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瓣与不翻瓣种植对前牙美学区修复效果及周围组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军 周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究前牙美学区翻瓣种植、不翻瓣种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医院76例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38)行不翻瓣种植,对照组(n=38)行翻瓣... 目的:探究前牙美学区翻瓣种植、不翻瓣种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医院76例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38)行不翻瓣种植,对照组(n=38)行翻瓣种植。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骨吸收、种植体周围牙周组织情况及红色美学评分(PES)、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唇侧骨吸收、舌侧骨吸收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即刻研究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龈乳头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即刻两组P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PES评分(10.08±1.24)分、(12.17±1.58)分,高于对照组(8.65±1.01)分、(9.7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2.63%)、红肿(5.26%)、疼痛(5.26%)率低于对照组(15.79%、21.05%、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4.145、4.145,P<0.05)。结论:前牙区不翻瓣种植的美学效果更理想,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翻瓣种植 不翻瓣种植 美学 周围组织 红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1566例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6 位作者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王咏 郝嘉 程伟 马瑞彦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分析1566例联合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早期临床资料,本组1566例,占同期瓣膜手术患者34.6%(1566/4526),瓣膜疾病的病因以风湿性心脏病为最常见,占96.3%。男/女比例为654/912,年龄(45.51&... 目的:分析1566例联合瓣膜病变外科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早期临床资料,本组1566例,占同期瓣膜手术患者34.6%(1566/4526),瓣膜疾病的病因以风湿性心脏病为最常见,占96.3%。男/女比例为654/912,年龄(45.51±15.48)岁,病程(12.42±7.75)年,术前心功能等级(NYHA,级)为3.11±1.72。本组全部患者行联合瓣膜置换术,其中心脏停跳下手术1259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307例,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1510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手术8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三尖瓣置换手术例48例;另外,本组同期行三尖瓣环缩成形术34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173例,左心房折叠术8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7例,主动脉根部加宽21例。结果:手术早期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为1.40%(22/1566),其余均痊愈出院。其中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死亡8例,严重心律紊乱(主要指心室颤动、心脏骤停)4例,呼吸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肾衰竭1例,脑部并发症1例,主动脉根部破裂1例。结论: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顽固性心律紊乱、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肾衰竭等;手术早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病 心脏外科手术 假体植入 疗效
下载PDF
不翻瓣微创技术在牙齿种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谭智 刘萍 +2 位作者 杨晶 青松 刘震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究牙齿种植中应用不翻瓣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某院接受牙齿种植的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以常规翻瓣技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给以... 目的:探究牙齿种植中应用不翻瓣微创技术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某院接受牙齿种植的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以常规翻瓣技术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给以不翻瓣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观察组手术时间、疼痛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激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为24.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分析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齿种植中应用不翻瓣微创技术可显著提升种植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疼痛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激素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翻瓣微创技术 牙齿种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心电图P波检测定位腔内尖端在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中的应用
4
作者 詹福儿 黄梨花 +2 位作者 叶婉玲 张纯 刘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ECGⅡ导联P波检测定位腔内尖端在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需要进行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的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究ECGⅡ导联P波检测定位腔内尖端在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的需要进行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的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采用ECGⅡ导联P波检测定位置管,对照组患者运用X线定位技术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最佳位置到位率、一次到位成功率,分析采用心电P波检测判断导管位置的准确率。结果随着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P波振幅逐渐升高,在到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时到达最高振幅,此后逐渐下降。观察组的最佳位置到位率98.33%、一次到位成功率93.33%,对照组为86.67%和78.33%,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1.67%)患者在导管尚未进入上腔静脉是即出现P波振幅的升高,有1例(1.67%)患者的P波振幅峰值出现在右心房上1/3处,当P波振幅为QRS波振幅的40%时,59例(98.33%)患者成功定位至最佳位置。结论ECGⅡ导联下的P波检测能够有效定位导管尖端,准确地指导导管置入,不同的P波振幅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导管的置入位置。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Ⅱ导联 P波检测 导管尖端 定位 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置入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茂 李侨 熊恬园 《西部医学》 2021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预后极差。既往外科修复和置换是瓣膜病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高龄瓣膜病患者日益增多,退行性病变以及功能性病变是高龄瓣膜病患者的主要病因...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一旦出现症状,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时,预后极差。既往外科修复和置换是瓣膜病主要的有效治疗手段,但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高龄瓣膜病患者日益增多,退行性病变以及功能性病变是高龄瓣膜病患者的主要病因,对于这部分人群,手术风险巨大,往往不能获得外科手术机会,因此瓣膜病介入治疗逐渐受到关注和发展。本文对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做一述评,并对其在我国发展的未来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 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 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多方法降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早期病死率
6
