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TR1 A1166C gene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valsartan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1
作者 Hanzhong Yu Lei Li +5 位作者 Shuyao Wei Qianqian Kong Wei Nu Bo Dong Yuewu Zhao Li W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4年第9期418-424,共7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GTR1 A1166C)gene polymorphis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valsartan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This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GTR1 A1166C)gene polymorphism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valsartan mon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cluded 198 patients(≥18 years of age)who received valsartan monotherapy(80 mg/day)for newly develop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t the authors’center between January 1,2020 and December 31,2023.Genotyping for AGTR1 A1166C gene polymorphism was don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melting curve analysis of genomic DNA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A dominant genetic model for AGTR1 A1166C(AA genotype versus AC+CC genotype)was used.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baseline variables and AGTR1 polymorphism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target blood pressure attainment(<140/90 mmHg)at the 4-week follow-up.Results:The median age of the 198 patients was(53.7±13.5)years,and 58%were men.Genotyping assays showed that 164 patients had the AA genotype,and 34 patients were of the AC/CC genotype,including 30 with the AC genotype and 4 with the CC genotype.Allele distribu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Hardy Weinberg equilibrium.109 Patients(55.1%)attained the blood pressure target.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versus no smoking,HR 0.314,95%CI 0.159-0.619,P=0.001)and AGTR1 A1166C AA genotype(versus AC/CC,HR 2.927,95%CI 1.296-6.611,P=0.023)were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target attainment.25 Patients(73.5%)with AGTR1 A1166C AC/CC genotype attained the target versus 51.2%(51/164)of patients with AGTR1 A1166C AA genotype(P=0.017).Patients with AGTR1 A1166C AC/CC genotype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reduction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33.1±10.8)mmHg versus(29.2±11.7)mmHg in AA carriers;(P=0.029)].Conclusions:Hypertensive patients carrying one or two C alleles of the AGTR1 A1166C gene were more responsive to valsartan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t valsartan AGTR1 A1166C Gen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认知障碍病情改善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李宇宁 刘雅婷 +3 位作者 杨东 张文华 曾妮 蔡亚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改善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收治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改善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收治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胶囊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认知功能、血清Hcy和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间、组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延迟回忆、抽象、注意、语言4项维度和认知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命名、定向、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Hcy及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缬沙坦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均可降低血压、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降低血清Hcy、MMP-9水平,相比之下,缬沙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熊海亮 胡凤英 +3 位作者 黄安静 贾春新 张天铧 张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初始服用剂量5 mg,qd,最大剂量为10 mg。连续服用1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50 mg,bid。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交感神经活性水平[肾上腺素(E)、肾素活性(PRA)、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BP、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E、E、PRA、AngⅡ均降低,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O、ET-1均升高,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 交感神经活性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魏秀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菏泽市单县杨楼镇卫生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并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菏泽市单县杨楼镇卫生院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改善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 缬沙坦 硝苯地平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赵振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114-117,12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合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合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接受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白天、夜间不同时刻的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vs 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治疗,能更为有效、稳定地降压,且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硝苯地平控释片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孙嘉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血浆抗凝指标、肝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治疗前,血肌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血压水平,保护靶器官,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靶器官损害 沙库巴曲缬沙坦
下载PDF
天麻钩藤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李维云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E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肝阳上亢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E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肝阳上亢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口干、便秘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肝阳上亢型E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其效果优于单纯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汤 非洛地平缓释片 肝阳上亢型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血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分别联合氢氯噻嗪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血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罗天勇 李一梅 +4 位作者 谢波 韩琳娜 江莲 胡乾配 李琼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3-675,共3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确定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H)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V/H)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确定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A/H)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V/H)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11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纸质版。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动态血压方面,V/H优于A/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诊室血压及血压控制率方面,V/H与A/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H相比,V/H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血压的改善不如V/H,且不良反应发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缬沙坦 氢氯噻嗪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增颖 李强 +2 位作者 杨斌武 王志禄 张钲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1-644,共4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那普利 非洛地平 左室肥厚 醛固酮逃逸
