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damental kinematics laws of interstitial fluid flows on vascular walls
1
作者 Yajun Yin Hongyi Li +2 位作者 Gang Peng Xiaobin Yu Yiya Kong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SCD 2021年第3期146-150,共5页
In the previous studies,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nterstitial fluid(ISF)can flow along tunica adventitia of the arteries and veins in both human and animal bodies was reported.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this paper a... In the previous studies,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nterstitial fluid(ISF)can flow along tunica adventitia of the arteries and veins in both human and animal bodies was reported.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this paper aims to:(i)summarize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ISF flows in the walls of arteries and veins,(ii)combine the basic properties with axiomaticism and abstract the axiom for ISF flows,and(iii)propose three fundamental laws of the ISF flow,(i.e.,the existence law,the homotropic law and the reverse law).The three laws provide solid theoretical basement for exploring the kinematic patterns of interstitial fluid flow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walls Interstitial fluid flow Essential flowing properties Fundamental kinematics laws
下载PDF
Ink-structing the future of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a review of the physiological bioink design
2
作者 Judith Synofzik Sebastian Heene +1 位作者 Rebecca Jonczyk Cornelia Blume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1-205,共25页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and bioprinting have come into view for a plannable and standardizable generation of implantable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 that can substitute native tissues and organs.These tissue-en...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 and bioprinting have come into view for a plannable and standardizable generation of implantable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 that can substitute native tissues and organs.These tissue-engineered structures are intended to integrate with the patient’s body.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TE)is relevant in TE because it supports the sustained oxygenization and nutrition of all tissue-engineered constructs.Bioinks have a specific role,representingthenecessarymedium for printability and vascular cell growth.This review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vascular bioinks.First,an in-depth analysis of vascular cell interaction with their native environment must be gained.A physiological bioink suitable for a tissue-engineered vascular graft(TEVG)must not only ensure good printability but also induce cells to behave like in a native vascular vessel,including self-regenerative and growth functions.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vascular walls with wall-specific cell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ECM)components and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Furthermore,the physiological role of vascular ECM components for their interaction with vascular cells and the mode of interaction is introduced.Diverse currently available or imaginable bioinks are described from physiological matrix proteins to nonphysiologically occurring but natural chemical compounds useful for vascular bioprinting.Th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se bioinks is evaluated with regard to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postprinting,with a view to current animal studies of 3D printed vascular structures.Finally,the main challenges for further bioink development,suitable bioink components to create a self-assembly bioink concept,and future bioprinting strategies are outlined.These concep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suitability to be part of a TEVG with a high potential for later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wall histology vascular cells MICROENVIRONMENT Extracellular matrix Cell–matrix interaction Bioink PRINTABILITY
下载PDF
Mandibular 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Confused with a Vascular Malformation: About a Case
3
作者 Massilia Bouhmidi Hajar Boudarbala +4 位作者 Ayad Ghannam Aziza Elouali Abdeladim Babakhouya Maria Rkain Noufissa Benajiba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Malignant mesenchymal tumors (MTM) in children represent 5% to 10%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hildren. They constitut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tumors of various differentiations depending on their supposed tissue of ori... Malignant mesenchymal tumors (MTM) in children represent 5% to 10%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hildren. They constitute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tumors of various differentiations depending on their supposed tissue of origin. They mainly include tumors of muscular origin, those derived from connective, vascular, nervous, or adipose tissue. Rhabdomyosarcoma (RMS) is the most common mesenchymal tumo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60% to 70% of them). And it accounts for 5.8% of all malignant solid tumors in children. Almost half of rhabdomyosarcomas occur in the head and neck. The prognosis for this type of tumor is particularly poor. A case of rhabdomyosarcoma in the mandible with extension to the abdominal wall and unilateral testis in a 6-month-old infant is reported with evolution since birth. It is a purplish lesion at the level under the right chin which was initially taken for vascular malformation, evolving very quickly towards a mandibular mass deforming the painful face with inflammatory signs, followed by the appearance of a hard swelling under the skin on the left flank taking on the same aspect of the mandibular mass. This observation illustrates the need to know how to systematically think about tumor causes in the face of atypical aspects and to carry out an anatom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ABDOMYOSARCOMA MANDIBLE Mesenchymal Tissue vascular Malformation Abdominal wall TESTIS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
4
作者 王秀萍 王平翻 +2 位作者 李豪鹏 焦美艳 王丙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828、0.779、0.821、0.936(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分辨磁共振扫描斑块多出现在腹侧壁、上侧壁部位,狭窄呈负性重构、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LAmlm、WAmlm、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呈明显异常表达,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扫描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壁 斑块特征 应用
