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istorical Review of Robert van Gulik and His Judge Dee Mysteries in Chinese World (1996-2016)
1
作者 WANG Jin MO Wan-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5期513-520,共8页
Judge Dee Mysteries was written by a Dutch diplomat and orientalist Robert van Gulik,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twenty languages, gaining a wide attention with the honorary title of "Orienta/Sherlock Hol... Judge Dee Mysteries was written by a Dutch diplomat and orientalist Robert van Gulik,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twenty languages, gaining a wide attention with the honorary title of "Orienta/Sherlock Holmes" in English world. It returned to China with Chen Laiyuan and Hu Ming's translations in 1980s, and since then there emerged various studies by Chinese scholars on Robert van Gulik and his works. This article makes a historical review of Judge Dee Mysteries in Chinese world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presents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and introducing Robert van Gulik in Chinese, and propose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ranslation and studies of Judge Dee Mysteries in a comparison with Chinese gong'an f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van gulik Judge Dee Mysteries Chinese gong'an fictions translation studies
下载PDF
The Use of Chinese Supernatural Elements in van Gulik's Series Judge Dee Mysteries 被引量:2
2
作者 Lavinia Benedetti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31,共13页
上世纪中期,博学的荷兰汉学家罗伯特·汉斯·凡·古立克(高罗佩)深为中国古典公案小说所吸引,并受其人物、情节和结构的启发,写下了一系列探案小说(1959-1967),旨在引导西方读者认识一种在西方几乎不为人知的文学类型。在... 上世纪中期,博学的荷兰汉学家罗伯特·汉斯·凡·古立克(高罗佩)深为中国古典公案小说所吸引,并受其人物、情节和结构的启发,写下了一系列探案小说(1959-1967),旨在引导西方读者认识一种在西方几乎不为人知的文学类型。在他看来,由于与西方侦探小说的鲜明惯例存在诸多差异,传统写法的中国公案小说无法吸引西方读者。凡·古立克概括了中西侦探小说的5大显著区别,并创作了自己的系列探案小说,试图尽可能地忠实于公案小说传统,但为了不使西方读者感到疏离,又对一些习见的中式特征(如超自然因素)做了省略或修改。本文通过比较作为这位荷兰汉学家研究起点的中国小说《狄公案》(成书于约1890年)和凡·古立克自己创作的狄公探案传奇,考察他是如何在不违背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西方经典侦探小说形式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的超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汉斯·凡·古立克 MYSTERY ofJudge Dee 《狄公案》 中国公案小 说i超自然
原文传递
异域之眼:《米芾砚史》的翻译、阐释与误读——兼论高罗佩中国书画鉴赏观的学术史意义
3
作者 庞晓菲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2,I0002,共8页
《米芾砚史》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雅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从文献和实物入手系统考察中国砚台与米芾的鉴赏理论。但与米芾不同,高氏尝试建构一套基于“西方现代科学”的书画鉴赏体系,认为装裱技艺才是通往书画鉴赏的门径。更重... 《米芾砚史》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对中国雅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从文献和实物入手系统考察中国砚台与米芾的鉴赏理论。但与米芾不同,高氏尝试建构一套基于“西方现代科学”的书画鉴赏体系,认为装裱技艺才是通往书画鉴赏的门径。更重要的是,他进入中国书画鉴赏的独特视角,对西方艺术史研究转向“物质性”有先导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米芾砚史》 书画鉴赏 装裱技艺 物质文化
下载PDF
布迪厄社会学视角下《琴道》深度翻译探析
4
作者 付思倩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高罗佩的琴学专著《琴道》使用序言、章节标题、插图、附录等大量内副文本元素,其中引用并翻译的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高罗佩对这些翻译进行大量注释,呈现出丰富的深度翻译现象。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三... 高罗佩的琴学专著《琴道》使用序言、章节标题、插图、附录等大量内副文本元素,其中引用并翻译的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高罗佩对这些翻译进行大量注释,呈现出丰富的深度翻译现象。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审视该深度翻译现象,发现高罗佩采取厚译策略乃是场域、资本、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道》 高罗佩 深度翻译 布迪厄 社会学
下载PDF
《大唐狄公案》:中国形象的域外重塑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若雯 周德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42-47,共6页
