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worldwide(I)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Guangya TONG Xiaoguang +9 位作者 XIN Renchen WEN Zhixin MA Feng HUANG Tongfei WANG Zhaoming YU Bingsong LI Yuejun CHEN Hanlin LIU Xiaobing LIU Zuod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664-686,共23页
By using a large amount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of 4981 geological units at thirteen key geological periods or epoches since the Precam... By using a large amount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of 4981 geological units at thirteen key geological periods or epoches since the Precambrian in the world have been figured out. The global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charts have been compiled by ArcGis mapp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plate-paleogeography reconstruction, the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as well as the prototype basins of these global paleoplates have been restored with the Gplate softwar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22 kinds of lithofacies combinations and 10 types of paleogeography units developed since Precambrian. These features of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as well as their evolution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movements of those plates. Taking the results of the lithofacis and paleogeography at the present and paleoplate location during the seven key geological periods from the Precambrian to Paleozoic for example, during the Late Precambrian and Cambrian, the large-scale disintegration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resulted in reduction of uplift denudation area and clastic terrestrial facies area, the expansion of coastal-shallow marine facies and shallow-water carbonate platform. In Devonian, uplift denudation area and clastic terrestrial facies area began to increase and littoral-shallow marine facies area and shallow-water carbonate platform shrank 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Larussia supercontinent. In the Permian,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Pangea contin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uplift denudation area and clastic terrestrial facies reached its peak, while the littoral and shallow marine facies were very limited in distribution. The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features and evolution patterns of different stag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elements, such as source rocks, reservoirs and cap rocks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revealing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oil and ga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lithofacies and PALEOGEOGRAPHY PALEOGEOGRAPHY map plate TECTONICS prototype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lithofacies assemblage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下载PD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restor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Jurassic to Lower Cretaceous in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GAO Zhiyong SHI Yuxin +2 位作者 FENG Jiarui ZHOU Chuanmin LUO Zh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1期78-93,共16页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in the prototype basin caused by less deep drilling, complex seismic ...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tudy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the low reliabi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in the prototype basin caused by less deep drilling, complex seismic imaging and low degree of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NW China. A new method based on the source to sink idea was used to restor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predict glutenite distribution. In the restoration, apatite fission track age was used to define range and uplift time of macro-provenance;the range of provenance area and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lake shoreline were restored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el diameter and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tectonic shortening and other geological parameters;drilling cores and field outcrop sedimentary structures were analyzed, and a series of maps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glutenite bodies were compiled. It is concluded that from