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l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for Shale Using Variable Pressure Gradients
1
作者 FAN Kunkun SUN Renyuan +6 位作者 DEREK ELS WORTH DONG Mingzhe LI Yajun YIN Congbin LI Yanchao CHEN Zhongwei WANG Chung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Shale ga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energy supply, with permeability a critical controlling factor for long-term gas production. Obvious deviation may exist between helium permeability determine... Shale ga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energy supply, with permeability a critical controlling factor for long-term gas production. Obvious deviation may exist between helium permeability determined using small pressure gradient(SPG) methods and methane permeability obtained under actual field production with variable pressure gradients(VPG).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matrix permeability of shale, a VPG method using real gas(rather than He) is established to render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that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of reservoir conditions and hence response. Dynamic methane produc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measure permeability using the annular space in the shale cores. For each production stage, boundary pressure is maintained at a constant and the gas production with time is measured on the basis of volume change history in the measuring pump. A mathematical model explicitly accommodating gas desorption uses pseudo-pressure and pseudo-time to accommodate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s in pressuredependent PVT parameters. Analytical and semi-analytical solutions to the model a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 These provide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 estimate radial permeability in the core by nonlinear fitting to match the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with the recorded gas production data.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dial permeability of the shale determined using methane is in the range of 1×10-6– 1×10-5 mD and decreases with a decrease in average pore pressure. This is contrary to the observed change in permeability estimated using helium. Bedding geometr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hale permeability with permeability in parallel bedding orientation larger than that in perpendicular bedding orientatio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VPG method i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permeability test results obtained from both VPG and SPG methods. Although several assumptions are us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VPG method with reservoir gas are much closer to reality and may be directly used for actual gas production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through accommodating realistic pressure dependent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RADIAL PERMEABILITY variable pressure gradients PSEUDO pressure PSEUDO tim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Two-Phase Flow with Low Permeability anda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被引量:1
2
作者 Xuanyu Dong Jingyao Ya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3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developed.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itiation pressure gradient.Related n... A new numerical model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s developed.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oil-water two-phase flow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itiation pressure gradient.Related numeric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 using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The correctness of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inhomogeneous low permeability example.Then,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mulative oil and water production are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starting water saturations.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 grows,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block continues to rise and 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gradually de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wo-phase flow water cut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non-darcy flow
下载PDF
向心涡轮可变喷嘴激波优化研究
3
作者 程江华 杨世龙 +1 位作者 刘正先 李孝检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3-470,共8页
针对某型增压器涡轮可变喷嘴,在大膨胀比、小开度工况下实施激波优化研究.首先引入可兼顾全局与局部特性的Hicks-Henne函数对喷嘴叶型进行参数化设计,然后提出了静压周向梯度最大值加权方法来量化喷嘴激波强度,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和NSGA... 针对某型增压器涡轮可变喷嘴,在大膨胀比、小开度工况下实施激波优化研究.首先引入可兼顾全局与局部特性的Hicks-Henne函数对喷嘴叶型进行参数化设计,然后提出了静压周向梯度最大值加权方法来量化喷嘴激波强度,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和NSGA-Ⅱ遗传算法实施了喷嘴叶型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喷嘴激波等效强度降低68.88%、总压损失减小25.77%、涡轮绝热效率增大3.57%及流量变化不超过4%,实现了在不降低涡轮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削弱可变喷嘴激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涡轮 可变喷嘴 激波优化 静压周向梯度