《狄公案》是典型的中国公案小说,既有传统公案小说的特点又有诸多突破,高罗佩曾英译此书的前三十回。高罗佩后来还借用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一些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和扩充,创作了以狄公为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展现出更加立体的... 《狄公案》是典型的中国公案小说,既有传统公案小说的特点又有诸多突破,高罗佩曾英译此书的前三十回。高罗佩后来还借用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一些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和扩充,创作了以狄公为原型的大唐狄公案系列侦探小说,展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更广阔的社会景观和更丰富的中国思想内容,对传播中国文化、塑造正面中国形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狄公案 中国形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琴、士之和——高罗佩琴学研究的文化认知观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锦芳 葛桂录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8-84,共7页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一生向往、践行着中国传统士人诗酒风流、琴棋书画的生活方式。从《琴道》为代表的高罗佩琴学著作出发,结合战时重庆天风琴社的成立背景,梳理高罗佩接触中国古琴的主要阶段,考察高罗佩对中国古琴文化认知的现实生活根基...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一生向往、践行着中国传统士人诗酒风流、琴棋书画的生活方式。从《琴道》为代表的高罗佩琴学著作出发,结合战时重庆天风琴社的成立背景,梳理高罗佩接触中国古琴的主要阶段,考察高罗佩对中国古琴文化认知的现实生活根基,及其在冲破战争阴霾与推动古琴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对古琴象征的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特质的构建,以管窥高罗佩对士人精神的追寻及其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域外传播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琴学研究 天风琴社 士人精神
下载PDF
公案小说外译的人物叙事构建——以《狄公案》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张枝新 张德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荷兰译者高罗佩在翻译《狄公案》时,注意到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人物功能性建构的不足,对原文人物进行了心理性再叙事运作,并关注人物自身及其内心诉求,以显在化、自然化、理性化的叙事方式,依次彰显出人性的善、真、恶等层面,让译语读者走... 荷兰译者高罗佩在翻译《狄公案》时,注意到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人物功能性建构的不足,对原文人物进行了心理性再叙事运作,并关注人物自身及其内心诉求,以显在化、自然化、理性化的叙事方式,依次彰显出人性的善、真、恶等层面,让译语读者走近人物、亲近人物,增强了《狄公案》译本人物的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狄公案》翻译叙事的人物再定位,是译者基于中西人性观差异的精心调适,一方面体现了译者对普遍人性叙事的彰显,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译者西方文化本位的叙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公案》 高罗佩 人物叙事
下载PDF
清代琴人的地位考略——对高罗佩《琴道》的思考
8
作者 黄思雯 《莆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4,共6页
认为高罗佩的《琴道》中关于清代国人对古琴的兴趣日益减退、职业琴师依靠授琴来维持生计的观点有失偏颇。考证清代地方志等史料,发现清代琴人生存状况并非如同高罗佩所说的“地位一落千丈”;相反,古琴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推动下得以普及... 认为高罗佩的《琴道》中关于清代国人对古琴的兴趣日益减退、职业琴师依靠授琴来维持生计的观点有失偏颇。考证清代地方志等史料,发现清代琴人生存状况并非如同高罗佩所说的“地位一落千丈”;相反,古琴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推动下得以普及,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儒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琴道》 清代 琴人 古琴 儒化
下载PDF
高罗佩小说《迷宫案》对《棠阴比事》《狄公案》的改进和重写
9
作者 胡旻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首部正式出版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唯一自译的中文小说。该小说核心写作策略参考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观念和技法,对中国古典素材予以扬弃改造。在《迷宫案》付梓前后,高氏亦完成了其他两部著作《棠阴比事》及《...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首部正式出版的侦探小说,也是其唯一自译的中文小说。该小说核心写作策略参考了西方侦探小说的观念和技法,对中国古典素材予以扬弃改造。在《迷宫案》付梓前后,高氏亦完成了其他两部著作《棠阴比事》及《狄公案》的英译工作。文章旨在探讨高氏《迷宫案》依照去芜存菁原则,对《棠阴比事》《狄公案》二书的改进和重写:就前者论,即借用汲取其故事梗概,再进行名物替换式加工;至于后者,则是淡化或删减公案小说的某些特征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迷宫案》 《棠阴比事》 《狄公案》 公案小说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公案小说的西传与回溯--以荷兰高罗佩《迷宫案》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施晔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6,共10页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语创作的二十四种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种,也是由他亲自翻译为中文的唯一一种。高罗佩西传与回溯狄公故事的实践使中国公案小说在改良中得以重生,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刑律制度和广博... 《迷宫案》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用英语创作的二十四种狄公案系列小说中的第二种,也是由他亲自翻译为中文的唯一一种。高罗佩西传与回溯狄公故事的实践使中国公案小说在改良中得以重生,同时也向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展示中国刑律制度和广博文化的窗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外交官陈来元也将《迷宫案》译介给中国读者,完成了该小说的二重回溯。漫长的跨文化传播历程使《迷宫案》小说及狄公形象得到多重阐释和想象,使之成为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公案小说西传与回溯的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公案小说 跨文化 西传 回溯 文化维模