下载PDF
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差异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研究
5
作者 王雪莲 袁涛 +2 位作者 王飞 刘心成 全冠民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所见的斑块特点,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CIS)、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间复发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病人的HR-VWI、临床特征和常规MRI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分为ACIS... 目的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所见的斑块特点,探讨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CIS)、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IS)间复发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病人的HR-VWI、临床特征和常规MRI资料,根据梗死位置分为ACIS和PCIS。将随访期间原梗死病灶同一血管供血区是否新增IS分为复发组(ACIS 25例;PCIS 11例)和非复发组(ACIS 98例;PCIS 32例)。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ACIS和PCIS病人中的复发组、非复发组临床和影像危险因素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ACIS、PCIS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临床和影像因素预测IS复发的效能。结果相比非复发组,复发组ACIS病人中的男性较少,年龄较大,多发梗死、斑块明显强化、斑块表面不规则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复发组PCIS病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斑块内出血(IPH)发生率较高(均P<0.05)。年龄(>55.5岁)、多发梗死、斑块明显强化是A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IPH是P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55.5岁)、多发梗死及斑块明显强化预测ACIS复发的AUC分别为0.699、0.664、0.619,3种指标联合对ACIS复发预测的AUC最大为0.821,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67.30%。糖尿病、IPH对PCIS复发预测的AUC分别为0.692、0.678,2种指标联合对PCIS复发预测的AUC最大为0.770,敏感度为72.70%,特异度为65.60%。结论ACIS和PC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基于HR-VWI显示的斑块特点联合常见危险因素可提高预测卒中复发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前循环 后循环 复发 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顾刚 陶剑 +2 位作者 石海 陈小宇 陆海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VWI扫描,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2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责任斑块组(42例),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非责任斑块组(40例)。对2组的斑块数目及相关影像学特征(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斑块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对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VWI随访复查。结果82例患者中共有84个斑块,其中责任斑块44个,非责任斑块40个。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8个,轻度强化23个,无强化3个;非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0个,轻度强化17个,无强化13个。责任斑块组的斑块强化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责任斑块组斑块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低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药物治疗后,责任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大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HR-VWI对急性卒中的责任斑块可进行清晰定位并准确分析斑块特征,可作为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责任斑块负荷减小,斑块特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急性卒中 责任斑块 斑块强化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预测颅内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刘春翠 张艳利 +3 位作者 徐静菲 马芹芹 王莎 雷军强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 目的 探讨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及颅内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同时行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及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中斑块成分将颈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组(n=22)、混合斑块组(n=23)和非钙化斑块组(n=45)。筛选颈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炎症更重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中存在同侧颅内动脉斑块患者49例,根据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其分为易损斑块组(n=36)和稳定斑块组(n=13)。使用Perivascular Fat Analysis Tool软件和手动勾画相结合方式识别和测量颈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用于比较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评估颅内斑块易损性。结果 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非钙化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值分别为-53.03[-46.02,-56.12]、-43.18[-39.30,-46.07]、-42.88[-39.86,-47.29]。与钙化斑块组相比,非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更高(P<0.001)。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颅内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OR=1.165,95%CI:[1.054,1.287])。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对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7%、61.54%。结论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是预测颈动脉不同类型斑块及颅内动脉斑块易损性的有效标记物,可以为影像诊断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颈动脉斑块 颅内动脉易损斑块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运动干预的血流剪切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时文霞 谢军 +4 位作者 何玉凤 李旭龙 白爽 韩晓伟 唐东辉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4,共14页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初始环节,血流剪切力是影响血管内皮的重要血管力学因素,在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流剪切力能够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直接影响内皮细胞形态、代谢和炎症表型,促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运动作为一种非临床干预疗法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血流刺激,对血管内皮功能产生积极作用。研究通过综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产生、血管内皮功能运动适应和血流剪切力之间的量效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总结了不同方式、时间和强度的运动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独特血流剪切力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剪切力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运动
下载PDF
CE-MRA联合HRMR-VWI技术对颅内“未破”动脉瘤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9
作者 张年邱 胡海菁 +2 位作者 谭树生 廖志盛 冯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入破裂低风险组(n=3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特征,分析UIA破裂的相关因素及UIA患者影像学参数与PHASE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破裂高风险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LAPSS评分、瘤体直径≥5mm、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含有子囊、体颈比>1.6、瘤体体率>1.6、动脉瘤壁强化占比显著高于破裂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ELAPSS评分是影响UIA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PHASE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UIA患者CE-MRA和HRMR-VWI影像学特征性明显,其中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UIA破裂风险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破裂风险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合并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1例
10
作者 邵元欣 张忠欣 +3 位作者 赵鑫 孟繁泰 马军廷 陈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断过程及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尽早诊断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脑梗死 综合康复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免疫炎性疾病
下载PDF
狭窄血管压降及壁面剪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11