下载PDF
水平井变质量流动压降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汪志明 肖京男 +1 位作者 王小秋 魏建光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29,共4页
水平井由于壁面孔眼流体的流入,造成沿水平井筒为流量不断增加的变质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螺旋射孔钢管为实验管材,对壁面孔眼入流对主流压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比的增加,管中压降增大;由于入流与主流的... 水平井由于壁面孔眼流体的流入,造成沿水平井筒为流量不断增加的变质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螺旋射孔钢管为实验管材,对壁面孔眼入流对主流压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比的增加,管中压降增大;由于入流与主流的掺混,将会造成一定附加压降,该值的大小与加速度压降和注入比两者间的比值成线性关系。考虑不同注入比条件,建立了井筒流动压降新模型,井筒中流动总压降为射孔管摩阻压降与附加压降两者之和,模型计算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5%,精度高于其他理论模型,从而为井筒流动和油藏流动耦合计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射孔完井 变质量流动 压力梯度
下载PDF
水平井筒流体变质量流动压力梯度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乐香 周生田 张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8,共2页
建立了水平井筒油藏流体从管壁流入时孔眼段流体压力梯度模型 ,讨论了井筒有效管壁摩擦系数对流体压力梯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同时考虑井筒流体流动和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 ,该模型将Dikken模型中沿整个水平段单位长度生... 建立了水平井筒油藏流体从管壁流入时孔眼段流体压力梯度模型 ,讨论了井筒有效管壁摩擦系数对流体压力梯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同时考虑井筒流体流动和油藏渗流的井筒油藏耦合模型 ,该模型将Dikken模型中沿整个水平段单位长度生产指数为常数的假定进行了推广。在给定条件下对压力降模型进行了讨论 ,计算了单个孔眼段的压力损失。计算结果表明 ,水平井段较长或产量较高时 ,水平段流体压力降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力梯度 变质量流动 射孔段 模型 油藏 流体
下载PDF
低渗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非稳态计算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周英芳 王晓冬 +1 位作者 李斌会 杨清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是我国今后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潜力措施之一。相对渗透率曲线作为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基础数据,在引入动态变化的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SPG)后,分析了水驱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方程特征,在此... 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是我国今后提高原油产量的重要潜力措施之一。相对渗透率曲线作为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中的重要基础数据,在引入动态变化的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SPG)后,分析了水驱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方程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推导了低渗透岩心水驱油相对渗透率的算法。结果表明水相的相对渗透率包含了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油相的相对渗透率算法的形式和传统的JBN方法的形式一致,然而形式一样却不表示计算结果也一样。算例表明新算法得到的低渗透岩心水驱油相对渗透率要比传统JBN方法的值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相对渗透率 非稳态 变启动压力梯度 算法
下载PDF
肇州油田水平井水平段压降计算及测试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长银 姬生柱 王希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共3页
水平井水平段的流动为变径入流量的变质量流动,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平段流动的压力梯度基本方程;通过不同位置的采液指数变化,表征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与油藏渗流的耦合,考虑孔眼入流情况下的管壁摩阻系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水平井水... 水平井水平段的流动为变径入流量的变质量流动,根据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平段流动的压力梯度基本方程;通过不同位置的采液指数变化,表征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与油藏渗流的耦合,考虑孔眼入流情况下的管壁摩阻系数,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水平井水平段压降计算模型及方法.水平段压力损失由摩阻压力损失、加速压力损失、混合压力损失以及势能压力损失等四部分组成.对肇州油田州62-平61井水平段压降进行了计算,并在相同生产条件下进行了测试,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6%.计算表明,肇州油田9口水平井的水平段总压降大约在0.048~0.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降计算 变质量流动 流动耦合 压力梯度 肇州油田
下载PDF
基于导热反问题的二维圆管内壁面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反演 被引量:6
8
作者 韩雯雯 吴健 +3 位作者 刘长亮 卢涛 姜培学 祝银海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71-176,共6页
对于诸如核电领域中有特殊安全要求或结构完备性要求较高的管道系统,不允许在管道开孔来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管道内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需要寻求一种间接无损的方法来预测或评估管道内壁面温度的分布及变化。在有限元法基础上建立温度场... 对于诸如核电领域中有特殊安全要求或结构完备性要求较高的管道系统,不允许在管道开孔来安装温度传感器测量管道内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需要寻求一种间接无损的方法来预测或评估管道内壁面温度的分布及变化。在有限元法基础上建立温度场数学模型,基于共轭梯度法进行反问题分析,利用圆管外壁面可测的有限温度信息同时反演出第三类边界条件,即内壁面温度、近内壁流体温度以及表面传热系数,并能够获得整个壁面温度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计算结果及误差分析表明,此方法的精度较高,共轭梯度法能够准确地反演出该圆管内壁的第三类边界条件。该方法不仅可以为结构应力分析和热疲劳分析提供准确的瞬时热载荷,而且为实现一种无损测温方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宗量 导热反问题 有限元法 共轭梯度法 稳压器波动管
下载PDF
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3
9
作者 崔海清 李楠 +1 位作者 杨立国 宋兴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度进行数值计算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环空偏心度对时均压力梯度有明显影响,内管冲程和冲次对时均压力梯度的影响不明显;试验验证了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二阶流体 偏心环空 轴向往复运动 非定常流 压力梯度
