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usion Carbide Layer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in the Vacuum Titanizing Process
1
作者 KASPRZYCKA Ewa SENATORSKI Jan +1 位作者 NAKONIECZNY Aleksander BABUL Tomasz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B期646-648,共3页
Diffusion layers produced on carbon steel surface in vacuum titaniz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Studies of layers thickness, their morphology, titanium, carbon and iron concentration depth profiles in the diffusion ... Diffusion layers produced on carbon steel surface in vacuum titanizing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Studies of layers thickness, their morphology, titanium, carbon and iron concentration depth profiles in the diffusion zone of titanized layers were carried out.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kinetics of layer growth on steel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Tribo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tanized layers wa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层 热化学处理 真空镀钛 耐蚀性 抗磨损性
下载PDF
High Quality SiGe Layer Deposited by a New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stem
2
作者 Guangli LUO, Xiaofeng LIN, Peiyi CHEN and Peixin TSIAN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4-96,共3页
An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HV/CVD)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details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re reported. Using high purity SiH4 and GeH4 reactant gases, the Si0.82Ge0.18 layer is dep... An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UHV/CVD)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details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re reported. Using high purity SiH4 and GeH4 reactant gases, the Si0.82Ge0.18 layer is deposited at 550℃. With the measurements by doub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C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scppy (RBS) techniques, it is shown that the crystalline quality of the SiGe layer is good, and the underlying SiGe/Si heterointerface is sharply def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E high High Quality SiGe layer Deposited by a New Ultrahigh vacuum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ystem
下载PDF
The Copper Thin Layer Deposition by Pulse Vacuum-Arc Sprayer
3
作者 A. M. Zhukeshov А. T. Gabdullina +3 位作者 B. M. Ibraev M. Mukhamedryskyzy А. U. Amrenova E. Baltabai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0年第3期177-183,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eatures of a copper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using the pulse vacuum arc spraying method were researched. A continuous layer of copper was deposited on a stainless ste... In this work,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eatures of a copper coating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using the pulse vacuum arc spraying method were researched. A continuous layer of copper was deposited on a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and a high degree of coating adhesion to the substrate was demonstrated. The thickness of coating using application tim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surface unevenness was estimated. Inside the coating layer substrate material elements were observed, that could appear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ly plasma spray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The feature of this method was discovered, that surface plasma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position process. Finally, it was shown that the device with a pulsed arc could effectively be used in industry, since it is possible to change the layer thickness in the range of hundreds of microns by varying the deposi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ARC PLASMA PLASMA DEPOSITION COPPER Thin layers MICROHARDNESS
下载PDF
