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银刚 刘江涛 +1 位作者 王金堂 郭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指标。方法同批SD大鼠21只,分别喂养6月(9只)和22月(12只)建立青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计算椎间盘退变Miyamoto分级值,体视法分析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面积、钙化层和非钙化层厚度,单克隆抗...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指标。方法同批SD大鼠21只,分别喂养6月(9只)和22月(12只)建立青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计算椎间盘退变Miyamoto分级值,体视法分析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面积、钙化层和非钙化层厚度,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软骨Ⅱ型和X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老龄组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钙化层和髓核Ⅱ型胶原含量均低于青年组(P<0.05);老龄组非钙化层X型胶原含量高于青年组(P=0.003);而Miyamoto分级老年组和青年组无统计学差异(P=1.130)。结论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型表达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退变的灵敏指标,而Miyamoto分级不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变化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增龄 终板血管芽 胶原 Miyamoto分级
下载PDF
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裘兴栋 吕存贤 +4 位作者 刘利娜 钱吹 郑存汪 杨东靕 林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8~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联合组),每组12只,建立...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软骨终板血管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8~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补阳还五汤组(中药组)、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组(联合组),每组12只,建立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24 h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给与补阳还五汤治疗,联合组采取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21 d后,比较各组大鼠X线评分、血管芽数目、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X线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其余4组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各组大鼠间软骨终板交界面血管芽数目、软骨终板钙化层及非钙化层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血管芽数目、非钙化层厚度均低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高于模型组,联合组高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其余4组钙化层厚度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各组大鼠间软骨终板中VEGF、IL-1β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VEGF、IL-1β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电针组、中药组、联合组低于模型组,联合组低于电针组、中药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下调软骨终板中VEGF、IL-1β表达水平,增加软骨终板内血管芽数目、降低钙化层厚度,发挥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电针疗法 颈椎间盘退变 软骨终板 血管芽
下载PDF
仙客来(Cyclaman persicum,Mill)组织培养中不定芽形态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由翠荣 曲复宁 +1 位作者 崔龙波 王理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2年第4期273-279,312,共8页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 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 分别用仙客来种苗的子叶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 D、细胞分裂素和细胞激动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发生,研究了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对两种不同外植体不定芽发生过程中的切片观察表明,两种外植体的组织脱分化始于维管束周围的维管束鞘细胞,随后开始分裂的是与其临近的薄壁细胞并能很快形成胚性分生细胞团.经30d左右的培养,进一步分化形成芽原基.子叶愈伤的芽原基通常出现在愈伤的边缘.叶柄脱分化比子叶快,不定芽可以起源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也可以由愈伤深处的分生组织分化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 仙客来 不定芽分化 组织细胞学 维管束鞘细胞 组织培养 花卉
下载PDF
仙客来子叶的合生所引发的器官变异和器官重组
4
作者 廉永善 马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5,共4页
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实生苗发育过程以及种子萌发早期所出现的"类球茎"形态结构特征的观测,对比其子叶与真叶在叶片形态、脉序结构、叶面纹饰、叶柄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球茎的发生来源和... 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实生苗发育过程以及种子萌发早期所出现的"类球茎"形态结构特征的观测,对比其子叶与真叶在叶片形态、脉序结构、叶面纹饰、叶柄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球茎的发生来源和器官变异.结果发现:仙客来"类球茎"的形成总是出现在其种子萌发的早期,并且只有一片子叶;仙客来的子叶与真叶在形态和解剖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差异;"类球茎"中的维管束有7~9束,排列成一大圈,而胚根中的维管束为四原型.对比子叶与真叶在叶片形态特征和叶柄结构方面的差异,比较"类球茎"与胚根在维管束结构方面的不同,同时,联系到一般双子叶植物实生苗发育期中常有的子叶腋芽的消失,上下胚轴模糊不清,子叶柄非常发育,以及"类球茎"的形成总是出现在仙客来种子萌发的很早时期等事实,认为仙客来的"类球茎"是一个由子叶腋芽原基、胚轴原基,以及子叶柄基部早期的分生组织共同融合发育而形成的复合组织,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球茎.由于两个子叶早在原基时期的合生发育,所以仙客来只有一片子叶,而且胚芽也被推离了中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球茎 子叶腋芽原基 胚轴原基 维管束
下载PDF
数字眼底荧光造影分析软件设计
5
作者 张同光 《软件导刊》 2013年第6期127-129,共3页
以眼底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中获得信息:拱环(黄斑)、灌注区、亮点、血管芽及它们的属性,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帮助眼科医生做出初步诊断。结合临床实际,对这些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分析和诊断。
关键词 眼底图像 黄斑 灌注区 亮点 血管芽
下载PDF
北京冬季识别树木的方法
6
作者 林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在冬季识别树木,对于生产、科研和教学都有重要意义。注意观察枝条、冬芽、叶痕及维管束痕等器官的形态解剖特征,详细比较,逐项检索,便可正确地识别树种。
关键词 枝条 冬芽 叶痕 维管束痕
下载PDF
颈复康颗粒对颈椎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学军 郝银丽 +2 位作者 李晨光 施杞 王拥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观察颈复康颗粒对颈椎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颈复康颗粒组、莫比可组各12只,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给药4周后每组取4个标本2张连续切片,观察组织病理... 目的观察颈复康颗粒对颈椎动静力失衡大鼠颈椎间盘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颈复康颗粒组、莫比可组各12只,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给药4周后每组取4个标本2张连续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软骨终板非钙化层与钙化层厚度比值、软骨终板内血管芽数量,检测各组退变椎间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软骨与椎体交界面血管芽数量减少,软骨终板非钙化层与钙化层比值下降,大鼠颈椎间盘中VEGF表达增加、IGF-1和TGF-β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颈复康颗粒组血管芽数量增加(P<0.01),颈复康颗粒组及莫比可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改善(P<0.01或P<0.05),软骨终板非钙化与钙化层厚度比值增加(P<0.01),大鼠颈椎间盘中VEGF表达下降、IGF-1和TGF-β表达增加(P<0.01)。结论颈复康颗粒通过调节细胞因子VEGF、IGF-1、TGF-β的表达,改善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形态学的表现,从而减少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颈复康颗粒 软骨终板 血管芽
原文传递
Feature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 rat's aging process 被引量:11
8
作者 Yin-gang ZHANG Zheng-ming SUN +3 位作者 Jiang-tao LIU Shi-jie WANG Feng-ling REN Xiong GU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522-527,共6页
Objective:The age-related change is important part of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However,no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or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is availabl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interver... Objective:The age-related change is important part of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However,no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or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is availabl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n aging process of rats. Methods:22-month-old Sprague-Dawley(SD) rats were used as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models and 6-month-old rats as young controls.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s II and X 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Degenerations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Miyamoto's method. Numbers and areas of afferent vascular buds were measured. The thicknesses of non-calcified and calcified layers were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There were less collagen type II expression and more collagen type X expression in the calcified layer of the cartilage endplates and nucleus pulposu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than in the young control. There were fewer and smaller afferent vascular bud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than in the young control group. The ratio of the non-calcified to the calcified layers in the rats of the aged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young control group(P<0.01) . Conclusion:Rats can spontaneously establish intervertebral disc age-related degene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types II and X,numbers and areas of afferent vascular buds,the ratio of the non-calcified to the calcified layers,and water and glycosaminoglycan contents in the nucleus pulposus are sensitive indexe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fferent vascular bud Calcified layer Ag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