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act analytic solutions for an elliptic hole with asymmetric collinear cracks in a one-dimensional hexagonal quasi-crystal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俊宏 刘官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7期2610-2620,共11页
Us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method and the technique of conformal mapping, the anti-plane shear problem of an elliptic hole with asymmetric colfinear cracks in a one-dimensional hexagonal quasi-crystal is solv... Using the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method and the technique of conformal mapping, the anti-plane shear problem of an elliptic hole with asymmetric colfinear cracks in a one-dimensional hexagonal quasi-crystal is solved, and the exact analytic solutions of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SIFs) for mode Ⅲ problem are obtained. Under the limiting condit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reduce to the Griffith crack and many new results obtained as well, such as the circular hole with asymmetric collinear cracks, the elliptic hole with a straight crack, the mode T crack, the cross crack and so on. As far as the phonon field is concerned, these result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pplications,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lassic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dimensional hexagonal quasi-crystals elliptic hole with asymmetric collinear cracks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 method
下载PDF
Asymmetric Respons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ST to El Nio and La Nia 被引量:3
2
作者 HUANG Zhuo DU Yan +1 位作者 WU Yanling XU Haim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its relationship with El Nio/La Nia (EN/LN) using monthly products from ICOADS. The SCS S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its relationship with El Nio/La Nia (EN/LN) using monthly products from ICOADS. The SCS SST bears two peaks associated with EN/LN and shows the asymmetric features. Coinciding with the mature phase of EN/LN, the first SST warming/cooling peaks in December(0)-February(1) (DJF(1)) and centers in the southern part. The major difference is in the amplitude associated with the strength of EN/LN. However, the SCS SST anomaly shows distinct difference after the mature phase of EN/LN. The EN SST warm-ing develops a mid-summer peak in June-August(1) (JJA(1)) and persists up to September-October(1), with the same amplitude of the first warming peak. Whereas the LN SST cooling peaks in May(1), it decays slowly until the end of the year, with amplitude much weaker. Comparing with SST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the weak response and 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second cooling is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cyclonic wind anomalies to develop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during JJ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异常 中国南海 厄尔尼诺 拉尼娜 不对称 成熟阶段 西北太平洋 年际变化
下载PDF
LLC谐振变换器非对称变占空比软启动设计
3
作者 冯兴田 武大洲 郭玉江 《电力电子技术》 2024年第5期100-103,共4页
LLC谐振变换器在传统启动方法中存在浪涌电流过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非对称变占空比的软启动混合控制策略。通过使两个桥臂的对管脉冲保持一致,同时使上、下开关管占空比保持互补导通,得到一种非对称变占空比的软启动方法,再... LLC谐振变换器在传统启动方法中存在浪涌电流过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非对称变占空比的软启动混合控制策略。通过使两个桥臂的对管脉冲保持一致,同时使上、下开关管占空比保持互补导通,得到一种非对称变占空比的软启动方法,再与降频控制方法相结合组成了软启动混合控制策略。搭建了一台LLC谐振变换器实验样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混合控制策略能抑制启动过程中的电流冲击,并能保持初级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浪涌电流 软启动 非对称变占空比