Early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the provenance area gradually expande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lake basin expanded, shrunk and expanded, and the paleoclimate changed from humid to drought to humid. The western section always had proximal fan delta deposits from the southern ancient Tianshan provenance developed, and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sections, the provenance areas evolved from far source to near source, mainly river-delta, braided delta, fan delta and other sediments developed. The boundary between provenance areas of the western and middle sections is speculated to be Hongche fault zone. In an angle open to the northwest with the current basin edge line, the restored ancient lake shoreline controlled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s in the delta plain belt and delta front belt on its both sides. The ancient lake shoreline, current stratigraphic denudation line and current basin margin line limit the types and scope of favorable reservoirs.This understanding provide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basi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deep lower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deep lower assemblage JURASSIC CRETACEOUS PROVENANCE lake shoreline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favorable sandbod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类型划分研究现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3
作者 段宏亮 杨保良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 细粒沉积岩是陆相页岩油气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然而该类岩石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垂向叠置复杂的特征,已知大部分获得高产油气井对应的甜点层通常为多种岩相类型的组合。当前,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方案仍存在分歧,岩相组合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比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划分方案的差异性,梳理了岩相组合的划分依据,探寻岩相组合划分新方法及其研究的油气地质意义。认为在岩相类型识别基础上,开展天文旋回理论指导下的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展布特征刻画,对于陆相页岩油甜点精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同岩相组合源-储耦合特征、油气分布特征,注重微运移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提升对页岩油气差异性富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相类型 岩相组合类型 油气地质意义 陆相湖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4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5 位作者 魏柳斌 许杰 王前平 熊鹰 武春英 杜健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2,共13页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 基于测井、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重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三段(简称马一段—马三段)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探讨构造沉积演变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①马家沟组底部稳定发育一套穿时的、高自然伽马值段、边缘相泥质白云岩,分布于怀远运动期构造不整合面之上,具有与早奥陶世弗洛期全球海侵可对比的δ13C正漂移特征;②奥陶系马一段—马二段沉积期全球海平面上升、古陆淹没为水下隆起,形成一隆两坳构造格局,中央隆起首次接受沉积;随后马三段沉积期盆外俯冲挤压、盆内隆坳分异,乌审旗—靖边凸起活化;③构造格局演变对沉积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马一段沉积期向西超覆,东部坳陷内海侵封隔形成大规模盐质蒸发潟湖;马二段沉积期持续海侵并沟通广海,环东部坳陷发育大规模颗粒滩,晚期干化收缩形成小规模蒸发潟湖;马三段沉积期受高地封隔影响,向东侧水体渐次分异分别形成云膏质和盐质蒸发潟湖,同时颗粒滩环凹沿高地展布;④马家沟组底部发育烃源岩,马二段和马三段滩相储层环坡展布,源储配置良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马家沟组 构造演化 构造格局 古地貌 构造沉积分异 岩相古地理 源储配置
下载PDF
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探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例
5
作者 胡宗全 刘忠宝 +1 位作者 李倩文 吴舟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3-909,共17页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 中国陆相页岩层系沉积成因及岩相组合复杂多样,陆相页岩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侏罗系页岩层段为研究对象,以岩石学、沉积学及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矿、有机球化学及页岩储层表征等多种实验测试技术,开展了基于变尺度岩相组合的陆相页岩源-储耦合机理研究。提出了宏观与微观结合定岩相、变尺度分析定岩相组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识别出陆源泥-砂沉积型、内源泥-灰沉积型和混源泥-砂-灰沉积型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类型。研究发现:①页岩夹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大尺度组合页岩段中可发育较多纹层-薄层状方解石介壳层或粉砂层,同一组合中不同尺度夹层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大尺度岩相组合中米级介壳灰岩或粉砂岩层储集物性较差,对油气储集贡献有限,而小尺度岩相组合中毫米级纹层与厘米级薄层状方解石介壳粒内孔较发育,且内部有暗色有机质充填,可为油气提供有效储集空间。建立了3种沉积成因岩相组合的源-储耦合发育模式,提出由陆源型—混源型—内源型沉积岩相组合,源(总有机碳含量TOC)-储(孔隙度)参数相关性依次变好,其相关性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机显微组分及无机矿物差异密切相关。