下载PDF
氯沙坦与缬沙坦比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一帆 马彬 +2 位作者 杨克虎 贾瑾堂 陈慧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430-436,共7页
目的评价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08年第4期)、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08年10月)。由2名评价者按... 目的评价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08年第4期)、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08年10月)。由2名评价者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113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沙坦与缬沙坦比较,两者降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及两者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氯沙坦降尿酸作用明显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降压和降尿酸有效、安全,其长期疗效、对不同亚组患者作用的差别及其安全性等仍需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才能得出肯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缬沙坦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玉 黄璞 +2 位作者 于丽秀 陈东生 华小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5-730,736,共7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15年第2期)、CBM、Medline、Embase、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15年6月)。由2名评价者按C... 目的评价缬沙坦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的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2015年第2期)、CBM、Medline、Embase、PubMed、CNKI、VIP、万方数据资源(截至2015年6月)。由2名评价者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 7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缬沙坦单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1种或1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更安全有效,推荐临床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采用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联合用药 原发性高血压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2
作者 周卓东 杨德志 韦颖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动脉弹性、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动脉弹性、左心室重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晨起空腹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Ⅱ)5 mg,qd;对照组患者晨起空腹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动脉弹性指标[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左心室重构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和总体健康(GH)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CR-PWV、CF-PWV、IVST、LPWT、LVIDd、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和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24 h SBP和24 h M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 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WV、CF-PWV、IVST和LPWT水平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的CR-PWV和LPW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CR-PWV、CF-PWV、IVST、LPWT、LVI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P、VT、MH、G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SF、RP、R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Ⅱ)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血压波动性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老年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重构 动脉弹性
下载PDF
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和缬沙坦降压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东平 吕军娥 +3 位作者 刘永欣 姚文静 容春莉 于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对比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与缬沙坦(缬沙坦8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TPR)和平滑指数(SI),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SBP≥140mmHg且<... 目的:对比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与缬沙坦(缬沙坦80mg)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谷峰比值(TPR)和平滑指数(SI),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SBP≥140mmHg且<160mmHg(1mmHg=0.133kPa),DBP≥95mmHg并且<110mmHg]84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氢氯噻嗪和缬沙坦组,共服药8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缬沙坦/氢氯噻嗪组和缬沙坦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84.2、52.5,达标率分别为73.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缬沙坦/氢氯噻嗪组TPR为SBP76.7、DBP71.2,均>50;SI为SBP1.14±0.39、DBP1.09±0.27,均>1。缬沙坦组的TPR为SBP77.6、DBP71.3,均>50;SI为SBP1.24±0.39、DBP1.19±0.27,均>1。两组的TPR和S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80mg,TPR和SI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氢氯噻嗪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平滑指数 谷峰比值
下载PDF
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68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闵连秋 刘学文 +5 位作者 袁静 郑春兰 马艳辉 杨丽 张静波 侯凤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2组基础治疗相同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80mg ,qd ,连用 4周为 1个疗程 ;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 5mg ,qd ,连用 4周...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对照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2组基础治疗相同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80mg ,qd ,连用 4周为 1个疗程 ;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 5mg ,qd ,连用 4周为 1个疗程。 2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 结果 :缬沙坦能减少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脑梗死有效率为 88.2 4%,与对照组 (70 .5 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缬沙坦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非洛地平 高血压 脑梗死 疗效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邠玮 袁毅 +4 位作者 毕莹 王飞 段佳佳 刘新林 赵季红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774-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不同用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2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92例,女109例),接受缬沙坦(8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治疗,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治疗方案如下:A组两种药物均于清晨服用,B...