作者 刘巍 孙傲然 +5 位作者 刘小龙 龙丽丽 王明亮 迟青卓 张宇恒 母立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5,共8页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随狭窄长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狭窄长度接近血管内径2倍时最小.狭窄域压降与轴反向偏心度近似成反比,与轴正向偏心度近似成正比.狭窄血管的径向偏心度越大,狭窄域压降变化幅度越大.此外,在相同狭窄度下,轴正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比轴反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更大,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近似成正比,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壁面剪应力整体上随狭窄度增大而增大,在径向偏心狭窄对侧和同侧壁面剪应力大小不同,且随径向偏心度的变化也不同;轴向偏心狭窄的壁面剪应力普遍高于对心狭窄模型,且随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慢,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快.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动脉狭窄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压降 壁面剪应力 偏心度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
12
作者 缪滢钰 李海歌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 M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疑似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VUS)、HR MR-VWI检查,将...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HR MR-VWI)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疑似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CVUS)、HR MR-VWI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CVUS、HR MR-VWI诊断价值,同时对CIS患者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HR MR-VWI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20例疑似CIS患者经DSA诊断确诊CIS患者(阳性)80例、非CIS患者(阴性)40例,CVUS检查检出阳性65例、阴性55例,HR MR-VWI检查检出阳性74例、阴性46例。HR MR-VWI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CV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确诊80例CIS患者,共计斑块320处,包括责任斑块112处、非责任斑块208处,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HR MR-VWI特征比较,管腔狭窄、斑块位置、斑块形态、斑块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S患者诊断中应用HR MR-VWI检查,相比CVUS有更好的诊断价值,诊断效能更高,且可对颅内动脉斑块强化程度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疾病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13
作者 尚松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RMR-VWI与CTA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结果:96例疑似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中,DSA检查诊断阳性72例,阴性24例;CTA检查诊断阳性66例,阴性30例;HRMR-VWI检查诊断阳性76例,阴性20例;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MR-VWI检查在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高于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CT血管造影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斯赤列提取物抑制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异常血管新生
14
作者 江自鲜 陆玉春 +3 位作者 李朝梦 郑梅梅 李秀芳 王文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458-5466,共9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斯赤列提取物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骨折愈合、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为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价的生物标记物。目的:探讨斯赤列两种提取物(甲醇提取物SAW-ME...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斯赤列提取物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促进骨折愈合、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的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为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价的生物标记物。目的:探讨斯赤列两种提取物(甲醇提取物SAW-ME、二氯甲烷提取物SAW-DCE)对抗骨关节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法复制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分别给予SAW-ME、SAW-DCE干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大鼠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软骨下骨H型血管的变化。(2)以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为研究对象,给予SAW-ME、SAW-DCE干预,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EA.hy926细胞,复制血管新生模型,进行划痕实验、成管实验研究其作用和机制。(3)采用EA.hy926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给予SAW-DCE干预后细胞差异基因及相关功能的特征变化。结果与结论:(1)SAW-ME、SAW-DCE可下调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减少关节中H型血管的生成;SAW-ME可显著降低骨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P <0.05);SAW-DCE可降低骨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SAW-ME、SAW-DCE均可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成管,下调Ang1和Tie2蛋白的表达。(3)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骨关节炎血管异常新生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4)结果表明SAW-ME、SAW-DCE能够抑制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异常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ng1/Tie2、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赤列 甲醇提取物 二氯甲烷提取物 血管新生 骨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I3K/AKT 转录组学
下载PDF
改良内瘘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玲玲 杨家慧 +2 位作者 王蓉花 王宁宁 马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内瘘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疑难自体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内瘘穿刺法。比... 目的 探讨改良内瘘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疑难自体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内瘘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2组穿刺10、40次后的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均较同组穿刺前增加,且对照组穿刺40次后的内瘘血管内膜壁厚度大于试验组穿刺40次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21%,高于对照组的9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60±0.52)分,低于对照组的(2.40±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肿发生率为0.04%,低于对照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0.93%,与对照组的1.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瘘穿刺法能够减轻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血管穿刺痛苦,降低血肿或渗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内瘘血管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改良穿刺手法 血管内膜壁厚度 血肿 渗血 疑难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发作与颈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王爱杰 和一帆 +4 位作者 张少芹 黄冉冉 董圣杰 王春业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158-216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内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存在一侧肢体脑... 目的探讨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分析颈内动脉易损斑块HRMR-VWI特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CI)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存在一侧肢体脑缺血症状而行HRMR-VWI检查患者,筛选ACI及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患者责任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起始段易损斑块77例,其中ACI组患者37例,TIA组患者40例,对ACI及TIA发作患者ICA易损斑块HRMR-VWI形态学、斑块成分、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变量筛选分析及风险评估,构建预测评估模型。结果ACI组最窄处管腔直径较TIA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度较TIA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斑块成分显示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出血及强化均较TIA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个变量中LASSO回归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为:性别、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强化、冠心病、吸烟史。