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CG心电定位技术经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在1例老年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鹏 陈玫瑰 +1 位作者 邓立华 滕珊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1期165-167,共3页
总结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在肿瘤科1例头颈部肿瘤老年患者的应用经验。笔者收治了1例双上肢及下肢重度水肿,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患者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因此采取3CG心电定位联合... 总结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在肿瘤科1例头颈部肿瘤老年患者的应用经验。笔者收治了1例双上肢及下肢重度水肿,呼吸困难,无法平卧,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患者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因此采取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术。患者成功置入PICC导管,穿刺时间为42分钟,X线摄片显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置管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应用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从颈内静脉行隧道式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无法从四肢血管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治疗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CG 颈内静脉 隧道式picc 血管通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瑞丽 张娟利 臧昕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3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37...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3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37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7.14%,并发症发生率14.29%;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率78.38%,并发症发生率48.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肿瘤血小板减少患者,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锐5TM超声 改良塞丁格穿刺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微波理疗在肿瘤患者PICC穿刺置管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灵芝 祝小英 +5 位作者 吴妍 王淑华 陈晓洁 王晓喜 王向丽 马洪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在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置管中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置管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行PICC导管置入肿瘤患者300例纳入MST组和MST+微波理疗组,每组150例。MST组正常置管,...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在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置管中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置管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行PICC导管置入肿瘤患者300例纳入MST组和MST+微波理疗组,每组150例。MST组正常置管,MST+微波理疗组置管前对穿刺血管行微波理疗。比较2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血管痉挛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比较MST+微波理疗组微波理疗前后血管内径大小。结果 MST+微波理疗组微波理疗后血管内径较微波理疗前明显扩张,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MST组(P<0.05)。MST+微波理疗组的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平均送管时间均明显小于MST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行PICC穿刺部位微波理疗有助于扩张患者血管内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痉挛和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血管微波理疗 穿刺成功率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万永慧 陈芊 邱艳茹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平均穿刺次数为1.09次,导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个月,最长达到1年。X线摄片显示导管均到达上腔静脉,所有置管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B超引导下从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不适宜从四肢血管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颈内静脉 picc 置管 血管通路 护理
下载PDF
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效果 被引量:25
5
作者 万永慧 谭飞 +1 位作者 陈芊 王庆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9期1507-1508,151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8.33%、0和0,对照组分别为86.67%、13.46%和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尽管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NGER技术 血管超声 picc
下载PDF
蜡疗法在PICC置管并发送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熙德 刘冬梅 +1 位作者 林妙芬 朱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4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蜡疗法对处理PICC置管时并发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首次化疗并行PICC置管的病人共560例,其中并发送管困难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蜡疗组和热水袋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法处理送管困难,... [目的]探讨蜡疗法对处理PICC置管时并发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2月,我院首次化疗并行PICC置管的病人共560例,其中并发送管困难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蜡疗组和热水袋组各40例。蜡疗组采用蜡疗法处理送管困难,热水袋组采用热水袋法处理。比较两组病人B超下不同时间点的血管直径、疼痛评分、穿刺次数、置管完成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我院PICC置管并发送管困难的发生率为14.29%。除干预后1min的血管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两组病人其余时间点的血管直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次数、置管完成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热水袋法,蜡疗法更能缓解血管痉挛、减轻疼痛、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完成时间及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疗 热疗 picc 送管困难 血管直径 疼痛
下载PDF
亲情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志松 李金香 陈海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618-2620,共3页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从我院住院并在PICC门诊首次置管病人中随机抽取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情护理。置管结束后对病人紧张、焦虑情绪进行评价,统计病人血管痉挛例数及一次置管成功例数,评价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紧张、焦虑发生率为14.00%,血管痉挛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紧张、焦虑发生率为90.67%,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67%,病人总满意度为99.33%,高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2.00%,病人总满意度为9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置管中给予病人亲情护理,有利于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血管痉挛,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负性情绪 血管痉挛 满意度 护理
下载PDF
喜辽妥用于改善血管条件及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彩霞 石彩晓 郭书芳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8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喜辽妥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穿刺中对血管条件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PICC穿刺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喜辽妥组与山莨菪碱组,各50例。喜辽妥组:确定... 目的:分析喜辽妥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穿刺中对血管条件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PICC穿刺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喜辽妥组与山莨菪碱组,各50例。喜辽妥组:确定血管部位并以此为中心均匀涂抹喜辽妥,范围:直径≥5 cm,用量:1 cm/次×部位;频率:5次/d;使用时间:3~10 d。山莨菪碱组:山莨菪碱(1 m L∶10 mg)全部浸入直径≥5 cm的无菌棉纱中并将该棉纱敷于所选血管部位的中心位置,10 min后取下无菌棉纱。用量:10 m L(100 mg);频率:5次/d;使用时间:3~10 d。操作者于实施干预后记录两组血管等级、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是否成功情况。结果:干预1 d,2 d时山莨菪碱组血管改善例数均多于喜辽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0 d时喜辽妥组血管改善例数均高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喜辽妥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是64.00%,84.00%,二次穿刺成功率分别是72.00%,98.00%,喜辽妥组高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PICC置管耗时为(8.94±3.55)min,喜辽妥组为(5.21±1.78)min,喜辽妥组低于山莨菪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可改善血管条件、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辽妥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血管条件 穿刺成功率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的环节质量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萍 童志雯 +1 位作者 蔡蔚珍 刁燕颜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微插管鞘技术 picc置管 环节控制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玉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置管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置管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进行PICC置管。经置管后,统计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经置管后观察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静脉血栓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进行PICC置管减少了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血管穿刺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国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2期174-175,共2页