作者 王可兵 周久华 +2 位作者 陈建华 余兵 丁宁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4期415-416,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早期病死率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处理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 目的探讨降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早期病死率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中心肌保护、术后处理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同时注意三尖瓣病变的处理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
7
作者 鲁闻燕 靳辞辞 《护理与康复》 2018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方法采集3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SF-12v2生活质量量表测评分值、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方法采集3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SF-12v2生活质量量表测评分值、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SF-12v2生活质量量表的生理总评分术前(39.36±5.97)分、术后1个月(42.24±7.30)分、术后6个月(44.61±5.36)分、术后12个月(43.33±5.51)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总评分术前(42.36±7.92)分、术后1个月(50.52±7.72)分、术后6个月(50.29±7.74)分、术后12个月(48.94±8.87)分,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心病药物支架术后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洁 苏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255-258,共4页
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需要抗血小板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何联合使用以最大程度减... 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需要抗血小板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在减少缺血事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抗血小板药物与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何联合使用以最大程度减少支架内血栓、系统性栓塞等缺血事件,同时又不显著增加出血事件,有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支架植入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Correlated Factors of SAM Phenomenon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9
作者 徐敬 文建国 +3 位作者 舒礼良 刘超 张竞超 赵文增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nd correlated factors of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phenomenon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48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valvular stenosis were studied. Tested by echo-Doppler ...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and correlated factors of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phenomenon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48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valvular stenosis were studied. Tested by echo-Doppler one week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AM group and non-SAM group. The data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s,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s, the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diameters,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e posterior wall of left ventricle, the blood velocities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and intra-cavitary gradient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patients died during or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blood velocities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9 patients (〉2.5 m/s), and 6 of them developed SAM phenomen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indexes (P〈0.05 or P〈0.01) except the posterior wall of left ventricle (P〉0.05) between two groups.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t of SAM phenomenon af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may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blood velocities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and intra-cavitary gradients.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smaller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s,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s,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diameters and hypertrophy of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may be the anatomy basis of SAM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ic valvular stenosis heart valve prosthesis implant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Paradoxical Low Flow Low Gradient Severe Aortic Stenosis—An Under-Recognized Entity
10
作者 Phillip Crane Mandeep Singh Kalsi +1 位作者 Matias Yudi Naveen Sharma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2年第2期31-36,共6页
Some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AS), due to restrictive cardiac physiology, paradoxically have relatively low flow and low gradients across stenotic aortic valves despite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LV) sys... Some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AS), due to restrictive cardiac physiology, paradoxically have relatively low flow and low gradients across stenotic aortic valves despite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LV) systolic function. It results in symptoms and reduced quality of life and carries a high mortality. Whilst this form of severe AS, termed paradoxical low flow low gradient (pLFLG), is well reported, patients with this diagnosis experience inappropriate barriers to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the only efficacious treatment.