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pons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Based on Land Use Changes and Analysis of its Driving Factors in Typical Hilly Region with Red Soil 被引量:6
1
作者 邹金浪 王金政 +1 位作者 王鹏 乐文年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vari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Xingguo County during 1996-2005.Grey integrated correlation w...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vari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s on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Xingguo County during 1996-2005.Grey integrated correlation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level of the indicators such as total population,urbanization level,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and investment of social fixed assets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also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Xingguo County during 1996-2005 mainly was woodland,and the decrease of woodland area was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sustained redu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With the further increase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incentives of local government,the garden area rapidly increased during 2001-2005,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garden towards the chang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as only second to woodland,ranking No.2.Four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had different correlation degree with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during the different research periods.Total population,urbanization level and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had high correlation degree with ecosystem service value,wherea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various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on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was equal with each other day by day.Urbanization level,investment of social fixed assets and total population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cosystem service value,while the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Land use chang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driving factor Hilly region with red soil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Value of Tutor-Student Relationship of Postgraduates-with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2
作者 Fang Wu Qian Yu +1 位作者 Kangran Wang Hong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1年第4期545-564,共20页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 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which guarantees training quality and acts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 presents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which guarantees training quality and acts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s.Based on Bandura’s theory of reciprocal determinism and Austin’s input-output theory,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concerning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tuto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path of realization is also explored i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112 graduate supervisors and administrators in medical colleg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ndicates that(1)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 promotes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highest measure,among which the quality and frequency of tutor-student communication,mutual trust,and respect act as the key influencing indicators.(2)Tu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considered 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in the real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value in the tuto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maximum mediating effect is observed in the developing path of tu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psychological growth of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3)The objective results obtained by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quantity,positively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of both sides,which improves the major psychological growth indicators.(4)In the path that affects the psychological growth of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female groups mainly focusing on natural scienc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utor-student emotional experience,while male and lower-grade groups pay more attention to behavioral interaction;In the path that aff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ostgraduates,the tutor does not value the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lower-grade and natural science professional group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GRADUATE tuto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valu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Patterns of and Driving Factors in Value Growth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fied Investors
3
