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tylene Vacuum Carburizing 被引量:2
1
作者 Hitoshi Iwata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Almost 30 years has passed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materials on vacuum carburizing technology, and is attract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a technology capable of being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gas carburizing tec... Almost 30 years has passed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materials on vacuum carburizing technology, and is attracting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a technology capable of being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gas carburizing technology. However, the technology was not popular except in specific fields.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is due to a variety of harmful influences accompanying the sooting problems caused by CH4 or C3H8. We have succeeded i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ooting was suppressed by utilizing acetylene, at extremely low pressure for carburizing (below 1 kPa). This process is now showing the excellent quality and prospects for this technology in terms of quality, economy and safety. At present almost 70 practical mass production furnaces are used in production lines, in Japan and abroad. At this time, we will report summary of the present acetylene vacuum carburizing process and the actu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se acetylene vacuum carburizing furnaces for mas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真空渗碳 大量生产 低压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rface Carburization of Machinable Ceramics on Its Pulsed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in Vacuum
2
作者 郑楠 黄学增 +1 位作者 穆海宝 张冠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6-660,共5页
For pulsed power devices, surface flashover phenomena across solid insulators greatly restrict their overall performance. In recent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enhancing the surface electric withstanding ... For pulsed power devices, surface flashover phenomena across solid insulators greatly restrict their overall performance. In recent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on enhancing the surface electric withstanding strength of insulators, and it is found that surface treatment of material is useful to improve the surface flashover voltage. The carburization treatment i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components of newly-developed machinable ceramics (MC) materials. A series of MC samples with different glucos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0%, 10%, 20%, 30% and 40%) a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for surface carburization modification, and their surface fiashover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 under pulsed voltage in vacuum. It i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carburization treatment greatly modifies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of MCs and hence the flashover behaviors. Based on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resistivity and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avalanche (SEEA) theory, the adjustment of flashover withstanding ability can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able ceramics vacuum surface carburization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FLASHOVER
下载PDF
