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ilver Vapours on the Transport of Nitrogen Plasma Properties
1
作者 Ahmed M. A. Amry Mostafa M. Abd El-Raheem Gamal A. Yahya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2015年第5期553-565,共13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silver arc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an arc plasma model in stationary state have studied at low temperature i.e. between 3500 K and 13,000 K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Results show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silver arc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an arc plasma model in stationary state have studied at low temperature i.e. between 3500 K and 13,000 K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small amounts of metal vapours, which have low ionization potential such as silver, modify the plasma characteristics. The solution of Elenbaas-Heller gives u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metal vapours emitted from electrod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 column. We concluded that a small fraction of metal vapours in the arc column modify the electric field, current and the axial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PLASMA transport PROPERTIES METAL vapours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6·14”极端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2
作者 李晓萌 杨莲梅 +1 位作者 李建刚 刘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0-1712,共13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频发且影响巨大,由于对其的观测和研究相对匮乏,使得该区域暴雨监测和预报难度大。理解其发生机理和关键影响系统是提高其监测预报的有效途径,对该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昆仑山北坡极端暴雨频发且影响巨大,由于对其的观测和研究相对匮乏,使得该区域暴雨监测和预报难度大。理解其发生机理和关键影响系统是提高其监测预报的有效途径,对该区域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资料、GPS/Met大气可降水量(PWV)资料、风云卫星资料(FY-2H)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6月14—17日昆仑山北坡一次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暴雨站数多、累积降水量大、局地性强并且极端性强,在和田地区出现3个极端暴雨中心,分别发生了短时强降水和连续性降水。其中短时强降水过程持续时间短,最大小时雨强达29.4 mm;连续性降水持续时间达3 d,小时雨强小于5 mm。本次极端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背景是双体型南亚高压在对流层高层维持,中亚低涡形成发展。在高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高层强辐散、低层辐合促进大气垂直运动发展,500 hPa偏南气流、700 hPa切变线以及850 hPa偏东气流相互配合为暴雨提供有利动力配置。(2)对流层中层以西南路径和西南+南方路径水汽输送为主,低层主要以低空偏东急流携带水汽输送为主,中低层水汽输送路径形成耦合,促进本次极端暴雨的发展加强。极端暴雨发生前持续的水汽输送和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使得暴雨区大气可降水量(PWV)在降水前出现显著增湿聚集过程,PWV达30 mm。(3)列车效应型+合并加强型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在暴雨站点上空生成发展并移过,是触发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站点位于对流云团黑体亮温(TBB)梯度最大处。中-β和中-α尺度对流云团发展维持以及涡旋状中尺度对流云带的持续覆盖,是导致暴雨站点发生连续性降水的关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亚低涡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系统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Analysis of An Infrequent Regional Heavy Rainfall Weather Proces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June of 2009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英 张杰 闫中帅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0期29-32,共4页
From June 18th to June 19th of 2009,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t by the regional rainstorm rarely paralleled in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based up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precipitation occurre... From June 18th to June 19th of 2009,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t by the regional rainstorm rarely paralleled in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based up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under the double-blocking situation of Ural Mountains and the Sea of Okhotsk.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were the upper vortex and northward low-pressure that came from Hetao area,accompanied by the delivery of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olvement of blocking high,transfer of water vapor and configuration of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 were the key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rainfal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ing high Water vapour transport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 China
