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water vapor channel within the Yarlung Zsangbo Grand Canyo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Xuelong Chen Yajing Liu +9 位作者 Yaoming Ma Xiangde Xu Xin Xu Luhan Li Dianbin Cao Qiang Zhang Gaili Wang Maoshan Li Siqiong Luo Xin W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The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Program tasked a research team with the“Investigation of the water vapor channel of the Yarlung Zsangbo Grand Canyon(INVC)”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 The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Program tasked a research team with the“Investigation of the water vapor channel of the Yarlung Zsangbo Grand Canyon(INVC)”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TP).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btained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INVC observation network and highlights the progress in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water vapor changes.The rain gauge network of the INVC can represent the impacts of the Yarlung Zsangbo Grand Canyon(YGC)topography on precipitation at the hourly scale.The micr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YGC are different than those in the lowland area.The GPM-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atellite precipitation data for the YGC region should be calibrated before they are used.The meridional water vapor flux through the YGC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zonal flux for the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outheastern TP.The decreased precipitation around the YGC region is partly due to the decreased meridional water vapor flux passing through the YGC.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models can benefit precipitation forecasting in this region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schemes that capture the valley wind and water vapor flux along the valley flo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vapor channel Land-air interaction Mountian meteorology Extreme rainfall Observation network
下载PDF
Boiling Heat Transfer on Porous Surfaces with Vapor Channels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伟 杜建华 王补宣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2年第2期209-212,共4页
Boiling heat transfer on porous coated surfaces with vapor channel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size and density of the vapor channels on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Observations s... Boiling heat transfer on porous coated surfaces with vapor channel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size and density of the vapor channels on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bubbles escaping from the channels enhanced the heat transfer. Three regimes were identified: liquid flooding, bubbles in the channel and the bottom drying out region. The maximum heat transfer occurred for an optimum vapor channel density and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as increased if the channels were open to the bottom of the porous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boiling enhancement vapor channels
原文传递
Superior material qualitie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In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grown by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3
作者 张雅超 周小伟 +6 位作者 许晟瑞 陈大正 王之哲 汪星 张金风 张进成 郝跃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96-801,共6页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rowth of In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for improving material qualitie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growth of In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for improving material qualitie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 shows the phase separation free InGaN channel with smooth and abrupt interface. A very high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density of approximately 