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ies for Constructing“Green Heart” in Valley Cities of the Loess Plateau
1
作者 LOU Gang TANG 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1期69-73,82,共6页
Green he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system and urban public spac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geography, hydrology, soil, climat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valley cities in the Loess Plateau have certa... Green he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system and urban public spac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geography, hydrology, soil, climate,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valley cities in the Loess Plateau have certain particular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green hear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heart, a typical valley city of Shenmu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selected for research, and explored the adaptive design strategy of green heart in the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entral Park in Shenmu,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heart in the same type of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艺术设计 设计方案
下载PDF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VALLEY BOUNDARY FROM DEMS I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2
作者 Ya-dong Qian Guo-nian Lu Zhong-ming Che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3期47-53,共2页
As an important geomorphological divide i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valley bounda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ed models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 of soil erosion, sediment tra... As an important geomorphological divide i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valley bounda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ed models for studying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 of soil erosion, sediment transfer and runoffs within a watershed. In the past, this boundary manually interpreted from large scale maps and aerial photograph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first present a simple and practical definition for topographic structures unique to the highly dissected topography in the hilly Loess Plateau in DEMs; then define the valley boundary cells in a DEM with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they are most likely located on a concave slope, 2) these cells have the sharpest transition in slope, 3) those cells on the downward side of the valley boundary should have a slope gradient larger than 20° ,4) as the boundary of the entire valley in a basin valley boundary must be continuous; then devise an algorithm to automatically delineate valley boundary from DEMs and implement it in a computer. This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detect drainage networks and the valley boundary in the Wangjiagou basin in the hilly loess area of Lishi Coun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from a 10 m DEM. The extracted results are highly comparable to those manually interpreted from aerial photo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ley BOUNDARY topographical features DEM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Freely accessible invento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 Xianyang City,Shaanxi Province,China
3
作者 Jingyu Chen Lei Li +4 位作者 Chong Xu Yuandong Huang Zhihua Luo Xiwei Xu Yuejun Lyu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In this study, we used high-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 images on the Google Earth platform to map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fter mapping,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large-s... In this study, we used high-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 images on the Google Earth platform to map large-scale landslides in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fter mapping,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large-scale landslide inventory that contains 2 924 large-scale landslides was obtained.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with seven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elevation, slope angle, aspect, curvature, lithology, distance to a river, and distance to the fault. Landslide Number, Landslide Area, Landslide Number Density(LND), and Landslide Area Percentage(LAP) were selected as indexes f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and area of landslides in the elevation range of 1 000–1 200 m is the highest. The highest number of landslides was observed in the slope angle of 25°–30°. North-facing slopes are prone to sliding. The area and number of landslides are the largest when the slope curvature ranges from-1.28 to 0. The LND and LAP reach their maxima when the slope curvature is less than-2.56. Areas covered by the Tertiary stratum with weakened fine-grained sandstone and siltstone show the highest LND and LAP values. Regarding distance to a river, the LAP peaks in the range of 300–600 m, whereas the LND peaks in an area larger than 2100 m. The values of LND and LNP rise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faults increases, except for the locations 30 km away from active faults. This phenomenon is because active faults in this area pass through the plain areas, while landslides mostly occur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cataloging of landslide development in Xianyang City provides a significant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landslides. In addit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sults are useful for landslide hazard prevention decisions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yang City loess plateau Google Earth GIS Landslide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生态足迹动态模拟及测算——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