下载PDF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澳 丁浩 田立丰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可在单次运行期间实现马赫数连续调节,对于研究超声速机动过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起动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速变马赫数喷管是风洞运行期间调节马赫数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实验段的流场品质。本文综述... 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可在单次运行期间实现马赫数连续调节,对于研究超声速机动过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起动等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超声速变马赫数喷管是风洞运行期间调节马赫数的核心部件,其设计质量直接决定了实验段的流场品质。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超声速变马赫数风洞喷管设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4种典型的变马赫数风洞喷管方案(全柔壁、半柔壁、型面旋转、非对称)的构型设计及其数值模拟和实验标定结果,总结了不同变马赫数风洞喷管方案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并对变马赫数风洞喷管在具体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马赫数风洞喷管 全柔壁 半柔壁 型面旋转 非对称
下载PDF
压力机用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5
作者 雎雪亮 夏景攀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6期27-28,31,共3页
为了提高变载输出回路系统位置控制精度,设计了非对称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该系统将非对称泵与差动缸进回油流量匹配,实现对执行机构速度或位置控制,并基于AMESim平台展开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载下,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在1台泵... 为了提高变载输出回路系统位置控制精度,设计了非对称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该系统将非对称泵与差动缸进回油流量匹配,实现对执行机构速度或位置控制,并基于AMESim平台展开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载下,泵控变载输出回路系统在1台泵条件下调节差动缸运行状态,响应速度快;加载下,差动缸位移快速响应,流量与压力发生缓慢变化,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非对称柱塞泵平衡了差动缸的不平衡流量,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泵控 变载输出回路系统 特性分析 AMESim平台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涡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涛 邓宇 +4 位作者 陈晓虎 王文熙 周明星 华旭刚 陈政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1,共9页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 主梁的大幅涡振一直是困扰跨海连续梁桥的主要病害之一,但对箱桁组合断面主梁的涡振研究较少。拟建的澳氹第四跨海大桥为一座变截面非对称钢箱桁组合连续梁桥,主梁宽度近50 m,且桥面附属结构呈非对称分布,气动外形极为复杂。该文采用1∶70缩尺比的跨中主梁断面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澳氹四桥的涡振性能,对比分析了风攻角、紊流度、桥梁阻尼比、附属结构气动外形等因素对主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外侧栏杆、电缆箱、供水管、风障及防撞栏杆等桥面附属结构拆解,探讨了主梁涡振的原因。进一步比较了中跨跨中(L/2)及三分之一跨(L/3)两种不同断面的涡振性能差异。研究表明:宽幅钢箱桁组合梁断面容易在负攻角下发生大幅涡振,且不同位置两种断面涡振性能差异显著,高耸桁架的遮挡效应对该类桥梁涡脱特性影响较大;非对称横断面形式对涡振性能影响较大,减小外侧栏杆透风率以及采用布置位置合理的下扰流板可有效减小涡振幅值。基于风洞试验数据识别了涡振尾流振子模型的气动参数,准确重现了涡振幅值-风速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非对称变截面 风洞试验 涡振性能 气动外形 尾流振子模型
下载PDF
基于RBF网络自适应滑模的非对称泵抗扰控制
7
作者 卫立新 周围 +3 位作者 张瑞 宁志强 权龙 高有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非对称泵样机变排量试验中柱塞对斜盘冲击引起明显的斜盘角度波动现象,以及理论推导的控制系统模型存在误差问题,提出采用鲁棒性较强的RBF网络自适应滑模算法进行变排量抗干扰控制。非对称泵配流盘具有3个不同的串联配流窗口,柱塞... 针对非对称泵样机变排量试验中柱塞对斜盘冲击引起明显的斜盘角度波动现象,以及理论推导的控制系统模型存在误差问题,提出采用鲁棒性较强的RBF网络自适应滑模算法进行变排量抗干扰控制。非对称泵配流盘具有3个不同的串联配流窗口,柱塞经过配流窗口产生不对称的冲击力作用于斜盘,其可视作干扰信号。通过Simulation X和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在40 Hz下的变量阻力矩作用下常规PID控制、普通滑模控制和RBF网络自适应鲁棒滑模控制的斜盘摆角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RBF网络自适应鲁棒滑模控制,其柱塞腔压力峰值和斜盘摆角的脉动相对于PID控制分别降低了5%和39%,相较于普通滑模控制分别降低了2.51%和4%,其流量的波动与斜盘摆角一致。抗干扰控制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削弱了系统的抖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 RBF网络自适应滑模 变量阻力矩 联合仿真 抗干扰控制
下载PDF
采用圆渐开线的非对称等壁厚涡旋型线设计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侯才生 李金虎 +1 位作者 刘宇 马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04-2710,共7页