作者 MA Ran LIU Qunh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8年第3期81-84,共4页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both the major investors of industrial... Industrial real estat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both the major investors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and the value growth patterns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have changed.The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promotion of urban economic upgrading,social development,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In this paper,the investment model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from a single government investment to a diversified model was analyzed,and the value growth patterns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under these two models were elaborated.It is concluded that value growth patterns under the diversification model are more diverse.This paper divide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diversified industrial real estate value growth into two types:source factors and secondary factors,us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o quantify the driving factors,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four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real estate market size and the level of independent technology of the enterprise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value growth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al e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INVESTORS Industrial REAL ESTATE value GROWTH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of land use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4
作者 ZHOU Jianwei FENG Bin +8 位作者 WU Hua XU Tong CHEN Linna ZHAO Xinyong GUO Qiyun LI Jiatong ZHANG Chenguang ZHU Kangcheng KONG Yuzh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059-2074,共16页
The Lhasa River Basin forms an essential human settlemen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employ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evaluation model,terrain gradient grading,and Geodetecto... The Lhasa River Basin forms an essential human settlement are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employe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evaluation model,terrain gradient grading,and Geodetector to analyze land use and ESV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from 1985 to 2020.The findings reveal that:(1)From 1985 to 2020,grassland was the dominant land use.There was a trend of grassland reduc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other land types.(2)ESV has increased over the research period(with a total increase of 0.84%),with higher values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er values in the northwest.Grassland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ESV,and climate regulation and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were the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contribute the most to ESV.(3)Natural factors like NDVI and altitude,as well as economic factors lik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ance from roads,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SV,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NDVI reached up to 0.47.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had a greater impact than individual factors.Thes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national spatial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e Lhasa River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Land use Terrain gradient effect Lhasa River Basin driving factors
下载PDF
价值重构视角下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剑 吴英杰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寻求新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据此,从价值重构角度出发构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并基于336份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商业模式创新成为科技型新创企业寻求新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据此,从价值重构角度出发构建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模型,并基于336份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网络强度、用户需求响应程度、管理认知能力对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创业初期强联结的资源网络结构、消费者的多性化需求、管理者的认知水平往往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原生动力;创业学习、企业家精神、企业战略导向、行业竞争强度的正向激励作用虽次之,但企业通过对标学习、破坏性创新、科学布局、多方竞争仍能有效促使自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因此科技型新创企业在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应培育高质量、多层次创业网络,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深化战略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以此促进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新创企业 价值重构 商业模式创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企业碳信息披露理论进展与价值共创路径研究
6
作者 柳学信 吴鑫玉 孔晓旭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4期26-33,共8页
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自身管理变革、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并提高经营合法性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碳信息披露在企业的碳减排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碳... 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进行自身管理变革、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参考信息并提高经营合法性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碳信息披露在企业的碳减排管理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经济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企业碳信息披露产生的背景与内涵;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归纳了包括驱动因素、经济后果、评价与效果在内的企业碳信息披露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价值共创理论框架来解释企业碳信息披露如何通过与利益相关者互动从而实现价值增值。最后对企业碳信息披露未来的实践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旨在为其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碳信息披露 驱动因素 经济后果 价值共创
下载PDF
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向龙 冯起 +3 位作者 李宗省 邓晓红 薛健 张百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074-7086,共13页