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岩相组合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从变尺度岩相组合角度认识陆相页岩油气源、储特征及耦合机理的必要性,旨在探索陆相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气 变尺度岩相组合 介壳灰岩 源-储耦合 页岩储层 侏罗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安江 熊绍云 +8 位作者 胡安平 张建勇 许强 付小东 潘立银 王鑫 刘思琪 李茜 段军茂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 由于资料的欠缺和分布的不均衡,羌塘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程度总体不高,不能为烃源岩和储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的研究,解决了资料丰富区域沉积相解释的多解性、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缺乏沉积模式指导的问题,取得以下3方面的成果和认识:(1)系统梳理了可可西里—金沙江洋、班公湖—怒江洋、龙木错-双湖洋的闭合史,明确了羌塘盆地属性,指出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复合前陆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南羌塘地块在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经历了被动陆缘、活动陆缘、褶皱-冲断快速抬升剥蚀3个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8个关键沉积时期的盆地属性。(2)基于盆地属性、沉积体系及组合-耦合关系,系统恢复了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早白垩世10个关键地质时期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揭示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提高了资料缺少区域沉积相预测的准确度。(3)明确了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的构造-岩相古地理背景,认为上三叠统波里拉组—巴贡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前陆坳陷、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等构造单元,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分布受控于弧后伸展盆地、陆内弱挤压残留海盆地等构造单元,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储层分布于台缘带。上述成果将为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认识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属性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生储盖组合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湖相页岩油地层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博兴洼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林中凯 张少龙 +5 位作者 李传华 王敏 闫建平 蔡进功 耿斌 胡钦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1期39-51,共13页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 为实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油储层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多种地质资料,在厘清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阶段及二者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划分出8种岩相组合类型,并基于不同组合类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优势组合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博兴洼陷沙三下—沙四上纯上亚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以及含有机质块状泥质灰岩和灰质泥岩6种岩相类型;(2)沙四上纯上至沙三下地层,沉积古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古气候由干旱到湿润、古氧化还原性变化不大、古盐度由高到低、古物源由少到多的变化特征,显示出8个演化阶段,对应8种岩相组合类型;(3)岩相组合F和D分别为沙三下和沙四上纯上亚段有利岩相组合类型,整体产能高且与当前生产实践吻合性较好;平面上,前者主要分布在F159-F156-F160井区,后者主要FYP1-F116-F119和F156-F159-F161井区,为博兴洼陷页岩油富集高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油 沉积古环境 岩相组合类型 平面分布 博兴洼陷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类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熊亮 曹勤明 +1 位作者 张玲 王玲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548-558,F0002,共12页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的基础上,划分了14种岩相类型,并基于页岩气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发育“甜点”的主要岩相类型,为须五段陆相页岩气勘探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1)川西坳陷须五段主要发育块状黏土质粉砂岩、块状混合沉积岩,其次为纹层混合沉积岩、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块状粉砂质黏土岩;(2)须五段沉积环境经历了微咸水—浅水—干热、淡水—水体较深—湿润、微咸水—浅水—干热的演化过程,陆源输入先减少后增加,须五段中部是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层段;(3)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纹层混合沉积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碎屑颗粒溶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可压裂性较好,是“甜点”发育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五段 细粒沉积岩 岩相划分类型
下载PDF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高产规律 被引量:35
9
作者 杨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济阳坳陷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2019年以来,陆续有YYP1,FYP1,BYP5等多口井获得峰值日产油量超100t/d的高产工业油流,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总结济阳页岩油地质特征,分析其富集高产规律,对于实现页岩油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济阳坳陷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2019年以来,陆续有YYP1,FYP1,BYP5等多口井获得峰值日产油量超100t/d的高产工业油流,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总结济阳页岩油地质特征,分析其富集高产规律,对于实现页岩油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对济阳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页岩油岩相特征、储集空间、含油性、可压性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济阳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济阳页岩油资源丰富但是分布零散,油藏埋藏深,温度及压力系数高,具有构造复杂、岩相复杂、地应力复杂、流体性质复杂等“四复杂”的特点。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咸化湖盆富碳酸盐岩相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主要因素,无机孔-缝网络发育、地层压力系数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性好,CO_(2)扩孔增能、多尺度缝网组合压裂是济阳页岩油高产的主要因素。济阳页岩油的突破,展现了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对中外同类型油藏具有较大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岩相组合 甜点评价 富集规律 高产因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柴西地区新生界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组合差异性及控制因素