下载PDF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承龙 李敏 何鑫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9,共9页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而目前已有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中仅体现静态启动压力梯度,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往往偏差较大。利用非... 特低渗透油藏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而目前已有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模型中仅体现静态启动压力梯度,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往往偏差较大。利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等,以长垣外围扶余油层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模型,并以朝阳沟油田C区块为例分析了压力、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效果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油井渗透率、地层压力及产量大幅度下降;C区块油井井底附近,渗透率下降21.33%,启动压力梯度增加26.94%;采用小井距,同时提高储层渗透性可有效提高产量。研究成果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渗流模型
下载PDF
渤海冷空气大风过程中3次风速波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彬 杨超 +2 位作者 朱男男 易笑园 魏晓琳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9-507,共9页
根据FY-2G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逐6h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渤海大风过程中风速的3次波动特征以及影响系统,并对大风期间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冷空气影响过程中... 根据FY-2G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逐6h1°×1°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1月1日渤海大风过程中风速的3次波动特征以及影响系统,并对大风期间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冷空气影响过程中渤海大风的突增以及波动性成因。结果表明:当冷空气影响渤海时,冷暖空气对比使低空锋区迅速加强,风力突增明显。大风期间高层深厚的冷平流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向后倾式的冷平流传输通道,平流分3次传送到底层对应着大风期间的3次波动峰值。整个过程动量下传起了重要的作用,下沉气流的径向度越大,高层下沉运动越强,对应地面的风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空气大风 风速波动 变压梯度 温度平流 动量下传
下载PDF
基于压敏效应的变启动压力梯度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承龙 赵国忠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4,共8页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严重制约油田生产。目前已有的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影响显著,渗透率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严重制约油田生产。目前已有的特低渗透油藏面积井网产量计算模型未同时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及压敏效应公式,分析了压敏效应对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模型,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五点法、四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以及启动系数计算模型。实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可用于评价不同井网条件下储层动用状况,为特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面积井网 产量计算模型
下载PDF
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裂缝发育储层缝控窜流通道发育井层及方向精准判识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沙宗伦 姚兰 李承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针对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不适用于裂缝发育储层的问题,按照“识裂缝、判趋势、定方向”的思路,注水井以剖面测试数据为主、采油井以全井生产数据为主,创建流度分析法识别裂缝发育井层,明确窜流层位;集成发展以隶属度... 针对已有窜流通道判识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不适用于裂缝发育储层的问题,按照“识裂缝、判趋势、定方向”的思路,注水井以剖面测试数据为主、采油井以全井生产数据为主,创建流度分析法识别裂缝发育井层,明确窜流层位;集成发展以隶属度区间函数、主客观组合赋权为核心的模糊数学分析法,判别注采井窜流趋势;首次建立面积井网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模型,制定小层级窜流通道判别标准,实现小层级窜流通道的有效识别。结果表明,C45区块发育各类程度窜流通道共14条,与示踪剂测试结果相近;从注入水推进速度计算结果看,误差仅为5.94%;新方法可有效解决假性窜流通道及多向连通作用影响,实现窜流通道的精准识别。研究成果可为改善大庆外围油田的资源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井层 小层级窜流通道 变启动压力梯度 注入水推进速度 假性窜流通道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井阶段温度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璐 刘月田 +1 位作者 葛涛涛 陈民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9-513,共5页
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受流度影响。在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压力传播将受到储层内温度分布的制约,因此,开井生产阶段储层内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是确定油藏蒸汽吞吐极限动用半径的基础。... 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中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受流度影响。在油藏注蒸汽开采过程中,压力传播将受到储层内温度分布的制约,因此,开井生产阶段储层内的加热范围和温度分布情况的研究是确定油藏蒸汽吞吐极限动用半径的基础。文中运用马克斯-兰根海姆油藏热力学模型,建立了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阶段加热半径计算模型、焖井结束后加热区平均温度计算模型、开井生产加热区平均温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开井生产阶段温度分布计算模型,研究了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阶段加热区内温度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相比天然能量开采,注蒸汽开采将增大水平井的极限动用半径;在水平井蒸汽吞吐生产阶段,沿着水平井段的径向方向,渗流过程转变为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流动形式,其压力传播特征与定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吞吐 变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动用半径
下载PDF
基于应力敏感的稠油油藏变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瑞忠 倪庆东 +3 位作者 张春光 张凤博 郜益华 蔺靖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62,共9页