渗碳工艺对摆线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谭志雨 高博 +3 位作者 李建辉 安慧 魏慧君 魏强 《河北冶金》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以20CrMoH钢作为RV减速器摆线轮的原料,经调质和等温正火两种工艺预处理后,在渗碳温度880℃,渗碳压力1500 Pa,保压时间25 s,渗扩比1∶5,渗碳时间分别为45 min和65 min工艺下进行低压真空渗碳热处理,利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洛氏硬... 以20CrMoH钢作为RV减速器摆线轮的原料,经调质和等温正火两种工艺预处理后,在渗碳温度880℃,渗碳压力1500 Pa,保压时间25 s,渗扩比1∶5,渗碳时间分别为45 min和65 min工艺下进行低压真空渗碳热处理,利用直读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显微维氏硬度计、激光三坐标仪器及Geomagic Qualify软件等分析方法对热处理后样品的碳含量、微观组织、表层硬度、渗层深度和变形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种预处理的摆线轮在渗碳后表层到心部的组织基本一致,表面碳含量保持一致,表层洛氏硬度相差0.1 HRC,渗层深度相差0.007 mm,变形量也基本一致,表明这两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对渗碳摆线轮组织、力学性能及变形量的影响较小;当渗碳时间从45 min延长到65 min时,摆线轮组织更加均匀,表面碳含量增加了0.05%,表层洛氏硬度提高了0.3 HRC,渗层深度增加了0.2 mm左右,变形量有所减小,表明延长渗碳时间会增加摆线轮的表层碳浓度、表层硬度及渗层深度,同时使摆线轮的组织更均匀,变形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轮 真空渗碳 热处理 微观表征 碳含量 力学性能
下载PDF
9310航空齿轮真空渗碳热处理表面强化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4
作者 张治中 张银 +1 位作者 胡云波 刘洲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203,共10页
为了改善航空齿轮的疲劳性能,基于真空渗碳热处理技术,对9310航空齿轮进行热处理强化,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表面渗碳层的碳浓度分布以及渗碳层深度进行预测,并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真空渗碳工艺参数,最后开展了齿轮真空渗碳试验。... 为了改善航空齿轮的疲劳性能,基于真空渗碳热处理技术,对9310航空齿轮进行热处理强化,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表面渗碳层的碳浓度分布以及渗碳层深度进行预测,并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真空渗碳工艺参数,最后开展了齿轮真空渗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为渗碳温度960℃,强渗脉冲开始和结束时齿面碳浓度分别为0.84%与1.80%;渗碳后齿面微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心部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状马氏体以及部分残余奥氏体,表面硬度最大值740HV,心部硬度最大值402HV;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渗碳层深度以及标准点碳浓度,相比优化前渗碳层标准点碳浓度提高了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10航空齿轮 真空渗碳 碳浓度 有效渗碳层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20CrMnTi钢齿轮残余奥氏体异常分析及解决方案
5
作者 刘洪波 高力 +3 位作者 芈志杰 李红印 邹鹏 陈炳欣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对20CrMnTi钢齿轮发白部位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分析齿轮经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后产生表面局部发白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发白部位存在大量残余奥氏体,齿面残余奥氏体深度范围为45~170...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对20CrMnTi钢齿轮发白部位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分析齿轮经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后产生表面局部发白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发白部位存在大量残余奥氏体,齿面残余奥氏体深度范围为45~170μm,且齿面存在大尺寸碳化物。距表面0.05 mm处硬度只有505 HV_(1),远低于技术要求的660~750 HV_(1)。通过对设备及工艺过程检查,发现齿轮表面残余奥氏体超标是由乙炔泄漏进入转移通道内造成工件在淬火转移过程中表面二次渗碳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压渗碳 20CRMNTI钢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15NiMoSiCr10中速船用针阀体的热处理工艺开发
6
作者 杨静 翟寒萍 +3 位作者 冉启燕 钟航 阳树青 李栋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针阀偶件是船用柴油机的一种重要零件,在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低压脉冲真空渗碳高压气淬技术,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15NiMoSiCr10船用针阀体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较系统地研究了其热处理性能特点。渗碳温度选用960... 针阀偶件是船用柴油机的一种重要零件,在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低压脉冲真空渗碳高压气淬技术,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15NiMoSiCr10船用针阀体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较系统地研究了其热处理性能特点。渗碳温度选用960℃,采用VC-Sim 1.4.1专家软件对渗碳时间和乙炔脉冲进行仿真,降低工艺开发成本。960℃渗碳后直接进行18 bar高压氮气淬火,经-120℃冷处理2 h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抗回火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NiMoSiCr10针阀体具有回火抗力好、金相组织优良以及芯部硬度较高等较好的工艺性,使用寿命超过6000 h,相比其他材料针阀体,其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脉冲真空渗碳 高压气淬 热处理工艺 15NiMoSiCr10 针阀体
下载PDF
Optimizing the low-pressure carburizing process of 16Cr3NiWMoVNbE gear steel 被引量:9
7