10
作者 王建功 李江涛 +5 位作者 李翔 高妍芳 张平 孙秀建 白亚东 左洺滔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共17页
利用大量露头和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咸化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微观结构、岩相组合、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柴西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组合受古地貌、沉积环境... 利用大量露头和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新生界咸化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微观结构、岩相组合、沉积环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柴西地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相组合受古地貌、沉积环境、陆源碎屑供给等因素影响,可分为扇控型和湖控型,扇控型主要发育在湖泊边缘的滨岸环境,分布范围大;湖控型多发育在盆缘斜坡区、断阶带及盆内浅水区,分布范围较小;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主要发育扇控型,湖控型发育较局限,上述2类岩相组合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均发育。(2)研究区不同岩相组合中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与结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扇控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形成于湖侵时期,正旋回沉积为主,主要是凝块石,常叠置于厚层块状砂砾岩之上;微观结构以团块(凝块)、球粒及聚合粒为主;矿物成分以亮晶方解石为主。湖控型微生物碳酸盐岩在湖侵、湖退时期均可发育,正、反旋回沉积均发育,凝块石、叠层石及二者共生层均发育,规模相对较小,多与泥晶碳酸盐岩互层;微观结构更复杂,团块(凝块)、球粒及聚合粒和叠层结构均发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含丰富的陆源碎屑、黏土矿物等,混积特征明显。(3)研究区扇控型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有机矿化作用和化学沉淀作用;湖控型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形成则受控于有机矿化作用、化学沉淀作用以及物理沉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控型 湖控型 混积 微生物碳酸盐岩 矿化作用 岩相组合 咸化湖泊 新生界 柴西地区
下载PDF
沉积环境控制下的页岩岩相组合类型及测井表征: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5 位作者 匡立春 赵飞 李红斌 韩宗晏 白天宇 赖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6-1175,共20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青一段和青二段底部(Q1~Q9)为典型的高有机碳含量的页岩,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岩相的划分和表征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如何快速准确识别岩相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地质甜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岩心...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青一段和青二段底部(Q1~Q9)为典型的高有机碳含量的页岩,具有广阔的资源前景。岩相的划分和表征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如何快速准确识别岩相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地质甜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岩心、薄片、XRD和元素资料明确研究区地质特征,利用LithoScanner测井和成像测井切片实现单井纵向岩相的连续识别和划分。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岩性主要为黏土质页岩、长英质页岩、介壳灰岩和云岩,多尺度纹层结构类型分为毫米级纹层状、厘米级层状和分米级块状。依据地质上可区分、测井上可识别的原则,将岩性和纹层结构耦合得到10类岩相。主要发育纹层状和层状黏土质页岩以及纹层状和层状长英质页岩,块状介壳灰岩和云岩多以薄夹层的形式出现在层间,块状页岩偶现。依据各小层内纵向上岩相叠置关系,岩相组合划分为5类,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与层状黏土质页岩互层的组合较为常见。青山口组整体处于气候湿润还原性较强的淡水湖盆的沉积环境,水体在Q7层达到最深而后逐渐变浅。在不同小层沉积环境有微弱变化,在各小层高水位时岩相主要类型为纹层状黏土质页岩,低水位时以层状长英质页岩为主。岩相类型的划分和快速识别为页岩油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岩相组合类型的分类和发育模式为古龙页岩油富集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岩相组合 测井表征 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阜东斜坡芦草沟组岩相组合特征及展布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进 刘新龙 +9 位作者 李辉 刘超威 李树博 陈洪 王泽胜 李宗浩 金腾瑞 陈美玲 朱新亭 樊向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6-1379,共14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进入深层油气勘探阶段后,在芦草沟组首次钻遇厚层砂砾岩,打破了凹陷区芦草沟组储层不发育、整体为细粒沉积的认识。现阶段的油气勘探迫切需要对芦草沟组岩相的类型特征与展布规律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岩心、薄片、录井...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进入深层油气勘探阶段后,在芦草沟组首次钻遇厚层砂砾岩,打破了凹陷区芦草沟组储层不发育、整体为细粒沉积的认识。现阶段的油气勘探迫切需要对芦草沟组岩相的类型特征与展布规律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岩心、薄片、录井、测井资料对阜康凹陷芦草沟组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与岩相类型进行识别和区分,并对岩相在垂向和横向上的叠置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东斜坡芦草沟组纵向发育一套湖侵背景下的退积序列,下部发育粗粒碎屑岩,包含砂质细—中砾岩、含砾中—粗砂岩、细砂岩,其中砾岩的母岩以凝灰岩为主,砂岩的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岩屑以火山岩岩屑为主,芦草沟组上部主要发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厚度大,晚期湖泛泥岩盖层覆盖在早期低位域砂砾岩储层之上,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平面上西泉鼻隆北翼、南翼分别发育陡坡近岸水下扇与缓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北翼砂砾岩分选差、砾石颗粒呈棱角状且定向性差、杂基颗粒支撑,呈现搬运距离近、水动力强、重力流沉积的特点,南翼砂砾岩分选好、颗粒支撑且具一定定向性,牵引流特征明显。该区岩相特征及展布规律受控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活动、鼻隆南北两翼石炭系顶界古地貌坡度变化、气候条件以及湖平面升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芦草沟组 岩相组合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探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郭旭升 马晓潇 +2 位作者 黎茂稳 钱门辉 胡宗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3-1349,共17页
