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extracellular ATP concentratio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ia shear stress modu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Tong Heng LEE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2010年第3期326-332,共7页
A new dynamic model for cell-deformation-induce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release from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P concentration at ... A new dynamic model for cell-deformation-induce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release from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P concentration at the surface of VECs and blood flow-induced shear stres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TP concentration at the surface of VECs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new dynamic model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an those by the existing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Furthermore,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feedback controller is applied to modulate extracellular ATP concentration. Three types of desired ATP concentration profiles including constant, square wave and sinusoid are obtained by regulating the wall shear stress under this PID control. The systematic methodology utilized in this paper to model and control ATP release from VECs via adjusting external stimulus opens up a new scenario wher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many biochemical phenomena can be carded out for the sake of controlling specific cellular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modeling CONTROL ATP shear stres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下载PDF
The crosstalk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during low shear stress:a proteomic-based approach
2
作者 Ying-Xin Qi,Zong-Lai Jiang(Institute of Mechanobiology & Med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44-46,共3页
Instruction Shear stress,caused by the parallel frictional drag force of blood flow,is a biomechanical for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vessels growth and functions [1]. Clinical researches ... Instruction Shear stress,caused by the parallel frictional drag force of blood flow,is a biomechanical forc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blood vessels growth and functions [1]. Clinical researches had found out that atherosclerotic 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I The crosstalk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s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during low shear stress VSMC LSS siRNA
下载PDF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TP-mediated calcium dynamics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fluid shear stress
3
作者 胡徐趣 向程 +2 位作者 曹玲玲 许喆 覃开蓉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8年第10期1291-1298,共8页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shear-stress-induced Ca^2+ influx via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gated ion channel P2X4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 modified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hear-stre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mechanism for shear-stress-induced Ca^2+ influx via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gated ion channel P2X4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 modified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hear-stress-induced Ca^2+ influx. It is affected both by the Ca^2+ gradient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and extracellular ATP concentration on the cell surface. Meanwhile, a new static ATP release model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Combining the modified intracellular calcium dynamics model with the new ATP release model, we establish a nonlinear Ca^2+ dynamic system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e ATP-mediated calcium response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ubjected to shear stresses is analyzed by solv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integrated dynamic system.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stress-induced calcium response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an that predicted by existing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stress MECHANOTRANSDUCT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tatic model ATP (adenosine triphosphate) Ca^2+ dynamic model
下载PDF
SHEAR STRESS RESISTANCE OF ENDOTHELIAL CELLS LINED ON PRETREATED PTFE VASCULAR GRAFTS
4
作者 Guo -xin Li Zeng-min Chen Xiang-cheng Huang.(General Surgery Dept. Nanfang Hospital,Guangzhou 510515 China)Hong-bin He.(Vascular Surgery Dept. Zhujiang Hospital,Guangzhou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5年第4期196-196,共1页
SHEARSTRESSRESISTANCEOFENDOTHELIALCELLSLINEDONPRETREATEDPTFEVASCULARGRAFTSSHEARSTRESSRESISTANCEOFENDOTHELIAL... SHEARSTRESSRESISTANCEOFENDOTHELIALCELLSLINEDONPRETREATEDPTFEVASCULARGRAFTSSHEARSTRESSRESISTANCEOFENDOTHELIALCELLSLINEDONPRE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stress ENDOTHELIAL cell in VITRO linging vascular GRAFT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干预的血流剪切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时文霞 谢军 +4 位作者 何玉凤 李旭龙 白爽 韩晓伟 唐东辉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运动作为一种非临床干预疗法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血流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积极作用。研究通过综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产生、血管内皮功能运动适应和血流剪切力之间的量效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总结了不同方式、时间和强度的运动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独特血流剪切力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剪切力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运动