作者 Haojie Wang Bin Wang +2 位作者 Zhaodong Wang Yong Tian R.D.K.Misr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218-1227,共10页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tm ospheric carburization, low-pressure carburization has the benefits of producing no surface oxidation and leaving fine, uniformly dispersed carbides in the carburized layer. However, ...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tm ospheric carburization, low-pressure carburization has the benefits of producing no surface oxidation and leaving fine, uniformly dispersed carbides in the carburized layer. However, the process param eters for low-pressure carburization of 16Cr3NiWMoVNbE steel have yet to be optimized. Thus, we use the saturation-value method to optimize these parameters for aviation-gear materials. Toward this end, the m 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16Cr3NiWMoVNbE steel after different carburization processes are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 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saturated austenite carbon concentration, we propose a model of carbon flux and an alloy coefficient for low -pressure carburization to reduce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ustenite and avoid the surface carbide network. At the early stage of carburization (30 s), the gas-solid interface ha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gradient. The averaging method is not idea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but the carbon flux measured by using the segm ented average m ethod is 2.5 times that measured by the overall average method, which is idea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rresponding carburization tim e is reduced by 60%. By using the integral average method, the actual carburization time increases, which leads to the rapid form ation of carbide on the surface and affects the entire carburization process. Nb and Wcombine with C to form carbides, which hinders carbon diffusion and consumes carbon, resulting in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C diffusion in austenite (the diffusion rate is reduced by 52% for 16Cr3NiWMoVNbE steel). By changing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model and comparing the hardness gradient of different processes, the depth of the actual layer is found to be very similar to the design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Cr3NiWMoVNbE STEEL low-pressure carburizing Saturated CARBON CONCENTRATION CARBON FLUX
原文传递
Flexible Furnace Concepts for Vacuum Hea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High-pressure Gas Quenching 被引量:1
8
作者 Karl killer Stefan Wiebach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7-611,共5页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process combination of vacuum hardening, respectively vacuum carburizing with high-pressure gas quenching w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manufacture of gears. I...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process combination of vacuum hardening, respectively vacuum carburizing with high-pressure gas quenching w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especially in the manufacture of gears. In the meantime furnace concept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are available to the industry. In the following report three plant varieties are introduced, which differ in process flexibility and throughput. This report also explains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a furnac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Besides this a short introduction is given into the vacuum carburizing process and the high-pressure gas quen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处理 真空渗碳 高压气体流淬火 炉子
下载PDF
纯铌表面渗碳层的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绪明 张云汉 +1 位作者 江涛 李云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
采用真空渗碳技术对纯铌进行表面渗碳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碳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构,通过表面划痕、纳米压痕和摩擦磨损实验评价渗碳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纯铌... 采用真空渗碳技术对纯铌进行表面渗碳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碳层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构,通过表面划痕、纳米压痕和摩擦磨损实验评价渗碳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纯铌经1 400℃渗碳12 h后的渗层厚度约为37.8μm,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全部为NbC相,内层包含NbC和Nb_(2)C两种物相,致密均匀,没有孔洞和裂纹,与基体结合性能良好。通过渗碳极大地提高了纯铌基体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表面纳米硬度从1.8 GPa提高到23.5 GPa。与纯铌相比,与Si_(3)N_(4)摩擦副配对摩擦过程中渗碳层的摩擦系数从1.03降至0.62,比磨损率由21.6×10^(-5) mm^(3)/(N·m)降至1.12×10^(-5) mm^(3)/(N·m),耐磨性得到提高。纯铌表面出现严重的磨损,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渗碳后的材料由于硬质相NbC的存在,仅发生轻微磨损,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铌 碳化铌 真空渗碳 微观结构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真空渗碳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探究