下载PDF
临近绿洲的沙漠上空近地面层内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51
4
作者 胡隐樵 王俊勤 左洪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5-132,共8页
1991年7月在HEIFE实验区沙漠站进行了一次水汽输送观测实验。观测发现近地面层内比湿廓线常常出现极小值,该极小值高度为零水汽通量面的高度。这个高度以上水汽向下输送,廓线呈逆湿特征,这个高度以下水汽向上输送,廓线呈蒸发特征。沙漠... 1991年7月在HEIFE实验区沙漠站进行了一次水汽输送观测实验。观测发现近地面层内比湿廓线常常出现极小值,该极小值高度为零水汽通量面的高度。这个高度以上水汽向下输送,廓线呈逆湿特征,这个高度以下水汽向上输送,廓线呈蒸发特征。沙漠上空近地面层内水汽不是常通量,在一个固定高度上观测到的水汽通量和“潜热通量”不能代表地面的蒸发量和潜热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近地面层 水汽通量 廓线 观测 沙漠 逆湿 高度 绿洲 潜热通量
下载PDF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青春 张朝林 +1 位作者 楚艳丽 张京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8,I0001,共9页
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地基GPS监测试验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04年汛期暴雨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地面、高空的位势高度场、风场,以及比湿外水汽通量Q及水汽通量散度AQ等物理量诊断... 利用北京市气象局地基GPS监测试验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PWV)数据,分析2004年汛期暴雨天气过程PWV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地面、高空的位势高度场、风场,以及比湿外水汽通量Q及水汽通量散度AQ等物理量诊断场分布,研究天气系统与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的关系,大尺度水汽输送、辐合与PWV变化的关系;探讨GPS遥感大气水汽资料在预报强降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得出:PWV的增长方式受当地天气系统的支配和制约,对于明显降雨过程,当地面、高空天气系统有利于暖湿空气的输送时,在北京附近形成等湿度线密集区,PWV逐渐增长(降雨开始前的13-24h)的趋势;当地面、高空有辐合系统东移或生成,或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影响时,PWV显著增长(降雨开始前的3~4h);当PWV大于某阈值后出现较强降雨,PWV值及增量的大小与降雨量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降雨量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基于GPS/Pwv资料的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分析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露华 叶其欣 +2 位作者 邬锐 黄宁立 徐秀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2-508,共7页
本文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西南水汽输送路径,一条是东南水汽输送路径。指出边界层的偏东急流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 本文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4年一次夏末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西南水汽输送路径,一条是东南水汽输送路径。指出边界层的偏东急流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增雨机制。分析还表明:每30 min一次的GPS/Pwv资料能直观地、及时地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GPS/Pwv资料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GPS/Pwv的散度资料可以反映大气中水汽的辐合、辐散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可降水水汽 水汽输送 暴雨
下载PDF
1991年6月江淮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叶惠明 张凤英 +2 位作者 冉茂农 朱小祥 李桂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通过对 GMS 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 GMS 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 通过对 GMS 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 GMS 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并利用由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 NOAA 卫星的 TOVS 水汽反演资料,结合低层的θ_x 和急流分析,给出了1991年6月江淮暴雨的水汽输送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暴雨 降水云系 水汽输送
下载PDF
1997、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及其与径流量之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岚 许熙 +1 位作者 高云 马再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1-498,共8页
该文利用 1 997、1 998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围绕长江上游地区四周 92 5~ 2 0 0 h Pa之间的水汽通量及每日的水汽输送净量 .通过水汽输送净量的候、旬资料 ,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净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这两者之... 该文利用 1 997、1 998年 7~ 8月的探空资料 ,计算了围绕长江上游地区四周 92 5~ 2 0 0 h Pa之间的水汽通量及每日的水汽输送净量 .通过水汽输送净量的候、旬资料 ,讨论了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净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发现这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其平均相关系数为0 .871 .另外 ,对比分析了这一地区 1 997与 1 998年水汽输送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关系 .其结果表明 :由于特殊的大气环流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水汽输送 径流量 相关系数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河西地区非均匀下垫面的大气变性过程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强 胡隐樵 +1 位作者 杨瑜峰 赵红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2-292,共11页