车灯反光镜真空镀铝层脱落形成机理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祥兵 杨伟民 《汽车电器》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章先从真空镀铝的基本原理分析镀铝层脱落的形成机理,然后从结构设计、底涂、硅油、蒸发舟的参数、注塑件表面品质、外部环境等角度探讨真空镀铝层脱落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并从在线检测和试验的角度,提出真空镀铝品质的评价方... 文章先从真空镀铝的基本原理分析镀铝层脱落的形成机理,然后从结构设计、底涂、硅油、蒸发舟的参数、注塑件表面品质、外部环境等角度探讨真空镀铝层脱落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并从在线检测和试验的角度,提出真空镀铝品质的评价方法,最后基于某一项目实践验证对策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镀铝 镀铝层脱落 真空舟 反射率
下载PDF
液氦储罐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影响研究
5
作者 郭壮 李长俊 +4 位作者 贾文龙 徐敬 张财功 蒲子银 朱浩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了明确液氦储罐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最佳层密度,采用Lockheed模型研究热流密度与层密度的关系,确定最佳层密度,探讨绝热层厚度、环境温度、绝热空间真空度对液氦储罐绝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氦储罐最佳层密度为41层/cm;绝热层... 为了明确液氦储罐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最佳层密度,采用Lockheed模型研究热流密度与层密度的关系,确定最佳层密度,探讨绝热层厚度、环境温度、绝热空间真空度对液氦储罐绝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氦储罐最佳层密度为41层/cm;绝热层真空度减小,热流密度下降,真空度下降到一定值后,热流密度几乎不再下降;热流密度与环境温度、绝热层厚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当厚度增加到一定值后,热流密度下降速率减小。在实际确定绝热层厚度和真空度时,应兼顾经济性和绝热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液氦储罐高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氦储罐 高真空多层绝热 层密度 热流密度 Lockheed模型
下载PDF
泡沫镍对B_(4)C陶瓷/TC4真空钎焊接头的强化机制
6
作者 周惠焱 刘强 +4 位作者 黄斌 戴浩 李家豪 陈宜 黄永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9-1588,共10页
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进行真空钎焊时,由于两者之间的热膨胀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因过大的残余应力而产生开裂现象。本文采用添加泡沫镍中间层的方法成功实现了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无开裂缺陷真空钎焊,并观察了钎焊接头微观组织,计... 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进行真空钎焊时,由于两者之间的热膨胀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因过大的残余应力而产生开裂现象。本文采用添加泡沫镍中间层的方法成功实现了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无开裂缺陷真空钎焊,并观察了钎焊接头微观组织,计算分析了接头残余应力和弹性应变能。结果表明:真空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达到88.6 MPa;泡沫镍中间层的添加一方面可有效缓解活性元素Ti对B_(4)C陶瓷基体的过度溶解,减少TiC、TiB_(2)等脆性化合物的形成,并促进了钎料成分的均匀分布;另一方面,软化坍塌的泡沫镍骨架结构分割了熔化的钎料,造成多个小熔合区,从而使焊缝组织受力更加均匀,同时残余应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有利于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形成良好的连接。B_(4)C陶瓷与TC4钛合金在泡沫镍中间层的加入后应力得到缓解,也进一步验证了陶瓷/金属异种材料的连接可通过多孔材料进行应力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中间层 真空钎焊 残余应力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添加中间层的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研究
7
作者 曾欣 廖东波 +1 位作者 彭必友 刘晋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9,共8页
目的以Cu箔、Ni箔为中间层,使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实现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的焊接。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冲击韧性实验机、显微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焊接温度、典型中间层材料等工艺参数对TC2钛合金/321不锈钢... 目的以Cu箔、Ni箔为中间层,使用真空扩散焊工艺实现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的焊接。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冲击韧性实验机、显微硬度计等仪器研究了焊接温度、典型中间层材料等工艺参数对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焊接界面微观结构、界面元素扩散、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添加中间层的扩散焊接头中,是否会形成界面区和扩散区以及界面区和扩散区的宽度,受焊接温度的影响,也受中间层和母材成分及性能的影响。在以Ni为中间层的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头中,扩散区会产生AlNi_(3)、NiTi等新物相,当以Cu为中间层时,扩散区中会产生Cu_(0.81)Ni_(0.19)等新物相。在实验条件下,使用铜箔作为中间层的TC2钛合金与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优于使用镍箔作为中间层的真空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结论在实验条件下,添加中间层的TC2钛合金/321不锈钢真空扩散焊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真空度为10^(-4)Pa,焊接温度为820℃,焊接压力为15MPa,焊接时间(即保温时间)为90min,保压时间为240min,以Cu作为中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扩散焊 TC2钛合金 321不锈钢 中间层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融合连续过渡模型与Helmer模型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研究
8