针对现有等壁厚型线压缩比小、行程容积小,变壁厚型线气体作用力变化幅度大、加工测量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基圆渐开线构建非对称等壁厚型线的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建立了一种全啮合的非对称等壁厚涡旋齿,并推导出工作腔容积计... 针对现有等壁厚型线压缩比小、行程容积小,变壁厚型线气体作用力变化幅度大、加工测量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基圆渐开线构建非对称等壁厚型线的设计方法。利用所提方法建立了一种全啮合的非对称等壁厚涡旋齿,并推导出工作腔容积计算公式,得到了作用在动涡旋齿上的轴向、切向及径向气体力随主轴转角的动态变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新构建的非对称等壁厚型线与传统的等壁厚型线及变壁厚型线相比,其行程容积分别提高了25.99%和7.82%,压缩比分别提高了19.70%和2.04%;而轴向气体力、切向气体力和径向气体力的变化幅度却显著减小,这也证明新构建的非对称等壁厚型线能更好地兼顾传统型线的优点,在容积性能和动力学性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渐开线 非对称等壁厚型线 涡旋齿 变壁厚型线 气体力
下载PDF
中国季节性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杰 杜自强 +2 位作者 张红 张霄羽 赵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09-3919,共11页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结果表...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昼夜气温普遍存在极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昼夜增温在各季节均表现出不对称特征,且该不对称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秋冬和冬季白天增温速率分别为夜间增温速率的1.49倍、0.98倍、0.73倍和1.69倍;(2)不同分区植被对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各异: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春季和冬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且春、秋季昼夜增温对植被NDVI的上升普遍起到促进作用;(3)季节非对称性昼夜增温对不同分区的植被活动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随季节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中国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及其对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对中国陆地植被动态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增温 不对称变化 植被活动 气候变化 中国
下载PDF
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爆破损伤破坏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仁树 肖成龙 +4 位作者 李永亮 许鹏 丁晨曦 郑昌达 康一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为研究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设计爆破二维模型实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炮孔周围不同区域的损伤变量,并基于计盒维数理论,编写MATLAB程序计算不同区域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研... 为研究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范围与损伤程度,以有机玻璃(PMMA)为实验材料,设计爆破二维模型实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计算炮孔周围不同区域的损伤变量,并基于计盒维数理论,编写MATLAB程序计算不同区域爆生裂纹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①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的爆后损伤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损伤变量的数值关系:偏心装药耦合侧>中心不耦合装药结构>偏心装药不耦合侧。②爆生裂纹分布符合分形规律,分形维数的相对大小与损伤变量具有一致性,分形维数可准确表征爆后介质的损伤破坏。③通过回归分析与线性拟合,得到损伤变量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损伤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面爆破 不耦合偏心装药结构 非对称效应 损伤变量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三相PWM整流器滞环控制改进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克新 纪世忠 于洋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116,共3页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已趋于成熟,其中以滞环控制方法最为经典。针对传统滞环控制策略存在的开关频率不固定从而造成谐波畸变较大的问题,分别通过网侧电压叠加、固定开关频率及不对称环宽等3种方法对传统滞环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实...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已趋于成熟,其中以滞环控制方法最为经典。针对传统滞环控制策略存在的开关频率不固定从而造成谐波畸变较大的问题,分别通过网侧电压叠加、固定开关频率及不对称环宽等3种方法对传统滞环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实现滞环宽度按控制规律可变,从而固定开关频率,减小谐波畸变,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滞环控制 变环宽控制 不对称环宽
下载PDF