构建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性别(OR=6.1,95%CI:1.3~31.9)、ICA斑块远端正常血管直径(OR=0.3,95%CI:0.1~0.8)、纤维帽缺损(OR=14.0,95%CI:2.1~92.6)、斑块内强化(OR=5.8,95%CI:1.31~25.4)为发生ACI的重要风险因素,此模型评估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95%CI:0.7846~0.9452,P<0.001)。结论男性患者ICA易损斑块存在纤维帽缺损、斑块内强化,且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直径越小,脑内发生ICA相关急性脑卒中的风险越大,为HRMR-VWI检查预测ACI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易损斑块 急性脑卒中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泽华 高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0,165,共6页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其中斑块易损性和斑块位置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判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息息相关。目前,磁共振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依赖于多种可以同时抑制脑脊液及血液信号的黑血技术,实现了对颅内外动脉粥...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其中斑块易损性和斑块位置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判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息息相关。目前,磁共振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依赖于多种可以同时抑制脑脊液及血液信号的黑血技术,实现了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精细显示,成为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筛查的有效手段。血管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管腔,也可观察血管壁内斑块的成分,并对斑块进行全面地分析,准确量化斑块内的各种成分,观察斑块与穿支血管入口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药物疗效评价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影像依据。本文就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技术及其对斑块特征的评估价值、卒中病因分型和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面进行综述,并着重提出了他汀类药物的最佳使用剂量及时长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病因分型 临床治疗 斑块
下载PDF
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小会 张洁 刘立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程度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ACI患者1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7例)...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MRI-VW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病情程度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ACI患者11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为轻度组(37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31例),比较3组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分析各参数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随访30d,统计预后情况,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后3D HRMRI-VWI技术定量参数,评价各参数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重度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中度组<轻度组,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中度组>轻度组(P<0.05);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512,P<0.05),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24、0.618、0.667、0.703、0.649、0.692,P<0.05);治疗30d后预后良好92例,预后不良24例;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后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较小,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较大(P<0.05);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单独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764(95%CI:0.676-0.838)、0.788(95%CI:0.703-0.859)、0.753(95%CI:0.664-0.828)、0.789(95%CI:0.703-0.859)、0.774(95%CI:0.687-0.846)、0.826(95%CI:0.744-0.890)、0.792(95%CI:0.707-0.862),联合评估预后不良的AUC为0.913(95%CI:0.847-0.958),大于各参数单独评估。结论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体积、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3D HRMRI-VWI可有效分析患者管腔狭窄情况、血管重构特点及斑块特征等,评估ACI患者病情程度,为临床评估、预防ACI预后不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相关性
下载PDF
HR-MRI分析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迎桂 张娴娴 +2 位作者 董从松 刘洋 柏荣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53-55,共3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MCAS患者7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分为急性卒中组(n=36)和非急性卒中组(n=42),均完善HR-...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MCAS患者7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分为急性卒中组(n=36)和非急性卒中组(n=42),均完善HR-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MCA狭窄处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 CA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指标预测MCAS患者卒中的价值。结果急性卒中组LA值低于非急性卒中组,NWI、PA值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斑块强化程度高于非急性卒中组,正性重构率高于非急性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为影响MCAS患者发生急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均具有预测MCAS患者急性卒中的价值(P<0.05)。结论HRM RI可对M CAS患者管壁特征和斑块特征进行评估,LA、PA值和斑块强化程度是影响MCAS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狭窄 管壁特征 斑块特征 卒中风险
下载PDF
Willis环完整性及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复发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王泽华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王丽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25,共7页
目的使用颅颈一体化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Willis环完整性、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与复发性卒中独立相关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前... 目的使用颅颈一体化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对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Willis环完整性、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与复发性卒中独立相关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均在症状出现14 d内接受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并根据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卒中初发组和复发组。记录斑块总数、颅颈动脉斑块特征及Willis环完整性。比较初发组、复发组之间及Willis环完整组、不完整组之间的颅颈动脉斑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初发组54例,复发组33例。两组间性别(P=0.223)、年龄(P=0.779)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与初发组相比,复发组的颅内斑块强化(P=0.010)、颅内动脉狭窄程度(P=0.002)、斑块总数(P<0.001)、颅内斑块强化合并颅外斑块(P=0.006)、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50%合并颅外(或颅内)斑块(P=0.001)及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P<0.001)与复发性卒中显著相关。与Willis环前循环完整组相比,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组颅内斑块强化(P=0.012)更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总数[比值比(odds ratio,OR)=2.1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82~3.869,P=0.012]和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OR=4.58,95%CI:1.496~14.041,P=0.008)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整体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11,95%CI:0.711~0.910]。结论斑块总数和Willis环后循环症状侧不完整与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相关。颅颈一体化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可为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复发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颅颈斑块 WILLIS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