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n 88-year-old female with 12 months of exertional dyspnoea on a background of hypothyroidism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m (TTE) revealed LV hypertrophy, with a small LV cavity size and reduced stroke volume, yet normal systolic function. A heavily calcified aortic valve was identified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based on valve area, yet with incongruous mean transvalvular gradient of 25 mmHg (severe ≥ 50 mmHg). Following exclusion of other differential diagnoses, her symptoms were attributed to paradoxical LFLG severe AS. She was however declined definitive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due to her paradoxically low mean aortic gradient. Following further deterioration in her symptoms and supportive quantification of poor exercise performance, she was ultimately re-referred, accepted, and underwent TAVI. Following her AVR, the patient experience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only one month. Paradoxical LFLG severe AS remains a well-documented yet under recognized disease. It carries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f untreated, yet is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be referred and accepted for intervention. With its prevalence expected to rise with an ageing population, this case serves as a timely reminder for clinicians to address the under recognition of important pat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oxysmal Low Flow Low Gradient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ortic Valve Stenosis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下载PDF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2 位作者 肖娟 陈柏成 王学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瓣膜置换术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方法纳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年6~12月3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顺行性灌注组(顺灌... 目的探讨双瓣膜置换术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方法纳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5年6~12月3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8例。顺行性灌注组(顺灌组):主动脉根部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二尖瓣置换术(MVR),再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逆行灌注组(逆灌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DVR;顺灌+逆灌组:按顺行性灌注方法先完成MVR,再采用逆行灌注方法完成AVR;心脏不停跳组: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体外循环机氧合血,心脏不停跳下完成DVR。观察4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Hitachi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乳酸释放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线粒体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3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心脏不停跳组主动脉阻断80 min时心肌乳酸释放率,术后第1 d血清cTnI,CK-MB含量,缝闭右心房时心肌线粒体MDA的含量分别为13.59%±6.27%、(1.17±0.25)ng/ml、(56.43±16.50)U/L、(2.18±1.23)nmol(/ng.prot),均明显低于逆灌组[33.49%±8.29%、(1.82±0.58)ng/ml、(78.31±21.27)U/L、(5.07±2.35)nmol/(ng.prot),P<0.05]和逆灌+顺灌组[20.87%±7.22%(、1.49±0.23)ng/ml(、66.67±19.13)U/L、(4.34±1.73)nmol(/ng.prot),P<0.05];与顺灌组[18.83%±5.97%、(1.41±0.32)ng/ml、(63.21±37.52)U/L、(3.46±1.62)nmol(/ng.pro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VR中,以上4种心肌保护方法均有效,但心脏不停跳组和顺灌组效果最好,应优先选择;顺行性灌注+逆行灌注操作方便,不影响手术,逆行灌注时间短,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心脏瓣膜疾病 双瓣膜置换术 假体置入手术 心肌保护
原文传递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12
作者 李勇生 杨文东 +2 位作者 黄宇康 魏崴 姬尚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置入 外科治疗 安全性 手术成功率 重症心脏瓣膜病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1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师辰 徐凯 +9 位作者 王斌 王耿 梁振洋 李洋 方毅 郑凌飞 王艳秋 周微微 荆全民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成功接受TAVI治疗且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15例。根...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术前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是否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入选2016年5月至2020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并成功接受TAVI治疗且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15例。根据入选患者是否合并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21例)及非房颤组(94例)。随访纳入患者的术后抗栓治疗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为12个月的净不良心脑血管事件(N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因心力衰竭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严重出血[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定义的3~5型出血]。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CCE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5例成功接受TAVI并顺利出院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3.8±6.9)岁,男性63例,其中21例(18.2%)在TAVI术前诊断为房颤。在术后抗栓治疗方面,非房颤组患者中48.9%(46/94)接受了单药抗血小板治疗,47.9%(45/94)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47.6%(10/21)使用抗凝药,33.3%(7/21)接受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房颤组患者中服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比例高于非房颤组[38.1%(8/21)比2.1%(2/94),P<0.001]。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房颤组患者在TAVI术后12个月的NACCE发生率为14.3%(3/21),在数值上高于非房颤组[6.4%(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房颤组患者的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组[9.5%(2/21)比0,P=0.03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与NACCE发生风险相关(OR=8.308,P=0.050),而房颤与NACCE发生风险无关(P=0.235)。结论房颤患者在TAVI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高于非房颤患者,NACCE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分析
14
作者 闫进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和术后随访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收治的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1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瓣膜置换术的临床...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和术后随访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收治的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1例,对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观察探讨.结果 2例死亡,7例术后出现各类早期并发症,临床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1.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第5、10、15年,患者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93.4%、83.6%、77.0%.结论 采用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对严重联合瓣膜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