作者 王华清 黄道春 +2 位作者 双明镜 李慧鹏 邱逸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1741,I0094,共12页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等级电网中,在频繁操作场景下易出现过电压问题,而真空断路器的弧后暂态过程直接决定了其分断特性和过电压特征。为解决现有真空断路器模型难以同时对其弧后过程和高频特性仿真的问题,该文搭建了融合连续过渡...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等级电网中,在频繁操作场景下易出现过电压问题,而真空断路器的弧后暂态过程直接决定了其分断特性和过电压特征。为解决现有真空断路器模型难以同时对其弧后过程和高频特性仿真的问题,该文搭建了融合连续过渡模型和Helmer模型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并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其仿真参数。以切除35kV系统用并联电抗器为例,研究该真空断路器融合模型与连续过渡模型和Helmer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融合模型能够同时考虑弧后介质恢复过程中重击穿和冷间隙重击穿现象;其弧后参数计算与连续过渡模型基本一致,高频开断特性和Helmer模型较为接近。通过分析高频开断过程中的鞘层生长和重击穿情况,可以得到引起真空断路器高频重击穿的主要原因。该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真空断路器开断模型的准确性,可为真空断路器高频分断条件下的弧后鞘层发展分析和重击穿原因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高频过电压 真空电弧 鞘层 瞬态恢复电压
下载PDF
真空累积叠轧多层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9
作者 索井港 骆宗安 +1 位作者 王明坤 郑伟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1,135,共6页
以30CrMo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作为材料组元,利用真空累积叠轧工艺,制备出高强塑性的36、72、162、405层的多层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多层钢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30CrMo层主要为回复态的铁素体组织,316L层为变形态奥氏体组织。随着... 以30CrMo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作为材料组元,利用真空累积叠轧工艺,制备出高强塑性的36、72、162、405层的多层钢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多层钢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30CrMo层主要为回复态的铁素体组织,316L层为变形态奥氏体组织。随着层数的增加,界面由平直变成波浪状,元素扩散明显加剧,扩散层形成马氏体组织,可有效提高材料强度;多层钢强度随着层数增加而增加,36层钢的抗拉强度为734 MPa,断裂伸长率为41.5%;405层钢表现出优异强塑性组合,抗拉强度为1125 MPa,伸长率为22.5%。多层钢的高界面结合强度有利于保持两组元协调变形,韧性层和多个强界面可有效约束脆性层的过早局部颈缩,提高材料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钢 真空累积叠轧 高强塑性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传热与优化设计
10
作者 梁国春 《酒钢科技》 2024年第3期37-41,47,共6页
本文通过提出一种中间包的优化方案,研究在中间包钢壳外添加两层钢板,并在两层钢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然后利用在缝隙中抽取真空的方法,形成钢板之间的真空层,并使用ANSYS Fluent模拟分析软件验证在不同真空层压力下中间包内钢液的温... 本文通过提出一种中间包的优化方案,研究在中间包钢壳外添加两层钢板,并在两层钢板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然后利用在缝隙中抽取真空的方法,形成钢板之间的真空层,并使用ANSYS Fluent模拟分析软件验证在不同真空层压力下中间包内钢液的温度以及中间包包壁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中间包的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钢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包 真空层 钢液温度 数值模拟技术 ANSYS Fluent
下载PDF
QAl10-4-4/TC6双金属连接界面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11
作者 姜琪 孙利星 +4 位作者 张艺豪 张容焱 倪磊 杨倩 邹军涛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铜合金/钛合金双金属材料能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兼具轻质、耐磨、高强等优异性能。本文通过真空热压扩散法连接QAl10-4-4铝青铜和TC6钛合金,并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剪切强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直接连接和添加AgCuZnCd连接的QAl10-4-4/TC6... 铜合金/钛合金双金属材料能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兼具轻质、耐磨、高强等优异性能。本文通过真空热压扩散法连接QAl10-4-4铝青铜和TC6钛合金,并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和剪切强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直接连接和添加AgCuZnCd连接的QAl10-4-4/TC6双金属的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探究了连接参数与中间层对QAl10-4-4/TC6双金属连接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双金属界面过渡层形成机理,建立了连接工艺-界面组织-力学性能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直接扩散连接的QAl10-4-4/TC6双金属连接质量较差,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导致界面上生长了贯穿长裂纹,剪切强度仅有21 MPa;添加AgCuZnCd连接QAl10-4-4/TC6双金属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减少,当连接温度为850℃时,界面剪切强度最大为178.19 MPa,温度超过850℃时,双金属界面强度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钛合金 真空热压扩散连接 中间层 金属间化合物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含砂层软土地基真空预压二维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谢彬 谢忠武 +2 位作者 王晓峰 王龙 徐敏涛 《北方建筑》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采用真空预压处理含砂层软土地基时,受现场试验环境的限制,无法定量分析含砂层会对地基形变产生的影响。以温州某围海工程为例,针对粉砂含淤泥、淤泥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的土样,通过有限元模型对真空预压加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 采用真空预压处理含砂层软土地基时,受现场试验环境的限制,无法定量分析含砂层会对地基形变产生的影响。以温州某围海工程为例,针对粉砂含淤泥、淤泥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明显的土样,通过有限元模型对真空预压加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含砂层对软土地基排水的促进作用,揭示了在砂层厚度不变的条件下,含砂层埋设深度越深,软土地基的分层沉降及侧向位移越大的规律。研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可为真空预压技术处理类似地质条件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砂层 真空预压 有限元分析 现场试验
