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少阴枢机不利探微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秀娟 张攀 +3 位作者 雷远洪 朱建伟 富晓旭 谢春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05,共4页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属于中医"脉痹"范畴,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认为应当遵循《内经》原文以"少阴"为阴枢,且少阴枢机不利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病机。少阴枢机不利,使"脉有所结而不通...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属于中医"脉痹"范畴,基于《内经》开阖枢理论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认为应当遵循《内经》原文以"少阴"为阴枢,且少阴枢机不利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键病机。少阴枢机不利,使"脉有所结而不通",并可影响太阴、厥阴之开阖从而导致"脉痹",治疗当将"和畅少阴枢机"的理念应用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脉痹 开阖枢 少阴枢机不利
下载PDF
秦艽寒热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白细胞介素-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从中药药性及复方配伍理论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病证-功效的关联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 目的观察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从中药药性及复方配伍理论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病证-功效的关联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配伍威灵仙)、秦桑组(秦艽配伍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配伍防己),每组10只。注射Ⅱ型胶原乳剂并施加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型RA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空白对照组、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一般状况;每3 d测量1次大鼠左后足跖厚度,并计算足跖肿胀度;实验第38日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含量;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足跖肿胀度、AI评分、血清IL-6含量、踝关节VEGF蛋白和m RNA表达均有所减少,其中秦威组最明显(P<0.01)。结论对于风寒湿痹型RA,药性平温相配疗效优于平平相配、平寒相配及单味秦艽,实验结果与中医"疗寒以热药"的原则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苏杉 王蓉 +2 位作者 赵敏 吴晨 高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9-182,I0003,I0004,共6页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 目的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秦艽不同配伍对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方法8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模型组、风寒湿病证模型组(Ⅱ型胶原+风寒湿刺激)、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威组(秦艽-威灵仙)、秦桑组(秦艽-桑寄生)、秦防组(秦艽-防己),每组10只。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剂诱导并给予风寒湿刺激制备风寒湿R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完成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踝关节NF-κB、VEGF的表达;苏木精(Hat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及病证模型组踝关节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风寒湿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踝关节NF-κB、VEGF表达水平均降低,中药组中以秦威组降低最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造模后Ⅱ型胶原组软骨组织结构严重破坏,软骨细胞排列疏松,少量软骨细胞核固缩凋亡,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关节面严重破损;病证模型组在Ⅱ型胶原组病理改变基础上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纤维物渗出,滑膜细胞增生,部分滑膜细胞呈绒毛状增生突入关节腔内,关节表面粗糙;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结构破坏减少,少量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生成减少,关节面破损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平温相配的秦威组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优于平平相配的秦桑组、平寒相配的秦防组及单味秦艽组,实验结果与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基本相符。该配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可以降低NF-κB、VEGF的表达,减轻关节破坏,减少新生血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风寒湿痹 类风湿关节炎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瑞 王研 +3 位作者 闫金慧 郑秋宇 张艳 何佳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6期985-98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中药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均用药4周。观察两组运动平板Duke评分、心绞痛症状评分及疗效、心电图ST段下移幅度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血清炎症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因子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患者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Duke评分、SAQ评分及其疗效均升高(P <0.05),hs-CRP、IL-1β、内皮素(ET-1)表达均降低,一氧化氮(NO)表达升高(P <0.05),两组ST段下移幅度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下调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 胸痹心痛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因子
下载PDF
益气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痰瘀气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其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痰瘀气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治疗组70例益气化痰汤(~...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痰瘀气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4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d。治疗组70例益气化痰汤(~浙贝母20g,胆星、桃仁、田七各10g,丹参、半夏~法各20g,橘红5g,茯苓20g,五爪龙、北芪各30g,竹茹、枳实各10g),水煎300mL,1剂/d,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肱踝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7.33%;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6.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肱踝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化痰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痰瘀气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痰瘀气虚 脱疽 脉痹 痿证 益气化痰汤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肱踝指数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