下载PDF
狭窄血管压降及壁面剪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6
作者 刘巍 孙傲然 +5 位作者 刘小龙 龙丽丽 王明亮 迟青卓 张宇恒 母立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5,共8页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随狭窄长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狭窄长度接近血管内径2倍时最小.狭窄域压降与轴反向偏心度近似成反比,与轴正向偏心度近似成正比.狭窄血管的径向偏心度越大,狭窄域压降变化幅度越大.此外,在相同狭窄度下,轴正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比轴反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更大,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近似成正比,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壁面剪应力整体上随狭窄度增大而增大,在径向偏心狭窄对侧和同侧壁面剪应力大小不同,且随径向偏心度的变化也不同;轴向偏心狭窄的壁面剪应力普遍高于对心狭窄模型,且随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慢,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快.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动脉狭窄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压降 壁面剪应力 偏心度
下载PDF
异常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塑在泛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月兴 李倩 +2 位作者 陈波洋 陈帅 陈云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937,共7页
血管重塑(vascular remodeling,VR)是一种涉及血管细胞类型、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生理性重塑和病理性重塑。生理性重塑是为了在扰动发生后恢复内环境平衡,而病理性重塑的关键在于变量一直存在,能对人体造成持续性损害^([1-2])... 血管重塑(vascular remodeling,VR)是一种涉及血管细胞类型、形态及功能变化的过程,可分为生理性重塑和病理性重塑。生理性重塑是为了在扰动发生后恢复内环境平衡,而病理性重塑的关键在于变量一直存在,能对人体造成持续性损害^([1-2])。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涵盖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生物力学,可对血管组织造成持续影响^([3])。异常血流动力学导致血管细胞功能障碍和非细胞成分改变,是VR发生的基本过程。泛血管疾病是人体静脉、动脉、淋巴管等血管系统出现病变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4])。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代谢性疾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等感染性疾病均伴有血管病变,可归属于泛血管疾病范畴^([5])。研究表明,生理病理性VR可通过改变血流和病变部位的营养供应等影响泛血管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重塑 血流动力学 剪切应力 泛血管疾病
下载PDF
机械应力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8
作者 徐飞 闫金强 柴守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背景: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也日益广泛,通过研究血管的力学特性可以有效地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目的:综述机械应力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 背景: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也日益广泛,通过研究血管的力学特性可以有效地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目的:综述机械应力刺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寻找临床治疗潜在靶分子和信号通路,以期改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199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知网、PubMed及ScienceDirect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血管平滑肌细胞,机械应力,剪切力,牵张力,凋亡”;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mechanical stress,shear stress,stretch stress,apoptosis”,最终纳入63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凋亡都是为了适应血管力学变化而发生的适应性重构。不同部位的平滑肌细胞承受不同的力学刺激,其发病机制也不同。②低剪切力、生理剪切力和高剪切力可通过直接与平滑肌细胞表面分子、受体及蛋白等作用调控凋亡信号分子和抑制增殖实现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该部分未对促进增殖的研究进行综述。③低牵张力、生理牵张力和高牵张力可导致平滑肌细胞凋亡,但仍存在争议。平滑肌表面存在多种力学感受分子(如整合素及受体络氨酸激酶等)可以将力学信号转导为细胞内的化学信号(如Hippo通路),启动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信号,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凋亡。④总之,不同力学刺激通过多种信号分子,启动多个信号通路共同作用,调控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例如剪切力主要通过刺激分泌前列腺素、转化生长因子等影响Fas/FasL、Akt通路;而牵张力主要通过Yes相关蛋白等调控YAP通路和Notch通路等。这些分子在不同的作用时间,或不同作用强度下可能发挥相反的双向作用,比如,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10%生理牵张1 h时,其增殖增加;然而,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牵张12 h后可以减少其增殖。临床可以通过寻找其关键作用时间点干扰力学转导关键分子,达到预防和治疗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机械应力 凋亡 牵张力 剪切应力 整合素 受体络氨酸激酶 G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 离子通道
下载PDF
Mechanoresponse of stem cells for vascular repair 被引量:3
9
作者 Ge-Er Tian Jun-Teng Zhou +1 位作者 Xiao-Jing Liu Yong-Can Huang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19年第12期1104-1114,共11页
Stem cell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vascular repair.Numerou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echanical forces such as shear stress and cyclic strain can regulate the adhesion,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differentiation ... Stem cells have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vascular repair.Numerous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echanical forces such as shear stress and cyclic strain can regulate the adhesion,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via serious signaling pathways.The enrich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giogenesis and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homeostasis.In normal tissues,blood flow directly affects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ECs);in pathological status,the abnorm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lood flow and vessels contribute to the injury of vessels.Next,the altered mechanical forces are transduced into cells by mechanosensors to trigger the reformation of vessels.This process occurs when signaling pathways related to EC differentiation are initiated.Hence,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es of stem cells to mechanical stresse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clinical translation.In this the review,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of stem cells in vascular repair,outline the performance of stem cells under the mechanical stress stimulation,and describe the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cells shear stress STRAIN stress vascular REPAIR