下载PDF
9310航空齿轮真空渗碳热处理表面强化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13
作者 张治中 张银 +1 位作者 胡云波 刘洲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203,共10页
为了改善航空齿轮的疲劳性能,基于真空渗碳热处理技术,对9310航空齿轮进行热处理强化,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表面渗碳层的碳浓度分布以及渗碳层深度进行预测,并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真空渗碳工艺参数,最后开展了齿轮真空渗碳试验。... 为了改善航空齿轮的疲劳性能,基于真空渗碳热处理技术,对9310航空齿轮进行热处理强化,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表面渗碳层的碳浓度分布以及渗碳层深度进行预测,并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真空渗碳工艺参数,最后开展了齿轮真空渗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为渗碳温度960℃,强渗脉冲开始和结束时齿面碳浓度分别为0.84%与1.80%;渗碳后齿面微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心部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以及部分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最大值740HV,心部硬度最大值402HV;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渗碳层深度以及标准点碳浓度,相比优化前渗碳层标准点碳浓度提高了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10航空齿轮 真空渗碳 碳浓度 有效渗碳层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真空预压法处理双层软土地基沉降特性分析及预测
14
作者 孙冲 刘印鹏 +1 位作者 陈少青 程林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由人工填土层和原始海相沉积土层组成的双层软土地基不同于常规地基形式,其沉降预测结果离散性大。天津滨海地区某工程地基为双层软土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现场监测揭示了双层软土地基沉降的特性。在沉降预测方面,利用... 由人工填土层和原始海相沉积土层组成的双层软土地基不同于常规地基形式,其沉降预测结果离散性大。天津滨海地区某工程地基为双层软土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现场监测揭示了双层软土地基沉降的特性。在沉降预测方面,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双层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并与双曲线拟合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同样可以准确预测地基沉降变形,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软土地基 真空预压 沉降特性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钠化焙烧提钒工艺过滤系统的优化
15
作者 周雅平 万贺利 +2 位作者 王少伟 刘帅峰 李兰杰 《河北冶金》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针对钒渣钠化焙烧提钒工艺过滤系统钒回收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结合产线现有流程装备,对球磨浸出和板框过滤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杂物堵塞、提高料浆输送和过滤洗涤效率,球磨浸出系统加装滚筒筛去除浆液中大颗粒... 针对钒渣钠化焙烧提钒工艺过滤系统钒回收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结合产线现有流程装备,对球磨浸出和板框过滤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为避免在输送过程中杂物堵塞、提高料浆输送和过滤洗涤效率,球磨浸出系统加装滚筒筛去除浆液中大颗粒物料及杂物,使用水力旋流器将胶体及细小颗粒分离。研究了回转窑出料量对水力旋流器设备匹配的影响,经过优化调整试验,沿过滤带运动的垂直方向两侧各布置3台水力旋流器,出口直径分别为25 mm和35 mm。板框过滤机被真空带式过滤器替换后,设备维护费用降低83.65%,同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过滤效率和钒收率的影响,在真空带15 mm料层厚度和梯度洗涤最优工艺条件下,尾渣中钒平均含量从0.1%降至0.087%,钒收率提高0.53%,实现了浆料过滤过程高效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钒收率 真空带式过滤器 梯度洗涤 水力旋流器 料层厚度
下载PDF
十一层共挤下吹水冷高阻隔膜机组关键技术
16
作者 陈俊鸿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下吹水冷吹塑法的工艺特点及产品应用,分析设备的现状及问题,同时介绍十一层共挤下吹水冷高阻隔膜机组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机组采用套碟组合式机头,保证高质量复合,缩短了物料热历程,满足多种配方的加工;采用风温式自动风... 本文介绍了下吹水冷吹塑法的工艺特点及产品应用,分析设备的现状及问题,同时介绍十一层共挤下吹水冷高阻隔膜机组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机组采用套碟组合式机头,保证高质量复合,缩短了物料热历程,满足多种配方的加工;采用风温式自动风环+测厚控制系统,提升薄膜的厚薄均匀性;采用真空水环,满足宽幅生产,提高产量;采用低阻力夹板及低摆幅旋转牵引,改善膜面质量;采用智能协同控制技术,实现了薄膜生产过程的精密闭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吹 多层共挤 套碟组合式机头 真空水环 夹板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of Ni /WC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on Gray Iron Substrate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贵荣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61-866,共6页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Ni/WC) layers on gray iron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VICT) using Ni-based composite powder with different WC particles content as...