1.85 x 10^13 cm-2 is obtained due to the superior carrier confinement. In addition, the Hall mobility reaches 967 cruZ/V-s, owing to the suppression of interface roughness scattering. Furthermore, temperature-dependent Hall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In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possesses a steady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density over the tested temperature range, and has superior transport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The gratifying results imply that InGaN channel heterostructure grown by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microwave power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STRUCTURE InGaN channel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下载PDF
Inter-comparison of the Infrared Channels of the Meteorological Imager Onboard COMS and Hyperspectral IASI Data
4
作者 Dohyeong KIM Myoung-Hwan AHN Minjin CHO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979-990,共12页
The successful launch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first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of Korea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earth observation capability over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lthough the specifications ... The successful launch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first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of Korea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earth observation capability over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lthough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payload, the mete- orological imager (MI), have been verified during both ground and in-orbit tests,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variation and/or degradation of data quality due to many different reasons, such as the accumulation of contaminants, the aging of instrument components, and unexpected external disturbance. Thus, for better utilization of MI data, it is imperative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maintain the data quality. As a part of such activity, this study presents an inter-calibration, based on the Global Space-based Inter-Calibration System (GSICS), between the MI data and the high quality hyperspectral data from the In- 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 (IASI) of the Metop-A satellite. Both sets of data, acquired for three years from April 2011 to March 2014, are processed to prepare the matchup dataset, which is spatially collocated, temporally concurrent, angularly coincident, and spectrally compar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 data are stable within the specifications and show no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However, the water vapor channel shows a rather large bias value of -0.77 K, with a root-mean-square difference (RMSD) of around 1.1 K, which is thought to be due to the shift in the spectral response function. The shortwave channel shows a maximum RMSD of around 1.39 K, mainly due to the coarse digitization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The inter-comparison results are re-checked through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sets of threshold values used for the matchup dataset. Based on this, we confirm tha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MI data meets the user requirements and maintains the expected performance, although the water vapor channel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ological imager inter-comparison instrument long-term stability water vapor channel
下载PDF
复合蒸汽通道柔性均热板设计及其传热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仕伟 杨俊龙 +3 位作者 邵常焜 郭闻政 苗志强 汤勇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5期22-27,共6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柔性电子设备得到普及。成倍增长的功耗导致电子芯片在狭小空间内产生过高的热流密度和工作温度,引发了严重的散热问题。然而,传统的均热板因较大的刚性不适用于柔性电子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柔性电子设备得到普及。成倍增长的功耗导致电子芯片在狭小空间内产生过高的热流密度和工作温度,引发了严重的散热问题。然而,传统的均热板因较大的刚性不适用于柔性电子设备。为解决上述问题,文中基于铝塑膜壳体制造了一种具有复合蒸汽通道结构的厚2.2 mm的柔性均热板,并对其在不同灌液量、不同重力方向、不同弯折角度和弯折次数的稳态传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柔性均热板的最佳灌液量为700μL;在7 W的加热功率下,其热导率最高可达1264.9 W/(m·℃),为壳体材料(铝塑膜)本身热导率的4517.6倍,其传热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均热板 传热性能 复合蒸汽通道
