察治疗后伤口肉芽覆盖和治愈情况。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治疗后伤口治愈率80%(8/10),平均愈合时间(18±3.2)d,其中1例转整形外科手术治愈,1例行清创缝合出院。结论:VAC治疗对胸部深部创腔创面治疗有效,促进创腔的封闭、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腔创面治疗 胸部伤口
下载PDF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贱晚 王维平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VA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它能加速各类急、慢创面愈合,尤其适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和不能立即实施确定性外科闭合手术的伤口,并与传统的负压引流术存在区别。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VA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它能加速各类急、慢创面愈合,尤其适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和不能立即实施确定性外科闭合手术的伤口,并与传统的负压引流术存在区别。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涉及到增加局部血流、消除局部水肿、减少创面渗液的积聚、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创面及创周组织的湿润环境、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减轻创伤后免疫抑制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作用。随着其机理的进一步阐明,VAC 将会得到更加广泛有效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 伤口愈合 作用机制 局部血流 细菌 细胞增生 创面治疗
下载PDF
创伤负压治疗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韦洁明 颜晓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创伤负压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的疗法,在糖尿... 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造成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创伤负压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各类急、慢性创面的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NPWT包括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和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两种模式。该文概述NPWT发展沿革、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比较了VAC和VSD两种负压封闭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创伤负压治疗 负压辅助闭合 负压封闭引流
下载PDF
VSD负压引流联合有限固定对Ⅲ度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赞栋 秦妮 齐亮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有限固定对Ⅲ度开放性骨折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Ⅲ度开放性骨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有限固定对Ⅲ度开放性骨折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Ⅲ度开放性骨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有限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VSD负压引流结合有限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情况、控制感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感染患者细菌学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优良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时间[(10.97±2.07)d vs(19.42±1.22)d]、创面愈合时间[(21.41±7.28)d vs(38.13±9.56)d]、骨折愈合时间[(7.25±2.83)个月vs(11.59±3.46)个月]、住院时间[(28.91±3.20)d vs(40.94±5.82)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36%vs 19.64%)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伤口感染患者细菌学培养分离出8株病原菌,其中对照组感染革兰氏阳性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感染革兰氏阴性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感染白假丝酵母真菌1例;观察组感染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结论VSD负压引流结合有限固定可显著减少Ⅲ度开放性骨折的感染发生率,对感染控制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固定 Ⅲ度开放性骨折 愈合 感染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14
作者 石冰 张萍 +2 位作者 李望舟 陈绍宗 李金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III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III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III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慢性创面 胶原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