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Ni/WC) layers on gray iron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VICT) using Ni-based composite powder with different WC particles content as raw materials.The microstructures of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the interface structures between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and the substrate,the changes of macro-hardnes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WC content and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are investigated.Th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includes a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and a transition layer,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WC.The thickness of transition layer with 20%WC content in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was 170 μm which was the thickest for all transition layers with different WC content.The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was mainly composed of WC,W2C,FeB and NiB,along with Ni-Cr-Fe,Ni (Cr) solid solution,Ni (Si) solid solution and Ni (Fe) solid solution.The transition layer was composed of Ni (Cr) solid solution,Ni (Fe) solid solution,Ni (Si) solid solution,Fe (Ni) solid solution and eutectic.The surface macro-hardnes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layer had been evaluated.The macro-hardness of the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WC content increasing,and the average macro-hardness is HRC60.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hardness presents gradient change.The average micro-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layer is about HV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C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gray iron substrat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下载PDF
搅拌叶片表面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军 范明洋 +1 位作者 杨吉春 胡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1,47,共6页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对比,测试了复合层叶片在稳定土条件下的现场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层与高锰钢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组织由原位合成的细小TiC颗粒、外加的粗大TiC颗粒和高锰钢基体相构成,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呈圆球或近圆球状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复合层的平均硬度为58 HRC,高于高锰钢低于高铬铸铁,磨损质量损失略高于高铬铸铁但远低于高锰钢。复合层叶片的现场使用寿命为1700 h,为高锰钢叶片的2倍以上,略高于高铬铸铁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合成 金属陶瓷复合层 真空消失模铸造 搅拌叶片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兴丽 陈之岳 陈昊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2-1096,共5页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基于氧化石墨烯优越的物理性能,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高度有序层状结构以提高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力学强度和疏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时,... 纳米纤维素是具有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基于氧化石墨烯优越的物理性能,采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高度有序层状结构以提高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力学强度和疏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4%时,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204.4 MPa,比原始CNCs薄膜抗拉强度提升58.8%。层状薄膜的弹性模量随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层状薄膜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验证了力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纳米纤维素薄膜和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的接触角进行测定,发现由于纳米纤维素的氢键网络与氧化石墨烯表面游离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层状薄膜的疏水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氧化石墨烯层状薄膜 真空抽滤 力学性能 疏水性
下载PDF
耦合蒸气冷却屏的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对液氢储罐自增压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李科 文键 忻碧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86-3796,共11页
基于MATLAB,构建了一种考虑氢储罐真空多层绝热结构、蒸气冷却屏和内部流体域的瞬态仿真模型。引入了无量纲的蒸气消耗因子η_(c)、休眠期延长因子η_(s)和单位因子η,η_(c)代表冷却屏在储存全周期蒸气的消耗量,η_(s)代表采用冷却屏... 基于MATLAB,构建了一种考虑氢储罐真空多层绝热结构、蒸气冷却屏和内部流体域的瞬态仿真模型。引入了无量纲的蒸气消耗因子η_(c)、休眠期延长因子η_(s)和单位因子η,η_(c)代表冷却屏在储存全周期蒸气的消耗量,η_(s)代表采用冷却屏时休眠期相对于未采用时休眠期的延长量,η是η_(s)与η_(c)的比值,代表冷却屏屏蔽漏热的能力。研究了冷却屏的无量纲位置、η_(c)、流量和开启时刻对η_(s)和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却屏开启时段不变时,使得η_(s)最大化的冷却屏最佳位置是0.622;当冷却屏位置是0.622,η_(c)从0.0640降至0.0128,η增大34.7%,但是当冷却屏的设置偏离最佳位置越远,降低η_(c)使得η增大的幅度越小;固定η_(c)和蒸气冷却屏的开启时长,η_(s)随着开启时刻的推迟先增大后减小,当冷却屏的位置是0.622,使η_(s)最大的开启时刻是第23.26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传热 真空多层绝热 蒸气冷却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