下载PDF
丽江机场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
6
作者 代冰冰 陈莉 任菊章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轨迹模式,对丽江机场2007—2019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机场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7.8 d,最大日降水量为92.3 mm。强降水天气有明...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轨迹模式,对丽江机场2007—2019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机场强降水日数年际差异较大,年平均强降水日数为7.8 d,最大日降水量为92.3 mm。强降水天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雨季6—9月的强降水日数占比90%,暴雨主要分布在7—8月。根据500 hPa高度上主要的影响系统,总结出7种丽江机场强降水天气形势,其中切变冷锋型和两高合并型是丽江机场强降水的最主要天气形势,占比40%。强降水期间丽江机场上空整层为垂直上升速度大值区。水汽主要来自700 hPa高度,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水汽向上垂直运动。通过HYSPLIT模式分析,丽江机场雨季水汽输送通道共有3条,其中西南路径占比最大,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输送是丽江机场雨季最主要的水汽来源;7—8月副热带高压强盛、台风活动频繁,因此有一定的南海方向水汽输送,即东南路径;8—9月受川滇切变线和西南涡影响,有少量来自川渝地区的水汽输送,即东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机场 强降水特征 水汽输送通道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及三维概念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李哲 魏璐 +2 位作者 王津宇 王超 李伊呤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在500 hPa中层,郑州涡旋处于两个高压的“鞍型场”内,该环流配置导致台风“烟花”、“查帕卡”和热带低压相互作用形成三股气流直达河南;在200 hPa高层,河南暴雨区辐散气流向东下沉到同一纬度的东海高层冷涡内,其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河南云团的强度。(3)台风“烟花”和“查帕卡”输送丰沛水汽至河南中西部,受太行山和伏牛山地形阻挡,在山前形成强烈水汽辐合。(4)构建的河南极端暴雨概念模型通过水汽输送通道和次级环流,将环流、台风、低压系统和喇叭口地形等降水成因有机联系,并放入同一个构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这些成因的运行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可加深对该特大暴雨成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成因 地形效应 台风 水汽输送通道 概念模型
下载PDF
T型微细通道内含不凝气蒸汽直接接触凝结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周鹏程 李树谦 +1 位作者 樊凯伦 张存兰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利用VOF多相流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结合“双阻力”模型和Fick定律,对微细通道内含不凝气蒸汽的直接接触凝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不凝气对蒸汽直接接触凝结过程中气羽形态、压力分布以及凝结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VOF多相流模型和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结合“双阻力”模型和Fick定律,对微细通道内含不凝气蒸汽的直接接触凝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不凝气对蒸汽直接接触凝结过程中气羽形态、压力分布以及凝结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量不凝气存在的工况,汽液相界面仍呈现周期性变化,随不凝气含量增加,其在汽液界面处聚集形成的不凝气层厚度增加,气羽无周期性变化。此外,随着不凝气含量的升高,压力振荡强度减弱,凝结形成的负压值变小,凝结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直接接触凝结 不凝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用AMSU-B微波资料识别强对流云区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翔 邱红 +2 位作者 曹志强 王新 洪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29,129,共9页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对流云内的冰态粒子分布,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AMSU—B的3个微波水汽吸收波段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探测权重高度不同,辐射传输过程中受冰粒子的散射影响也不尽相同,3个水汽通道之间存... 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顶直接探测对流云内的冰态粒子分布,受冰晶粒子的强烈散射衰减作用,AMSU—B的3个微波水汽吸收波段亮温随冰粒子的增加而降低。由于探测权重高度不同,辐射传输过程中受冰粒子的散射影响也不尽相同,3个水汽通道之间存在亮温差异,这种差异与对流云的强弱密切相关。利用微波向量辐射传输模式(VDISORT)模拟了云雨粒子对微波水汽通道观测的影响.并利用2005年8月12日华北地区的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了AMSU—B通道亮温与对流强弱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利用NOAA卫星AM—SU-B水汽通道亮温差定量判识深对流云和冲顶对流云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典型对流降水云团进行判识,结果显示,微波识别的对流云区可以较好地表征强降水的分布,其中的冲顶对流区与可见光云系的上冲云顶结构有着很好的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对流 微波 水汽通道
下载PDF