10
作者 牛志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4期69-72,共4页
热处理技术是机械制造中的基础工艺之一,对于提升装备质量,保证成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但是,热处理技术是目前机械制造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是限制机械产品生产制造水平提升的技术瓶颈。首先对热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 热处理技术是机械制造中的基础工艺之一,对于提升装备质量,保证成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但是,热处理技术是目前机械制造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是限制机械产品生产制造水平提升的技术瓶颈。首先对热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以轴齿类零件真空热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真空渗碳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核心技术。研究结果为提升我国机械生产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 热处理 生产线 智能控制
下载PDF
气化模-精铸-负压复合铸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沈桂荣 黄景福 +3 位作者 曹健 李德成 姜不居 闫双景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5,60,共3页
主要研究ReplicastCS复合工艺的气化模的成型工艺、制壳工艺、失模工艺及紧实负压工艺 ,采用该工艺可解决用消失模工艺铸造碳钢。
关键词 气化模-精铸-负压复合铸造 增碳 铸造工艺
下载PDF
渗碳工艺参数对常见渗碳钢晶粒粗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昊杰 郝浩腾 +4 位作者 王昭东 田勇 李勇 李家栋 韩毅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5,共9页
基于真空低压渗碳炉,分析了不同渗碳工艺参数对常见渗碳钢晶粒粗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20钢渗碳温度920℃较为适宜,20Cr钢较适宜的渗碳温度为950℃,20CrMnTi钢在980℃下保温较长时间奥氏体... 基于真空低压渗碳炉,分析了不同渗碳工艺参数对常见渗碳钢晶粒粗化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20钢渗碳温度920℃较为适宜,20Cr钢较适宜的渗碳温度为950℃,20CrMnTi钢在980℃下保温较长时间奥氏体晶粒仍可以保持细小,可以选择较高温度渗碳;20钢、20Cr钢和20CrMnTi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符合Beck关系式;奥氏体晶粒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形式长大,温度越高,晶粒生长指数越大。在一定含碳量范围内,随着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晶粒长大倾向增加;当含碳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减小;在不同碳浓度下,碳含量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 工艺参数 渗碳钢 晶粒粗化
下载PDF
钛合金的表面渗碳工艺及其耐磨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魏超 罗勇 +1 位作者 强颖怀 葛长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利用真空加热技术对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表面渗碳层的成分;用多功能微观摩擦试验机考察渗碳层的耐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真空渗碳处理后在合金表面形成了TiC;真空气体渗碳... 利用真空加热技术对Ti6Al4V合金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表面渗碳层的成分;用多功能微观摩擦试验机考察渗碳层的耐磨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真空渗碳处理后在合金表面形成了TiC;真空气体渗碳后钛合金渗碳层硬度最高可达876 HV;渗碳后试样的耐磨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血浆润滑条件下,钛合金以塑性变形和犁沟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渗碳 钛合金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真空渗碳炉加热室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昊杰 李勇 +2 位作者 王昭东 李家栋 韩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72-176,180,共6页
加热室是真空渗碳炉的核心部分。炉温均匀性及工件加热效率等参数是衡量真空炉性能的重要指标,加热室设计直接影响炉子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本文基于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加热室参数及整体输出负... 加热室是真空渗碳炉的核心部分。炉温均匀性及工件加热效率等参数是衡量真空炉性能的重要指标,加热室设计直接影响炉子的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本文基于有限元计算平台,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加热室参数及整体输出负荷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及预测,确定了加热管数量、加热管外径及整体输出负荷对工件温度均匀性及加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加热管数量、合理选择加热管外径和整体输出负荷能提高工件的加热速率,降低工件的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真空渗碳 加热室 温度场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复合处理提高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原 徐晋勇 +3 位作者 刘燕萍 王建忠 隗晓云 徐重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3,共4页