水源涵养作为三江源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模块,结合影子工程法,分析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探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与其影响要素... 水源涵养作为三江源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推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模块,结合影子工程法,分析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探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与其影响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1981—2020年三江源的水源涵养价值呈整体上升趋势,平均值为1562.07亿元,呈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区域的单元水源涵养价值表现为:澜沧江源>黄河源>长江源。(2)降水量与水源涵养价值在各时段内均存在正相关性,2010年前,降水量与水源涵养价值的相关性显著,2010年后,相关性不显著,水源涵养价值对降水的响应降低。(3)林地和草地的单位水源涵养价值高于区域平均值,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水源涵养单位水源涵养价值较低。林草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是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上升的重要因素。(4)三江源人均水源涵养价值呈波动变化趋势,多年均值为25.02万元/人;三江源区域经济高速发展,GDP增速显著高于水源涵养价值增速,水源涵养价值与GDP的比值由15.48下降至2.89,水源涵养价值乘数显著下降,水源涵养稀缺性上升。(5)水源涵养价值与各要素间的耦合度由濒临失调转为初级耦合状态,相互作用逐渐变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气温升高,会成为限制三江源水源涵养价值的主要因素;推动未利用地转化为生态地类,将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提升。此外,三江源区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改变过去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拓展多产业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水源涵养价值 InVEST模型 驱动因素 耦合度
下载PDF
河北省2010—2020年生态产品价值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代汝磊 梁彦庆 +2 位作者 黄志英 董高洁 顾世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8,共12页
[目的]评估河北省生态产品价值(EPV),探索其空间演变背后的驱动因子,为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量因子法核算2010,2015,2020年河北省168个县区的EPV,利用全局莫兰指数、高/低聚类指数、热点... [目的]评估河北省生态产品价值(EPV),探索其空间演变背后的驱动因子,为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量因子法核算2010,2015,2020年河北省168个县区的EPV,利用全局莫兰指数、高/低聚类指数、热点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演变和聚类演变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其主要驱动力。[结果]①2010—2020年河北省EPV均突破3.80×10^(11)元,整体上大幅提高,呈先平稳后急速上升的态势,到2020年突破4.20×10^(11)元;林地EPV最高,始终是所占比例最大的生态产品类型,水域次之且始终是变化量和变化率最大的类型。②2010—2015年EPV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高值集中于北部的燕山、坝上高原地区和西部的太行山地区,低值集中于东南部的河北平原地区;2015—2020年呈现出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的特征。③2010—2020年空间聚类表现为显著高值集聚,冷热点分布呈现与空间分布相似的规律。④从单因子探测看,CO表面浓度、O_(3)浓度、年均气温是EPV空间演变的主导因子,人均GDP次之,社会因子的解释力相对最弱;从双因子交互探测看,3期中起主导作用的组合因子分别是人均GDP∩NO_(2)表面浓度、高程∩O_(3)浓度和人均GDP∩CO表面浓度,其解释度(q值)分别为0.71,0.73,0.66。[结论]林地和水域对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但空间上差距较大,为使其产生更加积极变化,不仅要考虑生态单因子的强大驱动力,也应充分认识驱动力来源的复杂性和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空间演变 驱动力 当量因子法 地理探测器 河北省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与机制——以辽宁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姚焱中 宋有涛 +3 位作者 薛依婷 贾长庚 王子超 张国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 采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全面估算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变化,揭示ESV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辽宁沿海地区的耕地及林地急剧收缩,建设用地及养殖塘快速扩张。ESV从2000年的1015.6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85.23亿元,主要归因于水域及养殖塘的变化,对ESV贡献最大的是水文调节功能。自然条件决定了辽宁沿海地区ESV基本的空间分布,人为活动加强了ESV的分异特征。各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辽宁沿海地区ESV的空间格局产生了较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辽宁沿海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异质性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初蕊 陈立欣 +2 位作者 王丽群 宋午椰 阎祉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1,共12页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恢复背景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1—2020年20期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黄河流域ESV,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恢复背景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1—2020年20期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计算黄河流域ESV,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揭示黄河流域ESV的时空分异动态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黄河流域ESV时空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1)2001—2020年黄河流域ESV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和林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2)黄河流域ESV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多数地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时间路径的相对长度和弯曲度较小,结构比较稳定,但空间依赖效应较弱。ESV移动方向中负向协同增长占比最大,呈低速增长特征。2001—2020年ESV时空凝聚概率超过80%,说明黄河流域ESV局部空间格局呈现相对锁定状态。(3)流域ESV驱动因素中,年降雨量主要起负向作用,年均气温和植被覆盖则主要起正向作用,而人口密度与夜间灯光指数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结论】黄河流域ESV增长现状相对稳定,短期内较难改变,在影响ESV变化的因素中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跃迁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关键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11
作者 周宇 张余 +2 位作者 王琴 迟淦文 姜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2,共8页
探究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及其驱动力对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东北地区2000—2018年5期遥感数据,采用ESV系数法、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东北地区ESV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 探究东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及其驱动力对于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东北地区2000—2018年5期遥感数据,采用ESV系数法、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东北地区ESV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近18年来,东北地区ESV共损失了982.70亿元,林地ESV是ESV的主体构成,核心功能是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2)ESV空间上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高值区与次高值区分布广泛;3)经济与社会因子交互作用对ESV影响最大;4)各主导驱动因子对ESV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密度作用强度由北向南递减,国内生产总值(GDP)作用强度具有明显空间集聚性,年均降水量作用强度整体上由东向西递减。研究结果可以为东北地区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因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水稻生产外部性价值时空演绎及驱动力--以2000—2021年我国30个省市为例
12
作者 周镕基 骆丽庄 吴思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52-9566,共15页