利用RTTOV7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模拟风云二号红外和水汽成像通道辐射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马刚 邱崇践 +1 位作者 黎光清 张凤英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为使RTTOV7能模拟FY2B红外、水汽通道辐射率,综合GENLN2计算的6个卫星天顶角的600-3000 cm-1的精确大气透过率,以及这两个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适当的透过率系数.利用新的透过率参数,以相同的大气廓线作输入参... 为使RTTOV7能模拟FY2B红外、水汽通道辐射率,综合GENLN2计算的6个卫星天顶角的600-3000 cm-1的精确大气透过率,以及这两个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适当的透过率系数.利用新的透过率参数,以相同的大气廓线作输入参量,对FY2B和GMS5的模拟分析表明,RTTOV7能得到相似的模拟亮温.利用ECMWF预报廓线以及新的透过率参数模拟FY2B水汽和红外亮温与实际观测的误差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能在短时间内以较高的精度模拟该卫星通道的辐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风云二号红外和水气通道 辐射率 透过率
下载PDF
940nm水汽通道反射率计算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意玢 董超华 +1 位作者 刘志权 潘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3-421,共9页
利用近红外波段大气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解决用红外波段不容易遥测低层水汽的问题。选用 940nm水汽弱吸收带进行通道反射率计算试验 ,分析其对不同环境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940nm附近通道的辐射信号携带了整层大气水汽信息 ,有可能用... 利用近红外波段大气与辐射的相互作用解决用红外波段不容易遥测低层水汽的问题。选用 940nm水汽弱吸收带进行通道反射率计算试验 ,分析其对不同环境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940nm附近通道的辐射信号携带了整层大气水汽信息 ,有可能用来获取大气水汽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通道 反射率 敏感性试验 大气 辐射 环境参数
下载PDF
GMS-5卫星资料和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凡 陈渭民 +2 位作者 杨昌军 张建平 杜建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9,共9页
探讨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建立由3个通道亮温和地面水汽压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并分季节进行回归统计,得到不同季节的统计参数。用990组数据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检验,得探空测值与反演值比... 探讨用GMS-5卫星资料结合常规地面资料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建立由3个通道亮温和地面水汽压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并分季节进行回归统计,得到不同季节的统计参数。用990组数据对所得到的经验公式进行检验,得探空测值与反演值比较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1903g/cm2,均方根误差为0.2758g/cm2,相关系数为0.97,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窗 水汽通道 地面水汽压 可降水量
下载PDF
GMS-5估计可降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朱元竞 李万彪 陈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4,共7页
文章证明了由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分裂窗通道和水汽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探讨了GMS-5红外通道亮温与可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由3个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用60组大气平均廓线,对公式模拟检验误差为0... 文章证明了由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分裂窗通道和水汽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探讨了GMS-5红外通道亮温与可降水量的关系,建立了由3个通道亮温反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用60组大气平均廓线,对公式模拟检验误差为0.18g/cm2,而用实际124组探空和对应的GMS-5亮温资料进行检验,误差为0.40g/cm2.用得到的经验公式可反演大范围的晴空可降水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5 分裂窗通道 水汽通道 可降水量 降水
下载PDF
山东半岛致灾大暴雨成因个例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晓霞 李春虎 +2 位作者 李锋 石磊 肖明静 《气象科技》 2008年第2期190-196,258,共8页
对2006年7月27日山东半岛东部致灾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暴雨是由4个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影响产生的。在华南沿海登陆的0605号热带低压"格美"的倒槽、高空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热带低压的东部和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形成... 对2006年7月27日山东半岛东部致灾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暴雨是由4个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影响产生的。在华南沿海登陆的0605号热带低压"格美"的倒槽、高空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热带低压的东部和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建立起通向暴雨区的水汽通道。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使得中低层大气高温高湿和对流性不稳定。在低空南风急流的左前方,辐合、正涡度和上升运动发展,正k螺旋度增强;高空槽前西南风急流的右后侧,辐散和负涡度发展,负k螺旋度猛烈发展,对低层产生抽吸作用,加强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水汽通道 k螺旋度 抽吸作用 中尺度云团 暴雨
下载PDF
多孔表面开槽影响池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伟 杜建华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9-592,共4页
本文报道了开槽密度对R11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让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将增强池沸腾换热。沸腾特征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底部蒸干三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 本文报道了开槽密度对R11在烧结多孔表面池沸腾换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观察发现,多孔表面开槽,让蒸汽从槽道逸出、液体从多孔区吸入到受热面,将增强池沸腾换热。沸腾特征可分为液体灌注、槽道起泡、底部蒸干三个区。对特定的多孔层,合理开槽可获得较好的换热效果。带槽道的多孔表面实验件与均匀多孔表面相比,在相同壁面过热度条件下,热流密度提高2~10倍,临界热流密度提高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表面 开槽 池沸腾传热 毛细多孔表面