对粉碎食品用胶体磨中的由9Cr18、3Cr13不锈钢制造的转子和定子,首先进行等离子WMo共渗,然后进行表面等离子超饱和渗碳,并直接进行高压气体淬火、真空低温回火处理的等离子复合处理技术,提高了转子和定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使用... 对粉碎食品用胶体磨中的由9Cr18、3Cr13不锈钢制造的转子和定子,首先进行等离子WMo共渗,然后进行表面等离子超饱和渗碳,并直接进行高压气体淬火、真空低温回火处理的等离子复合处理技术,提高了转子和定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合金层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达到20%和10%以上。经等离子超饱和渗碳后,表面碳浓度达到2.4%~2.6%。高压气体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的表面硬度达到64HRC~66HRC。合金层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均匀的碳化物。淬火后的基体硬度为53HRC~55HRC。基体高的强韧性和适当的硬度配合,表面高的硬度和耐磨的组织,使转子和定子寿命由过去只进行真空淬火和空气炉中回火工艺处理的6~10天,提高到50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物 不锈钢 渗碳 真空处理 高压气体淬火
下载PDF
12Cr2Ni4A钢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勇 安小雪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1256,共6页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钢在930,950,980℃渗碳温度下,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曲线和碳质量分数梯度曲线的实测值与预期值吻合较好.此外,随着渗碳温度的升高,碳的扩散系数和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增加,高温真空渗碳可显著提高渗碳速率,温度每提高10℃约使渗碳效率提高1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Ni4A钢 真空低压脉冲渗碳 高温渗碳 渗层深度 碳质量分数
下载PDF
双真空冶炼高合金轴承钢后真空表面渗碳疲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博 杨卯生 赵昆渝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38-843,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r-Co-Mo-Ni轴承钢经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后真空表面渗碳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双真空冶炼后能明显提高钢的纯净度,该钢中夹杂物直径小于3μm...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Cr-Co-Mo-Ni轴承钢经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后真空表面渗碳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双真空冶炼后能明显提高钢的纯净度,该钢中夹杂物直径小于3μm的个数所占96.41%,大于3μm的个数所占3.59%。经过真空表面渗碳后,钢表面硬度为1000 HV,其轴向残余压应力值超过400 MPa,周向残余压应力值超过200 MPa,高的残余应力阻止裂纹的萌生和降低裂纹扩展速度。心部的残余奥氏体以层状分布在板条马氏体之间,体积分数为8.51%,为心部提供良好的韧性。此时钢的中值疲劳极限高达1016 MPa,起裂源由渗层次表面夹杂和渗层近表面基体引起的开裂概率都为35%。因此,提高冶金质量和控制表面渗碳工艺能够提高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真空冶炼 纯净度 表面渗碳 疲劳性能 夹杂
下载PDF
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静 李家栋 +1 位作者 王昊杰 王昭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1-646,共6页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 为了优化加热系统结构,保证真空渗碳炉加热性能,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真空渗碳炉加热过程数值模型,分析了加热系统中石墨加热管的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等关键结构参数对工件表面热流密度、有效加热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加热功率恒定,减小加热管数量、长度和分布半径均可以使工件表面热流密度增大,加热效率提高;将加热管数量设为偶数,并适当减小加热管长度,增加加热管分布半径可以显著改善有效加热区内温度分布均匀性.该研究结果对真空渗碳炉加热系统结构设计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渗碳炉 加热系统 结构优化 加热效率 温度均匀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真空渗碳技术国内外概况及发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建国 丛培武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2-55,共4页
重点介绍了国际上真空渗碳的最新进展 ,如乙炔渗碳 ,碳化氢气体和含氧气体混合使用的真空渗碳 ,气氛反馈控制法的原理及工艺 ,对热壁、冷壁式真空渗碳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真空渗碳 炭黑 饱和值调整法 反馈控制法
下载PDF
复合化学热处理13Cr4Mo4Ni4VA钢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江志华 佟小军 +3 位作者 孙枫 李志 王子君 时连卫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4,共6页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真空渗碳、复合硬化及离子渗硫处理,制备了不同梯度结构的表面层。对不同工艺试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相应表面层的组织及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试件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复... 对13Cr4Mo4Ni4VA钢进行了真空渗碳、复合硬化及离子渗硫处理,制备了不同梯度结构的表面层。对不同工艺试件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相应表面层的组织及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了不同工艺试件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硬化13Cr4Mo4Ni4VA钢表面超硬(>70HRC),组织优异,结构梯度分布,抗塑性变形能力强,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不同深度的离子渗硫层(基于渗碳层或复合硬化层)都具有良好自润滑性能,在多种机理综合作用下保持减摩效果,但过厚硫化物层会导致耐磨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4Mo4Ni4VA钢 真空渗碳 复合硬化 离子渗硫 抗磨减摩 自润滑 表面超硬 抗塑性变形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