下载PDF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及其装置的新发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伍贵富 马虹 +1 位作者 王奎健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6-609,共4页
体外反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并于2002年正式纳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冠心病学会(AHA/ACC)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作者近10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反搏能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体外反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项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并于2002年正式纳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冠心病学会(AHA/ACC)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作者近10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反搏能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猪模型上,也证实了体外反搏不仅可以改善血流灌注,还可以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调节一系列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达到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硬化的目的。上述新作用机制的发现,促进了新型体外反搏装置的深入研制,推进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 血管内皮 切应力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体外反搏的生物力学效应与血管内皮功能 被引量:34
11
作者 伍贵富 杜志民 +4 位作者 方典秋 徐明国 马虹 郑振声 王奎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137,共5页
体外反搏通过反搏过程中产生的双脉动血流,加速动脉系统的血液流动,提高血流切应力,进而调控与血管内膜保护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作用。本文简要总结近10年来本实验室在体外反搏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关系方面... 体外反搏通过反搏过程中产生的双脉动血流,加速动脉系统的血液流动,提高血流切应力,进而调控与血管内膜保护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益作用。本文简要总结近10年来本实验室在体外反搏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关系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和对冠心病患者及实验动物血浆及组织中某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单独体外反搏,或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可能成为一项有效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修复的重要手段。与反搏作用相关的细胞分子基础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切应力 一氧化氮 体外反搏
下载PDF
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血流壁切应力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伟华 周立春 安春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 目的通过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血流壁切应力的水平分析其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应用经皮血管彩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以及对研究对象测量患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结果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高回声和低回声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流壁低切应力促进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血流壁切应力 缺血性卒中 回声
下载PDF
血流切应力变化导致颈总动脉重建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郭子义 严志强 +2 位作者 张明亮 沈宝荣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 目的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切应力以及对侧右颈总动脉(RCA)高血流和高切应力状态,以假手术不结扎动脉的动物为正常对照。取LCA和RCA,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血管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TUNNEL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结果术后7d,低切应力LCA的内径减小了13%左右,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张开角显著减小;内皮下层明显增厚,VSMC凋亡数量显著增加,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血流切应力显著降低会在短期内引起血管重建,提示VSMC凋亡和去分化可能是低血流和低切应力导致血管重建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血管重建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去分化
下载PDF
糖萼的内皮保护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延坤 孙鑫 郑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4,共4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性屏障,糖萼起着调控血管通透性,介导血流剪切力诱导的一氧化氮释放,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及抗凝等一系列作用。本文主要就糖萼的完整性...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作为血管内皮的保护性屏障,糖萼起着调控血管通透性,介导血流剪切力诱导的一氧化氮释放,抑制白细胞、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及抗凝等一系列作用。本文主要就糖萼的完整性及其内皮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萼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血管通透性 剪切力
下载PDF
切应力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TGFβ1与p-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姜晓华 姚庆苹 +3 位作者 姜隽 纪素英 齐颖新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16-320,351,共6页
目的探讨切应力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对内皮细胞(E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一些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对单独培养的ECs以及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施加15dyn/cm2(1dyn=10-5N)的正常切应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反映细胞... 目的探讨切应力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对内皮细胞(E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一些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对单独培养的ECs以及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施加15dyn/cm2(1dyn=10-5N)的正常切应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Akt的磷酸化水平。静态条件下,以单独培养ECs为对照组,将ECs与VSMCs隔开培养,并应用TGFβ1封闭性抗体,观察TGFβ1在VSMCs诱导EC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切应力抑制了ECs增殖及p-Akt表达,VSMCs在与ECs联合培养及隔开培养时均明显促进ECs增殖及p-Akt表达。正常切应力部分逆转了联合培养VSMCs诱导的ECs增殖和p-Akt表达,而TGFβ1封闭性抗体能够拮抗隔开培养VSMCs诱导的ECs增殖和p-Akt表达。结论正常切应力可视为血管的保护因子,抑制ECs增殖;VSMCs通过旁分泌作用诱导了ECs增殖;TGFβ1及PI3/Akt信号分子参与了其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血流阻断BALB/c小鼠模型血管重构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云鹏 姜一农 +3 位作者 钱雪 路岩 张英 黄榕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3-385,共3页