不对称电压下PWM整流器的变结构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庆 黄守道 +4 位作者 陈泽远 周滔滔 马敏 邹永 匡江传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抑制PWM整流器在不对称电网电压时的谐波功率以及负载扰动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理论的新型电压控制方法。将自抗扰控制与变结构控制器相结合,设计了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正负序电流环采用变结构自抗扰控制,... 为抑制PWM整流器在不对称电网电压时的谐波功率以及负载扰动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理论的新型电压控制方法。将自抗扰控制与变结构控制器相结合,设计了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正负序电流环采用变结构自抗扰控制,以此来消除电流环的耦合对系统的扰动,并消除功率传输中的谐波分量。新型控制器在保持原自抗扰控制器特点的同时减少了可调参数,使得参数整定变得容易,改善了系统控制性能。仿真以及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对输出电压快速并无超调的进行控制,并能有效抑制传输中谐波功率和负载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电压 PWM整流器 电压定向 变结构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下载PDF
感应电机不对称暂态分析中一类一元三次特征方程及其近似求解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炜 崔学深 罗应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26-130,共5页
对于旋转状态的感应电机,在短暂断电后重新接入电源时,为了限流,经过晶闸管开关首先接通两相电源施加部分电压,然后逐步过渡到全压。该文研究接入两相电源后的不对称电磁过渡过程。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一元三次特征方程;然后... 对于旋转状态的感应电机,在短暂断电后重新接入电源时,为了限流,经过晶闸管开关首先接通两相电源施加部分电压,然后逐步过渡到全压。该文研究接入两相电源后的不对称电磁过渡过程。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一元三次特征方程;然后,基于牛顿切线法得到近似求解一元三次特征方程的简化方法,进而应用于分析感应电动机的不对称过渡过程问题,导出时间常数近似公式。通过与繁杂且难以实际应用的精确卡丹公式对比,该文公式简单明了,便于应用,对于功率5.5kW以上一般用途的感应电动机,其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切线法 一元三次方程 时间常数 感应电机 不对称运行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Archimedean Copula的三变量洪水风险评估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子燊 黄强 刘曾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71,共9页
分析洪峰、洪量和历时三变量联合分布与风险概率及其设计分位数,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珠江流域西江高要站52年洪水数据为例,采用非对称阿基米德M6 Copula函数与Kendall分布函数计算三变量洪水联合分布的"... 分析洪峰、洪量和历时三变量联合分布与风险概率及其设计分位数,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珠江流域西江高要站52年洪水数据为例,采用非对称阿基米德M6 Copula函数与Kendall分布函数计算三变量洪水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或"重现期的风险率偏高,"且"重现期的风险率偏低,二次重现期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三变量洪水要素遭遇的风险率;按三变量"或"重现期或三变量同频率设计值推算的洪水设计值偏高,以最大可能概率推算的三变量洪水要素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可为防洪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评估 非对称Archimedean COPULA Kendall分布函数 二次重现期 三变量洪水要素设计值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流器联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羽生 郑剑武 +1 位作者 向军 付小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9,共5页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的运行控制本质是对励磁变流器的控制。为了简化控制算法和提高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了恒功率和无差拍联合控制。该方法通过瞬时功率恒定原理产生三相电流指令值,再...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的运行控制本质是对励磁变流器的控制。为了简化控制算法和提高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该文提出了恒功率和无差拍联合控制。该方法通过瞬时功率恒定原理产生三相电流指令值,再利用无差拍控制原理即可计算出控制量。此方法兼具恒功率控制易于设计和无差拍快速响应的优点,在Matlab环境下建立恒功率和无差拍联合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不对称故障下能有效地抑制直流电压纹波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变速恒频 不对称故障 恒功率无差拍联合控制 不平衡控制
下载PDF
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时机的非对称偏差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树军 鲍永 +3 位作者 张曼 张璐 张寅君 田霖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0-1780,共11页