4
作者 虞文宝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为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成因,论文在测算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引入ARIMA模型,模拟预测了该市2015—2020年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4年... 为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成因,论文在测算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甘肃省兰州市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引入ARIMA模型,模拟预测了该市2015—2020年生态足迹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2002—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数值由2.70 hm^(2)增长至4.25 hm^(2),增幅达到1.57倍;2)从生态足迹增速看,2002—2014年人均生态足迹平均增速达到4.04%,同一时期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1.88%,较人均生态足迹增速高出7.84%,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高于资源环境消耗的速度;3)2015—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仍然呈现上升态势,预测值分别达到4.48 hm^(2)、4.61 hm^(2)、4.75 hm^(2)、4.89 hm^(2)、5.02 hm^(2)和5.17 hm^(2),甘肃省兰州市生态赤字逐年增大,总生态足迹是城市土地利用总面积的19.59倍,说明经济发展与地区生态需求呈现较强正相关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并未出现,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甘肃省兰州市降低生态足迹的具体路径: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生态赤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类型多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提高生态环境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河谷城市 ARIMA模型 生态足迹 动态模拟
下载PDF
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城市PM_(10)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彪 李宏艳 +6 位作者 李彦君 李宏宇 张智清 杨桂实 张瑾 李艳平 何秋生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沟谷内城市高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的可能原因,选择山西省柳林县城区作为代表性城市,对2018-2019年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和雷达图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夏冬两季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为探明黄土高原沟谷内城市高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的可能原因,选择山西省柳林县城区作为代表性城市,对2018-2019年间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特征比值和雷达图等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夏冬两季PM_(10)的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PM_(10)年均质量浓度(166.33μg/m^(3))和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在全年出现的天数占比(53.14%)均高于国内很多城市;PM_(10)以粗颗粒物为主,被测元素中有86.02%为地壳元素,冬季受燃煤影响有机质(OM)占比大于夏季而元素碳(EC)占比小于夏季;雨后PM_(10)浓度出现增长现象。以上结果提示,城市两侧山坡裸露地表颗粒物的干湿输送和城内机动车的扰动是引起春夏两季PM_(10)污染的主要因素,秋季受自然源和人为源的双重控制,冬季受居民散煤燃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谷城市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特征 污染原因
下载PDF
宁夏固原市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耦合关系
6
作者 张维琛 张国军 +2 位作者 魏小燕 马文涛 程金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2-261,共10页
[目的]探究宁夏固原市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耦合关系,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精准防治及有序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使水土流失治理更好地服务于人居环境提升。[方法]采用PSR模型、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等方法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和... [目的]探究宁夏固原市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耦合关系,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精准防治及有序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使水土流失治理更好地服务于人居环境提升。[方法]采用PSR模型、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等方法计算小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及耦合度分析,计算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协调类型。[结果](1)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为中度、高度危险小流域占28%,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等级为不适宜的小流域占12%,分布在西吉县南部和隆德县东北部。(2)水土流失风险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相关系数为0.61。74%的小流域为高水平耦合与良性共振耦合;67%的小流域为协调发展和优质协调。(3)协调同步型、失调共损型、水土流失滞后型和人居环境滞后型小流域分别为75,36,79,114条。[结论](1)固原市水土流失与人居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耦合度,且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2)研究区有79条水土流失风险滞后型小流域需要进行水土流失治理,有36条失调共损型小流域应结合地区实际进行自然环境重点治理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风险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 黄土高原 宁夏固原市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以庆阳市为例 被引量:61
7
作者 张子龙 鹿晨昱 +1 位作者 陈兴鹏 薛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 以地处黄土高原的庆阳市为例,基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对生态效率内涵的界定,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1年间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差异在不断扩大。依据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状况,基本可以将庆阳市分为2种类型:生态环境较好、水资源较为充沛、农业较为发达的西峰区、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高;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短缺的庆城县、华池县、环县和镇原县的农业生态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失调、资源利用率低和非期望产出的过度冗余。基于此对生态效率较低地区的农业投入要素冗余状况进行了分析,明确农业生态效率改进的方向,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农业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SBM 庆阳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植被的水环境响应 被引量:16
8