目的: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观察罗格列酮对结扎侧颈总动脉形态学及黏附分子、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探索罗格列酮对低切应力导致的血管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12-16周龄,体重30-40g)60只随机分为低切... 目的:在BALB/c小鼠血流阻断模型中观察罗格列酮对结扎侧颈总动脉形态学及黏附分子、亲环素A表达的影响,探索罗格列酮对低切应力导致的血管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12-16周龄,体重30-40g)60只随机分为低切应力+罗格列酮(LR组)、低切应力+安慰剂组(LP组)、正常切应力+罗格列酮组(NR组)、正常切应力+安慰剂组(NP组)4组,每组15只。低切应力组通过在血管分叉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制作血流阻断模型。术后第8d至第28d,各组通过强饲法分别给予罗格列酮或者安慰剂20mg.kg-1.d-1。病理切片应用HE染色进行血管形态学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亲环素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质的表达;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方法检测ICAM-1与P-选择素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第29d,与正常切应力组相比,低切应力组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包括血管中层增厚、内膜增殖及管腔狭窄,但各组间亲环素A、ICAM-1、P-选择素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低切应力导致BALB/c小鼠的颈总动脉发生明显的负性重构;罗格列酮治疗未能改善该低切应力导致的血管负性重构,亦未能改善此模型中的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剪切应力 血管重构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剪切应力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贵学 罗向东 +5 位作者 欧阳克清 蔡绍皙 王远亮 吴云鹏 王晓军 罗勤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建立的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适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对剪切流场的响应。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5×10-5N/cm2,1×10-4N/cm2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 建立的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适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对剪切流场的响应。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5×10-5N/cm2,1×10-4N/cm2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25小时,样品中的内皮素分泌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剪应力水平对内皮细胞内皮素的代谢活动有显著影响。与静态培养对照,低水平的剪应力(5×10-5N/cm2、1×10-4N/cm2)促进内皮素的分泌,而较高水平的剪应力(1.5×10-4N/cm2)抑制内皮素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应力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 细胞代谢
下载PDF
切应力诱导大鼠颈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益民 应大君 +5 位作者 李黔宁 陈卫军 崔晓萍 戴光明 刘勇 吕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在体研究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有又分为0.5、1、3、6、12 h、1、3、7 d 8个时相点,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 目的在体研究切应力诱导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有又分为0.5、1、3、6、12 h、1、3、7 d 8个时相点,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Egr、Sp-1的mRNA和蛋白,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Egr-1、Sp-1的mRNA和蛋白弱表达,狭窄30 m in后,内皮细胞胞浆组织因子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的Sp-1和Egr-1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但以Egr-1增加更显著(P<0.05),其变化趋势与组织因子基因mRNA转录、组织因子基因蛋白合成的变化趋势相同。TF mRNA和蛋白6 h达到峰值,Egr-1 mRNA和蛋白3 h达到峰值,Sp-1 mRNA和蛋白1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应力是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基因表达上调的触发因素之一,切应力激活TF与转录因子Egr-1和Sp-1介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切应力 转录因子 切应力反应元件
下载PDF
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俭 刘莹 +5 位作者 宾建国 李美瑜 黄瑞珠 伍巍兰 袁野 宾建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9-1352,1364,共5页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 目的制备小鼠腹主动脉狭窄模型,探讨近似层流状态下高、低切应力对动脉重构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狭窄1 d组、7 d组、14 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用动脉银夹建立腹主动脉局部狭窄模型,超声检测狭窄近心端和狭窄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切应力值;血管标本行HE染色和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动脉病理结构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的强度。结果狭窄动脉近心端和狭窄处分别形成低、高切应力血流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狭窄近心端动脉内中膜逐渐增厚、内皮VCAM-1表达逐渐增强,而狭窄处动脉无明显结构改变及内皮VCAM-1表达。结论血流动力学改变,尤其是低切应力可较早引起动脉重构,可能通过内皮VCAM-1的介导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切应力则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切应力 高切应力 血管重构 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高血压与低切应力对大鼠颈总动脉血管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翰 张明亮 +1 位作者 严志强 姜宗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低切应力对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这对于阐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提供诊断、治疗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结扎左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建立高血压、左颈总动脉低切应力以及...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低切应力对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这对于阐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提供诊断、治疗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结扎左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建立高血压、左颈总动脉低切应力以及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大鼠动物模型。几何形态学方法观测左颈总动脉的壁厚及壁厚/内径比的变化;金属蛋白酶谱法分析MMP-2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信号通路分子p-Akt分子以及Rho GDIα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血压和低切应力均可诱导颈总动脉MMP-2活性和壁厚及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颈总动脉MMP-2活性和壁厚及壁厚/内径比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血管重建。低切应力可诱导颈总动脉p-Akt的表达水平,且与低切应力大小相关,切应力低,p-Akt的表达水平高。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p-Akt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高血压和低切应力可诱导颈总动脉RhoGDIα表达增加;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颈总动脉Rho GDIα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高血压与切应力协同作用对血管重建的影响最为显著,Akt和Rho GDIα信号通路参与了高血压与低切应力诱导的血管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高血压 血管重建 颈总动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