稠油油藏由于其高黏度特性,因此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点。以达西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未充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与压敏效应对油田生产指标的影响。鉴于实际储层的非均质性,在考虑压敏效应的基础上,将启动压力梯... 稠油油藏由于其高黏度特性,因此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点。以达西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未充分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与压敏效应对油田生产指标的影响。鉴于实际储层的非均质性,在考虑压敏效应的基础上,将启动压力梯度处理成与流度相关的变量并考虑其方向性,从而建立稠油油藏变启动压力梯度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与线性化,全隐式求解压力与饱和度,将模拟器前后处理模块对接ECLIPSE,对典型稠油区块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器应用于矿场实际模型研究渗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会减小水驱波及面积,加剧非活塞现象与层间矛盾,同时压敏效应会降低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非均质 变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承龙 《非常规油气》 2021年第2期56-61,126,共7页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 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未考虑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对注采井间驱替压力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建立考虑压敏效应油水井附近驱替压力公式及变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基于传统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推导了考虑压敏效应的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大,注入压力越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越高,采油井井底流压越小,压敏效应影响越小,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技术极限井距越小。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所建模型计算技术极限井距需要进一步缩小,平均缩小10 m以上;Y-4-W1井组根据文中计算结果优化设计压裂规模后,实现了有效驱替。该研究成果可为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压敏效应 变启动压力梯度 技术极限井距
下载PDF
深水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锐尧 李军 柳贡慧 《石油科学通报》 2022年第4期564-575,共12页
为了提升注空心球变梯度控压钻井中井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准确掌握井筒压力的分布规律,研制了以球形过滤塞和金属过滤网为核心结构的新型井下过滤分离器,对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多孔介质模型对过滤结构进行模拟,并引入... 为了提升注空心球变梯度控压钻井中井下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并准确掌握井筒压力的分布规律,研制了以球形过滤塞和金属过滤网为核心结构的新型井下过滤分离器,对其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以多孔介质模型对过滤结构进行模拟,并引入欧拉多相流模型对钻井液和空心球混合流体的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注入速度或空心球体积分数对过滤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基于自主研制的变梯度控压钻井室内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过滤分离器分离效率的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泵排量、空心球体积分数、密度和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依据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所得分离效率,并考虑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井筒温度和压力对流体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单相流条件下瞬态井筒温压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差分和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分别对模型进行离散和求解,对不同变梯度参数(如分离器位置、数量、空心球体积分数或密度等)条件下的井筒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滤分离器可以显著提升分离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8.5%;环空压力在过滤分离器位置处存在明显的拐点,总体呈折线形分布且拐点位置、数量与分离器的位置和数量同步变化;井筒压力与分离器数量、分离器距离井口的深度以及空心球体积分数呈负相关,与空心球密度和排量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以为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过滤分离器 分离效率 压力预测
下载PDF
印度洋赤道潜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印度洋偶极子的联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俊灵 徐康 +1 位作者 王卫强 谢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32,共14页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的联系。结果显示,气候态上,印度洋EUC出现在冬末春初(2~4月)和夏末秋初(8~10月)季节,且空间结构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其半年周期变化是由赤道纬向东风所引起的向东的次表层压强梯度力(pressure gradient force, PGF)所驱动。年际尺度上,印度洋EUC的结构和强度显著受到IOD的调控,即EUC在正IOD期间几乎能够维持一整年,其强度春季增强、夏季减弱,再随着正IOD的成熟而达到最强,同时其流核中心往赤道东南稍稍偏移。动力诊断结果表明,赤道印度洋次表层向东的PGF是表征印度洋EUC年际变化的重要指标,主导了EUC的年际变化。因此,在IOD期间,风-温跃层-海表温度之间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影响印度洋次表层PGF进而调制了EUC的年际变化,同时加强(减弱)的EUC也将通过补偿赤道东印度洋的上升流进而维持正(负) IO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赤道潜流 印度洋偶极子 年际变化 赤道纬向风异常 纬向压强梯度力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产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郝 李承龙 《复杂油气藏》 2021年第3期77-80,共4页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目前已有的产量计算方法未同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特低渗透油藏... 特低渗透油藏流体呈非线性流动,受压敏效应作用,渗透率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目前已有的产量计算方法未同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的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适用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利用压敏效应公式等,建立了变启动压力梯度的产量计算模型,并以朝阳沟油田C区块为例,分析了压敏效应和变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所建模型计算C区块累计产量,计算精度提高了4.17%,其中27口采油井产量计算误差小于5%,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矿场实际情况。研究成果完善了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可为特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压敏效应 朝阳沟油田
下载PDF
气侵条件下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泥浆池增量变化规律
20
作者 王江帅 李牧 +2 位作者 翟文宝 何岩峰 邓嵩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泥浆池增量是钻井过程中现场工程师重点关注的参数之一,可以用来辅助判断井涌类型、井涌量等相关参数。为准确了解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泥浆池增量变化规律,采用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模型,分析了使用不同气侵监测方法时,基于井底恒压的... 泥浆池增量是钻井过程中现场工程师重点关注的参数之一,可以用来辅助判断井涌类型、井涌量等相关参数。为准确了解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泥浆池增量变化规律,采用井筒气液两相变质量流动模型,分析了使用不同气侵监测方法时,基于井底恒压的井筒压力控制过程中泥浆池增量的变化,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泥浆池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气侵初期的泥浆池增量增长较为缓慢,使用气侵监测新方法可以在泥浆池增量达到预警值之前发现气侵,新方法要优于泥浆池增量法。越早发现气侵,越有利于缩短泥浆池增量快速增长的时间,最终的泥浆池增量越小。其他条件不变时,分离器与钻头间距越小、轻/重质钻井液密度差越大、地层压力越大、循环排量越小,气体完全被排出井筒后的泥浆池增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变梯度控压钻井 井筒压力控制 气侵监测 泥浆池增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