水稻生产间接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较少关注外部性问题,文章创新性地评估了水稻生产外部性价值,以及对粮食生产生态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基于2000—2021年我国水稻生产面板数据,运用功能价值法、热点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 水稻生产间接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较少关注外部性问题,文章创新性地评估了水稻生产外部性价值,以及对粮食生产生态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基于2000—2021年我国水稻生产面板数据,运用功能价值法、热点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评估水稻生产外部性价值,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水稻生产年均正、负外部性价值和净价值分别为6030.67、2080.27和3950.48亿元;正外部性价值构成中涵养水源(34.84%)和气体调节(23.41%)占比最大,负外部性价值构成以温室气体排放(35.93%)和化肥污染(20.71%)为主。(2)正外部性价值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增幅8.78%;以2012年新时代为分界点,负外部性价值呈“先增后减”趋势,体现了新时代生态防控成效。(3)空间异质性强,外部性价值集聚于胡焕庸线以东,其中华中、华南、西南、东北和华北稻作区年均净值分别为1744.84、573.24、739.47、496.51和337.65亿元;外部性价值与地理空间全局正相关且空间聚集效应整体减弱;华中和华南稻作区以热点区和“高-高”聚集为主,华北和西北稻作区以冷点区、“低-低”聚集和不显著为主。(4)外部性价值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耦合协调,呈双因子增强态势,其中机械总动力和可变农资对其影响最大;不同空间的水稻生产外部性价值的驱动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南方稻作区相比于北方稻作区在社会因素方面影响力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外部性 价值评估 时空演绎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13
作者 周建伟 罗君 马雪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031,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强烈影响,进而威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拉萨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和地...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强烈影响,进而威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拉萨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分别探索了土地利用变化和ESV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85.23%。土地利用呈草地缩减,其余地类扩张的趋势。其中,草地减少2.45%,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分别扩张199.72%、44.64%和21.97%。(2)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受海拔、年均地温、距湖泊和水库距离等因素影响,其中,海拔对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扩张的贡献度分别高达0.18、0.11、0.28和0.13,坡度和年均地温对草地和未利用地变化的贡献度分别为0.14和0.15。(3)2000—2020年流域ESV总体增加1.14%(14.96×108元),草地和气候调节分别为ESV贡献最突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两者的贡献率分别为87.13%和25.50%。(4)流域ESV具有显著空间分异性,受NDVI、海拔、年均风速和年均气温等因子影响。其中,NDVI的解释力高达0.46,任意两两因子的交互均会增强ESV的分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拉萨河流域及类似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因子 拉萨河流域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规律及驱动力研究
14
作者 李荣杰 李惠梅 +3 位作者 武非非 赵明德 王诗涵 孙雪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09,共9页
在青海湖流域拟建国家公园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析,可以极大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制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探讨了... 在青海湖流域拟建国家公园的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的探析,可以极大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制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异质性,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草地作为主要地类变化幅度小;水域面积增幅最大,其主要源于未利用地和草地的转入。2010-2020年ESV表现为弱递增趋势,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由1.35×10^(3)亿元增加到1.37×10^(3)亿元,增加了1.48%;其中,水域贡献率最大(1.04×10^(3)亿元以上),其次是草地(274亿元以上)。生态服务功能以调节服务为主,贡献量达到1.12×10^(3)亿元以上。2)青海湖流域ESV呈现出从湖体向周围递减的空间格局,并表现出显著的高程依赖性;流域ESV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Moran’s I均为正数)和聚集分布;高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区为空间上的主要聚集区,高高值聚集区主要聚集在低海拔区,低低值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区,高高值和低低值聚集区在2010-2020年均呈递增趋势,但低低值聚集区增幅极小。3)ESV空间异质性是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影响力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海拔和气候所体现出的空间异质性是ESV的主要驱动因素。低海拔地区ESV空间聚集性等结果表明,今后仍需关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ESV的影响和权衡,以缓解人地矛盾进而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该研究可为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奠定科学基础,也可为决策者评估生态屏障区的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因素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驱动因素、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15
作者 王震 沈克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分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价值关联...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分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价值关联和驱动因素,并结合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推进策略。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驱动力、产业融合的延伸力、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和消费需求的拉动力。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地方保护主义致使市场分割亟须突破、企业品牌定位泛化制约品牌优势互补、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与国际接轨、体育制造产品附加值不高削弱国际竞争力等问题,提出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强化企业品牌战略、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和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等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用品制造业 统一大市场 产业价值链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及其驱动机理
16
作者 杨凡 马巍 +2 位作者 陈欣 王云飞 王军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 pH值异常升高(pH值>9)正日益成为滇池及其他高原湖库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探索近年来滇池为何频频出现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并识别分析其主要的驱动因素,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滇池外海2016—2019年期间8个监测点的7个水质指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夏、秋、冬三季,其中夏、秋两季无水质指标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冬季pH值与DO浓度、叶绿素a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夏、秋、冬三季叶绿素a浓度对pH值异常升高都有较大的贡献,它们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60、0.231、0.444,且这种贡献在秋冬季都要高于其他理化因子并具有显著性。夏、秋、冬三季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变量共线性和回归残差偏态均不严重,明确指出了滇池pH值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研究成果可为高原湖泊及水库pH值异常升高成因识别与科学施治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值异常升高 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影响因素 驱动机理 滇池
下载PDF
基于“EVI-ESV”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评估及生态分区构建
17