作者 肖洪浪 段争虎 +1 位作者 宋耀选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通过调查兰州南北两山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水分等因子,分析了植被的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对在兰州地区造林绿化的适应性以及各地植被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生长状况最关... 通过调查兰州南北两山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水分等因子,分析了植被的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对在兰州地区造林绿化的适应性以及各地植被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生长状况最关键的因子,兰州市周边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基本是东部稍好于南部,南部显著好于北部。东部和南部植被以乔木为主,北部以耐旱灌木为主。不论乔木和灌木,保障土壤含水量常年处于5%以上是人工造林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气候条件 兰州市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地貌驱动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1 位作者 宋耀选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响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阴坡高于阳坡,南山与北山同坡向相比,南山的水分条件要好于北山;4月中旬以后,受植物生长消耗的影响,北山的水分含量大于南山,南山的水分波动则大于北山;鱼鳞坑、水平沟都具有一定的集水保水作用,但这种集水的作用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水平沟由于面积较大,表面覆膜集水效果更好;阴坡梯田由外向内随着距离的增加,水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梯田内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树造林 地形 兰州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 被引量:70
10
作者 刘彦随 李裕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共9页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凭借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实现了坡面与沟道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论文基于复杂流域系统的视角,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提... 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之后,凭借沟道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实现了坡面与沟道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双赢"目标。论文基于复杂流域系统的视角,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提出了沟道土地整治应以增良田、保生态、惠民生为主题,以景观协调、结构稳固、利用持续、功能高效为理念,强调山上退耕还林、山下治沟造地,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制定了沟道土地整治分区、分类标准及技术要点,划定了修复整治型、配套完善型、开发补充型、综合治理型等4种工程建设类型,创建了"干-支-毛"分层防控、"渠-堤-坝"系统配套、"乔-灌-草"科学搭配的增强型沟道整治工程技术体系。这些原理与技术近3年来应用于延安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土地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梳理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与民居安置、城乡服务均等化与设施配套、现代农业产业化与基地建设、农村土地资产化与制度创新等4大配套工程建设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业工程 农业地理工程 沟道土地 黄土高原 延安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人工林地水分亏缺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宋耀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缺状况好于不灌溉的林地,侧柏林地喷灌、自然坡面集雨和不灌三种处理方式下的植物水分亏缺度虽然稍有差异,但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补充灌溉除满足林地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外,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的补偿,补偿度在70%左右。其他不灌溉地块补偿度都为负值,说明这些地块整个雨季没有对水分进行补偿,还将土壤以前贮藏的部分土壤水分利用。植物水分亏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与植物根系的分布相一致。既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植物水分亏缺度依次降低。在垂直方向上,表层植物水分的亏缺度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亏缺度逐渐增大,100~120cm深达到最大,以后又缓慢降低。植物水分补偿度是降雨与植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反映,植物水分亏缺度越高,补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土壤水分亏缺 兰州市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壤裸露与景观格局关系——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1 位作者 李正国 李卫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9-715,i012,共8页
土壤裸露是水土流失具体的空间表现,同时又是导致进一步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由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格局对土壤裸露具有深刻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二者间的内部联系,文章选定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为研究区,分别就景观格... 土壤裸露是水土流失具体的空间表现,同时又是导致进一步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由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格局对土壤裸露具有深刻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二者间的内部联系,文章选定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为研究区,分别就景观格局的类型组成和空间结构,分析其与土壤裸露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知人为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土壤裸露程度较高,在景观类型上,表现出滩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低覆盖度草地及山区旱地等景观类型的土壤裸露值较高,另外,从景观组成来看,农牧组成为主的流域土壤裸露值明显高于其他流域;通过景观空间结构与土壤裸露的关系分析,可知个体单元型态、空间构型以及整体多样性等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均对土壤裸露程度具有不同大小的指示意义,其中又以景观聚集度及平均斑块面积与土壤裸露程度有强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裸露 景观格局和景观生态学 黄土高原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人工林营造——混交林模式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小娥 苏世平 +1 位作者 李毅 王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0-391,共12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能力,以兰州市南北两山5种典型林分类型(侧柏林、新疆杨林、刺槐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新疆杨刺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0~8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 为探讨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能力,以兰州市南北两山5种典型林分类型(侧柏林、新疆杨林、刺槐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新疆杨刺槐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0~8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类型混交林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渗透速率均好于纯林;两种混交林和侧柏林土壤pH低于刺槐林和新疆杨林;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全磷大于纯林;全钾、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2)在0~80 cm土层范围内,各林分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持水量、孔隙度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土壤pH均在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有表聚效应;全磷和全钾在土层间差异不显著。(3)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无机氮、全磷、持水量、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混交林较纯林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建议该区域在今后人工林营造中以混交林为主,在现有纯林的抚育管理中可考虑将其改造为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纯林 混交林 兰州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博文 侯琳 +2 位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夏文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160-163,244,共5页