下载PDF
叙事模式观照下中国公案小说外译策略——高罗佩个案考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宝荣 姚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3-49,共7页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在文学样式上与西方侦探小说相类,却有着不同的叙事模式。本文梳理"公案小说"概念的由来及定义,概述"三公案"被译成欧洲语言及域外出版的大致情况,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叙事视角差异入...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在文学样式上与西方侦探小说相类,却有着不同的叙事模式。本文梳理"公案小说"概念的由来及定义,概述"三公案"被译成欧洲语言及域外出版的大致情况,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叙事视角差异入手,重点考察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狄公案》英译本对原作叙事视角的调整及其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创造性改写,认为叙事模式西方化是推动公案小说"走出去"的有效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案小说 西方侦探小说 叙事模式 翻译与改写 高罗佩
下载PDF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渝期间交游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7-129,共13页
高罗佩是名扬世界的汉学家,其汉学研究的核心宗旨是想成为一个建功于时、吏隐于世的中国传统型士大夫。为此,他不仅潜心于对中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研究,而且广交各界名士及文化精英,以期充分融入中国士人阶层。作者在广罗文献资料的... 高罗佩是名扬世界的汉学家,其汉学研究的核心宗旨是想成为一个建功于时、吏隐于世的中国传统型士大夫。为此,他不仅潜心于对中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研究,而且广交各界名士及文化精英,以期充分融入中国士人阶层。作者在广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辅以高氏后人及同事的回忆,以期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重现二战时期高罗佩于陪都重庆的交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重庆 交游考
下载PDF
《狄公案》的中西流传与变异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敏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与作家,他的《狄公案》系列创作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狄公故事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出发,通过高罗佩的翻译进入异质文化并影响到他的创作,而后再次通过翻译...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与作家,他的《狄公案》系列创作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狄公故事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出发,通过高罗佩的翻译进入异质文化并影响到他的创作,而后再次通过翻译返销回中国本土的三个阶段。《狄公案》的流传与变异经历了起点—终点—返回起点的双向交流圆形循环过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非常罕见的成功案例,反映了一种相互交流、反馈、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它代表着比较文学译介学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公案》 公案小说 侦探小说 高罗佩
下载PDF
汉学家高罗佩的道教文化观——以《大唐狄公案》道教书写为中心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7,共9页
在《大唐狄公案》这部由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的推理断案小说中,以《朝云观》为代表的道教故事篇章不仅多角度地呈现了丰富的道教文化,而且亦于其间隐伏了对于道教的反讽性表述。同时,《大唐狄公案》中的涉佛与涉道篇章既在佛、道形象反面... 在《大唐狄公案》这部由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的推理断案小说中,以《朝云观》为代表的道教故事篇章不仅多角度地呈现了丰富的道教文化,而且亦于其间隐伏了对于道教的反讽性表述。同时,《大唐狄公案》中的涉佛与涉道篇章既在佛、道形象反面化方面具有相似性,又在正邪人物设置及艺术形象人性化诠释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有关道教的文学表述不仅承载着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想象,也反映了其对待道教文化由感性认同到理性思辨的内在认知历程,并投射出他在对以道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中所秉持的辩证精神与科学审视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 道教文化 反讽手法 佛、道异同
下载PDF
论高罗佩译《狄公案》对中国司法外宣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志建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翻译的《狄公案》不仅让英文读者领略了中国公案小说的魅力,而且还成功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传统司法体系。为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译文,高罗佩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对原...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翻译的《狄公案》不仅让英文读者领略了中国公案小说的魅力,而且还成功地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传统司法体系。为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译文,高罗佩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工具型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了合理的译前处理,运用了添加译者前言、后记、文内注释等手段,对于我国改善司法外宣翻译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狄公案 翻译 中国司法制度 外宣