下载PDF
台风Danas(1324)对台风Fitow(1323)影响的诊断分析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凯 闵锦忠 +1 位作者 庄潇然 周亚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8-499,共12页
利用FNL资料和WRF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324号台风Danas对1323号台风Fitow的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Fitow登陆前、后的强度变化及其东边界与台风Danas相连的水汽输送通道的变化直接相关。台风Fitow登陆前,其水汽输... 利用FNL资料和WRF模式进行数值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324号台风Danas对1323号台风Fitow的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Fitow登陆前、后的强度变化及其东边界与台风Danas相连的水汽输送通道的变化直接相关。台风Fitow登陆前,其水汽输入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环境场的偏东气流带来,而上游台风Danas截取了环境场输送给台风Fitow的水汽,抑制了Fitow的发展。但在台风Fitow登陆后,台风Danas环境场的水汽反过来起到转运作用,增加了Fitow的水汽收入,加剧其北侧的强降水。台风Danas以水汽通道为纽带影响台风Fitow登陆前的强度和在陆上非对称降水的分布。此外,台风Danas的北上影响了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使其东退且改变台风Fitow的引导气流,影响了Fitow的登陆位置;并在Fitow登陆后施加了偏南引导气流,令其逆时针打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台风 水汽通道 强度和路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触头分离瞬间真空金属蒸气电弧形成过程的仿真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付思 曹云东 +2 位作者 李静 刘树鑫 韩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922-2931,共10页
维持真空金属蒸气电弧所需的导电介质由触头提供,故真空间隙中金属蒸气分布情况影响电弧等离子体形成全过程。统一真空开关触头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热过程和液桥断裂后间隙击穿过程,以热传导方程为基础,考虑触点相变过程,获得间隙极小空间... 维持真空金属蒸气电弧所需的导电介质由触头提供,故真空间隙中金属蒸气分布情况影响电弧等离子体形成全过程。统一真空开关触头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热过程和液桥断裂后间隙击穿过程,以热传导方程为基础,考虑触点相变过程,获得间隙极小空间内金属蒸气非均匀的分布情况;建立真实金属蒸气分布情况下真空微观粒子动力学模型,求解电子、重粒子输运方程,揭示非均匀分布金属蒸气影响下电弧形成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分离瞬间导电触点相变产生金属蒸气密度由中心沿径向呈迅速衰减的非均匀分布;在非均布金属蒸气情况下,电弧形成过程经历电子崩发展、近极区形成和初始导电通道三个阶段;真空间隙导电通道形成取决于金属蒸气高密度区所在位置,是空间电荷密集区产生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分离瞬间 金属蒸气 空间电荷 导电通道
下载PDF
雅鲁藏布河谷水汽通道效应分析及开发设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天义 邢永强 +2 位作者 张璋 赵鸿燕 曹希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就了横亘欧亚大陆南部边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喜马拉雅山脉的拔地而起成为印度洋暖湿气团北进青藏高原的屏障,加强了印度、孟加拉地区高强度的降水过程,导致经向河流的溯源和袭夺,并切穿喜马...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就了横亘欧亚大陆南部边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喜马拉雅山脉的拔地而起成为印度洋暖湿气团北进青藏高原的屏障,加强了印度、孟加拉地区高强度的降水过程,导致经向河流的溯源和袭夺,并切穿喜马拉雅山主峰山脊逼近雅鲁藏布峡谷,举世瞩目的"大拐弯"就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溯源、袭夺雅鲁藏布江所致。如今,这些经向河流峡谷成为暖湿气流北移的通道。经研究认为,应用地质规律进行人工干预,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水汽通道 人工干预
下载PDF
应用拉格朗日方法研究四川盆地暴雨的水汽来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岳俊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可用来追踪水汽的来源以及运行轨迹。结合应用拉格朗日方法与欧拉方法,通过分析四川盆地2013年6月29日—7月2日、7月7—11日和7月15—19日三次暴雨过程来研究孟加拉湾地区的水汽通道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这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通道均有多条,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均为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通道。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在低空环流系统的作用下,一部分是直接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到四川盆地,另一部分是绕过云贵高原在南海地区与南海水汽以及越赤道水汽在西太副高外围东南气流的作用下一并输送到四川盆地;其中在南亚季风强大的西南气流作用下,孟加拉湾大气河中的水汽主要越过云贵高原输送向四川盆地。同时分析对比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孟加拉湾水汽输送通道与大气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方法 轨迹追踪 孟加拉湾 水汽输送通道 盆地暴雨 大气河
下载PDF
FY-2C星辐射定标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如意 王玉花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31-35,共5页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发射前后红外与水汽波段的地面真空辐射定标、星上黑体定标和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地面太阳定标、积分球定标、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和太阳像的原理与方法。给出了C星不同波段不同定标法的结果。...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星发射前后红外与水汽波段的地面真空辐射定标、星上黑体定标和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地面太阳定标、积分球定标、地面辐射校正场定标和太阳像的原理与方法。给出了C星不同波段不同定标法的结果。分析表明,C星采用的定标方法均有效,并互为补充和验证。为进一步提高定标精度,还可对环境温度模拟、二次曲线拟合、减小积分球定标误差和光谱响应等作相应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辐射定标 红外 水汽 可见光 定标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