以延安市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处于不同空间格局的市区中心、城郊结合部、郊区农村的社会功能、人为活动影响、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城市森林建设从市区中心到郊区应建立3个绿化生态圈,第一... 以延安市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处于不同空间格局的市区中心、城郊结合部、郊区农村的社会功能、人为活动影响、生态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出发,城市森林建设从市区中心到郊区应建立3个绿化生态圈,第一圈是城市防污调气美化生态圈,第二圈是近郊美化、防护、农林果生产带生态圈,第三圈是远郊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风沙防护、林果生产林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 延安市 生态体系建设 城市森林建设 林果生产 城郊结合部 生态圈 空间格局 社会功能 郊区农村 人为活动 生态条件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市区 美化 防护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中春 谢永生 王恒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赵庄村为例,选取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偏离度等主要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研究区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 以位于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赵庄村为例,选取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偏离度等主要指标,对村庄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研究区景观斑块数与景观斑块密度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减少;2)研究区2个时期的景观异质性差异显著,景观指数变化表现为:优势度指数与偏离度指数减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3)6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有了较大变化,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趋于改善,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其中,工副业比例增大与种植业、养殖业、果菜比例减小是研究期间农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变化特点,农民收入以工副业、果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丘陵沟壑区 延安
下载PDF
基于SVM的高原川道型城市通勤者出行方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辉 王剑坡 张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3,共6页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目标变量,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出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8项决策变量。针对29960次有效出行样本,合理划分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此,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和传统的二项Binary logistic(BL)模型以识别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选取3项定量指标分方式的分类预测精度、总体分类预测精度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以对比不同模型的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BL模型,SVM对分类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对出行方式选择的预测适用性良好,具体来说,对私人交通方式的预测,SVM的预测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8.08%,公共交通则高出了2.76%;SVM的总体分类准确率比BL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出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原川道型城市 西宁市 支持向量机(SVM) 出行方式选择
下载PDF
基于“绿心”理念的河谷型城市公园设计--以神木中央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英 史承勇 王军 《华中建筑》 2017年第5期67-73,共7页
"绿心"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谷型城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水文土壤、气候特征,其"绿心"建设对"和谐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分析城市"绿心"的内涵特... "绿心"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谷型城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水文土壤、气候特征,其"绿心"建设对"和谐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分析城市"绿心"的内涵特性和黄土高原河谷型城市"绿心"营造的特殊性。以神木中央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自然山水格局、空间开放可达、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策略、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心"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绿心 河谷型城市 公园设计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型城市边缘区规划建设的思考——以延安市边缘区东关延河南岸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娟 张阳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9,共3页
通过对延河南岸的实际调研,文献查阅以及将其与平原型城市进行比较后,总结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受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建设用地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区位结构特殊等不同于平原型城市边缘区的鲜明特点,提出其规划建设... 通过对延河南岸的实际调研,文献查阅以及将其与平原型城市进行比较后,总结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型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受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建设用地短缺,基础设施落后,区位结构特殊等不同于平原型城市边缘区的鲜明特点,提出其规划建设必须以科学定位、合理规划;保护生态、防止灾害;完善设施,美化景观;继承传统,体现特色为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河谷型城市 边缘区 廷河南岸
下载PDF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有机生长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高瑞 鱼晓惠 赵红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0-715,共6页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自规划角度引入有机生长的"人为干预"对策,进而从宏观(城市外部地域功能与空间)和微观(城市内部地域功能与空间)两个层次研究了有机生长规划方法,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城市人居环境的调整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 小城市 有机生长.外部地域 内部地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能源农业经济模式选择——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县永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5,共4页
文章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的现状,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沼气发酵生产为纽带核心,把种植、养殖联结起来,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的雨水集流,建立... 文章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的现状,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沼气发酵生产为纽带核心,把种植、养殖联结起来,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的雨水集流,建立起"种草+养畜+水窖+沼气+太阳灶+高效农业"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体系,从而在半干旱区达到农村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废物资源化、生活用能再生化,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黄土高原 定西市 模式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