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 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表;而咸水湖盆陆相页岩以富碳酸盐-蒸发岩类岩相为主,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典型的实例。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具有互层/夹层、混积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等3种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它们控制了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源-储耦合特征、烃类差异演化和流体性质多样性。互层/夹层型页岩源-储分离、近源运移;混积页岩宏观上源-储一体,微观上源-储分离;黏土质页岩源-储一体,整体含油。多重证据揭示,无机孔是中-低成熟陆相页岩油最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它们与多类型、多级次微裂缝耦合形成有效的孔缝网络系统,自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或近源保存。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层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良好的源-储耦合关系、适宜的热演化程度和自封闭性是陆相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初步建立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差异富集模式。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缓坡带中-低成熟纹层状页岩和深洼区中-高成熟富黏土质页岩层系,而互层/夹层型和中-高成熟黏土质页岩是坳陷湖盆陆相页岩油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组合类型 孔缝系统 源-储耦合 成烃差异演化 自封闭性 富集机理 陆相页岩油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沉积层序与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28
14
作者 屈红军 李文厚 +3 位作者 何希鹏 梁文华 黎荣剑 王文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4,共5页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 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资料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的沉积层序进行了剖析,把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划分为一个沉积层序,分别由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反映了早白垩世六盘山盆地从形成、扩张、鼎盛到萎缩消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及上覆层)和作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关键时刻和保存)的发育特点,指出虽然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刻整体上尚未到达,但在逆冲断块的下盘及断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中仍会找到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下白垩统 沉积层序 含油气系统 油气藏 岩相组合 生油层 储集层 盖层 油气生成
下载PDF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一)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光亚 童晓光 +9 位作者 辛仁臣 温志新 马锋 黄彤飞 王兆明 于炳松 李曰俊 陈汉林 刘小兵 刘祚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3-652,共20页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 基于全球4981个地质单元前寒武纪以来各地质时期(纪或世)的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特征分析,应用全球岩相古地理编图新方法,系统编制全球现今地理位置13个纪或世关键时间点的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古板块恢复成果实现古构造位置下的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恢复。研究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发育22种岩相组合和10种古地理单元,其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主要受板块解体、汇聚造山及大陆形成的影响;以前寒武纪及古生代7个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结果为例,前寒武纪晚期及寒武纪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大规模解体时期,造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较小,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扩展;泥盆纪随劳俄超大陆的形成,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面积开始增加,滨浅海相区规模及其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萎缩;二叠纪潘基亚大陆形成,全球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陆相区的发育达到极盛,滨浅海相区分布十分局限。不同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为分析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形成条件,揭示全球油气分布规律,科学预测油气富集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图 板块构造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岩相组合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屈红军 梅志超 +1 位作者 崔智林 孟庆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42,共7页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 通过对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系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将该区泥盆系划分为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及碳酸盐岩台地四种沉积体系 ,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具有南北向分异、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从地层由南向北超覆 ,相类型由北部的近源相至南部的远源相 ,以及碎屑搬运方向总体从北向南的变化趋势 ,更加确定了以前认为北部存在一个消失的古陆的认识。根据沉积体系及岩相组合的演化 ,把研究区的沉积盆地演化归纳为初始拗陷、拗陷和强裂断陷三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不同的环境格局 ,由北向南表现为 :D2 吉微特期古陆—海岸—陆棚 ;D2 弗拉斯期古陆—碳酸盐岩台地—陆棚 ;D3 法门期块断隆起—海岸—陆棚—斜坡—盆地—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沉积体系 岩相组合 浊积扇 古地理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岩相古地理新认识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39
17