为了降低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换段冲击、减小制动器的磨损,基于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方法,研究适合工程应用的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时机的非对称偏差特性。以两段等差式液压机械为研究对象,在全功率换段方法基础上,建立全功率换段的前稳定阶... 为了降低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换段冲击、减小制动器的磨损,基于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方法,研究适合工程应用的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时机的非对称偏差特性。以两段等差式液压机械为研究对象,在全功率换段方法基础上,建立全功率换段的前稳定阶段模型,包括双制动器结合重叠时的液压传动单元模型和制动器转矩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方法,研究了换段时机超前、滞后对制动器滑摩过程和前稳定阶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中,由液压段向液压机械段换段时,理想换段时机宜设置负偏差;由液压机械段向液压段换段时,理想换段时机宜设置正偏差。所得结果揭示了换段时机偏差对换段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液压机械全功率换段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机械 全功率换段 换段时机 无级传动 动力换段 非对称偏差
下载PDF
机械控制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光明 邢春美 +3 位作者 温建明 胡意立 曾平 李新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64-3370,共7页
以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运动特性。分析了两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测试系统并对两种压电旋转驱动器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 以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非对称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和变摩擦力式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运动特性。分析了两种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制作了试验样机,搭建了测试系统并对两种压电旋转驱动器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在8Hz方波电信号的激励下,非对称式压电驱动器的旋转步距大于变摩擦力式旋转驱动器;当驱动电压为100V时,非对称式与变摩擦力式压电驱动器的回退率分别为73.19%、65.67%;在40V、8 Hz的方波激励下,非对称式与变摩擦式压电驱动器的线性度残差平方和与重复性标准差分别为0.031、0.069与0.011、0.063。试验结果表明:与变摩擦力式驱动器相比,非对称式驱动器的输出步距及回退率更大,具有较高的线性度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 非对称式压电驱动器 变摩擦力式压电驱动器 运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SPWM的采样法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云山 龚慧军 +1 位作者 张军 黄伟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2,共5页
论述了SPWM控制原理及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采样方法,对比分析了这几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比例计算进行采样的不对称优化规则采样法,使脉冲宽度较传统采样方法更接近于自然采样。基于不对称优化规则采样法,应用dsPIC30F3011控... 论述了SPWM控制原理及目前广泛应用的几种采样方法,对比分析了这几种采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比例计算进行采样的不对称优化规则采样法,使脉冲宽度较传统采样方法更接近于自然采样。基于不对称优化规则采样法,应用dsPIC30F3011控制三相ACIM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采样法控制电机,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电机运转更加平稳,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调速 正弦脉宽调制 不对称优化规则采样法
下载PDF
矿用变频器SPWM差模输出电压谐波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磊 张全柱 邓永红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8,共5页
针对非对称规则SPWM采样的特点,计算得到了矿用VVVF变频器逆变桥开关控制变量的时域模型。运用双重傅里叶分析方法,对三相逆变桥差模输出电压进行了频谱分析,揭示了其基带谐波分量、载波带谐波分量及其相关边带谐波分量的频谱分布规律... 针对非对称规则SPWM采样的特点,计算得到了矿用VVVF变频器逆变桥开关控制变量的时域模型。运用双重傅里叶分析方法,对三相逆变桥差模输出电压进行了频谱分析,揭示了其基带谐波分量、载波带谐波分量及其相关边带谐波分量的频谱分布规律。基于Simulink搭建了非对称性规则SPWM采样变频器的仿真模型,制作了VVVF变频器实验样机,并在仿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变频变频器 谐波 正弦脉宽调制 非对称 双重傅里叶
下载PDF
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和寿命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凌 张贤明 +2 位作者 刘飞 欧阳平 贾艳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8-755,共8页
将弹性模量、等效模量、总应变能密度及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对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选取总应变能密度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可以描述镁合金非对称应... 将弹性模量、等效模量、总应变能密度及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对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选取总应变能密度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可以描述镁合金非对称应力载荷下的低周疲劳损伤演化,相应的寿命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选取平均应变的变化作为损伤变量所得损伤曲线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非对称应力载荷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损伤变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