作者 杨非凡 何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矿山开采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客观、准确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伊犁河谷为例,基于2013、2015、2017、2019、2021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夜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 矿山开采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实时、客观、准确的动态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伊犁河谷为例,基于2013、2015、2017、2019、2021年的Landsat8遥感影像、夜光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生态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两方面综合构建伊犁河谷生态分区,避免从单一角度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的不足,同时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高脆弱-高供给和低脆弱-低供给区域的相关性,探究该区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西北干旱区环境治理及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社会供给价值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13-2021年伊犁河谷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极度脆弱区从2013年的6%下降到2021年的3%,整体逐渐转为微度和轻度脆弱的面积占谷地总面积的30%。2)在整个研究期内耕地、林地、裸地、人造地表生态系统呈上升趋势,这些大部分来源于草地。草地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高且生态供给值最高,均达到51%以上。3)高脆弱-高供给区(Ⅰ)生态分区呈带状分布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呈减小发展趋势,低脆弱-低供给区(Ⅲ)生态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该区域逐年递增且增加的区域大部分来源于第Ⅱ生态分区的转化。4)植被覆盖度、人均生产总值、牧羊单位密度是Ⅰ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Ⅲ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湿度。以Ⅰ、Ⅲ分区的研究结果作为参考,对伊犁河谷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控,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分区 驱动因子 伊犁河谷 时空变化
下载PDF
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18
作者 林晨宇 宋羽 叶玲兰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2期81-94,共14页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演变,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201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测算、地理探测...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的演变,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201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测算、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分析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①2010—2020年福建省沿海城市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内陆与沿海地区地类变化差异明显。②2010—2020年福建省ESV由4322.88亿元下降至4302.06亿元,空间上呈现内陆地区高、沿海地区低的分布特征。③各驱动因子对ESV的解释作用存在差异性:经济因素对ESV的解释作用最强,自然因素次之,社会因素最弱。④年均降水、人口密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ESV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年均降水对ESV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呈现从正值到负值过渡的特征;人口密度与ESV呈负相关,强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ESV表现出由南部向北部递增,呈现从负值到正值过渡的特征。【结论】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直接原因,研究期内福建省沿海地区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下降,空间异质性显著。未来应协调内陆与沿海地区经济同步发展,平衡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便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GWR模型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福建省
下载PDF
近20年来肥城市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19
作者 李祎 单博文 +2 位作者 杨丽 覃钧 石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46,共7页
[目的]提取肥城市不同时期的林地信息,分析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挖掘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区域林地资源监测、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21期Landsat遥感数据,首先对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辐射... [目的]提取肥城市不同时期的林地信息,分析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挖掘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区域林地资源监测、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肥城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21期Landsat遥感数据,首先对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对遥感数据进行土地类型解译,提取林地相关信息;然后揭示近20年来林地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新的环境压力模型(IPAT),分析林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基于决策树规则提取的肥城市林地信息用户精度达94.7%,具有较高的解译精度。解译结果表明,近20年来林地面积在波动性中呈增长趋势,净增加17463.54 hm^(2);增加的林地主要分布在肥城市中部和北部矿区,减少的林地则集中分布于中部林地的边缘部分,最终呈现中部和北部集中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空间特征。改进的环境压力模型(IPAT)表明,林地禀赋价值是肥城市林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超80.3%),富裕程度是次要驱动因素,二者贡献比例超过改进IPAT模型4个因子总贡献率的92%;林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人口数量对林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基于决策树分类法对遥感数据解译能够准确提取肥城市林地信息并监测林地动态变化,林地禀赋价值对林地面积变化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Landsat数据 林地禀赋价值 变化 IPAT模型 驱动因子
下载PDF
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分析
20
作者 姚良才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该研究旨在分析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盘州市石漠化地区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生态系统的石漠化分布图,采用石漠化失控动态模型,分析... 该研究旨在分析盘州市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因子。利用综合指数法选择盘州市石漠化地区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6个生态系统的石漠化分布图,采用石漠化失控动态模型,分析2005—2020年15年的石漠化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不同生态系统各驱动因子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的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呈现负变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呈现正变化,2010—2015年间和2015—2020年间的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呈现正变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呈现负变化。2015—2020年间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少于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是11.18%、2.29%和1.44%。影响盘州市石漠化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农业生产总值、总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耕地面积,q值均稳定在0.2左右。因此,针对盘州市石漠化区域概况结合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依据驱动因子评价指标,进行生态治理,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区域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