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不同用药方式和服药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2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92例,女109例),接受缬沙坦(80 mg/d)联合氨氯地平(5 mg/d)治疗,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治疗方案如下:A组两种药物均于清晨服用,B组两种药物均于睡前服用,C组缬沙坦清晨服用、氨氯地平睡前服用,D组氨氯地平清晨服用、缬沙坦睡前服用。监测各组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的24 h动态血压值。结果服药12周后,各组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服药后各血压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其中24 h SBP/DBP平均值分别为A组(123.0±13.2)mmHg/(73.1±6.7)mmHg、B组(113.6±11.0)mmHg/(67.1±8.3)mmHg、C组(124.4±13.7)mmHg/(73.6±9.0)mmHg、D组(119.8±13.0)mmHg/(70.6±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睡前联合服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琳琳 李敏 王爱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1-1763,共3页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缬沙坦80 mg/d)和贝那普利组(n=30,贝那普利10 mg/d)。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缬沙坦80 mg/d)和贝那普利组(n=30,贝那普利10 mg/d)。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和8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体内EPO、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EPO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缬沙坦有降低患者EPO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P<0.05),贝纳普利组EPO和血红蛋白水平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有减少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EPO分泌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其对于有贫血或贫血倾向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安全性尚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缬沙坦 贝那普利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殷泉忠 崔俊友 +5 位作者 李健 易桂斌 陆叶 陶金松 郑若龙 张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观察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对照1组患者给予80mg缬沙坦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160mg缬沙坦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对照1组患者给予80mg缬沙坦治疗;对照2组患者给予160mg缬沙坦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连续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6周和12周时,治疗组患者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和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下降值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相比,msDBP下降值仍占优势(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和77.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倍博特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呈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博特 老年人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氨氯地平
下载PDF
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胡大一 赵秀丽 +8 位作者 何欣 陶大宁 王寿岚 卫国靖 邱志勇 刘寅 李万益 李兆霞 张桂兰 《中国医药导刊》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每日1次服药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并对比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7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双盲分成两组,分别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5~10mg(Ⅰ... 目的:对比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每日1次服药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并对比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7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双盲分成两组,分别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5~10mg(Ⅰ组)或非洛地平缓释剂5~10mg(Ⅱ组),治疗12周,并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及漏服48小时的血压变化。结果:氨氯地平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1mmHg(治疗末为84.8mmHg),非洛地平缓释剂治疗组舒张压降低15.3mmHg(治疗末为85.0mmHg)。总有效率Ⅰ组病人为83.8%,Ⅱ组为87.9%(P=NS)。在药物的初始剂量下即能达到有效血压控制的病人数Ⅰ组为76%,Ⅱ组为52%(P<0.01)。药物漏服24和48h后,Ⅰ组临床血压仍低于140/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Ⅱ组的临床血压高于140/90mmHg,临床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与漏服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缓释剂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安全、疗效可靠,病人耐受性好,但漏服试验表明漏服24与48h氨氯地平仍能较好的控制血压。Ⅰ组的血压波动明显低于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非洛地平缓释剂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缬沙坦对比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莲 谢波 +5 位作者 李一梅 胡乾佩 刘静 韩琳娜 罗天勇 郑泰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1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rrheCochraneLibrary、OVID、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 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1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rrheCochraneLibrary、OVID、PubMed、MEDLINE、Embase、CBM、CNKI、维普、万方数据资源(从建库至2012年12月),人工检索相关杂志,使用谷歌学术搜索、百度等互联网上资源,进行引文追踪。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简单评价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评价质量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91篇,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其中中文6篇,英文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相比。两者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逆转高血压LV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10,95%CI=6.61—17.60,P=0.000),显示缬沙坦的效果优于氨氯地平。(2)不良反应发生率:缬沙坦与氨氯地平(OR=0.54,95%CI=0.25-1.16,P=0.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氨氯地平相比缬沙坦治疗高血压LVH效果更好。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方法学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结局指标的试验研究。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s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氨氯地平 左室肥厚 原发性高血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国产复方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明广华 李一石 +6 位作者 范维琥 杨新春 曹克蒋 华潞 汪芳 龚培 李卫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复方制剂(复方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年龄18~69岁,坐位舒张压(SeDBP)95~114 mmHg和坐...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复方制剂(复方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年龄18~69岁,坐位舒张压(SeDBP)95~114 mmHg和坐位收缩压(SeSBP)<180 mmHg,不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害。经2周洗脱期后,全部口服单剂缬沙坦80 mg·d^(-1),qd,服用2周后血压作为观察基线值,未达标者改服复方缬沙坦(80 mg/12.5 mg.qd),服药6周后与自身基线值比较,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2例患者完成了6周的复方缬沙坦治疗,6周后平均坐位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下降了(10.04±7.34)mmHg和(14.18±11.83)mmHg,治疗有效率为76.8%(86/112例)。结论:复方缬沙坦治疗国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可维持24 h平稳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氢氯噻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