利用HEIFE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地区黑河流域夏半年下垫面动力和热力特性的不均匀性;并以个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晴天观测资料为例,客观地分析了绿洲与沙漠或戈壁下垫面突变所产生的近地层大气变性过程;初步解释了绿洲近地层... 利用HEIFE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地区黑河流域夏半年下垫面动力和热力特性的不均匀性;并以个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晴天观测资料为例,客观地分析了绿洲与沙漠或戈壁下垫面突变所产生的近地层大气变性过程;初步解释了绿洲近地层逆温和沙漠或戈壁近地层逆湿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近地面层 大气变性 水汽输送过程
下载PDF
长江流域旱涝典型年大气水汽输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国栋 翟盘茂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我国125个探空站一日两次自地面至100hpa共11个层次上的观测资料,对长江流域典型夏涝年(1980年)和夏旱年(1985年)我国大气中水汽总输送场、涡动输送场及散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汽总输送场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支气流... 利用我国125个探空站一日两次自地面至100hpa共11个层次上的观测资料,对长江流域典型夏涝年(1980年)和夏旱年(1985年)我国大气中水汽总输送场、涡动输送场及散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汽总输送场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支气流携带的水汽交汇于长江流域,且整个水汽输送场稳定持久,则在水汽辐合带附近导致大量降水,形成洪涝;反之,当三支气流微弱不稳定,不能形成水汽辐合带条件,则形成干旱。涡动输送亦反映出类似的特征。稳定且强盛的西南气流水汽输送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长江流域 大气 水气输送
下载PDF
1983年梅雨期前后亚洲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费建芳 乔全明 高太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5-72,共8页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布,计算了南海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水汽收支。结果指出:江淮流域入梅前,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气流;梅雨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入梅前、梅雨期以及出梅后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和水汽通量散度分布,计算了南海和中国东部地区的水汽收支。结果指出:江淮流域入梅前,华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气流;梅雨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出梅后华北雨季则主要受中低纬水汽输送气流汇合的影响。分析表明,江淮流域梅雨期是印度西南季风气流加强并东进北上,西太平洋高压东撤所造成的;而梅雨结束则是由于西南季风气流减弱西退和西太平洋高压西进北上所造成的;此外,还讨论了水汽输送、水汽通量辐合与云量及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水汽 输送 通量散度 季风
下载PDF
0216号台风引起内陆降雨的水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良达 咸迪 李云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9,共8页
本文主要对0216号台风登陆时的水汽变化,利用GMS-5水汽图、NOAA-16-AMSUB微波图以及一些常规资料进行分析阐明台风登陆后低层水汽输送首先被切断,如果后面有热带气旋的水汽流与前一登陆台风的水汽流接通,并与冷锋水汽流相汇合,在内陆将... 本文主要对0216号台风登陆时的水汽变化,利用GMS-5水汽图、NOAA-16-AMSUB微波图以及一些常规资料进行分析阐明台风登陆后低层水汽输送首先被切断,如果后面有热带气旋的水汽流与前一登陆台风的水汽流接通,并与冷锋水汽流相汇合,在内陆将产生更大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水汽 输送 热带气旋
下载PDF
ZnSe晶体的气相法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翠霞 坚增运 朱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2,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输运法,以单质Zn和Se为原料生长ZnSe晶体。比较了加碘(Zn-Se-I2)和未加碘(Zn-Se)两种情况下产物的特征,借助XRD和SEM检测仪器对所生长的ZnSe晶体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碘后生长的ZnSe晶体为橙黄色,... 采用化学气相输运法,以单质Zn和Se为原料生长ZnSe晶体。比较了加碘(Zn-Se-I2)和未加碘(Zn-Se)两种情况下产物的特征,借助XRD和SEM检测仪器对所生长的ZnSe晶体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碘后生长的ZnSe晶体为橙黄色,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晶格常数为5.668nm,Zn与Se的化学成分比为1∶1,没有其它杂质峰;未加碘的产物为多孔状陶瓷,说明加碘可以明显提高ZnSe的结晶性能,解决了一致升华范围较窄的限制条件,避免了ZnSe生长动力学的限制,因此可以获得理想化学计量比的ZnSe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e晶体 化学气相输运法 晶体结构 形貌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传质现象的研究与反应器设计、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康 鄢君辉 +1 位作者 刘正堂 郑修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5,共3页
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CVD)中的传质现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传质方程的建立到边界条件确定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了数值分析的结果对反应器设计与工艺参数的优化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传质现象 CVD 反应器设计
下载PDF
山西上空水汽输送和水分循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静萍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利用山西省周边共8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山西省上空1959年~1992年的水汽含量和1990年的水汽收支与水汽输送通量,包括总输送、切变输送、时间涡动输送、平均输送等分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 利用山西省周边共8个探空站的实测资料,计算了山西省上空1959年~1992年的水汽含量和1990年的水汽收支与水汽输送通量,包括总输送、切变输送、时间涡动输送、平均输送等分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西省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山西上空水汽含量年内干湿变化大于全国平均情况,多年变化存在一定的丰枯阶段性;年水汽净输入量约690亿m’,主要从西边界和南边界输入,从东边界输出,涡动输送量是主要输入机制,平均输送是主要输出机制,受强西风环流控制;山西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对大气水资源的利用率为30%,低于全国平均利用率;山西水分内循环较全国平均情况强盛,由于水分内循环的作用,可使当地蒸发形成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地下水开采已对大气水分循环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对山西省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负效应。这些事实增进了对山西省水资源的水文和水文气候学背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输送 水分循环 水分平衡 山西