下载PDF
荷兰高罗佩藏海外孤本《天书记》考略——兼论重订本作者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明代传奇《天书记》是否真有初行及重订两个版本?两本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这是长期困扰国内曲学界的两个问题。随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藏海外孤本《天书记》的面世,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作者在介绍初刻《天书记》版本信息并将其与重订本... 明代传奇《天书记》是否真有初行及重订两个版本?两本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这是长期困扰国内曲学界的两个问题。随着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藏海外孤本《天书记》的面世,第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作者在介绍初刻《天书记》版本信息并将其与重订本作比勘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探讨第二个问题,认为初行及重订《天书记》的作者分别为汪廷讷和陈所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孤本 天书记 初行本 重订本
下载PDF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几篇小说——兼论唐代汉源县与汉水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逵夫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文章由三个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荷兰职业外交家、国际著名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公案小说中以汉源县为背景的四部小说作品:《湖滨案》《朝云观》《断指记》《莲池蛙声》;第二部分详细考证了狄仁杰之时的汉源县在今... 文章由三个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荷兰职业外交家、国际著名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公案小说中以汉源县为背景的四部小说作品:《湖滨案》《朝云观》《断指记》《莲池蛙声》;第二部分详细考证了狄仁杰之时的汉源县在今西和县境内,讨论了唐代汉源县与汉水的关系,并指出高罗佩所写唐代汉源县应是同西和有关的;第三部分介绍了高罗佩的其他创作和文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 汉源县与汉水
下载PDF
高罗佩藏中文图书简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宏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87,共2页
高罗佩是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是东方文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藏书重点则是中国古籍。其逝世后,全部藏书珍藏于荷兰莱顿国立大学汉学研究院。山西省图书馆购入高罗佩藏书的缩微平片,现将"高罗佩藏中... 高罗佩是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是东方文物的鉴赏家和收藏家。他的藏书重点则是中国古籍。其逝世后,全部藏书珍藏于荷兰莱顿国立大学汉学研究院。山西省图书馆购入高罗佩藏书的缩微平片,现将"高罗佩藏中文图书"的特色、特点介绍给读者,以揭示馆藏并提供读者研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中文图书
下载PDF
由《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形象看高罗佩的儒家文化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2-39,95,共9页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着重表现狄仁杰缜密推理、屡破奇案的同时,也有意彰显了狄仁杰所具有的儒家理想人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应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这一儒家诗教观的认同,从而折射出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在着重表现狄仁杰缜密推理、屡破奇案的同时,也有意彰显了狄仁杰所具有的儒家理想人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应直面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这一儒家诗教观的认同,从而折射出高罗佩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正面价值的肯定与褒扬。与此同时,作品还匠心独运地呈现了狄仁杰武艺精深、除恶务尽等富于"侠"之色彩的形象侧面。这种对于狄仁杰形象"儒、侠互融"的独特诠释反映了高罗佩在认同儒家文化正面价值、感佩儒家理想人格精神之际,亦清醒地认识到儒家思想、文化对于传统士人群体在行动思维、内在精神等方面所具有的些许消极作用,以及他意欲通过侠文化的正面价值取向来对此进行修正的潜在希冀,由此投射出他对包括儒家文化及侠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体悟和认知,并凸显出其在呈现、诠释中国文化之时所秉持的理性思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狄公案》 狄仁杰 高罗佩 儒家文化 儒、侠互融
下载PDF
想象与传播:高罗佩对“道”思想的释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军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贯穿汉学家高罗佩一生的主要事业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的痴爱使得他的涉猎范围包括琴、砚、书、画、马、猿、春宫与悉昙等,而狄公案小说、琴道和性学这三方面的研究则是他关注的核心。这些研究都依赖于他个人对中国道家... 贯穿汉学家高罗佩一生的主要事业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的痴爱使得他的涉猎范围包括琴、砚、书、画、马、猿、春宫与悉昙等,而狄公案小说、琴道和性学这三方面的研究则是他关注的核心。这些研究都依赖于他个人对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的释解与想象。狄公案小说的铺陈凸显了他对道家与道教因素的叠加,琴道的梳理凸显了他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养心主旨的发掘,阴阳之道的考证则是他对中国古人养生思想的考量。但是这些释解都存在着诸多的细节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传播 高罗佩 琴道 阴阳之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