作者 付金华 吴兴宁 +3 位作者 孙六一 于洲 黄正良 丁振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6,共8页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成果,建立了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模式,并客观地恢复了马五5、马五7、马五9这3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1)马家沟组中组合具有隆、洼相间的沉积特点,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吴起和神木—榆林—延安2个南北向展布的次一级低隆带,在二者之间发育台内洼地,至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则为潟湖沉积;(2)该盆地元古代发育4条北东向展布的裂陷槽,对奥陶纪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控制了马家沟组中组合台内颗粒滩的展布;(3)受隆、洼相间沉积格局和元古代裂陷槽的共同影响,中组合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神木—榆林—延安和乌审旗—吴起2个低隆起带上,并呈北东向近似雁列式分布。结论认为,上述2个低隆起带是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马家沟组沉积期 中组合 岩相古地理 白云岩 优质储集层 颗粒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构造-岩相古地理、规模源储分布与勘探区带评价 被引量:25
18
作者 魏国齐 朱永进 +5 位作者 郑剑锋 俞广 倪新锋 闫磊 田雷 黄理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4-1126,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上震旦统—中寒武统)源储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50余条地震大测线、三维地震数据体、22口钻井与周缘剖面等资料,开展以组为单元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落实规模性源储分布,评价有利勘探... 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上震旦统—中寒武统)源储分布不清的问题,利用最新采集/拼接处理的50余条地震大测线、三维地震数据体、22口钻井与周缘剖面等资料,开展以组为单元的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落实规模性源储分布,评价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①该盆地经历了缓坡→深水富泥质缓坡→缓坡→弱镶边-强镶边台地演化序列,台内分异受前寒武系古裂陷控制;②罗南—玉北古裂陷控制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与北部坳陷共同构成主力烃源岩区;③发育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和吾松格尔组3套规模性储集层,古丘滩、早期白云石化及多级不整合控制储集层的发育;④评价出塔中北斜坡、麦盖提上斜坡、柯坪—温宿周缘及塔北南斜坡等4个有利区带,塔中北斜坡为勘探突破最现实领域,塔北南斜坡是探索上震旦统大型风化壳白云岩的最佳领域,麦盖提斜坡及柯坪—温宿周缘勘探潜力得到明显提升,值得加快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成藏组合 勘探区带 晚震旦世—中寒武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华南伊迪卡拉纪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烽 高林志 王自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4-533,共10页
伊迪卡拉纪(635—542,Ma)是前寒武纪全球大规模末次冰期(Marinoan)结束后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一段重要的地质时期,由于受到新元古代气候和环境剧变的影响,真核生物乃至多细胞生物迅速演化、分异,出现显著的适应辐射。中... 伊迪卡拉纪(635—542,Ma)是前寒武纪全球大规模末次冰期(Marinoan)结束后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一段重要的地质时期,由于受到新元古代气候和环境剧变的影响,真核生物乃至多细胞生物迅速演化、分异,出现显著的适应辐射。中国华南的伊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及其相当地层代表着这一特殊地史时段的沉积,地层记录完整,岩相环境多样,化石产出丰富,是深入研究伊迪卡拉(震旦)纪(Ediacaran/Sinian)地层划分及全球对比、探讨早期多细胞生物起源和辐射的理想地区之一。其中,扬子台地边缘相地层中出露丰富的宏体化石材料,分异显著,具有较为独特的组合面貌。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宏体化石群中也含有澳洲伊迪卡拉生物群和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作者总结了前人关于华南伊迪卡拉纪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开始研究的贵州江口"翁会生物群"、云南"江川生物群"的宏体化石;简要记述了华南伊迪卡拉系中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若干宏体生物群的古地理位置及其宏体化石组合特征,据此提出了华南伊迪卡拉纪丰富多样的宏体生物群基本发育在扬子台地边缘碎屑岩至碳酸盐岩相的过渡带和斜坡带;各生物群宏体化石的组合面貌受沉积微相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宏体化石记录表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显著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不仅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比如:多细胞藻类和后生动物普遍开始出现多样化发展,为寒武纪生命的演化辐射奠定了生态基础;而且在华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浅海生态系统,以浮游和底栖真核藻类为主的海洋初级生产者大量繁盛,尤其是丰富的多细胞藻类可能成为前寒武纪末期至寒武纪早期主要的生烃植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伊迪卡拉(震旦)纪 宏体化石组合 岩相古地理 古生态
下载PDF
东营凹陷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宁方兴 王学军 +2 位作者 郝雪峰 杨万芹 丁桔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5,共11页
综合应用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根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TOC和碳酸盐晶体结构等指标划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该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隐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 综合应用岩芯、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等资料,根据岩石组分、沉积构造、TOC和碳酸盐晶体结构等指标划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该段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隐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微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富有机质块状灰质泥岩、含有机质层状灰质泥岩和含有机质层状膏质泥岩相等8种岩相。结合地球化学元素资料恢复的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及古水体的氧化还原性和古物源等指标恢复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环境,进而明确不同沉积环境细粒沉积岩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细粒沉积岩的沉积模式。该成果对陆相页岩油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沉积环境 岩相组合特征 沉积模式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