下载PDF
北疆北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爆发机制的综合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庄晓翠 屈信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5年第z1期14-18,共5页
结合2005年5月下旬到6月初高空环流变化的特点,着重对5月31日塔城地区强冰雹和6月1~2日阿勒泰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爆发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是在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形势下,高、中、低层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及合适的配... 结合2005年5月下旬到6月初高空环流变化的特点,着重对5月31日塔城地区强冰雹和6月1~2日阿勒泰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爆发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是在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形势下,高、中、低层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及合适的配置的结果。指出了影响该地区强降水的水汽路径和输送模式,以及强降水与高能舌、能量锋的关系,最后用天文动力结构分析方法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天文动力结构诊断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北疆北部尤其是阿勒泰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的认识,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水汽输送 天文引潮力 动力结构
下载PDF
西北内陆上空水汽输送及其源地 被引量:42
17
作者 崔玉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79-87,93,共10页
本文根据西北地区自然边界基本走向,采用不规则9边形作为水汽输送量计算边界,计算了1981—1986年暖季、寒季经由各边界的水汽输入与输出量.得出全年均有水汽净输入,暖季是+1011.01亿m3、寒季是+399.19亿... 本文根据西北地区自然边界基本走向,采用不规则9边形作为水汽输送量计算边界,计算了1981—1986年暖季、寒季经由各边界的水汽输入与输出量.得出全年均有水汽净输入,暖季是+1011.01亿m3、寒季是+399.19亿m3.夏(6-8月)是水汽净输入的最大季节,年平均+1560.56亿m3;秋(9—10月)是水汽净输出季节,年平均-858.45亿m3.全年近60%的水汽量经一、六、三边界入境,一边界占30%,是水汽入境主边界;50%的水汽量经五、四、六边界出境,五边界占23-7%,是水汽出境主边界.结合天气形势分析,西北地区上空水汽主源地是北冰洋陆缘海域、大西洋及欧洲南方大陆.来自这些源地的水汽量占总量百分比:寒季(11—3月),41.2%;暖季(4-10月),39.3%;其次是西南方或东南方诸海域,寒、暖季分别为32.7%、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源地 西北内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上空水汽资源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玉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8,共7页
根据1981~1986年计算结果,指出我国大陆上空拥有水汽资源年总量+33184.4亿3。暖季(4~10月)+30494.12亿m3,寒季(11~次年3月)+2690.28亿m3。全年唯有气温最低的隆冬(12~次年2... 根据1981~1986年计算结果,指出我国大陆上空拥有水汽资源年总量+33184.4亿3。暖季(4~10月)+30494.12亿m3,寒季(11~次年3月)+2690.28亿m3。全年唯有气温最低的隆冬(12~次年2月)是水汽资源亏耗(-773.63亿m3)季节,而夏季(6~8月)则是我国大陆上空水汽资源最关键的汇聚时期,资源量+18197.56亿m3。16号、14号边界分别是11~5月水汽输入最大或次大边界;而6~10月则是13号与16号边界。按进入我国大陆水汽量百分比分析,南海为第一水汽源地(暖季25%、寒季42%);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为第二水汽源地(暖季21%、寒季29%);亚洲北方大陆、欧洲大陆或海域分别为暖季(16%)、寒季(12%)第三水汽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资源 水汽源地 水汽输送 中国 大陆
下载PDF
FGOALS模式对中国西南地区干旱气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萍 郑伟鹏 俞永强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3年第1期9-16,共8页
本文利用台站资料、NCEP资料及FGOALS模式结果对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的干旱及其成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弱偏东,中高纬环流场比较平直;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中低层水汽通量和湿润年相比... 本文利用台站资料、NCEP资料及FGOALS模式结果对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的干旱及其成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弱偏东,中高纬环流场比较平直;由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较常年偏弱,中低层水汽通量和湿润年相比表现为辐散;而西南地区上游的青藏高原地区对流活动减弱,低涡活动减弱,都是导致该地区降水偏少,从而形成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与NCEP资料相比,FGOALS模式模拟的中高层位势高度偏低,越往高层,偏差越大;FGOALS模拟的暖湿水汽输送位置较为偏南;垂直运动大值区偏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水汽输送 对流活动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上空水汽输送与其源地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玉琴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11,共6页
根据华北地区自然边界基本走向,用不规则六边形为其模拟边界,计算了1981-1986年通过各边界的水汽量。得出该区历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气态水蓄留于空中,此即空中气态水对地表水资源可能最大总补给量,年平均+2390.97亿... 根据华北地区自然边界基本走向,用不规则六边形为其模拟边界,计算了1981-1986年通过各边界的水汽量。得出该区历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气态水蓄留于空中,此即空中气态水对地表水资源可能最大总补给量,年平均+2390.97亿m ̄3;此水量是该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24亿m ̄3)的1.47倍;若均匀铺至地面,可构成276mm深的水层。夏季(6-8月)既是该区水汽入流量最大时节,也是该区水汽输出的最大时期。暖季(4-10月),为该区上空水汽蓄留(输入量>输出量)季节;寒季(11~次年3月)则是水汽外流(输入量<输出量)时期。根据各水汽源地与该区相对位置,给出了水汽经由各边界入流的天气形势。该区历年向黄海水域净输送水汽,平均年总量为12355.14亿m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源地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