目的 探析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57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均给予血管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 探析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57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均给予血管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检查,157例PICC置管患者中,0级血管102例,Ⅰ级血管35例,Ⅱ级血管12例,Ⅲ级血管8例;经超声检查显示,显示为颈内静脉导管异位15例,未显示颈内静脉导管异位142例。结论 在PICC置管中应用血管超声检查可检测出导管异位的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检查 picc置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程文凤 谷小燕 易然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8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4例外周血管通路困难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4例外周血管通路困难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留置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操作出血量评分、操作痛评分、穿刺点感染率、导管脱出率和患者带管期间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操作出血量评分和操作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点感染率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隧道技术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PICC导管操作质量高,能降低患者带管期间穿刺点感染及导管脱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在外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及PICC手臂穿刺失败者补救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隧道技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picc导管 血管通路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价值评价
13
作者 何月平 欧庆连 +2 位作者 林雪梅 罗颖 陈晓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置管后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106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置管后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及并发症发生总几率、RPN评分及血管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77%及7.55%,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失效模式RPN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助于保护患者血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picc置管 深静脉血栓 血管损伤 价值评价
下载PDF
Analysis of Use and Outcome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14
作者 Sulav Sapkota Radheshyam Naik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 Aims: To audit the use and outcomes of using PICC lines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demographics of patients: ?studying the use of PICC line in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studying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PICC line;studying the cause of early removal of PICC line. Methods: All PICCs inserted in adult hemato-oncological patients in Hematology and Medic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Health Care Global (HCG) Hospital were studied prospectively, as per the proforma, till PICCs were removed or patient expired and the pattern of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Results: Eighty-four PICCs were inserted over a period of initial nine months and followed for a total of 1 year with three months post insertion duration for a total of 10,868 catheter-days (mean of 129 days i.e. 4.3 months, range: 1 to 288 days).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 for PICC was chemotherapy (100%). Among them 19 (22%) PICCs had complications and 12 were removed at the rate of 1.1/1000 PICC-days. Complications with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were more as compared to those with solid tissue malignancies. Conclus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rates, PICCs are a relatively safe and cost effective mode of establishing central venous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vascular Access Device (VA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 PS)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清羽 张慧 史黎 《循证护理》 2015年第2期54-6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SCI、Medline(OVID)、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收集关于P...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SCI、Medline(OVID)、PubMed、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等数据库,收集关于PICC与CVC在临床应用中相关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7月。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研究,共4 21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PICC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5,95%CI(1.02,1.29),P=0.02];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56,95%CI(2.85,20.09),P<0.000 1];CVC组气胸发生率[RR=0.25,95%CI(0.10,0.61),P=0.003]、导管感染发生率[RR=0.52,95%CI(0.34,0.80),P=0.003]、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RR=0.18,95%CI(0.07,0.49),P=0.000 8]、置管切口感染发生率[RR=0.38,95%CI(0.16,0.89),P=0.03]均高于PICC组;两组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置管操作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比CVC具有插管后并发症少、导管利用时间长的优点,虽然,首次插管成功率比较有差异,但两组异质性较大,解释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芬 陈阳 王希楠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通过新型体外血管通路模型探索不同注射器用于PICC管封管预期效果的优选方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燕娥 杨晓燕 +7 位作者 吕敏敏 庄秦月 李华 林恩宇 梁瀚文 练敏 钟瑞容 郑诗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1期41-44,174,共5页
目的:通过新型体外血管通路模型探讨持续注射与脉冲注射对由PICC管组成的血管通路装置压力影响的差异,为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进行PICC冲、封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两端连接有心电监护仪的体外血管通路测压模型,在压力传感... 目的:通过新型体外血管通路模型探讨持续注射与脉冲注射对由PICC管组成的血管通路装置压力影响的差异,为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进行PICC冲、封管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两端连接有心电监护仪的体外血管通路测压模型,在压力传感器1端分别使用抽吸有2mL,5mL,10mL,10mL生理盐水的2mL,5mL,10mL,20mL注射器进行脉冲注射与持续注射。观察PICC管是否出现异常变形、破裂,通过心电监护仪采集每次注射时的输入端最高压、输入端最低压、输入端平均压、输出端平均压等数据。结果:各组PICC管均无发生变形、破裂等异常。各种型号注射器脉冲推注时输入端最高压显著高于持续推注,输入端最低压显著低于持续推注,且脉冲注射时20mL注射器输入端最高压较其他型号注射器低,2mL注射器输入端最低压可出现负值(-2.00mmHg),另外,脉冲注射时20mL注射器输入端最高压最低(240.00mmHg,均值180.50mmHg),5mL注射器与10mL注射器之间注射压力无显著差异;持续注射的输入端平均压较高,使用2mL注射器脉冲时输入端平均压低于持续注射,20mL注射器脉冲时压力高于持续注射;输出端平均压在使用各种型号注射器时均无明显差异。持续注射时上述所有压力均随着注射器型号的增大而上升。结论:2mL注射器用于脉冲注射存在血液回流风险;5mL注射器与10mL注射器压力相似,可以用于冲封管;20mL注射器推注费力,不适用于脉冲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血管通路 脉冲注射 持续注射 注射器 压力
下载PDF
离散选择实验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偏好中的需求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世蒙 夏志远 +2 位作者 魏艳 王丽英 陈英耀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中心静脉导管(CVC)、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常用的3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由于缺乏成熟、标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选择静脉输液装置时,往往依赖于医师经验和患者偏好。近年来离散选择实... 中心静脉导管(CVC)、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常用的3种中心静脉血管通路。由于缺乏成熟、标准的临床应用指南,在选择静脉输液装置时,往往依赖于医师经验和患者偏好。近年来离散选择实验(DCE)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领域,用于解决复杂的、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选择行为与偏好研究。现通过对DCE在中心静脉输液装置选择偏好中的需求及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患者偏好 离散选择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